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心境与心胸
  •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3-11-08 23:42:32 评论:1
    关注
    编者按:文章中对于心境和心胸的探讨,让人对于自身的认知和处事态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读者来说,更加能学到深刻的知识,对于心境、心胸、胸怀、认知和处事态度的探讨,让我们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世事万物总是在不断地演变中,处于努力状态下的人们常常都只能被动地接受见忧而忧,见喜而喜这种心态,因此这种心态也被称之为心境。心境是一片开阔地,能装下很多景物和境况,因此人们就喻心境为一波汪洋,潮起,万丈豪情就在于那奋力一搏;潮落,那时候沙滩上泥泞不堪,能捡拾的也只有跑不动的贝壳。


    人间生活就如汪洋泛舟,只因世界太大,个体又过于渺小,因此从一开始航向并不明确。直到风起了,不断地有潮涌推着你前行,你不顺势而为,必然举步维艰。于是,就只能见风转舵。见风转舵这个词汇,后来被人们将揶揄为见风使舵,并且打上了引号,就变成了贬义词。但于大海航行者而言,逆风逆流并不能到达目的地;见风使舵找一个避风港只能是不二的选择。同时,这也关乎着心境,顺风顺水者,前途一片光明,必然心情愉悦;逆流而上者,必然需要努力划桨,还因为不进则退,心境必然好不到哪里去。


    海之所以能纳百川,就因其宽广,所有的潮头都会被大海的深度与广度所包容。能容纳成百上千条河流的倾泻,不管是山崩地裂造成的泥沙俱下,还是洪水滔天所带来的汹涌,在大海面前都不值一提。于是,我们语汇又衍生出“海量”一词来喻人生度量。很不幸,这个“海量”后来又被应酬者窃取为杯盏觥[gōng ]筹中炫耀酒量的溢美之辞,但这并不影响被用来喻之人处世之心怀。


    心怀具有柔和的特色,可以转换为一种情怀。相比较心胸,人之心怀与情怀的感情色彩要较浓一些,并没有心境那么复杂,那么深邃。在处事与处世层面,如果说你的阅历足够容纳下一切不顺利,心胸必然会宽广如大海,必然波澜不惊,那时候就必然会产生某种情怀,也就是说你找到了带有某种情感的心境。反过来说,当一个人心境处于某种情感中,似乎可以感受到有某种微弱而持久的内在情绪持续在向周围扩散,就一定会让人有所感悟,一定对于自己过往的所思所为进行反思。当回味中某些过往并不如你所愿,却又无法释怀,还无法表达,那就属于情感渲染的范畴。因为人之心态最易受环境色彩的浸蚀,从而让自身精神状态被当时的心境所左右,或被自身所处的舆论导向所左右,从而产生误判,做出某些不明智之举,进而会影响到一个人是否具有宽广的心胸;这些过程的产生,大约不属于主观主义,用辩证法无法解释,却又与你的心境盘根错节,对于身边事无法正确处理,却又始终无法释怀。


    有的人一生历尽坎坷,却总是豁达开朗,自然就能以乐观的心境去面对生活的窘境,自然会看淡功名利禄,就能以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明天,必然心宽体健,容颜永驻;而有一些人不思渡人如渡己,总是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或觉得别人都对自己不友好;结果自我设限,把自己封闭在猜疑忌妒的圈子里,整天处于郁闷愁苦的心境中,又不思变通,自然身未衰老心先老,不思进取,坐困愁城。


    即使丰厚之家,其正常心境就是不能骄奢淫逸,要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其意思是人如果没有居安思危的紧迫感,就等于你挖掘了树的根,却奢望林木茂盛;你堵塞了水的源头,却指望大河奔流。虽然魏征指的是治国理政,但也间接指的是与处人处世相关的阅历。一个人自身的认知容量就关乎阅历的深浅度,认知的深浅度又与度量相衔接。你的成熟就来源于阅历,又与你认识事物与了解世界的深度与广度相关联。认知就如一池浅水,你所涉及到的理解是否通透,其轮廓与瑕疵就暴露在阳光下,一览无余。那就如人们所说的你有大海一样宽广的度量,必然经历了许多事物。经历即阅历,阅历即认知,认知的深浅度,就决定了你心胸宽广的度。你的度量有多宽广,那你心胸就应该有多宽广。


