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走近沪上民间瓷器收藏家刘德润
  • 管理
    作者:沁香一瓣 发表时间:2017-04-06 14:45:1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本篇报告文学洋洋洒洒一万五千多字,详细的介绍了民间收藏家刘德润先生的收藏经历,令人大开眼界。刘德润的收藏之路,走得步步坚实,让读者看到了一位收藏家对自己梦想锲而不舍的追求。他的收集和收藏,学习和研究,让自己在博大精深地收藏文化中,造就了对古陶瓷的鉴赏能力,收获了挚爱珍宝,品尝了追寻之乐、鉴赏之乐、研究之乐、著文之乐,展示了自己的修养、品位和胆识,成就了自己的美好梦想。沁香老师把一位民间收藏家全方位的描述,可谓淋漓尽致。每一件收藏品非同寻常的意义以及各个细节、色调、神韵都了然于胸,而且熟知关于它的故事和传奇。每件收藏品,都是融文学、绘画、雕刻、工艺制作于一体;名山大川、神话传说、民俗风情、历史典故,涉及历史、民俗等领域;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流动的雕塑,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内容极其丰富。让读者领略了古陶瓷内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也是视觉盛宴的享受。此篇报告文学也充分显示了沁香老师博学多才和深厚的文字功力,非大手笔莫能为之。欣赏学习了。倾情荐读分享。
     

    “盛世收藏,乱世金”,这是收藏者入行互相传递的一句名言。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一个全新的收藏时代已经开始。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中国内地已经聚集了8000多万人的收藏大军。在这支队伍中,有收藏石、木、画、瓷器、图书、钱币、邮票等等,从中还涌现出许多刻苦钻研和自学成才的民间收藏家和研究者,家住长江口畔的刘德润先生就是其中出色的一位。

    2017年春日的一天,在老作家潇男的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了上海罗泾镇的一幢住宅区,采访古陶瓷收藏并素有土专家之称的刘德润先生。身材稍瘦,头发花白的刘德润先生知道我们要上门采访他,穿着休闲的春衣已经早早等候在小区门口,初次见面,只见他微笑的脸上带着一份执着、儒雅和谦逊,显示出他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

    在刘德润引领下,我们踏进了他的家门。进门抬眼,就看到客厅里的玻璃橱柜等地方,摆放着的各种各样的古陶瓷,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些古董中有唐朝的唐三彩、宋元明清的古瓷,这些藏品中有人物、动物、瓷瓶、瓷碗、瓷盆……令人看了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他见我好奇,就指着玻璃橱柜中的古陶瓷耐心地介绍起来。在刘德润的自信的介绍中,我了解了他含辛茹苦收藏古陶瓷和研究古陶瓷的良苦用心,了解了他在坚韧和执着中走过了一条充满希望和阳光的道路。于是,关于他的诸多难以忘怀的曲折故事便在笔下展开。

     

     刘德润,19451021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州东高镇西高村,从小聪明爱当小研究的他,在读书之余喜欢在村里村外收集一些瓶瓶罐罐堆积着玩,自我欣赏,自得其乐。后来,他和全家人随南下的父亲到了上海。父亲在工作间隙喜欢集邮,各种邮票吸引了他。在集邮过程中,父亲见他喜欢,就经常给他讲邮票里的故事,包括讲集邮知识,一次次萌动了他的心。从此他经常学着爸爸的样,省吃俭用,用另钱购买自己喜欢的邮票,还有就是从班里同学中收集盖过邮戳的邮票,一度也成为家里的集邮迷。父亲见他很用心,就把十本由他从解放初期开始集的邮票交给了他,说:“德润,爸把这些邮票送给你,希望你会喜欢。儿呀,收集邮票有学问,爸希望你长大成人了能成为一位民间集邮家。”刘德润手捧邮票册笑得很甜,高兴地点点头。

    这已是1961年春天,刘德润红红火火开始集邮。这时,部队恰好在上海征兵,他从小喜欢像父亲那样当个军人,就很快报了名。经过体检合格。1961年夏,他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在部队,他不负众望,在大熔炉中练就了一身摔打、卧射、翻越等好功夫,还代表上海武警部队参加了全国军事技术大比武,获得好成绩。期间,他从未丢掉自己喜欢集邮的兴趣。战友们知道他喜欢集邮,常常把与家庭通信后盖过邮戳的邮票送给他。

    19683月,刘德润退伍被分配到上海宝山公安系统工作,历任民警,教导员办公室主任、指导员、所长、局组织员等职。由于他对工作的执着获得了基层群众好评。闲暇休假时,他依然不改初衷,坚持自己的集邮兴趣活动,邮票越集越多。他收集的邮票中有许多已成为当时上海市场上的热门收藏品。如金猴子、梅兰芳邮票等等,价值递增,成为他业余生活的快乐和骄傲。

    然,事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91年他在装修房间时,曾请人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搬到了外面,后来又寄存在他工作的一个地方。二个月后,当他想到心爱的集邮册,便去衣物堆放处看看。刘德润找了好长时间没见集邮册。天啊,刘德润顿时头脑发晕,他的集邮册不翼而飞了,是不是记错了堆放的位置?家人和他一起翻遍了所有,仍然没见着那个装集邮册的蛇皮袋。怎么办?现场已经被家里人全翻遍了,已经不能报警。这一夜他翻来覆去没睡觉,妻子坐起来劝他,发现他的枕巾上已被泪水浸湿。

