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古井话沧桑
管理
作者:岁月风 发表时间:2024-12-29 16:37:09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村庄靠河而居,城市临水而建,就能知道人类生存中首要条件就是有充足的饮用水,否则就别谈生存。古代有水的地方就人烟稠密,缺少水源的地方,人们就只能去地下寻找水源,打井取水就成为了缺水区域最无奈的选择。 人类刚开始还并不知道地下有水,是临河而居者碰到了大旱之年河水断流,河的下游低洼处如果往下挖掘就能见到地下水,于是人类认识到水能渗透这种现象,挖掘到很深地方取水使用,就成为了唯一生存下去的机会。人类最早打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6000多年前河姆渡时期。根据文物证实和考古学家的推断,那时候的河姆渡人已经掌握了打井技术。根据考古发掘出来的水井推测,当初打井肯定也有失败与成功的过程。古井外围近似于一个圆形,但内侧却是规则的方形竖井。可以看出河姆渡人为了防止井壁坍塌,还在井坑中打入四排木桩,形成了个方形桩木墙。排桩内顶还修建了一个方形木框,外形看起来类似象形文字“井”,这也有可能也是“井”这个象形文字最早的雏形,也是古代水井的雏形。考古的那口方形木结构水井,深度大约为1.35米,边长差不多有2米左右。世界上的人类最早的钻井活动,也确实是源自于中国;究其原因还是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活动最早就源自于中华民族。干旱地区如果想解决温饱问题,就只能找地下水。而且人口密集区域打井取水,是解决社会生活中缺水的唯一途径。就如作者笔下的老家古井,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不离不弃地守望在悠悠岁月里,风轻轻吹过井边的荒草,讲述着作者故乡那这土地上古老的故事。或许,时光就在那种沉默中默默地等待着,那种来自于归乡人心中的眷恋。 |
老家偏僻的一隅,静静伫立着一口古井,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沉默寡言的老者,不离不弃地守望着悠悠岁月的流转。查阅族谱可知,它开凿于清朝嘉庆年间,数百个春秋更迭,几十代人的步履穿梭其间,那一圈圈深深浅浅刻在井壁上的勒痕,宛如一部部岁月精心雕琢的史书,每一道细微的纹路,都隐藏着往昔或悲或喜的故事。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年末有话说 | 下一篇:人生没有草稿(杂文随笔)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