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驻村扶贫那些年的人和事
  • 管理
    作者:徽州人家 发表时间:2016-04-24 09:57:49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二十年前下乡扶贫的经历,能留在脑海的,那必是刻骨铭心的。护林员,一位憨厚的老伯,走遍山的每一个角落,山的春花夏艳秋实,尽在心中掌握,并把山的脉络一遍遍数落,是大山最美的着装者。他给与作者的,是温暖,是仁爱,是真诚,是关怀,是不动声色的教诲,想起老伯,泪水竟模糊了双眼。“同心干”,蕴含双层意思的名字,却让作者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组长灶金沉稳慎行,低调谦和。人们宽厚温良,人善心齐,给作者赢口碑,树威信,给作者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还有现在的省委书记、省长,当年的市委书记,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的活跃在我们面前,不仅作者不会忘记,我们也会记住他们。那些淳朴善良的乡里人,和可敬仰的老书记。文章情真意切,读来令人感动。

        一、憨笑的护林员老伯 

        岁月悠悠,二十多年前那个憨厚的笑容,时不时浮现于记忆的天空,总是挥之不去。

        不久前的一日,村里老书记来到县城,吃饭时聊起那位老伯,得知前些年去世了,一时间我心潮汹涌,百感交集……      

        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山市开启千人扶贫工程。一夜之间,我从县委宣传部“空降”市级特困村皋径,在这个也是市委书记扶贫点的穷乡僻壤担任县扶贫工作组组长,挂职乡党委委员、村党支部副书记。

        驻村后的一个夜晚,我在房间里写报告,“樊书记,樊书记,”门外传来轻轻的叫声,拉开房门,一脸憨厚的笑容呈现眼前。“我是村林场的护林员,住在贤川口,没事来串串门,看看你,”来人缓缓说道。那时我才三十出头,老伯看上去已五十开外,想他来时黑灯瞎火走了几里地山路,见面后又一口一声书记,我心里顿时热乎乎的。

        老伯热情地介绍村子的人文地理,过去和现在,还饶有兴趣地说起村里的林场。憨厚的笑容里透出和蔼、善良、诚恳。

        过了一段时间,受老伯的邀请,去了他守护的林场。听村民们说,那是一片几万亩的集体林场,覆盖十余座山头。从二十几岁开始,老伯一直独自担负着护林职责,早出晚归,日日如此。山腰中搭个草棚,午时吃饭,歇息。这么多年,林场没有发生林木盗伐事件,老伯因此多次被评为“优秀护林员”。

        紧随老伯微驼的背影,我们行走山路上,处处险峻,步步登高。会当凌绝顶,几个小时后,大家终于登上了最高峰。高处俯瞰,一望无际,周边几个乡镇尽收眼底。

        下山后,老伯在家中盛情招待我们,酒酣耳热,谈笑风生。“这里生活苦,工作又不好做,你们是不是觉得难?”说话时,老伯脸上始终挂着憨笑,笑容中含着仁爱、真诚、关怀。

        后来才知道,老伯带我登上林场最高处的用意。这里的老百姓流传着一种说法,不爬林场顶,算不上皋径人;爬了又爬上去了,方显出诚意、毅力和本领。不动声色地,老伯帮着我们赢口碑,树威信。

        修公路那阵子,要拆迁,要出义务工。皋径村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要老百姓扒屋拆房,谈何容易?没有人安排,老伯自己起早摸黑,挨户动员。还是那一脸憨笑,不紧不慢,娓娓而谈。和风细雨化解了急风暴雨。

        填路基那段时间,就数老伯所在的村民组人心最齐,出工最多。工地上,人声鼎沸,彩旗飘飘,场面蔚为壮观。我清楚,这其中浸透着老伯的心血与汗水。

        离开皋径的那一天,村民们敲锣打鼓放鞭炮,声声珍重道不尽。“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望着眼前的场面,我感触良深。                                                  

        熙攘的人群中,远远的,我又看见了那再熟悉不过的憨笑。那笑容蕴含留恋、不舍和期望,传递出一片深情,一份祝福,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泪水模糊了双眼。

    后来,我渐渐悟出,那笑容看似憨厚,实则聪慧。那是饱经沧桑之后的从容,历经磨难以后的淡定,更是荣辱不惊的超然,得失无意的洒脱,不是吗?