    没有了集邮册,就等于折断了他的业余生活兴趣的翅膀。那时候社会上还刚刚开始有了一股自发收藏热,收藏文化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有些人家虽然文化底蕴很好,但即使祖宗留下了好东西,也不知如何放着保存好,有的人家干脆在打扫卫生时把那些黑不溜秋的东西扔了。即使有小贩走村穿宅叫买古董,也只能换来一点小钱,价格便宜得不认人,刘德润的集邮册没了,对他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促他不气馁,他决定另寻爱好,充实他的业余生活,让自己兴趣的翅膀飞起来。

     

     一天,他路过一家杂货门店,发现该店的老板娘喜欢收集各种酒瓶,排列在一个货架上,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还在瓶口上插上了小花,很有意思。细品,也是一道家庭生活的装饰小风景。由是,刘德润想了想自言自语地说:“对,就这么办!”他打定主意,决定收集一些装酒的瓷瓶玩玩,来充实他的业余生活。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中国是一个有八千年酿酒史和酒文化悠长的国度,饮酒后的瓶与酒是同源一家。

    记得歌德说过:收藏家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说到酒瓶收藏,刘德润告诉我:90年代初,当人们普遍视空酒瓶为废物被扔进垃圾箱时,他觉得这很可惜。在失落了邮票收藏的兴趣之后的刘德润,觉得收藏陶瓷酒瓶亦是一种别样的艺术美。有朋友告诉他,收藏酒瓶亦是艺术,它融文学、绘画、雕刻、工艺制作于一体,酒瓶上有名山大川、神话传说、民俗风情、历史典故,涉及历史、民俗等领域。好的酒瓶被誉为是一首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流动的雕塑,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就这样,他开始走上了收藏陶瓷酒瓶的艺术之路。

    90年代初期,我国的中高档酒大多是用瓷瓶装的,在饭店和酒楼,经常会看到各种式样的瓷瓶装的酒瓶,有时看得会眼花缭乱。如陶瓷酒瓶中有装饰酒瓶,手绘青花瓷酒瓶、天球酒瓶、梅兰竹菊酒瓶、高温陶瓷酒瓶、家用藏酒酒瓶、创意仿古粉彩陶瓷酒瓶、密封酒瓶等等。后来,为迎合市场收藏者心态之需要,一些地方的酒厂还挖空心思设计出各种怪样式的瓶子。除常见的圆形、葫芦形、水壶形、书形、水桶形、天坛形、方形、三角形、烟斗形、吊脚楼形等;还有的是脸谱型酒瓶,如京剧脸谱类酒瓶、红楼梦人物系列酒瓶、水浒传人物系列酒瓶、八仙过海微雕葫芦酒瓶、济公活佛酒瓶、大彩佛酒瓶,颜真卿酒瓶、董仲舒酒瓶等;还有有写意神州和巾水的。如山水风光的如丹霞山阴阳石酒瓶,桃花春红等,可谓千姿百态。

    一开始收集酒瓶时,刘德润什么都好奇,他的做法曾被妻子及朋友难以理解,背后冷嘲热讽和泼冷水有之,但刘德润是一位要强不服输的人,他听到一些讥讽的话只当不知道。凭着他一贯的执着,他几乎有点我行我素了。暑寒往来,风雨无阻,一年硬是集了无一重复的数十个很有看点的酒瓶,好几个酒瓶很有品相和艺术风格。从此家人对他刮目相看,特别是妻子能够理解他的这种做法,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感动。之后,他的举动也感动了朋友们,他们不论去哪儿,都会留意有何美观的空酒瓶,看到了就常会帮着捎回来送给他。

    刘德润以自得其乐的心情收集他喜欢的艺术瓷酒瓶,他一入门就对收藏酒瓶有了很大兴趣。每每收集到一二个浸润文化符号及元素的酒瓶,他会高兴得唱起歌来。面对酒瓶上印有后羿射日、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红楼梦等等图案,他会讲着一个个故事。一段时间下来,刘德润家的橱柜所陈列的酒器竟然有数十种,形式各异,色彩纷呈。

    那么,刘德润又是怎样抛弃收藏酒瓶的角色进入古瓷器收藏和研究的?当我们谈到这件事时,刘德润稍等一下说:人活在世界上,我觉得除了勤奋工作学习外,懂得在休闲中寻找一种悠远的智慧,收藏自己真正所喜欢的东西,这是智者应该做的事情。它不仅能使人能找到更多快乐,还能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他又说:一个人倘若有一种爱好能够符合他追梦的心愿,就会运用自如,就会渗透独特的儒雅,去完成人生赋予的一种文化和生命的体验。他的话讲得很有哲理。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德润参观了市内一家民间古陶瓷收藏馆,看到许多作品后感触很深。这使他认识到:古陶瓷收藏于酒瓶和其他类型的收藏项目相比较,确实具有高起点,高难度、投资多等文化素养的原因,进入这个领域能催人奋进,可以在博大精深的收藏文化中造就对古陶瓷的研究能力,这种研究是收藏酒瓶所不及的。而如何走进古陶瓷的收藏,这就是刘德润所想走的一条新路。他决定放弃酒瓶收藏,改为古瓷器收藏,他的行动受到所有周边古陶瓷爱好者和朋友的关注。

