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浅记沪剧《陶行知》与著名演员陈甦萍
  • 管理
    作者:沁香一瓣 发表时间:2016-08-01 15:46:3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沁香老师洋洋洒洒一万多字,详细记述了作为沪剧《陶行知》的顾问,参与剧目创编和演出的整个过程以及结识和了解沪剧名伶陈甦萍的经历。也让读者清晰的了解了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陶行知短暂且精彩的人生,让人们记住了他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绝的贡献。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师德就像一座灯塔,照亮所有为师者前行的路,激励众多教育者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人生,在如今,更加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参与沪剧《陶行知》演出的演员们为了这个剧目的演出成功,付出了辛劳和汗水,《陶行知》一经问世,便在上海滩引起轰动,被人们交口称赞为好戏。其中对于扮演陶行知前后两位夫人的陈甦萍,沁香老师更是着重笔墨,陈甦萍演活了人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她的剧中唱腔一时成为街头巷尾人们传唱的名段。陈甦萍不仅《陶行知》剧目中的人物表演的精彩,因她对沪剧深入骨髓的爱,她所参演的其他沪剧,各种角色的演出,都极具魅力,让观众享受了沪剧艺术美的视觉盛宴,诠释了她对沪剧艺术的不懈追求。沁香老师以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文笔细腻,总能把人物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篇大手笔制作的精彩散文。

    认识上海著名沪剧演员陈甦萍己经13个年头了,每当听到电台播放她在沪剧《陶行知》中演唱的经典片段,每当听到她甜美的充满沪剧味的唱音,我就会想起和她相识的日子。

    那是2003年12月的一天,我正在创作《陶行知的童年时代》长篇小说。这是我在安徽歙县陶行知故乡和他的第一夫人汪纯宜的故乡休宁考察后的写真,在考察中,我获得了好多陶行知和汪纯宜童年和少年时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填补了我写作上的空白,我为有了新的写作材料而高兴。
      忽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门口站着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他挥手和我打招呼。“啊哈兄长,知道你在这里,我终于找来了……”
      我仔细看着这位陌生人,一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中年人立即快言快语做自我介绍:“怎么不认识了,前年我在市里一个文学讨论会上见到你……”他这一说,我很快想起来了,原来他就是上海长宁沪剧团演出部的经理史济镗先生。我马上请他坐下来,为他倒茶。
      小坐间,史济镗先生谈起了许多学校正在开展学习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活动,为了让真实的陶行知鲜活地走近=到大家面前,上海长宁沪剧团经过周密调研决定,着手编写陶行知先生的剧本,准备排练后向市内外演出。他说:“我知道你在写陶行知的故事,就慕名而来,想请您当我们剧团《陶行知》剧本的文学顾问。”
      怎么办呢?我推脱不掉,就表示了同意。
      半个月后,我接到了史济镗先生打来的电话,他说:长宁沪剧团的团长和著名演员张杏声、陈甦萍,还有编剧准备赴陶行知纪念馆参观,还要举行讨论会……
      顾问顾问,不能顾而不问,我对自己有了一份严格的要求。午后,我乘车急急赶到陶行知纪念馆,见到了长宁沪剧团的团长奚根虎和罗国贤编剧,还有高雪君执导;除此之外就是著名沪剧演员张杏声、陈甦萍、吴梅影、李恩来、方佩华、顾春荣等。在会议室,史济镗兴致勃勃地递来了一本由他们剧团刚脱稿的剧本《陶行知》。罗国贤编剧笑着走过来对我说:“这还是初稿,请您多指正!”我知道她是国家一级编剧,曾经编过陶行知电视剧,她对陶行知的生平是了解的,所以觉得她说话谦虚客气了,让我有点受惊若宠。
      接着,我们就剧本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就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我国特定时期倡导的乡村爱的教育理念进行了讨论。沪剧团还向我颁发了大型沪剧《陶行知》文学顾问的大红聘书。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重!