        二、同心干情怀

        又一个与我交集颇多的皋径人逝去,内心不免怆然。

        冬至是日,应村里老书记之邀去吃杀猪饭,我得以再次亲近同心干。暮色渐起,那久违的熟悉的应景寒意,弥漫开来。凝望静静的河水,往事如袅袅云烟,在眼前飘浮,舒展。“人面不知何处去”的感受,油然而生,久久荡漾。

        二十多年前,市委书记一篇《不要遗忘这样的贫困村落》的文章,开启了黄山市千人扶贫工程。一生有了一次特殊经历,我挂职扶贫,走进了皋径这个市级特困村。

        路边走过,只见同心干三个红色漆字,斑驳于房子门墙上。乍一看,一个念头闪过,又是一处文革遗迹。后来知晓,同心干既是地名,也是皋径行政村19个村民小组之一,由来已久。

        皋径村地形狭长,村头至村尾有四五里地,依次座落下村、皋径、贤川三个自然村。同心干是皋径的门户,进出村子的必经之地。

        驻村后,我一直住皋径小学紧靠大门的那个房间,隔河相望进士第——清代本村一位进士的府宅。顺流而下,沿河两岸,即是同心干地域。老旧房屋一栋挨着一栋,层层叠叠。

        同心干组长名灶金,红润的脸庞,朴素的衣着,一幅斯文模样。初来乍到那段时间,我人生地不熟,灶金时不时串个门。说话间讲讲村子的风士人情,从不论人非,沉稳慎言,低调谦和。

        不多日,受灶金邀请参加同心干组村民会议。驻村两年,未闻哪个村民组主动开过村民会。是召集不起来,还是组长们意识里压根就没有开会这档事?我无法断言。会议就在灶金家的堂前开,没有任何要讨论的议题。暗淡的灯光下,面对吱吱喳喳的人群,灶金扯着嗓门要大家安静,然后就叫我说话。话说完了,会议也就结束,后来我才明白,这是灶金用此种方式为我捧个人场。

        果不然,自那以后,我每次进出村子,同心干人大多笑脸以对,热情地打召呼。宛若来有迎,走有送。驻村伊始孤寂无助的我,心里有了几分暖意。

        不久,村里派饭轮到灶金家,灶金倾其所有热情招待。桌上摆出一碗火腿炖豆腐、一盘猪肉烧萝卜,外加一瓶散装丰乐酒。推杯换盏间,得知他当过民办教师,至今仍是孑然一身。望着其简陋的家舍,孤单的背影,蓦然生出几分酸楚。想着家不成其为家的他,却如此倾心于公众之事,我不禁肃然起敬。

        皋径村民,大多数源于江氏祠堂,同宗同脉。许久以来又屋靠着屋,人挨着人。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既便如此,组与组之间,民风民俗,个性特质,却有着诸多差异。同心干人宽厚温良,人善心齐。是紧邻进士府邸久远的浸润承传,抑或是受灶金人格魅力的感染?我不得而知,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一日,灶金很是郑重其事地和我说起,同心干大多数人家种植水稻,灌溉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建议修拦河坝引水。一听这话,我一时诧异。这本是扶贫份内事,尽可以早早提出,为何至今才提起?随着交往日深,我渐渐领悟,这就是同心干人为人处事之道。不受嗟来之食,不托难为之事。纵然求人办事,也讲究个君子之交,莫逆于心,直待诚心实意,水到渠成时。

        陪着水利技术员勘察测量,看着同心干人同心干,又见悠悠河水滋润着稻田,欣然之余,我多了些许自豪。

        挂职期满,我回到部里。离开皋径那天,几十个村民,租了十多辆三轮车,一直送我到六十里地之外的县城,还把大红感谢信贴到了县委大院。

        没几日,部长亲手将一封信递给我。望着部长收启的字样,我疑惑不解。部长满面含笑,说了句"你看看。"拆开素色信封,一封感谢信跃然眼前。普普通通的信笺,朴朴实实的文字,说我为皋径做了很多实事,受到村民拥护,是党的好干部云云。落款是同心干全体村民。

        许是灶金觉得我走时没赶上送行要作个补偿,许是他发自内心的表白,于是一封信寄给了部长。蓦地,脑海里显现出灶金凑着灯火,七嘴八舌中,扯着歪歪斜斜字体的情景。一股热流涌上心头,哽咽了嗓门,湿润了眼框。

        灶金在世时默默做事,淡淡为人,走时也悄悄。皋径村“同心”、“干”的故事依然延续着。

        三、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一生走来,工作了多个单位,也见过不少大小领导,令我最敬佩,且又甚为折服的,还是赵书记。