    这之后,他连续走访了市内外收藏古玩和古瓷器的几个好朋友,大家都说收藏古陶瓷是收藏酒瓶的一种超越,在这个古瓷世界里,可以对古代文明进行深邃的研究,它是一门有学问的文化研究。就像是门突然开了一条缝,刘德润领略到了古陶瓷内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于是便有了渴望进入这个领域去征服它的高度和难度的决心。涉足这个领域后,他悟出了收藏的真谛,他体会到研究和收藏酒瓶是一种了解酒文化的欢喜,而真正的研究的价值在于研究古陶瓷的历史和文化的深邃内涵。为了向古陶瓷收藏研究进军,他舍弃了瓷酒瓶的收集,走进了古陶瓷研究的这一条路。

    刘德润是聪明人,他牢记进入这个领域后心要正、心要宽、心要实的“三要”原则,知道自己进入这一门道比别人稍晚了几年,加强学习,虚心听取名家有关收藏经验,就一定能够战胜自我,取得成果。他对朋友们说:事在人为,我不想信自己是个特别笨拙的人!就这样,他开始挑战自我,与收藏研究古陶瓷结缘。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刘德润一出手就想到要善于进取,不甘落后。他有这样的打算,涉足这个领域后一定要交出自己的成绩单,首先要交出一些学费,作好准备走一条曲折的艰苦的收藏之路。

    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又由于他的进取性强,没过半年就对收藏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讲出一些很有说服力的道道。为了深造,提高收藏和研究水平,在朋友引荐下,他两次报名参加了上海市瓷器专家组织的古陶瓷研究学习培训班,从而使他有机会和专家们一起学习交流,并一起就各时代古陶瓷的鉴定等作分析和讨论,在实践和理论上有了不少收获。

    通过实践,刘德润对古陶瓷形成的历史了如指掌,在他的介绍中,我知道了中国陶瓷生产的悠远历史。原来早在我国宋代,就有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五大名窑。著名的七大窑系,对收藏瓷器者来说,要弄清楚宋朝古瓷的窑口,做到熟能生巧。我国的七大窑系分别是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和汝窑系。

    谈到这些窑系时,刘德润便又熟练地介绍起来。他说:七大窑系分布在中国的南北两地。一是定窑系。定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东燕山村、西燕山村一带。其特点是胎薄而轻,不透明,釉为玻璃质,光泽明净。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我国山西省的平定窑、孟县窑、阳城窑、介休窑,以及四川省的彭城窑都属此窑系。

    二是磁州窑系。磁州窑窑址在河北磁县的观台镇、彭城镇。是宋代北方著名民窑,主要生产生活日用品如:罐、盆、碗、缸、瓮等器物。釉色有两大类,一为白釉,以白色化妆土为主要原料,釉色纯白如乳,有开片与不开片两种不同装饰。二为黑釉,以铁锈花最为著名。磁州窑产品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酱彩、黑彩划花、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等。属该窑系的有河南省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省介休窑、江西省吉安吉州窑等。

    三是耀州窑系。耀州窑址在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为耀州境。唐代烧制白釉、黑釉瓷。至北宋烧造青釉瓷颇为有名,釉色略呈姜黄,有浑朴厚重的纹饰。耀州瓷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为主,刻花刀锋犀利,印花纹饰出类拔萃。装饰纹样中的海水游鱼纹、莲塘戏鸭等生活小景极 为生动。属于该窑系的有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州西村窑、广西永福窑,以及河南临汝窑。

    四是钧窑系。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钧瓷胎骨为羊肝色, 釉厚不透明。其釉色以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釉色闻名于世。该窑还产多变的装饰釉色。钧瓷有独特的乳浊釉,青中带红、如蓝天中的晚霞。钧瓷釉色中的红釉系铜的发色剂,它对后世的海棠红、宝石红、祭红、桃花片等色釉有巨大影响。钧瓷中的蓝色乳光袖是青瓷工艺中的创举。钧瓷还有一种“蚯蚓走泥纹”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属钧窑系的还有河南临汝东沟窑。

    五是景德镇青白瓷窑系。景德镇窑始烧瓷于南朝陈时期,唐代盛产白瓷。宋代景德年间在此设有官窑,器底多书“景德年制”的铭文,景德镇就此闻名。属于这一时期景德镇窑系的有:南丰白金窑、潮安窑、泉州碗窑乡窑、永春窑、同安窑、南安窑、吉州窑、德化窑等。

    六是龙泉窑系。龙泉窑址在浙江省龙泉县。是在唐代越窑青瓷传统下发展起来的,到南宋时期青瓷生产达到高峰。因瓷胎黑褐色而得名。釉色有粉青、浅青、月白、米黄等色,还有纹片釉,俗称之为“鱼子纹”和“百圾碎”。由于胎骨为黑褐色,器口和底足无袖的地方露出了胎骨本色,犹如铁质,故称其为“紫口铁足”。龙泉窑系还有以白胎厚釉为特点,釉色多为粉青、翠青。梅子青尤为佳品。瓷器边缘和凸起的花饰部分,往往露出胎骨的白痕。龙泉窑在浙江境内有多处窑址。如大窑、金村、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笔架山、项户、道泰、山头窑、松溪、马垃力、安福口、安仁口、大方、大棋、下村、武溪等三百余处外,还有江西、福建两省的多处窑址也仿烧龙泉青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这在宋、元民窑瓷器中屈指可数。