      因为读过陶行知的传记和本人先后二次自费赴安徽实地考察,对陶行知的有关史料比较清楚,先生的高尚品德以及对教育矢志不渝的精神,都在告诉我们,作为人民教师,所应负的责任,所应有的精神,所应具备的理想,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可贵啊!要把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从剧本中反映出来,这是值得时代学习借鉴的,这种教育精神没有过时。
      大型沪剧《陶行知》创作提纲所构思的故事情节,在经过讨论后,决定将时代背景从1930年创办晓庄师范写起,选择这个特定的艰苦环境,彰显一代教育家的伟大和丰功伟绩。
      通过讨论,一致认为整个剧本的内容应该是正能量的,倡导实事求是,故事情节不能脱离一个真实生活中的陶行知,不能把陶行知先生“神化”,而是要把他当作一个崇高、伟大而又平凡的典型人物来塑造,这样才能立足生活,真实反映一个有血有肉的陶行知。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代有作为的人民教育家,他的身上应和凡人一样,也有浓浓的亲情、爱情、师生之情、敬业之情。在家里,他是母亲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儿子的好父亲;在学校,他是学生的好老师;在社会面前,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强斗士。展示他的崇高和伟大鲜活的人物个性和人格魅力。
      剧情时间从陶行知先生39岁开始,一直写到他55岁逝世为止,撰写了陶行知开创教育事业的坎坷历程,通过剧情故事环环相扣,在曲折多变的时代生活和矛盾中展示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操和“爱满天下”的光辉人生。就时间和空间的切入点而言,我以为是很有时代特征的,是合理的,只有在艰难困苦的生活旅程中才能展示一代教育家的魅力和风范。
      这样,就定下了大型沪剧《陶行知 》为五幕。剧本经过多次修改,从定稿到排练,时间不到三个月,其速度之快,人心所齐是少见的。
      2004年2月25日的早春二月,长宁沪剧团正式搭班子排演。剧本由张杏声、陈甦萍、赵惠芳、吴梅影、李恩来、方佩华、顾春荣等联袂演出。新戏沪剧《陶行知》沿着陶行知在上海等地办学奋斗的足迹,重点展示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亮节和“爱满天下”的光辉人生。
      五幕沪剧《陶行知》第一场是讲南京晓庄师范的事情;第二场是讲陶行知逃离南京后到上海宝山开办山海工学团的事,陶行知先生与亡妻汪纯宜梦中相会、互诉别恨的情节,很有苏东坡《江城子》一词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浪漫主义色彩,有较强的可看性和感染力;第三场是讲在抗战时期;陶先生开展教育救国运动,在重庆开办育才学校的事;第四场是抗战胜利后,陶先生回到上海开展民主教育运动的事;第五场特务张子善派遣陶先生的学生林谷英暗杀陶先生、林谷英最后投井自尽的情节亦很有可看性,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念。陶先生在接获可能会遭暗杀消息时,先生和他妻子吴树琴两人的相互劝离,这场戏又是多么的感人。然先生仍是临危不惧,尽全力让吴树琴离开险境,自己则坚守阵地,最终因操劳过度,旧病复发而倒在了书桌上……
      为了演好这台沪剧, 由二位国家一级演员张杏声和陈甦萍主演。在排演到正式演出这个过程中,演员们的适应能力和演出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在剧中扮演不同时期陶行知的两个妻子的陈甦萍,任务更加艰巨。扮演这两个时代不同的女子角色,没有一点才华和艺术功底是不可能成功的。能不能一步到位,把双方的志同道合,双方的爱,双方的心理描述表露得淋漓尽致,这就成为陈甦萍的坚攻战。陈甦萍除了扮演结发妻子汪纯宜外,还扮演后一位夫人吴树琴,她既是陶行知的学生,又是陶行知创办的学校的老师,表现了吴树琴和陶行知志趣相投,感情弥笃,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真实轨迹。
      在剧中,她(扮演吴树琴)和陶行知〔张杏生扮演〕对唱的那段”小月亮”,抒发了真挚的爱情和共同的理想。陈甦萍唱得深沉而又清新,被观众在街巷尾到处传唱,成为她新唱腔的一份代表作。沪剧陶行知演出一炮打响,受到市内外观众好评,对推进学陶师陶起到了重要宣传作用,市内剧场连续爆满,很快演出一百多场,观众十五万多……
      当我们夸赞陈甦萍时,她说:“说实在的,当时我确实心理负担很重,陶先生前后两个夫人经历的年月不同,怕演不好被人笑话,但想到陶行知的事业成功也是和这两位夫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演好她们就是塑造陶先生的真实的高大形象,于是就信心倍增,通过参观陶行知纪念馆和观看有关书籍,认认真真地走近她们身前的时代背景去体会,带着一种学习的精神和爱心去演和唱,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次和著名演员张杏生的排练,她把一曲“小月亮”唱得深情并茂,婉转动听,催人泪下。她对艺术不懈的追求完美的表演功底,受到观众的赞赏!