    有鉴于心境必然影响心胸,如果这个推论能成立,那么心理学上的情绪效应就能成为教条。因为心胸的孪生兄弟为胸襟。衣服的胸前部分为襟,如果襟敞开着,就意谓着胸襟开阔,那就寓意心胸宽广。现实生活中胸襟指的是心情,志趣、抱负、胸臆等等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对人敞开胸怀,就一定会坦诚相待,一定会让处事与处世变得圆润。人们都知道老子《道德经》第八章里的“上善若水”,但不知其指中有一层意思指的就是胸襟。为民者的胸襟,处万物而不争,避众人之所恶;决不把自己的长处常挂在嘴边,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优点。如果你坚持这样子处世,就无形贬低了别人而抬高了自己,其结果则是使别人更看轻你。


    在自然界中,生命的最终的目标就是更好地生存,为自己的生存努力,也为他人的生存而奉献,这就是心胸与胸襟的一部分;为民者善从,要有顾大局识大体的自觉性;为政者善治;碰到事善于处理,让政权的行动造福社会,视时机颁布便民法令,而不是强推某些政令,这就叫做“动善时”。其核心“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出自《道 德 经》第八章的善于,其实里面还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假设,你能像看到别人的缺点一样准确地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一定会有不凡的人生。


    心胸衍生出的另一层意义,就是成功与挫折面前你依然看起来气定神闲,且气度非凡;因此你必然平常会注重自己的形象,必然平时十分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其实那就修养,是个人勤于学习的必然。因为学习就等同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当你的积累达到了足以抵御名气的诱惑,能抵御窘迫带来的压力,那么你一定是经历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的煎熬。能从老君的炼丹炉跳出来,就是修成正果了,必然就会豁达大度而胸襟开阔;哪怕是你踩翻了炼丹炉,烧出来一片火焰山,也算一种修行。


    其实心境就连着心胸,心怀也亦是胸怀;所以,我们还是回到开篇所说,人心就如一片汪洋,你并不知道潮头在哪里,也注定始终抓不住重点,只能一任生活心涛去汹涌澎湃。或许你正好碰到不容易处理的为难事,虽然通过不懈地努力化解了窘境;然,风虽静了,余波犹在,那种涌流依旧还在其深处波荡。假设水面太宽广,再或者渊深千尺,即使你用力去淘,也分辨不出那股活水的源头在哪里。


    现实中还有一种心境,就是你碰到了尴尬场景,假设你正在某地方独自用餐,转头却发现有要好的朋友也在同一地方消费,如果你们不能坐在一张桌子上,打完招呼,接下来就有谁先吃完了谁代朋友结账的传统。假设这时候你的身边恰巧出现一位老者向你乞讨,你下意识觉得,这种境况是避免尴尬的最好契机,可以利用掏钱买食物给乞讨者时顺便将朋友的账也结了,能将窘迫事善事之,既不显山也不显水地摆脱窘境,也是一种经历,也达到改善心境的积极效应。


    心境,自然指的是心情,包括人的心理变化和所处环境的适宜或不适宜时的心态;同时还包含着情感方面的热情与激情,或冷淡沉闷,或慷慨激扬。当人处于某种心境中,或觉得心情愉快,或谈笑风生,那就必然是顺境。假设你情绪低落,甚至于无精打采,必然会对花落泪,对月伤情。


    总之,心境有界,心胸无垠;也因此心境决定了心胸的张力,与一个人的阅历与认知息息相关。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火种之巅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文化传承的前世今生 下一篇:文化审美与大众写作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1)
    • 平时
      0 回复
      谢谢美按!编发辛苦!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宗族谱序阅32次
    宗族祭文阅17次
    中华文明阅37次
    海岛月色阅19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9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6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8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