    七是汝窑系。汝官窑烧造时间短,技术又高,又在宋晚期为宫廷烧造贡瓷,所以名扬四海。汝窑瓷器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要釉下装饰纹饰。汝瓷的器型常与纹饰结合在一起,如碗内一般分成六等份的框线,每框印一组折枝花卉。也有少数布局十等份的,但碗壁浅,碗心多为团菊,另有少量海水波浪纹。瓶类刻花多是满身刻花纹,刻花与篦划并施,生动有力。印花在宋中晚期成为汝窑的主要装饰方法。1987年秋天,河南省在宝丰清凉寺的古汝窑址出土了大量的汝瓷标本和窑具。这一发现,解决了中国陶瓷史上长期末能解开的一谜。新中国成立后,在临汝县发现40多处民用汝窑址,还有宜阳、新安、禹州、宝丰、内乡等多处,都有烧制汝青瓷的民窑。在禹州城关,有宋官窑址,也烧汝青瓷。

     

     除了熟悉了解这些名窑和窑系之外,刘德润还走进书店,购买了国内一些著名瓷器专家撰写并出版的关于研究陶瓷收藏和鉴定方面的书。那时他还居住在市杨浦区五角场地区,每到工作之余,夜幕降临时,他就在灯下伏案研读,边读边记录,边记边思考,有时还请来妻子坐在一起,凡有漏忘的地方请她点拨一下,常常是一本书读完,有关要记住的重点内容几乎都能摘录并加入自己的认识。他先后阅读了耿宝昌、冯先铭、叶佩兰等专家们写的书。

    一是购买耿宝昌的书,了解耿宝昌投身文物行业70多年的甜酸苦辣。耿宝昌是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擅长古陶瓷研究鉴定。耿宝昌长期从事中国古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艺品的研究,撰写的《明清瓷器鉴定》是十分珍贵的书,这是国内首部古陶瓷研究鉴定学论著。专著分为上下两册,在耿宝昌先生对明清瓷器鉴定真赝的四条重要依据中,刘德润受益匪浅。先生收藏的经验是四看:一是看古瓷造型;二是看物件纹饰;三是细品胎釉;四是看款识式样。这是收藏盗器的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先生在书中告诉收藏者:在收藏中既要过细,同时又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之器均勿乱加猜测,否则就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弄得无所适从。文中对识别赝品提出了高见,必要的锻炼和阅历不可缺少。要知其真,也须识其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从而水到渠成,胸有成竹。

    二是购买冯先铭先生的《中国古陶瓷论文集》》、《古陶瓷鉴真》、《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中国陶瓷》等著作。冯先铭先生在收藏界颇有名望,他学识渊博,是国内外人士齐赞的“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一知名学者”、“中国陶瓷泰斗”,“是亚洲乃至世界难得的陶瓷专家之一”。

    三是观看叶佩兰著《瓷器鉴赏与收藏》等书,观看《明代陶瓷鉴赏视频讲碟片。通过阅读三位专家的作品,他还去书店购买其他有关怎样收藏和研究瓷器的书,从中受益匪浅,他开始在博览群书中获得触类旁通的收藏真谛。

    在阅读过程中,刘德润开始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从中悟出了许多收藏的道理。他说:鉴定一件古陶瓷,需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辨伪。鉴定任何古瓷器,要认定它是否真品,是不是后代制作的仿品或伪作。这是鉴定工作的第一重要内容。二是断代。即鉴定陶瓷制作的时代。例如龙泉窑系瓷器,宋元明均有生产,要鉴别出它是宋代还是元代或明代的产品,就要通过古瓷的釉质、胎骨的年代和碎片进行鉴别分析。三是判断窑口。即是鉴定陶瓷的产地在哪,属于哪一窑口的产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鉴别它究竟是耀州窑制作还是临汝窑制作,或是其他窑口制作的,要对照有关珍品逐一讲出其中道理。四是评价。即评定一件陶瓷质量的优劣,以及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就要像识人一样,里外判断品定。看此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变形等。对号入座等,成效明显。第五条是要懂得陶瓷鉴定的分类、比较、甄别三种方法,找出各种陶瓷之间的异同点,然后通过与彼此有某种联系的鉴定对象加以对照,从各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在甄别时要通过调查,考证和科学检验等不同方法,达到认识和掌握的目的。

    在刘德润看来,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足够的理性认识,碰到某些高深莫测的瓷器就会是瞎子摸象,所以是绝对不可少的。在谈到收藏古瓷所走过的路,刘德润心头甜酸苦辣一齐涌起。真的,很难相信,一个相貌平平的70多岁的老人,在经历过这多年的历练后,便已成为了收藏圈很有品相和成绩斐然的收藏者。这些年来,他常去河南洛阳、江西抚州、景德镇;山东老家青州、曲阜等地;又进入浙江绍兴、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走访古地窑址,和那里的收藏爱好者或者同道一起交流和鉴定收藏品,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收藏经验。

    有一段时间,刘德润还走进一些深山古镇和古村落考察,经常转悠古城边的地摊货找寻遗落之珠。他每到一处,都会去那里淘淘自己想要的宝贝。常常是这样,在布满千余年陶瓷碎片的古村溪滩边、小道边,还有走近一个个破旧的陈年窑洞。很难想象,就是在这些千疮百孔的窑洞,曾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过源源不断的财富……有时,刘德润穿过破旧民居的残垣断壁,走近古窑的一些地方,会出神般地凝望那几座破败的古圆窑沉思良久,咀嚼着古陶瓷的悠远历史……

    在考察结束回来的路上,刘德润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失落和无奈,还是有了更多的留恋和收获?他牢牢记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走着属于自己的路。后来,他又去过大大小小的瓷器收藏博物馆,走了那么多遥远的路,他悟出了这一行的真谛:“收藏古瓷器,只有把鉴定、欣赏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有系统的认识,才能与学到的理论自然结合起来。