      当剧情临结束的时候,我们看到舞台设计的完美。陶行知先生似点起了蜡烛,一支两支,十支二十支……室内一片光明,具有人生点燃的就是光明,也有很高的美学意义,加上陶行知的深情呼唤和幕后伴唱、天幕上打出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字,更加有了曲终奏雅的强烈的震撼力。多么美的谢幕,这就是艺术的创造!内含的意义深刻,沪剧陶行知不只是歌颂陶行知一个人,而是在赞美千千万万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就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这必将是学陶的成果,很有意义!
      从沪剧《陶行知》的创意到创作,从排练到演出,我大多参与了这个过程。所有这一切,自然都是义务的,因为我喜欢沪剧这一地方戏所带给我们的魅力。
      总而言之,大型沪剧《陶行知》一经问世,就在上海滩产生“万人争说《陶行知》,万人学唱《陶行知》”中唱词的轰动效应。人们都能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说一声:“这是好戏!”
      沪剧《陶行知》开演时,陶行知学生、全国陶研会会长、全国教育工会原主席方明、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等到场祝贺,他们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往事历历在目。特别是当我参加和协调后演出了这一大戏,至今印象深刻。此剧的大获成功,这在当年的上海戏曲史上堪称是一大事。
      二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和陈甦萍有了多次接触,同时也了解了她一心为沪剧作奉献的美好心灵。从我们几次的接触和谈话中了解到,陈甦萍真是个了不起的沪剧演员,她从走进沪剧门开始,特别是从剧情中任主演开始,已演了整整4000多场。其中《魂断蓝桥》、《歌女飘零》、《蝴蝶夫人》、《少奶奶的扇子》、《雷雨》、《秋海棠》、《风雨中秋夜》、《江姐》、《文红老师》等,她的许多唱段已经被众多沪剧迷所追捧,她的粉丝遍布市内外。
      说到她的粉丝,其中还有一个她会见粉丝的故事。那是陶行知剧组在宝山各地演出时,其中有个女子叫燕青的,就是她的忠实粉丝。燕青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陶行知》,把她的许多唱词用录音机录下来,每天一到家就要打开收录机,播放陈甦萍的唱段,还学习她的唱腔自娱自乐,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不久,当燕青在她丈夫的朋友根明处知道我和陈甦萍比较熟悉时,就请好友根明找到我,提出想见一下心中的女神陈甦萍,她的这种心情是迫切的。当时沪剧陶行知已经在上海各个区县隆重开演。
      当我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心想,陈甦萍不知道愿意见燕青这个粉丝吗?在一次演出间隙,我把这件事情对陈甦萍说了,没想到陈甦萍听了后笑着说:“好的,等陶剧演出一个阶段休整时,我们约个时间见一下面,还让我代为当面谢谢她。”她说:“没想到基层还有这样的一个真正的沪剧迷。”说话时她的眼眶有点湿润了,这也许是她激动极了。
