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萤火虫,夜夜飞——《乡村民谣》系列散文之三
管理
作者:程庆昌 发表时间:2013-08-04 09:40:00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小时候住在乡村,伴随着民谣长大的孩子们如今早已各奔东西,然家乡的一草一木连同那古老的民谣已经刻入心底,是一生无法忘却的回忆。忆乡村,忆民谣,总有些东西不会随着光阴而老。文字朴素,句句浸透着浓浓的情意。欣赏,问好作者。 |
乡村的夏夜,月朗星稀。幽蓝的天幕,悠远神秘,似乎是被远近山峦高高撑起;圆月一轮,温情通透,恰似温柔的眼眸,眺望着静谧的村庄。几颗星星,晶亮而明澈,如同邻家姐姐会说话的眼睛,一眨一闪,都会是许多难以言表的心语。几丝云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把明媚的月半遮半掩,隐隐约约间,似乎有初做人妇的女子满脸说不出的温婉羞赧。 四野的蛙鸣,声动如潮,把山间的村落,包围其间,走在每一个院落,每一个晒场,每一个旮旯,都会有长长短短的蛙声起伏;夜鸣的虫,不服气似的,也鼓捣出许多声音,长一声短一声、轻一阵急一阵,好像要盖过这些蛙鸣。偶尔有三两声犬吠,不轻不重,响在院子里,透过窗棂的灯火,把农家的院落,渲染得昏黄和朦胧,与清澈如水的月光氤氲一起,光影参差,错落有致,不亚于随手涂抹的水墨,勾勒出夜色中的农家印象。 浮游在天地间的一点点晶莹的光亮,从田畈之间,约定好了一样,慢慢朝农家院落靠拢,百点、千点、万点甚至是数不清的这些荧光,勾勒出乡村夏夜的神秘与宁静。夜风清凉,从山那边小步而来,和满田的秧苗窃窃私语过后,又奔向农家场院,把夜的凉爽,送给山村的农家。 勤快的庄户人家,已经吃过夜饭,麻利的女主人正在灶间先涮锅碗,壮实的男主人抹抹额头上的汗,把竹床又抱到晒场上,天气正热,夜风悠悠,正好乘凉。闹够了的小孩子,也是一身汗味,正好趁乘凉的时候,给他们洗个澡,放到竹床上,凉快凉快。儿女都是娘老子的心头肉,尽管日子过得有些紧巴,浑身都是说不出的累,两个三个,哪怕十个八个,都疼着呢。 刚刚把小孩子洗好,往竹床上一放,女主人出屋来了,在围裙上擦擦手,往竹床边上一坐,十分享受的吹一会夜里的凉风。小孩子又闲不住,直往女主人身上爬,女主人十分怜爱,脱了围裙,抱着小孩子,咿咿呀呀说着话。这时候,一大群萤火虫飞到晒场上空,左右盘旋,忽前忽后,忽高忽低,一点一点荧光,在月色之中,沾染些屋子里渗透出来的灯光,格外动感,格外飘逸。 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起,光着脚丫子就要去捉萤火虫,女主人心疼,不让,小孩子便大哭大闹,不依不饶,实在没办法,男主人满晒场去抓萤火虫,好不容易逮住几只,放到小孩子手心,小孩子才破涕为笑,当成稀罕物什一般,攥在手心,谁也不肯给,娘老子想多看一眼都不行。 夜色渐深,凉意渐浓,女主人抱了小孩子,教小孩子唱儿歌,“萤火虫,夜夜飞,外婆叫我捉乌龟;乌龟冇长毛,叫我摘杨桃;杨桃冇开花,叫我去吃粑;粑冇上汽,叫我看戏;戏冇搭台,叫我回来穿花鞋;花鞋穿不上,叫我去告状——”女主人念一句,小孩子跟着念一句,一个声音甜美,一个声音稚嫩,混合着夜色里此起彼伏的蛙鸣,连绵不断的虫鸣,构成夜色中庄户人家的优雅旋律。 夜色之中,会有几多这样的乡村,又会有几多这样的农家院落,会有多少这样的父母,有多少这样的孩子,天上的月亮会记得,亮晶晶的星星肯定也会记得,尽管这样的时光,会在光阴流淌中慢慢远去,但是留在心里的记忆,不会消散,但又总是会蒙上些时间的烟沙。 某一天,突然记起,这样的院落,就是我曾经的家园,男女主人公,就是我的父母,那个小孩子,就是我,或者,我的兄弟姐妹。在乡村里长大,浑身都浸透乡村的气息,每一寸肤色里,都印满乡村的痕迹。那样的夏天,那样的月色,那样的星光,那些虫鸣蛙唱,那些犬吠鸡鸣,都已经了然于心,连同那些熟悉的情节,都已经在心底,长了根一般,甚至是盘根错节,再怎么用力,也不能磨去半分。只是有时候,忙于应对巨巨细细的事情,无暇顾及,但一旦打开心扉,便会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滋味,纷呈而起,镌刻在心海里的那些情节,那些片段,又会慢慢清晰,如同这一幕一幕的场景,就展现在眼前。 因为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乡居生活,那样的场景,可以说是熟悉不过,某些时候,就像父母当年一样,在同一个院子里,在同一块晒场上,带着我的孩子乘凉,望星空,听蛙鸣如潮,数萤虫如豆,夜风知趣而来,拂得周身爽快,月色不分贵贱,落满院落四周。妻一样会坐在竹床上,跟刚会说话女儿玩耍,一边玩,一边教孩子念这些儿歌,曾经属于父亲母亲的岁月,又落到我们的肩上,曾经属于我们的天真无邪,又传递给了下一代。 再来念这首儿歌,“萤火虫,夜夜飞,外婆叫我捉乌龟;乌龟冇长毛,叫我摘杨桃;杨桃冇开花,叫我去吃粑;粑冇上汽,叫我看戏;戏冇搭台,叫我回来穿花鞋——”,每念一句,流失的光阴,便会在眼前清晰一分,连同那些已经逝去的人情,都会变得清清楚楚,矗立在面前,叫人不敢正视,又不忍视而不见。 其实到现如今,也搞不清楚,上辈人怎么会把这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串联在一起,但不能否认,这一样属于民间的创造,而且在口传心授中,陪伴一代人人长大,它的作用,或者说它的韵味,不是简简单单的几行文字能够书写得透彻,也不会因为有些不肯认同的声音,就会失去它本身存在的意义。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读你,一朵飘逸的云 | 下一篇:夏夜听雨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乡之念阅29次
袅袅炊烟,乡村记忆的..阅47次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59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47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76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80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86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88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