    坚持长年不懈的努力,刘德润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眼力。有时,外出旅览过程中会无意间获得一件珍品,收藏到一份别样的乐趣。在这样的收藏瓷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一揽祖国山水风光,又可以学到书上学不到的知识,两全其美。

     

     刘德润在收藏瓷器过程中善于记录各类故事,在和刘德润谈到收藏故事时,他从柜子里拿出了自己收藏的“成化五彩鸡缸杯”,这是他十年前在江西一个藏家处上花2000多元钱买下的,这是陶瓷中的艺术珍品,据说这就是明朝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是一样的真品。

    有史书记载,成化皇帝热衷书画。一次,他正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很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吉祥"""谐音。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后来竟然成为现实。

    据考证,化斗彩鸡缸杯工艺精细,是在直径约八厘米的撇口卧足碗外壁上,先用青花细线淡描出纹饰的轮廓线后,上釉入窑时须经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然后再用红、绿、黄等色填满预留的青花纹饰中,再进行二次入窑低温焙烧。明成化五彩鸡缸杯外壁以牡丹湖石和兰草湖石分成两组,一组绘雄鸡昂首傲视,一雌鸡与一小鸡在啄食一蜈蚣,另有两只小鸡玩逐。另一组绘一雄鸡引颈啼鸣,一雌鸡与三小鸡啄食一蜈蚣,画面形象生动,情趣盎然,据说当年万贵妃非常喜欢他的成化五彩和斗彩鸡缸杯。【成化皇帝的名字叫朱见深,他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著名的土木堡之战中兵败被俘,他的叔叔朱祁钰获得了皇位,并废黜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5岁的朱见深被迫搬出皇宫时,身边只有奶奶派来陪伴他的年长他19岁的万宫女。这段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经历,使朱见深非常依恋于万宫女。后来朱祁镇被释放,并在7年后重新夺回皇位,朱见深也恢复了太子身份,但他对万宫女的依恋并未减轻,即位后即封万宫女为皇妃。】成化皇帝为了感恩和讨好她,下令在景德镇官窑大量烧造。据说明后世五彩鸡缸杯斗彩鸡缸杯多有仿制,但留传至今的真品不多。
      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在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清代《陶说》里记载:成窑以斗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意思是说在各种酒杯中,鸡缸杯是最好的。

    记得那一天在江西一个地摊口,刘德润经反复观察检验,发现了他久想能收藏到的明五彩成化鸡缸杯。经过和主讨价还价,就出资把鸡缸杯买回上海。到家后,他像得了宝贝似的先给自己的妻子欣赏,妻子看到三件饮酒杯似的小东西,觉得丈夫是上当受骗了,嘟哝着嘴有点不开心。为了证实他的鉴赏力和收藏的真实性,刘德润便拎着他收藏的鸡缸杯去朋友那儿互观鉴赏,后来又来到一处古玩鉴定店请人鉴定,那个自称是鉴定师的老先生朝刘德润看看后,便和他东南西北地聊了起来,他见刘德润对答如流,就又用狡黠的目光瞄了刘德润后说:先生你弄错了,这是一件伪劣仿制品,这年代收藏受骗上当的人不少。这样吧,如果你想卖掉,你就把东西留在这里,我给你80元车马费,或者可以在我这里买个名瓷杯喝喝茶。天哪,化2000多元买下的鸡缸杯,难道就是这等假货,刘德润怀疑自己的眼光不准,他仰天长叹!不,这是我自己看中的,它符合鸡缸杯的色彩和烧制的特征……

    他闷闷不乐地捧着鸡缸杯回到了家里。妻子见了,猜测到丈夫遇到不顺心的事,经过几次三番的盘问,刘德润才吐出了真相。说来也奇怪,平时遇到这种事总要埋怨几句的妻子后来竟然擦去泪花在安慰他:“算了,你还是靠自己所学的知识好好研究吧,这社会上有些人实在有点缺德,能把假货卖给他人,也许也会有人把正货说成假货的……妻子一席话,刘德润的心被点燃,觉得特别温暖,心平静下来,他决定再找著名专家去识识。

    于是,他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另一位喜欢研究古陶瓷的老专家。当刘德润说明来意,打开盒子把鸡缸杯拿出来请他作鉴定时,这位老专家眯着眼睛连连问:“这是你家祖宗留下的?”刘德润如实讲了一遍。老专家笑着说:“恭喜你,你发财了,你收藏到了正宗的鸡缸杯,这几年这样的假货不少,你是学过收藏的吧,我这里十年前也鉴定过一件珍品,这东西不多,你得好好保护着……”

        几天后,刘德润在朋友们介绍下,又去请另一位资深老专家看了,值到三番五次认定下来后,他才定下心来,像小孩子似的高兴得跳起来。通过这件事情,他看到了收藏队伍中水平的参差不齐,认识到什么才是真善美,这次鉴定对他的触动非常大。

    物以稀为贵,鸡缸杯炒作更是惊心动魄。19994月,刘德润听朋友说,在香港的一次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保存品相完好的明成化斗彩鸡缸小杯,拍出了2917万元港币的天价,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最高记录。听到这个消息,刘德润想: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如果那一天一气之下把鸡缸杯扔了,这件鸡缸杯也就和这个世界永别了。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要留下祖国悠远的经典文化。

    刘德润说:事实上,不是所有瓷器都具有收藏投资价值。在我心中,瓷器收藏与钱币、邮票收藏等一样,需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初入瓷器收藏领域者更为重要。

    一次,刘德润花高价买回的唐三彩居然是赝品,这一路走来,刘德润尽管自觉眼力不错,但也吃了不少亏,回忆起来历历在目。刘德润说,被骗只能说明自己知识不够,而最为遗憾的是,在某地淘到一件自己爱不释手的古瓷,却一时凑不足钱,眼睁睁看着被人买走。这些事实就是他经历过的故事,刘德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收藏的路不但是曲折的,而且必要时还要付出学费买个教训!