      就这样,我把这消息告诉了文友根明。记得那天傍晚,我们约好了时间,由燕青开车,把我们和陈甦萍一起接到了美兰湖她家自己建造的别墅。当我们坐在沙发上一起喝茶时,燕青表达了她对陈甦萍的敬仰之情,述说了她不仅喜欢听陈甦萍的《陶行知》、《雷雨》和《魂断蓝桥》等剧的精美唱段,还想请她讲讲如何走上沪剧之路的故事。陈甦萍一激动,就干脆站起来清唱了,她唱了好几曲燕青喜欢听的唱段,我们被她婉转动听的唱腔陶醉了。
      接着,陈甦萍娓娓讲起了她的沪剧生涯。于是,我对她热爱沪剧的生涯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原来,陈甦萍并非戏曲世家出身,她的父亲是工人,母亲是街道托儿所工作人员,父母的共同爱好就是沪剧,只要收音机里有沪剧节目,他们就会专心聆听。那时,在读高中就读的陈甦萍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不但经常一起欣赏,而且不时跟着收音机一起学上几段上海名家沪剧唱腔,由于她从小喜欢跟着爸爸学打拳。所以陈甦萍一边唱,一边还像京剧演员那样,常常学着武腔在地上翻几个跟斗。陈甦萍在学校是班级的文体委员, 参加过学校的文艺小分队,演过学校排练的京剧,她的新疆舞也跳得很美。
       那是1978 年,上海各区县剧团开始陆续恢复对外招生,说来也是巧合,陈甦萍的音乐老师是一个沪剧票友,经常参加沪东工人文化宫的业余演出。他在区里开会时得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把消息告诉了他所喜欢的陈魅萍,因为老师觉得陈甦萍的嗓子特别合适唱沪剧,接着他又希望陈甦萍的父母支持女儿去报考,父母一听非常乐意,她父亲高兴地说:“好的,女儿唱会了沪剧,我们在收音机里也能听到她的声音!”
       陈甦萍得到父母的支持,信心培增。为了应考的唱段,她废寝忘食地作了精心准备,她先后告诉了老师和父母,她最为得意的和喜欢唱的沪剧传统戏就是《阿必大回娘家》中的“手弹棉花想想苦”。
      这天,她来到率先招考的上海县沪剧团,考官们听了她的演唱,当场就被震撼了,决定录取。陈甦萍的父母知道后,觉得剧团地处郊外,路途遥远,就迟迟未让女儿去报到。剧团曾特地派人到达杨浦来争取,并且一直为她保留着这个名额。
      不久,长宁沪剧团也开始招生,她抱着试试的态度去了,主要是点点艺术爱好的深浅。经过测试,同样很快录取了她。由于长宁区是在市内,交通比较方便,父母终于爽快答应了。1978 年底,18岁的陈甦萍来到长宁沪剧团报到,跨进了她梦想中的沪剧之门。进团后不久,长宁沪剧团就开始排演《秋海棠》,《秋海棠》有“民国第一言情小说”、旧中国“第一悲剧”著称。该小说的故事原形是军阀时期天津著名的京剧艺人刘汉臣、高玉奎被军阀褚玉璞迫害至死的新闻事件。四十年代“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秦瘦鸥首次将这个故事改编为小说,剧情为天津女子师范高材生罗湘绮,在毕业典礼上被镇守使袁宝藩看中,藉势强娶罗为妾。有名噪一时的旦角秋海棠来津演出,因其艺兄赵玉昆肇祸,谒袁求助,得晤湘绮,彼此意气相投,遂盟永好;事泄后,袁毁秋海棠面容,深锢湘绮。秋海棠携与湘绮所生之女梅宝隐居僻壤。十余年后,梅宝长成,为生计,从师习京戏,秋海棠力加阻挠。后秋海棠带梅宝到上海,困居逆旅,梅宝外出卖唱,在酒肆被无赖调戏,青年罗少华仗义解围,并悉其父病重,倾囊相助。此前,军阀战败,袁宝藩垮台,湘绮遂得自由,遍访秋海棠无着,适其兄罗裕华电召来沪。罗少华是湘绮兄裕华之子,湘绮因少华热恋梅宝,同去酒肆,母女得以相逢。其时秋海棠病入膏肓,不愿再见湘绮,当湘绮赶到时,他已跳楼自尽。导致不可逆转的社会悲剧。此剧和小说一样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秋海棠》曾经多次被搬上舞台。轰动全国。

