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凝望祁连【一】
  • 管理
    作者:半城寺 发表时间:2015-10-24 11:12:0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作者记叙了红军西路军战士流落甘肃的悲壮历史故事。史料弥足珍贵,难能可贵,值得阅读。向英雄的西路军老战士学习、致敬!问好作者!

        横亘于青海、甘肃交界的祁连山北麓,有一块东西狭长,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草原广袤、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纵横、矿藏丰富,除一小部份沙漠外,均系山地。

        这里住着中国唯一、甘肃独有的一支少数民族——裕固族,自治县因此而名——裕固族民族自治县。这里也曾是当年红西路军战败后许多红军战士流落的地方,当地流传着许多流落红军和当年裕固族人帮助流落红军的故事

        县城南面夹心滩公园中间,矗立着一座二十四点五米高的纪念塔,纪念塔巍然屹立,壮观,秀丽,肃穆。向北一面是曾任西路军干部团政治部主任的徐以新同志所题写的“红西路军纪念塔”,与此面相对,塔南面所刻写内容与北面相同,是用藏文镌刻的“红西路军纪念塔”一排镏金大字,气势非凡。曾任西路军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题词,“继承发扬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为祁连山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曾任西路军总指挥的徐向前元帅题词“西路军牺牲的烈士们永垂千古”,分别刻写在四棱形碑身的东西面上。

                         

                                  王连长祭扫战友   安成章回忆带路 

         一九八九年的一天,夹心滩公园里树叶漂零,秋风瑟瑟中,公园里呈一片金黄的颜色。塔前面整齐肃立着三十多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服装可以看出,他们中有汉族也有裕固族。站在最前面的是三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

        三位老人中,那两位穿中山服的老人都是当年红西路军的战士,中间、岁数最大的那位叫王有财,当年是西路军一位连长,另一位是他当年的通讯员二娃子,穿裕固族服装的那位,是当年西路军兵败后,帮助王连长活下来的裕固族牧民高自成。

        三人的身后,那群后人中,岁数大的已六十岁左右,小的是只有几岁的孩子,他们大多是三位老人的后代,三十多人,个个脸上透出庄重严肃的神色,就连那几个小孩子,看到大人们一脸的凝重后,也收起了平时的调皮,嘻闹,静静地肃立在父母的身旁。

        这群人整齐肃立在纪念塔前,正进行着一场庄严肃穆的缅怀先烈的仪式。

        在一位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的主持下,人群中的两个年轻人抬着一个大大的花圈敬献到塔前,并献上了糕饼水果等等的祭奠物品,然后一群人在那位工作人员的唱导下,分别敬献鲜花、三鞠躬等。

        礼毕,三个老人依然站在塔前不肯离开,特别是王有财,凝神仰望着塔身南面巍峨高耸的祁连山,此时已是老泪纵横,站立不稳,旁边两位老人忙把他扶住,向他劝道:“老连长,你节哀吧,那些血洒祁连,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战友们应该可以安息了!”老人双目凝视,望着远处巍巍祁连的眼睛还是久久不肯移开,脑子里再一次映出了当年西路军血洒祁连的一幕。

        一九三五年红军进入四川江油建立苏维埃政权后,二十五岁的王有财不顾父母反对,毅然抛妻别子加入了红军,随部队一路转战到黄河边上。一九三六年,王有财所在的红三十军二六五团,编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打通国际路线的决定而组织的红西路军,渡过黄河,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披坚执锐,喋血奋战,历时近五个月之久,先后共消灭敌人两点五万人,在战略上起到了有力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对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敌强我弱孤军作战,没有后援的情况下,西路军最终兵败甘肃河西走廊,一九三七年三月,西路军从倪家营突围而出,经三道沟,梨园口血战后进入祁连山中。

        杀红了眼的马匪骑兵部队跟踪追击残余红军,红军节节阻敌,边打边撤,双方又在马场滩,康隆寺,西毛牛山,大草滩等处发生激战。红三十军二六五团为掩护余部退往石窝山,奋勇阻击敌人到全团几近覆没。王连长是二六五团侥幸活下来的几个战士之一。

        战败后,王连长流落在祁连山下的草原上,在马匪、地方民团、当地牧主的轮番搜捕中,幸得高自成等牧民的掩护,几经坎坷,总算侥幸活了下来。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一直向有关部门申请认可他西路军红军战士的身份,以此认可那一段悲壮的历史,认可那些牺牲的战友,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前不久有关部门终于认可了他和二娃子的西路军红军战士身份。今天,两位老人和高自成是特意带着家人来到新建的“红西路军纪念塔”前祭扫,告慰当年那些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战友们的。

        在纪念塔前祭扫完之后,一行人又进入纪念塔旁边的“红西路军纪念馆”里参观,展柜里,一份裕固族老人安成章当年给红军带路的“回忆”和一架锈迹斑斑的老式望远镜,又勾起了三位老人久久的回忆。

        这份材料是工作人员替安成章老人代笔书写的。

                                     关于一九三七年给红军带路的回忆

        我叫安成章,男、裕固族,今年七十岁,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安多村牧民。

        我年轻的时候在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一带和青海省的山北县野牛沟一带以给牧主放牧为生。给红军带路大约是我二十岁左右的事,那年我和妻子在青海省山北县的叭籽洞一带给牧主放牧。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天,一个漆黑的夜晚,在草原上到处流动作兽医的父亲突然来找我,把我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指着面前的十几个人对我说,这都是些好人,他们现在遇了难,你把这些人连夜送到康乐的“尕子堡”去,父亲指着其中一位年龄较大些的人让我一路上听他的吩咐,待父亲交待完大概应走的路线后我就带着这些人连夜出发了。

        我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是啥人,但看得出他们都是汉族人,年龄多在二十岁上下,其中还有一个是女的,他们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几乎分不清本来的颜色,灰黑象是军装的衣服上裹着破烂的羊皮,一个个蓬头垢面疲惫不堪的样子,由于疲惫、饥饿加之我带他们走的又都是很少有人走的山崖、树林和徒险的小路,原本两天的路程走了三天后,走到“市官架子”这个地方时,沟两边突然站起几个端枪的兵,从沟中间跑出一名穿着裕固族服装的小伙子,用裕固族话对我说,让我继续带着这些人,赶快离开这一带向康乐方向走,说是附近有土匪,沟两边那几个背枪的兵似乎也在用汉话向我身后的人说着这些。我们加快了步伐向康乐方向走去,经过大刺濶、阿芨沟等地,大概是第二天下午到了康乐,到那里时已经有几十个和我带的这些人穿着相似的人的汉族人,好像是等待和他们会合,见面后他们特别高兴,之后他们开了个大会,会后一位年龄较大、大概是当官的人对我说了些感谢的话后说是他们要走了,让我回家。分手时他将一具望远镜送给我,这架望远镜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我一直保存到了现在。回来后父亲反复向我交待,说这是杀头的事,任谁问就是死也不能说,因此一月后马家兵找到我,打骂、恫吓,让我说出给红军带路的事,我都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正是从这次的审问中我才知道我给带路的人是红军。

       讲述人:安成章           记录:贺芝兰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若愚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迟来的的爱〔小说〕 下一篇:性黄昏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倾城之恋 哲理寓言 百味人生 都市言情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