    实践还告诉他,进入古陶瓷市场,必须要在买中研究,在研究中买,甚至要把自己的身心置身于其中的研究中。刘德润说:随着收藏热在全国各地展开,现在有的地方以假乱真现象很多,真假孙悟空有之,瓶瓶罐罐被冒充非遗的传家宝有之,有些东西有的还伪造得甚至连仪器都难以测出。

    为了明晰了解造假的东西,不上当受骗,刘德润决定去拜访一位品德高尚的名师。在实践中历练一双火眼金睛。要在纷繁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古瓷器中去拨开云雾见真容,成为一个鉴定行家。不为名利,只为传承中国古瓷器的文化研究成果而执着前进。

     

     这是2003年的春天,长时期的的探索接触、揣摩,刘德润逐渐地从纯粹的陶瓷收藏一步步转向陶瓷研究。他以藏会友,会友学藏,为了不走和少走弯路,他意识到老师的指点非常重要。在上海虹口文化局的朋友介绍下,刘德润找到了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方家焕,在上海闻名的虹口区文化一条街的多伦路上,专门开了一家品位很高的名为“海瓷堂”的藏馆,馆内陈列众多古陶瓷。于是,决定拜师方家焕老师门下。

    先生门店藏品多、大件多,故还增设二楼展厅,除瓷器外,还有明清家俱藏品和齐白石、张大千等名人字画,凡到此参观者,一饱眼福。刘德润终于找到了方家焕老师,通过一番自我介绍,讲述了几年来风风雨雨搞收藏和前行的路途,感动了方家焕老师。于是,刘德润马上提出了拜师之事。没想到方先生立即允诺。

    方家焕老师一生重视古董收藏,对古瓷器研究特别重视,他是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鉴赏家协会上海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知识渊博。之后,方老师约定和刘德润定期见面,经常把他请到自己的收藏古瓷器室,手把手的教。一个善教,一个善学,多伦路上古董收藏店周围立即传诵着这对师徒佳话。方老师告诉刘德润:搞收藏要有好心态,慢慢地实践,才能摸清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方家焕老师还告诉他,收藏古瓷器,学习鉴定,学会鉴定,必须要走出去,多跑外地,如考古现场,古玩市场,博物馆,纪念馆……刘德润笑着点头。带着老师的期望,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在外面奔跑,全国有名的瓷器窑址有的他还跑过多次,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在方家焕老师的指导下,刘德润的鉴赏能力得到快速提高,收藏之路开始日渐拓宽。这些年来,他不仅陆续收藏了唐三彩中的马、仕女和花釉、绞胎等品种,还收藏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的名窑珍品。

    谈到成功与收获,刘德润感慨万千。他说:在这个收藏市场,这些年来风云变幻,少些人收藏是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把收藏曲解为单纯的淘宝捡漏。这部分藏友人数最多,他们是一般仿品的最大受害者,也成为了滋生造假售假的土壤;有些藏友,偶尔淘到一两件真品,便盲目自信,多了浮躁心,到处吹嘘;更有些藏友,多了些冲动,缺少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研习功底,历经数年甚至十余年未得几件精品的亦有之。所以,刘德润觉得,在初期收藏阶段应有侧重点,专攻一个门类,做到精、通,然后去沙里淘金。

    刘德润还谦虚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与那些古陶瓷界的老前辈们相比,自觉不及。有幸的是,能有机会跟随专家方家焕先生研习古陶瓷鉴定之法,并在收藏中认识有信誉的信赖的挚友,是一种幸运,他们都是实战的行家。行家与专家,一字之差,却往往有鉴赏收藏品位的千差万别。

    外出采风旅游兼带收藏,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在古村落,沿石板小路或在石砌的围墙包裹中向远处延伸,这样的迈步就是一种快乐。走进古村,置身在幽静的小巷深处,仿佛能闻到遥远的烽烟与战火的味道。特别是在被誉为“陶瓷之乡”的一些地方,驻足追本溯源,了解祖先遗留下的这些古窑和当地陶瓷的鼎盛时期情况,会给人带来研究的灵气。因为这些古瓷窑零星的散落在乡间田野里,几经风雨,断壁颓垣,有的被作为它用,但历史文化犹在。适时走访村里生活的老人,听他们讲述古瓷窑的兴盛和衰落,也是一堂别样的收藏课。

     

     当我与刘德润一起谈到名瓷捐赠的话题时,刘德润微笑着说:我们收藏的古陶瓷都是属于祖国的。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收藏是传播传统文化,感受古代遗珍所承载的文明信息,汲取这些美丽艺术品所蕴含的民族美学精神和传统美德,是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延续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长谈时,又看到了他写作台上的三本烫金证书,翻开一看,原来是沪太路西侧曹王禅寺发给他的收藏证书。于是,我们的话题走近了他无偿捐赠曹王禅寺三件瓷宝的前前后后。