    当时,剧团大胆选用了年轻人,由陈甦萍担任主要角色的沪剧在共舞台唱响,陈甦萍饰梅宝一角,表演十分顺手,唱腔清新甜美,受到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口碑甚佳。
      对于她的出道,陈甦萍坦言:当时沪剧招收的随团学员有十来个之多,禀赋皆佳,她当时并不是非常突出的人才,剧团选中她挑梁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在中学演过京剧杜鹃山里的柯湘,而梅宝一角在剧中要唱几句京剧,所以这个难得的机遇就降临到了陈甦萍身上,陈甦萍知道机遇来得不易,她勤奋刻苦,深入角色。由于她与剧中人物年龄相近,对戏曲的热爱相似,她很能理解和体会这一角色的心情,甚至还把自己对父母的深厚感情融入戏中,陈甦萍的唱腔特点是嗓音醇,婉转有情,令剧中的那场”父女情”演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陈甦萍在排练场上,不仅背熟了梅宝的台词和唱段,对其他角色的戏也十分关注,经常站在一边,用心观察别人的表演,因此,她的表演一上台就能与其他演员协调,显得真切、自然,给人以一种难得的整体感,此剧很有沪剧味道,情节连惯犹如水乳交融,对观众的吸引力是很强的。
      《 秋海棠》的演出成功,使剧团每一个人对她开始刮目相看。此后不久,剧团又安排她接连主演了《魂断蓝桥》,《浦江红侠传》,《少奶奶的扇子》和《少女的心》四台大戏。陈甦萍严格要求自己,不骄不躁,一次比一次演得更出色。也就是从这几个戏开始,陈甦萍这个名字开始在上海沪剧界和戏迷中传开。紧接着,上海一些报刊的文艺之窗,也陆续发表了有关她的戏艺评论,这对她来说是又一种特别的鼓励。
      年轻人的成长总是倍受老艺术家的关心和指导。当时,上海沪剧界大名鼎鼎的演出家是丁是娥、石筱英、邵滨孙等,他们知道长宁沪剧团有个女孩叫陈甦萍的,嗓音很好,爱才如宝的老艺术家先后赶到剧场,观看陈甦萍的演出,看了她的演技,听了她的唱腔,都欣喜不已。石筱英看到陈甦萍演到悲伤那一刻泪如雨下时,高兴地说:“演得真不错,这对我们老演员来说,一般的演出是很难引出眼泪的,陈甦萍在戏里喊一声’爹爹’,就叫得我心里发酸,泪水怎么也留不住,这孩子是很有希望的。”她又对长宁沪剧团领导说:“你们要好好培养她!” 
      到了1984 年,上海举行青年演员会演,陈甦萍决定报名参赛,她准备演一段石筱英的代表作《大雷雨》中的”夫妻会”一曲。消息传到石筱英耳朵,她非常高兴。她立即搭乘郊县公交车去了当时正在乡村为农民演戏的陈甦萍那里,并且利用业余时间专题对她进行了一对一的辅导,除了手把着手教,石筱英还告诉陈甦萍演戏时必须掌握的关键,要抓住一 个”情”字做好文章,要以物寄情,以形传情,以声唱情,做到情真意切,这就是演员必备的基本功。
      在石筱英老师的辅导下,陈甦萍领悟得非常快。她很快进入《大雷雨》中的女主角刘若兰的角色,演唱得入情入理,后来参加市级大赛,荣获上海青年演员会演优胜奖,这就是当年的”红花”奖,这是在当时全市二十几个区县剧团的数百位参赛者中评出的,是属于脱颖而出的,很不容易。当很多人向她祝贺时,她笑笑说:“谢谢大家支持,百尺竿头我会更进一步!”
