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一个皇帝三碗粥---蟾山写意系列
  • 管理
    作者:陈松山 发表时间:2015-05-15 23:18:19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大约在二十年前,我也曾去过玉蟾山。玉蟾山历来以山幽、 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张爱萍将军誉为“川南明珠”。而作者的这篇游记,只是对今鳌峰的一尊石刻像进行了描写并阐发了作者的观点,使我们对明朝靖难之变那段历史更为了解。此文描写细致,条理清楚!感谢赐稿火种,希望看到作者更多的佳作呈现给读者!

        玉蟾山金鳌峰绝壁南面,刻有一个身高五米的人像,它双手交叠放在胸前,双眸低垂,神情似乎淡定,但又似乎隐隐带着忧伤,仿佛一个受戒多年,而六根尚未干净的和尚。它的身旁,紧挨着刻有一个如仙如神的妇女像,面朝‘和尚’,捧着一个碗状的物件,只是这个石像尺寸要小得多。

        这是什么像呢?看下面的一行大字——‘建文皇帝像’!不禁大吃一惊!这么偏僻的地方,怎么会突兀地刻一个明朝皇帝的像呢?!

        原来,建文皇帝名字叫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也是朱元璋的政治接班人。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中,老大叫朱标,出自马皇后,按规矩立为太子,但没等到朱元璋驾崩,朱标就先死掉了。于是改立朱标之子也就是朱允炆为皇储。公元1398年,古稀之年的朱元璋终于驾崩,二十一岁的朱允炆登基即位,年号建文。

        柏杨论中国史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几乎每一个朝代开国后都要遇着一个瓶颈,通过了,这个朝代就可以稳步向前,反之,则国破家亡。秦陈胜起义,汉七王之乱,晋八王之乱,唐玄武门之变,这些变乱,就是瓶颈,汉唐通过了,国运如出峡之江浩浩荡荡,秦晋通不过,要么亡国,要么偏安一隅。而且几乎所有瓶颈的制造者都是内部因素。

        到了明朝开国三十年后,这个几乎是平民创建的王朝也遇到了它的瓶颈问题。

        朱元璋在开国之初,念及自己以一介平民造**为帝,担心朱姓江山同样遭此厄运,于是一改汉唐宋以来的分封制度,为了朱家利益,大封宗室为藩王,而且是实行真正的分封,(汉武帝以来的封建,只是享受物质待遇和政治待遇,虽有封地,但王侯们几乎都在京城,封地内的军政刑民事务,依然由中央政府管理,王侯们并无实权),但是明朝初年的藩王们,具有招兵买马的权利,又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边关重镇,甚至对朝廷军队具有领导权,这些王爷们常年统帅大军对外作战,经验丰富,在军人中有很高的威信。

        温文尔雅的新皇帝一上台,在几个文人的帮助下积极实施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削藩。罗列了一些罪名,从周湘齐代等几个势力较弱的叔父王爷着手,最终目的奔向实力最强,正真的对手燕王。燕王朱棣发现情势不妙,经过一番装疯卖傻,骗回被南京政府扣为人质的王子后,断然出兵发难,于是,一个朱棣,一个朱允炆,叔侄二人就你来我往地阋墙之争起来。战争打了四年,文雅的皇帝最终被孔武的叔父打败,南京围城之日,建文帝的大将们纷纷举手投降,剩下几个文人的头颅却高昂着,而‘读书种子’方孝孺,对着横刀殿上的燕王破口大,然后挥就一首《绝命词》,连带他的十族慨然赴死了。

        于是,改革派败给了保守派,文人败给了军人,仁政败给了暴政!于是,一个王朝的瓶颈终于通过了,大明继续前进。

        按理说,这次搏杀正如朱棣所说的是“此朕家事”,又不是异族的入侵,与老百姓何干?治国平天下,那是士大夫们傻傻的梦想,普通百姓只要吃饭穿衣,为何在这偏僻之地的泸县,老百姓却要给一个落败的皇帝刻上一个伟岸的石像,高踞玉蟾山,四时八节予以祭奠?!

        原来,这个建文帝在短短的四年中,也给老百姓干了不少好事!在与朱棣搏杀正酣的关头,他竟也分心与减租减赋,竟也分心于省削刑法,他不知轻重缓急,急于实施这些‘不急之务’,他若全力戡乱,未必会失去江山。然而正是他的分心,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家有余粮,狱无冤人的前景,是啊,一个年轻而仁慈的皇帝是多么给人以希望啊!

       可是他却失败了,丢掉了江山,独自一个人落荒而逃。他逃到大明最为偏僻的玉蟾山下,终于晕倒在一户农家门前,农妇用三大碗稀饭将他救活,落难皇帝的命得救了。后来,不知是谁将建文皇帝和农妇的像刻在高高的金鳌峰上。

        真佩服那个石刻艺术家,他竟然将农妇刻画为一个神仙的摸样!一个农妇,凭借三大碗稀饭救活一个皇帝,而金贵的龙体也靠三碗稀饭活下来了,这对皇帝而言,这农妇不就是救命的神仙么?!如果建文帝只是一味的为保江山,不顾民生,不施仁政,即便打败了燕王,有谁会施以援手呢?更何况乐意将他刻画在高山之上予以祭祀!如此看来,建文皇帝虽然失去了龙椅,但却占据了高高的岩石,占据了广大的民间,他的江山,正如这金鳌峰一般耸然千年!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崔若烟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瀚墨飘香 下一篇:鸭绿江上看朝鲜——辽宁行七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故乡的树阅21次
    夏天的回忆阅2040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1682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4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