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拣佛烧香与“佛”拣烧香
  •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6-06-27 12:52:37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也有着众多的信徒。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功利化,如今的有些佛门圣地已面目全非,鱼龙混杂,甚至假寺庙、假和尚也充斥其中。拜佛也得花大钱,高价门票,高价香烛和高价佛事,令人瞠目。经济条件差的信徒只能在庙门外止步, 望佛兴叹,见不到佛面。 作者在"烧香 "上展开做文章 ,从过去烧香敬佛拜的本意演化到今天的送礼行贿,反映出一种社会道德滑坡的真实现状,令人堪扰,促人深思。

    “同样是信仰,都是精神寄托。国外有教堂,中国有寺庙。但是进教堂和进寺庙的目的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恭听劝导与教诲;而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

    以上这段文字录自《为何教堂免费而佛教寺庙高消费?》。看了感触颇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世俗的陈腐观念混淆了宗教信仰的宗旨,使人游离了信仰的目标。

    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尽管我父亲生前信佛,只不过是受家庭和世俗的影响,并不算虔诚。我幼时曾在上海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学校读过书,老年在澳洲教堂英语班里学过几年圣经。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曾对我有过影响,但是吾行吾素,至今仍游离于任何宗教之外,不过我恪守尊重他人宗教信仰的准则。

    记得有位高僧曾深入浅出地指点岀信佛的要领:"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诚心诚意信佛,心中自有佛,自然会有善心善言善行,会善待一切,阴功积德。从某种程上讲,信佛要有一种与世无争 的精神,而不是谋求一己之利。

    实是求是地说,不少佛教信徒不懂得佛教教义的真谛,即使口唸佛经却不懂佛經的丰富含义,所谓“有口无心”,而一味地抱着“求子得子,求财得财”的念头拜佛。有的进庙烧香,频频叩头,在佛前许下宏愿,祈求菩萨保佑能生意兴隆阖家安康,到时一定会重修寺庙,为诸佛镀金等等不足而一。其实,这不是信仰,不是智信,而是世俗的迷信,是庸俗的功利。

    有道是,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行善要做在实处,修行要靠自身,这才是懂得佛心。

    佛地应该是最神圣的。现在的问题是六根淸静的寺庙性质变异走样,许多寺庙沦为高级商场,烧香拜佛的香客成为顾客,鈔票则变成双方交易的纽帶。而一些作为出家人的和尚心中也只有钱没有佛。这样,浑身铜臭的和尚怎能为香客诵经传经佈道?

    在这里讲几件有关寺庙的小事。早在1992年,我三姐在上海病逝后,家人曾在玉佛寺做了几次佛事。请和尚念经,念罢,给每位和尚发红包,主持的和尚双倍,香火和尚也少不了一份。红包的份量不轻,一底一面,算下来相当于做佛事的费用。这是公开的秘密。如不领行情不送红包,第二场的佛事,和尚就会有气无力,消极怠工,偷工减料,说不定他们会公开伸手讨小费。其实,美其名称为施主"发红包",和尚收红包,讲到底便是变成相的行为贿和受贿。

    十年前,我外甥女将我三姐的牌位供在静安寺庙里特设的供处,据说该处定时有和尚念经对亡灵有益。小小一个牌位,当时收费四万元。据说现在行情暴涨至十几万也难得一席。

    八年前我得急性胆囊炎进悉尼的医院两次外科手术,因为当时我自己选择的是私人医院,绝大多数昂贵的医疗医药费不能作为社会福利国家报销而需自理,所以出院后亡羊补牢,马上又重新参加了私人医疗保险。

    我信佛的小女儿听人介绍特地到离悉尼百里之外的南天寺烧香,买了"菩萨保险",就是化些澳币在寺内的一盏小灯上写上我的名字,能得菩萨保佑,一年内有效。到期后如不缴费"续保","保险"期满,则小灯熄灭,灯下不留情。意味着我不尽缴费义务也就享受不了菩萨的福佑的权利,显示买卖公平。一年后居然有南天寺的"到期通知单"寄到家里。对不起,我不予理采,不再缴费续保,大家绝情绝缘,绝就绝在钞票上。

    上海的玉佛寺、静安寺与澳洲的南天寺虽远隔万里,但其经营模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更有甚者,有一阵子国内刮起寺庙承包风,底价三级跳。寺庙竟成为肥肉,令人垂涎三尺。这就惊动了国家宗教事务局、民政部门等十单位联名出面制止歪风,但屡禁不止,愈演愈烈。

    这就想起过去有句话叫做“揀佛烧香”,意思是说有人势利,连烧香拜佛也要挑挑揀揀。那末,现在有些寺庙高价门票,高价香烛,高消费,岂不是寺庙摒弃了一般消费不起的香客成为“佛"揀烧香?这些活菩萨心肠为啥变得如此铁石硬?

    过去寺庙和尚谦称自己为“贫僧”。的确,和尚出家看破红尘,主观上不再眷恋钱财,客观上靠信徒香客施舍,寺院收入有限,都在暮鼓晨钟和青灯黄卷下清苦度日。请看看现在的有些富僧,早晨参汤补气,白天冬虫夏草当茶喝提神,晚上燕窝羹养颜安眠。现在再也不是布鞋走路,而是豪华汽车宝马奔驰代步,成了腾云驾雾的"高僧”。

    寺庙一旦成为敛财工具, 金钱万能通神,信徒保佑有价,一些和尚发财,有些寺院堕落。不少六根淸净之地铜臭燻天,寺庙本有的社会功能丧失殆尽,信徒难觅净化心灵的拜佛圣地。难怪宗教界人士和广大虔诚的佛教信徒痛心疾首,大喊“罪过”。

    拣佛烧香,“佛”拣烧香,都是对佛的最大不敬,与佛教的宗旨背离。就事论事来讲,这好像只是与佛教相关的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其实这恰恰是社会价值观过度物化、量化、功利化后社会道德衰退的一种表现。

    在我们日常生活用语中"烧香"已经与"贿赂"同义交替运用。现在托人办事,往往"寻佛烧香"。烧香在先,礼物先行,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连一些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染上了这种习气。这完全背离了社会道德规范,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雾霾需要清除?

    上海老头于悉尼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安全不只一个人的事 下一篇:突然飞出只“黑天鹅”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