      陈甦萍还说:“长宁沪剧团的前身是上海‘努力沪剧团’,这里有老一辈沪剧家留下了艰苦创业的精神,知道了成功来自不断的努力、努力、再努力。”说起来很有意思,早在她进团和出道初期,那时的剧团人均工资只有24元,由于她拔尖,月薪比其他人多3元,是27元。当时沪剧是上海人大多爱看的剧种,比现在更受欢迎,不少戏演出时大多有3个多小时,她当时的戏份多,演一场的点心费有3角,演完再坐电车回家,往往都要到深夜22点,第二天早上8点继续去团里排练。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许多年。回过头来想想,还是蛮辛苦的。她在唱戏过程中,半途诱惑也是蛮多的,有的朋友想把她挖出来去演电视剧,也有的朋友劝她出国去掘金,但是经过她的思考后,最终还是坚守在自己喜爱的沪剧舞台上。她说:“沪剧,对我来说,是事业,不是职业,我是真的喜欢呀!”
      经过岁月的磨砺,在以后的日子里,陈甦萍在市开展的各项大赛中完美成功,她和茅善玉、马莉莉、陈瑜、华雯被誉为上海沪剧界的“五朵金花”,成为新时期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回忆起自己的沪剧生涯,陈苏萍又笑谈她得到的不少奖项:在1985年在上海市戏曲曲艺青年演员汇演中,她凭借《大雷雨》第一次获得红花奖,就此崭露头角。当时,在所有获奖人员中,只有她一人是属于区县级剧团的。1996年,在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汇演时,她又因主演《母亲的情怀》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奖。1998年,她获得了第九届白玉兰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在和她同一辈沪剧演员中,她是较早得到大奖的。不过,她认为:“得奖不是目的,主要是获得艺术的提升。”
      多年来,她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各色女性的身份、性格和感性形象,尤以母亲形象和教师形象更为生动传神。她在演出中善于悟,逐渐创造出了己的鲜明风格,经过多年的创新打磨,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陈派艺术。这种被上海人公认的唱腔和演艺是近年来不多见的,在她身上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十年磨一剑的成熟真谛。
      三
      作为一个沪剧明星,她对自己的要求很严。她对生活从来不挑剔,不会刻意去打扮自己。她善于饮食保养,面色红润,显得比较年轻。陈甦萍告诉我,她对生活从来是低标准的。一次,我们请她吃便饭,无意中点了一盆东坡肉。当时我们觉得点错了,因为在平时交流中,我们总是发现好多女子为了瘦身保养都不喜欢在餐桌吃带肥的肉。但没想到陈甦萍却是喜欢吃肉的,不过她只吃了一块,点头称这肉做得很不错。她告诉我们:她和别人不一样,是喜欢吃肉的,基本上每天吃一块。
      她为什么喜欢吃肉?原来她是为了保养自己的皮肤,这是她的个人养生经验。她告诉我们:经常登台演出化妆时间长,如何保护好皮肤就显得很重要。她不喜欢用油脂涂抹,她说用食肉美容护肤是最好的方法,红烧肉肥而不腻,是养颜美容和补脑的好东西,历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家里,她总是选用五花三层肥瘦带皮的五花肉,切成半两左右的肉块,用酱汁小火煨炖。这样煮成的红烧肉就肥而不腻、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浓而不咸,吃在嘴里肉皮和肥肉部分软软的、在嘴里只轻轻一抿就能化开,她说喜欢每天吃一块这样的红烧肉很管效果,但再好吃的肉也要做到嘴不馋,吃一块肉是她的底线。以她自己的经历表明,常年吃红烧肉是可以美容的。听了她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陈甦萍有自己的护肤保养方法,和其他女子追求美的方法是不一样,是民间的一大秘方。后来,带着这个问题,我问了老中医,医生说;这个方法是好的。
