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母亲有一句口头禅 ——“我不爱吃”。这句话恰似一个温暖的印记,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间,这句朴素简单的话语,就像一颗毫不起眼却又无比珍贵的石子,悄然落在岁月的溪流中,泛起层层涟漪。母亲总是毫不犹豫地把那些最好的东西推到我面前,眼神里满是慈爱与宠溺,仿佛只要我能开心地享受,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小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母亲总是想尽办法给我弄些好吃的。每次有了好吃的东西,比如一颗糖果、一个苹果或者一块肉,母亲总是会轻轻推到我面前,然后温柔地说:“我不爱吃,你吃吧。” 年少的我信以为真,以为母亲真的不喜欢吃这些东西。看着母亲把好吃的都留给我,我心里别提有高兴,但有时也会埋怨母亲这不爱吃那不爱吃。
记得有一次,父亲从外地带回来一些糕点。那糕点的包装十分精美,五彩的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它的美味。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拿起一块就往嘴里塞。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真叫人兴奋不已,我吃得津津有味。这时,母亲走了过来,看着我吃糕点的样子,微笑着问我:“好吃吗?” 我用力地点点头,说:“好吃!妈妈,你也吃一块吧。” 母亲却摇摇头,说:“我不爱吃,你吃吧。” 我有些不高兴地说:“妈妈,你怎么什么都不爱吃呀?” 母亲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那时懵懵懂懂的我,只顾贪婪着吃着自己爱吃的东西,真的想信了母亲善意的谎言。
还有一次,家里炖了一只鸡。那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让人垂涎欲滴。我坐在餐桌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锅香气四溢的炖鸡,等着母亲把鸡肉端上来。母亲把鸡肉分成了两份,一份多的给了我,一份少的留给了自己。我看着自己碗里的鸡肉,又看看母亲碗里的,说:“妈妈,你怎么这么少呀?你也多吃点吧。” 母亲说:“我不爱吃鸡肉,你多吃一点吧。” 我不相信地说:“妈妈,你骗人,鸡肉这么好吃,你怎么会不爱吃呢?” 母亲笑着说:“妈妈真的不爱吃,你正在长身体,要多吃点。”那时的我,不理解母亲为什么总是说自己不爱吃。我觉得母亲很奇怪,为什么有好吃的自己都不吃呢?我甚至有些讨厌母亲的这句口头禅,觉得她太挑剔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原来,母亲并不是真的不爱吃那些好吃的东西,而是想把最好的都留给我。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让我受一点委屈。她用那句“我不爱吃”的口头禅,表达着对我的深深爱意。
长大后,我离开了家,去了外地工作。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准备很多平时我最爱吃的东西。但当我让母亲一起吃的时候,她还是会说:“我不爱吃,你吃吧。” 这时的我,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埋怨母亲,而是一种深深的感动。我知道,母亲的这句口头禅里,蕴含着无尽的母爱。看着母亲头上日益增多的白发和脸上深深的皱纹,我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母亲不就像那春蚕和蜡烛吗?为了孩子,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那年五一劳动节,我带着母亲去外面的餐馆吃饭。我特意点了很多母亲平时 “不爱吃” 的菜,想让她尝尝。当菜端上来的时候,我不停地往母亲碗里夹菜,说:“妈妈,这些都是你平时不爱吃的,今天你一定要多吃点。” 母亲看着碗里的菜,眼中闪烁着泪花。她轻轻地说:“孩子,妈妈知道你的心意了。其实,妈妈不是不爱吃这些东西,只是想把最好的都留给你。” 那一刻,我的泪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终于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爱,那种无私、深沉、伟大的爱。
在生活中,母亲的爱总是那么平凡而又伟大。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关心着我们,为我付出一切。她会在寒冷的冬天为我们缝补衣服,会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守在床边悉心照顾,会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而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这份爱。直到有一天,我长大了,才真正理解了母亲的爱。
如今,母亲已经老了,头发也白了,背也驼了。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母亲对我说 “我不爱吃” 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怀念。这句简单的口头禅,见证了母亲对我的无私奉献。它是母爱最直接最纯朴的表达,也是我心中永远的温暖。我深知这份爱平凡而伟大,它如涓涓细流,润泽着我生活的每一处角落,让我明白爱不在惊天动地,而在日复一日的点滴付出里。我愿用我的全部精力和财富去珍惜、去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