    刘德润这样告诉我:他在江西收藏活动中,在一个古镇收集到了三件珍品。一是明成化的青花釉里红莲花纹碗珍品。其碗为敞口,圈足,碗外壁通体采用青花釉里红绘制花卉纹饰,画工繁复,料色发色纯正自然,釉面莹润,这是明瓷最大特征。

    二是明成化釉里红葡萄纹“天”字罐。是为明成化釉里红精器。且底一款。整个器物造型规整,直口,短颈,丰肩,鼓胸敛腹,微外撇,胎质洁白坚致,釉面酥滑油腻,莹光隐隐,底足釉质,罐四周为葡萄纹,腰底为莲瓣纹。

    三是宋朝年间的珍品梅瓶。所谓梅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容器,龙纹正八款黑釉梅瓶是宋时代的珍品:小口外翻,丰肩、长腹,圈足。施黑釉,绘画处施化妆土。以留白填黑的方法绘一竖龙。此瓶龙白,釉地 黑如铁,黑白鲜明,生动地反映了民间瓷匠的技艺,显示了浓郁的瓷艺特色。有趣的是瓷瓶的一面龙下方有楷书正八两字。正八即指佛教中的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业、正念、正定。经考证,这三件瓷与佛教文化有关,它们当为佛教庙宇中的供器。在当下犹为珍贵!

    20166月,上海曹王禅寺全部竣工后对外开放,之前的过程中先后举行了文殊菩萨、五台胜景以及鎏金文殊像相继塑成的开光仪式,在周边影响很大。经考证,曹王禅寺有悠久的历史,是古代宋朝时建在靠近海的一幢寺院,据说那时海潮常要倒灌岸上农田,被人称之为霸王潮。古人苦于无奈大自然的威力,就把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故事串联起来:既然汉能灭楚,想必大汉将军们可以阻止楚霸王的逞凶,于是建了汉将曹参的庙来镇霸王潮,从此曹参也就成了禅寺中的曹王,一直传承至今。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佛教与中国文化相遇后渐渐适应融合,构成了异彩纷呈的佛教文化。佛教要求人们善待一切生灵,对大自然不能恣意破坏。这种佛教理念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人与人平等相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相吻合的,直观体味佛教文化的熏陶洗礼,进而实现佛教莫拜的深层收获。佛教不但影响着中国近代文化精英的的思想文化方式,对西方思想文化精英也形成巨大影响,现代西方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哲学家罗素、历史学家汤因比、心理学家荣格,都非常推崇佛教文化,他们的部分重要学术理论就是受佛教思想文化启发而提出来的,恩格斯、爱因斯坦也对佛教哲学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信息时代“爱迪生”——乔布斯也信仰禅宗。

    曹王禅寺是近年嘉定区重建的一座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罗泾与曹王禅寺相邻,刘德润妻子和当地的老太太们经常约定,结伴去那里领拜佛文化。

    慈行天下,和乐人间以慈化瓷,陶瓷艺术家们常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佛的朝拜景仰之心,曹王禅寺的佛房中,也有一些名家和艺术家赠送的各式各样的文物和收藏品,与佛教文化有缘。在妻子的提议下,刘德润决定把收藏的三个跨年代的珍品捐赠给曹王禅寺,以表达全家对佛教文化的重视。

    说行动就行动,刘德润和妻子带着三件宝贝走进了曹王禅寺,经过和方丈的一番交谈,曹王禅寺方丈表示万分感谢,于是就有了捐赠的时间表。2016628日,这个日子谁能忘记。刘德润面对方丈说:自己对邮票收藏、诗书画印、古物鉴赏等充满了兴趣。说着就把三件瓷器宝贝拿出来,一并交给了方丈主持,以表达民间收藏家的一份心意。

        禅寺主持等看了物品非常高兴,特别是梅瓶,其成就年代和曹王禅寺属同朝代,意义深长,便立即制作捐赠证书。当套红的印有烫金的大红证书送到家里时,刘德润的双眼湿润了。他对妻子说:我们做对了,如今倡导佛教旅游文化,这三件瓷器宝贝放在寺内也是一道风景,凡具备了一定鉴赏水平的鉴赏者,面对这些古瓷器时,一定会发现它的悠远文化和美感所在,一定会发现它与众不同的超群之处,这就叫做内行看门道。总之,这是时代之美,是天生地造的自然之美,是土与火完美结合之美,是不可复制之美。妻子笑了笑说:我们做对了,收藏不只是为自己,也要懂得奉献社会……

    像听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的心中顿时变得感动和愉悦起来。

     

     说到瓷器收藏,当然又会谈到心情和健康的话题。这些年来,工作之余,刘德润利用外出考察、访问之机,深入全国各产瓷地区,足迹遍及好几个省、市、自治区,虽然年龄不饶人,头发已经变白,但由于经常外出徒步,老当益壮,精神焕发,走起路来健步如飞,像个年轻人。

    所以收藏之行也是健康之行。记得明代董其昌先生在《古董十三说》里有一句妙论,说玩古董有“却病延年”之助。当我们谈到瓷器收藏,话题自然就转向了“玩有所乐,玩出健康”的话题。刘德润微笑着说:收藏古瓷器是属于雅玩的范畴,它亦是人们精神文化和审美的需求。一件古玩,它也未必价值连城,但它一定具有某一方面的审美价值和情致意趣。能从古玩中玩出意趣与快乐的人无疑是最具精神内涵的人和精神最富有的人。玩古玩,寄情于物,可以忘却人间诸多烦恼,思绪沉浸在艺术品的精致与粗糙、真实与虚假、研究与把玩之间,自然会心胸悠畅,神情怡然。