      自从那次直面听陈甦萍一席谈,又经几次交流,我对她的印象越来越深。是的,她是沪剧名家,但从来没有艺术家的架子,待之而来的就是谦虚有礼。这和我以前遇到过的所谓艺术家不一样。有的人稍有一点名气,就眼望天花板,这种脱离群众土壤的人其实是不受欢迎的。我们特别应当提倡这种谦逊的态度,因为每一个艺术家都来自于群众,人民群众心中的艺术家应当是贴近于人民大众的,而不是空中划过的流星,需知艺术永远是无止境的,来不得有丝丝骄傲。陈甦萍以自己的行动做到了这一点。
      在以后的日子,随着陶剧在市内演出告一段落,我们的接触渐渐少了,但我仍然从不同的渠道了解了她的演艺情况。特别是从原老团长奚根虎那里,了解了她不懈的艺术追求和长宁沪剧团的快速发展的情况。
      2006 年3 月,欧洲爱尔兰国庆,上海与爱尔兰科克市有着特殊的友谊,双方在2005年结为姐妹城市以来,在教育、文化、科技、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当时的爱尔兰科克市希望上海能有一台戏去那里演出。上海有关部门决定让长宁沪剧团代表上海,带去沪剧《雷雨》演出。为了保证演出质量,领导当机立断对剧组进行临时组合,由陈甦萍演繁漪,请著名演员陈瑜来演鲁妈。这样,上海沪剧界的二朵金花同赴欧洲,代表了上海沪剧的一流水平。
      在欧洲,她演《雷雨》中的繁漪时,陈甦萍并未刻意模仿某一流派,而是有选择地博采众长,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她的唱腔兼有石筱英的酣畅;顾月珍的柔美;丁是娥的委婉;杨飞飞的凝厚;筱爱琴的清丽。继承和创造性的运用使得陈甦萍的唱腔显得更加丰富、动听,更耐人寻味。与陈瑜珠联璧合,演出十分成功。
      当时在爱尔兰连续演了两场,没想到整个演出极受欢迎,演出结束,观众起立鼓掌长达一刻钟之多。陈甦萍问翻译:“他们是不是出于礼貌所以拍手?”翻译当场问了观众。观众说:我们真的觉得很好。第一,演员在舞台上很漂亮,特别是中国的旗袍把女性的美显露出来了;第二,这个戏我们看得懂,因为爱情是不分国界的,音乐也是不分国界的,对中国的江南丝竹虽然不大了解,但我们觉得耳畔是飞来的天籁之音……
      这是沪剧第一次以完整大戏的形式在欧洲亮相,爱尔兰观众称沪剧为”上海歌剧”,称女主角陈甦萍“演技非常精湛。”
      四
      陈甦萍除了扮演其他角色外,还善于扮演教师,她在台上扮演的教师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象生动,被不少观众称为”教师专业户”. 为演好志愿支教帮困的《文红老师》,陈甦萍曾随剧团人员从上海驱1500余里,前往上海籍女教师查文红支教所在的安徽淮北山区魏庙小学深入生活,她一到学校就到简陋的教室听课,试着走上讲台,从小井中打水、洗衣、做饭,还到贫困学生的破旧茅屋家访……她还多次与查文红长谈,谈到动情处,两人相拥而泣,面对面,心贴心的接触,使陈甦萍对查文红甘愿“燃烧自己, 照亮孩子”的烛光精神有了深切感受。返沪后,她怀着强烈的爱走上沪剧舞台,把支教的查文红老师演得十分逼真,唱词如一泓清澈纯净的山泉潺潺流淌到每一个观众的心田,引起很大振动。《文红老师》在舞台推出后,在上海连演136 场,还被央视选中投资拍摄成同名沪剧连续电视剧,先后重播了七次之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是她人生的又一次飞跃,她除了担当起长宁沪剧团团长外,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沪剧陈(甦萍)派艺术”被正式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是沪剧史上的独特和精彩,她和她原先崇拜的沪剧名家一样,在新时期的上海独立一派。那一天,她激动得满含泪水。她的粉丝燕青知道后,竟然为她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长宁沪剧团立即排演了抗震救灾题材的大戏《废墟上的爱》。沪剧《废墟上的爱》以一所学校为切入口,描绘了几个家庭在地震灾难中生离死别的遭遇,生动地塑造了教师和人民警察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挽救学生和同胞生命的感人形象。地震恶魔使全镇大部分人都压在了废墟下,小镇与外界的联系也全部中断。从废墟中爬出来的金老师用双手救出了十几个孩子后,又日夜陪伴在卡在断壁中无法施救的羌族女孩丹丹身边,又一次余震袭来,金老师用自己的肩膀抗住了砸向丹丹的横梁,却顾不上救同样被压在废墟下的女儿佳佳……