        上世纪九十年代上半叶,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那些年,宣传部对口联系森村乡。一日,署名时任市委书记的文章《不要遗忘这样的的贫困村落》,出现在《黄山日报》头版。听部长说,前两天,赵书记访贫问苦到了森村乡皋径村,走进了多户贫困人家,亲眼目睹了床上无被,缸里无米的窘迫。

        很快,全市千人扶贫工程拉开帷幕。二十几个特困村,毎个市领导负责联系一个村,市县相关部门对口扶贫,一定两年,不脱贫不脱钩。皋径村是赵书记的扶贫联系点。我领衔扶贫组长,挂职进驻皋径。

        那日,我正在乡政府汇报扶贫的事,乡里叶书记接了一个电话后,略带激动地说:“赵书记来了,马上就到”。十有八九是为皋径的事,我想。跟着叶书记疾步来到公路旁。不一会一辆车子驶近,身材高大,面含微笑的赵书记走出车门,身旁就跟着一位秘书。“你好,老叶,你现在是气壮如牛啊!”见面时,赵书记和叶书记打趣道。接着在乡里开了一个关于皋径扶贫的座谈会。沉稳温和,平易近人,这是赵书记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不由得想起,一些人官不大架式了得。毎去一地,其实也没什么大事,非得提前好多天,层层通知安排,折腾得鸡犬不宁。出行时,动辄前簇后拥几十人,警车开道,警笛鸣叫,车队疾弛而过,弄得鸡飞狗跳。更有甚者,层层陪同,十多人随行,还在报上登出个“轻车简从”。

        驻村后,我一直住皋径小学,与几位老师相处甚欢。见门墙上“皋径小学”几个水泥字,早已斑驳脱落,一次我和校长说,可以换换了,一位老师随口说道:“你请人写个字呗”。蓦地一个念头闪现,请赵书记题字!既能体现领导对皋径的关怀,又可以鼓励村民脱贫之志,何乐不为。

        想归想,心里却是没底。皋径小学是一所再普通不过的村小,无任何突显的成绩,且又座落于村子祠堂里,赵书记会题这个字吗?

        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我忐忑不安地来到市里。那天赵书记不在,市委一位秘书长接待了我。待我说明了来意,秘书长笑着答应一定转达。不几日,市里派专人送来了赵书记的题字,我欣慰无比。打开看,一共有四幅,幅幅落款,还说请我们挑选。刹那间,胸中热流汹涌。

        如今,“皋径小学”几个朱漆大字,依然高悬于学校大门上。

        赵书记多次到皋径,最关注的是修通公路这个事,反复叮嘱,又从人财物上着力支持。皋径公路峻工那天,赵书记再次来到村里。村民们群情振奋,欢呼雀跃,鞭炮声一片。赵书记径直走进人群,嘘寒问暖,谈笑风生。“赵书记,皋径人民感谢您!”几个老师书写的横幅,随风飞扬。

        座谈会上,听说不少老人一生都没有坐过汽车,赵书记动情地发出邀请:“元旦那天,市里派车来,请所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市委做客。”

        元旦是日,村民们早早扶老携幼,赶庙会般来到市里。赵书记出差在外,如约而至,一下飞机,直奔会堂。中午大家聚集于餐厅,人人欣喜,欢笑一堂。赵书记深情举杯,祝福全村老人安康幸福。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一旁的我,望望村民们,又看看赵书记,思忖良久。

        两年后,我回到部里,后又调至县政府办公室。一次,市里有个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职责所在,我参与服务工作,站在会议室门口迎接参会领导。蓦然,那个熟悉的高大身影出现在眼前。“赵书记”,我立刻叫了一句。“你好啊,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赵书记含笑说道。望着满脸疑惑的左右领导,赵书记又说:“他在皋径扶过贫,那是我的点”。寥寥数语,令我肃然生敬,心里泛起阵阵涟漪。

        我想,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干部,他就以战友相称,真诚相待,对下属,必是以同事相处,对老百姓,必能以主人相看。心中有民,心中有情,必定是好领导。

        几年后,赵书记调往省公安厅。春节期间,村干部们来我家拜年,说起皋径公路急需维护,苦于没有钱。我想起赵书记的百姓情怀,建议村里写封信寄去。不久,村里老书记打电话来,说赵书记委托县公安局局长来村慰问,还送来十万元。一听这话,我激动得一时语塞。

        后来,听说赵书记去了他省,再后来,知道他做了省长丶省委书记,去年在报上看到,他陪同中央领导到了贫困村调研。

        这么多年,赵书记那高大的形象,亲和的面容,一直印记在我脑海中。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你累,我伤 下一篇:这一个早上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50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人间烟火阅386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62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