    他说:你别看我身体瘦弱,由于经常穿行于坊间地摊、市场店铺,使得轻松愉悦间的散步成为锻炼身体的好方法,而如今70多岁的人了,走起路来轻松自如,走收藏之路真的有“却病延年之助”的功效。

    在讲到他收藏能愉悦心情时,他指着唐三彩仕女俑说:唐代仕女彩绘俑,脸大多微扬,精致的发髻衬着似有浅笑的端庄五官,一派绵绵的情致和出尘的空灵,似乎满身都散发着幽幽的书乐之香。陶俑的表情惟妙惟肖,身姿雍容秀美,姿态生动传神,尤其头上的发髻,鲜明地反映出盛唐时期独特而多元的仕女发式形象。他说:这家里的一樽唐三彩女佣,不失为一件值得收藏欣赏的精美藏品。唐三彩女佣放于屋厅内一侧,闲暇时分,邀几位朋友把酒品茗,欣赏在射灯光映射下陶俑艺术品,见证生活中的一份乐趣。面对眼前的唐代仕女俑,刘德润无限感慨,他指着挥动双手击鼓的漂亮美媚,似乎看到了击鼓仕女如杨贵妃一般的美。他又说:把这作为怡情物,作为对古人的一种幽思缅想,会是鉴赏中收获到的一份好心情。刘德润说:我每得一件好瓷器,总要设榻置几,呼知已共同欣赏,烹酒煮茶,不亦乐乎。

    在小屋中置收藏品,就是收藏快乐。可见收藏和愉悦心情是成正比的,有了快乐就有健康。刘德润的玩是有意义的“玩”,也是休闲过程中的一种高境界,就像他说的:玩中可以获得追寻之乐、鉴赏之乐、研究之乐、著文之乐,玩出健康。

     

     在谈到收藏出成果的话题时,刘德润笑着说:我会永远记住方家焕老师的话,做到“非淡泊无以明志”,搞收藏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要有好的收藏心态,好的心态能带给我们持久的快乐。收藏就是弘扬一种文化,不要把它当作纯粹的搞投资,它不是买股票,不能以经济利益为目标,也不要和他人攀比。不要一看到别人得到了好的藏品,便心生羡嫉之情。要相信人和古瓷也是有缘分的,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他说:如果收藏一段时间后没有得到好的藏品,心不能浮躁,要潜下心来充实自己,提高认知水平。通过知识武装后远走他乡去淘宝,会在平和心态中得到好的藏品。刘德润又说:对一件古陶瓷艺术品而言,任何人的占有都只是生命中一个短暂的过程,占有的快乐也是短暂的,如果没有读懂它的真谛,那么即使占有也是虚空无力的,这并非收藏的真谛。所谓过眼即拥有,收藏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享受。不论是谁的藏品,你读懂了,就会体会到它的艺术价值,获得真正的收藏之乐,这就是收藏之道。

    他又说:有生之年,我还要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祖国古陶瓷保护和文化艺术的传承中去,尽我最大的能力写文传播知识,引导收藏,通过大众收藏,使那些历史遗珍得以保护和传承,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们能够再见到它们的真容,能够领略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精髓。

     在收藏艺术的路途中,刘德润用自己的执着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结合自己的收藏经历,刘德润写出了一篇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文章,受到有关收藏人士和专家们的好评。我们为他祝贺!

    2000年搜集摘录有关资料开始,刘德润写了许多心得体会。从2013年起,刘德润在研究和收藏的间隙中执着地开始写作,他要把自己收藏中的喜怒哀乐和实践出真知的感受写出来,把历史悠久的古陶瓷艺术通过自己的感悟介绍给读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由感而发写出了近百篇文章,己经在地区和市级刋物《炎黄子孙》杂志上发表了2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有实践,有分析,有追梦;以藏说德,以藏识宝,以藏说实;将自己在收藏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心情和收获告诉大家,为收藏文化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当我的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已经晚霞满天,紫红色的夕阳落在刘德润花白的头发上,把他脸上的皱纹也染红了。握着他的手道别时,我看到了他的眼睛充满了信心,看到了那些橱柜中收藏的瓷器。他说:我会一如既往地书写古陶瓷的收藏之趣,并且还要对家中的这些宝贝进行分类后逐一深入研究,准备结集一部属于自己辛勤耕耘的书籍,交付正规出版社出版,让收藏古陶瓷的经历一起亮亮相,交与朋友们和读者鉴定,共同解读古陶瓷的魅力,还有更多的历史与往事。书名就叫《瑰宝悠悠》。  

    是的,中国的瓷器,晶莹透亮,质地坚贞,写在釉面上是永远不会腐烂,永远不会变质。那些大大小小,各具形态,色彩缤纷,图案新颖的瓷器在刘德润笔下会发出艳丽迷人的色彩。我不由想到,那些别致的,普通的,华丽的,朴素的各种各样的瓷器不就像我们不同的人生,永远拥抱着精彩书写不尽。刘德润家中收藏的瓷器不就像刘德润成功的人生,在给以人美感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份柔美和亲和力。

    是的,收藏是的路是漫长的。刘德润不仅仅是一名单纯的收藏家,他更是一名对瓷器有研究深度的收藏家!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春意盎然,温暖入怀 下一篇:梦的远方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66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92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