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我兴冲冲的地跑去邮局将一份协议书和自己的相关资料以快递的方式寄往我很看好的一文学网站的编辑部。在迈上邮局门前的台阶时,我甚至觉得自己是在以神圣地、向上地、昂扬地心态在步行——那文学的梦想之门是否真的会允我进入?那“低门槛“却高竞争的文字战场里,我能卒能将?……作为一个从小酷爱文字的人,为了它的神圣,我可以上下求索,我可以孜孜不倦,我甚至还可以奋斗终生而乐此不疲……只是,小我与大世界的位置直觉,还是让我时时迷茫地不知所向。
之所以说走进文学之门是我的梦想,那是在说明它之于我,有着“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一般遥远的路途,也有着一样的不确定性。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和所有的有着如此信仰的人一样——坚信“共产主义”定能实现!至少,无论道路何等艰辛,都不曾停止跋涉的脚步。
毫不例外,社会主义阶段的小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钱的困惑。
为了独立生存,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活得人模人样,为了混入主流社会,我将少年时最初最纯的梦想也丢在了活着的路上。至少是在某一个只关乎心灵的位置上将它搁置了起来,并一弃就是若干岁月。在这些岁月里,奔小康成为一代人不可悍动的目标,我没有卓而不群的能力,没能考取靠文字养活自己的差事,所以,如大多数人一样,人生中的爱好与工作从此完全分家,并且相去甚远。日子是日子,梦想,也只能是梦想。一个没有梦想或者搁置梦想的人,看上去却正常无比:日出而作,日落而夕,朝九晚五,周而复始……人生,似乎如此而已。
然而,人终归是人,当思想的灵性和光芒在岁月的沉淀下越发成熟地放光时,那刺眼的召唤还是会在尘封的心底点燃这呼之欲出的火花,而人生何其短暂的一种迫切感又时时激发着为人一次要为梦想而最终一搏的激情!
更值得庆幸的是,对于任何一个坚信“共产主义”定能实现的信徒来说,社会的发展是如此始料不及般地神奇,就如那么多不是作家,却可以因为文字而名扬四海,而飞黄腾达的新新人类的出现一样。真得由衷地感谢这伟大的网络时代,它就这样神奇地成全了一个族群的别样人生,让那么多跟自己一样即想为理想而活,又苦于被生计所累的人终于找到将理想和现实完美结合的路径——网络写手。写于网络之中的高手,以网络为发表平台的文学创造者,更是以新的写作形态为生存手段的全新职业。
前几日,看到央视新闻针对“网络文学”作的一期报道,概括性回顾了“网络文学”近几年飞越式的发展,关键字基本都落在了关于网络写手的经济收入上。其中,列举了若干“大神”级写手收入的粗略统计数据,从年薪千万到月薪十万的不胜枚举。对于几乎从来没有在热门网站上点击阅读过网络小说的我来说,虽然对网络写手的经济收入早有耳闻,但从正面新闻渠道获悉倒是第一次,所以,听着如此的“天文数字”,内心还是像听到赵本山要买飞机一样地感慨万千。
“都是一样的人,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这两天,我暂时把莫言的《生死疲劳》扔在了一边,去各大文学网上用心浏览,准备认真看看如此值钱的文字到底魅力何在?长篇、短篇、论坛、征文……通通翻看,结论得三:
第一,我“Out”了。这明显是青春当道的世界,那些小说再不是我印象里的小说了,至少在点击率高的的小说里出现的绝不是我曾崇尚的那些有着厚重地、深刻地精神内涵的文字。不玄幻即穿越,非王子即总裁,腹黑才是帅才,黑道终成正道,爹地妈咪才十八,小三搞定一夜情……我的妈呀,我恍如隔世,我恍然大悟:我怎么老成这样?我知道文字可以不严肃,却怎么也没想到可以放松到如此程度。
第二,我“杯具”了。我在想,如果路遥生在当下的话,他一定不会在英年就早逝。据说,在这位伟大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死因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穷致死。这位一生佳作颇多的作家至死欠债万元。设想如果当年的这位知名作家有今天网络写手的一成收入,也不会在四十三岁这样的黄金年纪就早早地告别了他热爱的写作事业,留下长篇巨著后憾然辞世。当然,也许这样的比较有点不可同日而语之嫌,但是拿当下的作家说事儿的话,就也说莫言吧,如果单从金钱的角度上去讨论,诺贝尔奖金七百万仍不及网络写手一年收入的半数。我真是纳了闷儿了:
同样是写,这“家”与“手”的差别咋也这么大呢?
第三,我“凌乱”了。作为一个读惯了传统读物的读者来说,我个人的倾向是比较喜欢读严肃文学。但是,这并不代表我高雅到接受不了通俗文字的愚腐程度。可是,我还是要严肃地提问:今天的文学究竟会将一代人引向何方?
如果说网络之于人类已经到了无可替代的时代,那么,它对人的精神的导向作用将是何其重要,那为什么我们那么多的能将少年和青年引向更高级的精神世界的文字却不能在网络上成为文学的主流?而让那些旨为迎合商业模式的文字独占鳌头?退一步说,就算是快餐式的文学可以满足当下人们的一种娱乐需求,但是谁敢否认“谎言说了一千遍也就成了真话”的道理;谁敢说这样无厘头的恶搞态度不会在一个人的孩童时代埋下畸形的种子?谁敢说小女孩为“穿越”而死不是在发出警示的信号?……而当一群孩子甚至一代人都这样长大后,他们是不是又会以更戏虐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耳濡目染地诱导,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既然都知道方便面不可以成为主食,那我们为什么要花天价去支援那些制造商呢?试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出生就给他吃德克士、麦当劳,喝娃哈哈,冰红茶,他会怎么想?——他会以为这种即刺激又省事的东西就是正常的粮食,只是,久而久之我们看到的会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吗?而作为精神食粮的种植者和传播者,无论是传统的媒体还是高端的网络运营商,是否意识到自己身上形同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呢?
诚然,当今社会一切的繁荣都以已被商业化的模式操控,可是,当人类大声疾呼身外的自然环境亟需保护的时候,是否深层剖析过那个第一个将原始森林中的树木伐下贩卖的人的行为动机——其实是源于利益所驱和思想主使。
思想是支配一切行为的源动力,而一个人具有怎样修为的思想,又跟这个人接受过怎样的教育和文化熏陶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人类精神环境的污染和低俗才是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
那么,又是什么在污染着我们的思想呢?再说下去可能就得“刨根问底”“拦不住”啦。索性就留给我们自己慢慢理顺这确实让人“有点乱”的思绪吧。
当然,小我的一面之词也确实显得有点太过悲观,也更显其视野的局限。事实上,在网络上享受美文、在网站上投发拙作已经成为我如今生活的主要乐趣之一。而且,我必须欣喜地说:网络上有着和我一样心绪的人不计其数,他们中的优秀者也正在为创建更高级的网络文学环境而奋斗着。正是因为邂逅了他们,我才走进了他们亲手营建的精神家园,才汲取到了那么多真正对人体有着营养作用的精神食粮!
所以,在想了那么多,又困惑了那么久之后,最终我还是将一份协议郑重地发了出去。因为纵观全局,我仍坚信社会不是在倒退,而是在前进。至于前进的路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定是必然经历。在此,我谨以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心声热烈地期盼:让健康明媚的文字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让更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走上文有所值的天平。让每一个读者都因品读文字而阳光洒满小院儿,更让每一位作者都因倾心创作而豪情激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