      陈甦萍塑造优秀女教师金玉兰的形象,再次震撼了上海观众的心灵,她的表演亲切纯真,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外部形体动作,但却深刻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起伏激荡的感情波澜。在地震发生前,与金玉兰同为教师的丈夫不安现状,丢下她和女儿去深圳经商,不久便寄来了离婚协议书要她签字。忍受着如此这般的感情折磨,金玉兰投入到震后抢救学生的工作中去,在这场灾难中,她失去了女儿。在剧中陈甦萍演唱的大段”书包揪心”,倾诉出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对学生的满腔激情和赤诚爱心,令人动容.。
      《废墟上的爱》是特定环境下创作的一台大戏,陈苏萍打破了自己委婉、优美的唱腔造型,既没唱石派也没唱丁派,而是按照这个人物在当时环境中,应该有的气氛。在废墟上抱起孩子尸体的时候,她选用了杨飞飞老师的“杨派”,同时大量运用了沪剧里不常用的升4等半音,用这样的唱法打动了观众的心……
      由陈甦萍担纲主演的沪剧《小巷总理》于2013年12月第一轮公演,获得了业界和广大沪剧观众的好评和热烈的反响。沪剧《小巷总理》反映了社区干部为民的感人事迹。《小巷总理》在内容上力求更多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于平凡中显崇高;以陈甦萍主演的可乐坊居委会主要人物个性鲜明;通过水管改造、浪子回头、车棚倒塌、下岗职工无辜受屈聚众闹事等一系列真实事件为蓝本的戏剧冲突,展现了人民干部为人民和敢于担当的责任,用满腔热情感动每一个居民,用真情和智慧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在风格上追求浓郁的生活气息,这不仅体现在人物设置、舞台布景,更多地表现在人物语言的地域特色与沪剧语言完美无痕的结合,同时巧妙地借鉴话剧的编剧艺术,以适合反映现代内容的沪剧艺术。
      还记得《小巷总理》第二轮上演前夕,陈甦萍在剧团的地下室一脚踩空,摔倒在地,脚踝立刻肿大。这一天,距离上演仅有17天,这正是紧锣密鼓排练时啊。怎么办?她是主角,如果找人顶替,可能一下子来不及,善于吃苦的她,咬着牙继续排练。为了止痛,她吃止痛药吃到反胃。怎么办?吃不进饭,就唱不动戏,她强迫自己以“填鸭”的方式进食,以保证有体力上台。
      那天上台前,她深吸一口气,顿了顿,就开步上演。熟识她的戏迷总觉得她的脚有点不对劲,一场戏结束后,当有人知道这件事情后又问她时,她笑了笑说:“我不能在当时的情况下说自己是受伤了,因为我是主角,不能让别人看戏而担心啊!”话不多,但她把演戏和做人的道理却是讲得清清楚楚。
      五
      陈甦萍,就是这样一个为人熟知的沪剧演员,她对沪剧的爱是深入骨髓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美,诠释了她对沪剧艺术的不懈追求。她是一位柔中带刚的女子,她是一位善于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女性,她创立的陈派艺术为沪剧增添了光彩,受到众多观众和粉丝的爱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是她忠于沪剧艺术和成功的座右铭。当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一次回忆起我们当年见面一起聊谈如何演好《陶行知》的情景,我的耳畔又一次响起了她扮演陶行知第二夫人吴树琴时唱的那段小月亮:
      你好似春日融融红太阳
      无私奉献热和光
      催绿遍地青青草
      哺育蓓蕾花开放……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朝花夕拾 下一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66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92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