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我的小说情结
管理
作者:耕石 发表时间:2013-12-19 18:34:4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文章从若干方面详细诠释了关于小说题材的创作要领、经验与心得体会,也介绍了自己在小说写作中的一些意见,非常珍贵,非常恳切,非常精辟的创作体悟,读来受益匪浅。耕老辛苦了,谢谢您! |
写小说究竟有哪些严格的要求呢? 1、要有一定的生命力:不仅是写小说,任何一件文学作品——只要能称得上是“作品”的,都要经得起考验,读后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对于业余作者来说,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准,至少几年以后自己拿出来再看,仍能保持当初写作时的冲动。这样,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小说人物的命运中去是很难办到的。 2、要有明确的主题:人们常说文艺作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意思是说通过文艺创作使生活升华。这就要考虑到小说究竟写什么?想表达什么?要传达什么信息?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要有主题思想,主题挖掘的越深,小说的生命力越强。 3、要让人物站起来。小说究竟是写什么的?不少人存在误解,认为小说是讲故事的。其实不然,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每篇小说或每部小说都有一个到几个中心人物——主人公。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也无论写了多少万字,最终是让人物“站起来”,没有人物小说便成了空架子,而有人物站不起来也便成了其他文学形式,这样才有可能给读者以感染力。 4、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换句话说要“大胆”,一切文艺作品注重的都是“艺术真实”,而不是“生活真实”。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虽然要求新手多写自己身边最熟悉的生活,但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和回放,而是将众多人物概括集中,或是将某个人物分散开来,塑造自己理想的人物,这就要求作者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5、必须是创作:因为小说都是杜撰的、虚构的,换句俗话说是“瞎编”的,但不是臆造的,所以不能人云亦云,看见别人写什么自己也写什么。进行小说创作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特别是人物塑造,必须是“这一个就是这一个”!别人的无法取代,也不硬套别人的,否则就是“制作”了。 6、应有可读的故事:小说不是写故事的,但不能没有故事,因为故事是表现人物的背景,就像演戏的舞台和练把势的场地一样,没有故事人物就无法表现(演),就不能成其为小说。这个故事指的是总体结构,应该是似曾相识(从生活中来),但又没有听过或见过(到生活中去)。不要求怎么动人,但应该让读者读得进去,或喜或悲,读后能让读者留有印象。换句话说就是要讲自己“独有的”故事,而不是大家都知道的生活表面现象。 7、放到背景中去刻画人物:小说除了幻想小说以外都是写过去的,即便是现实生活也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因此一定要有背景。这“背景”一是社会大背景,二是生活小风景。社会大背景指的是“情节”,即小说的主线(脉络),看你写的是哪个时代的事,比如学生生活,50年代的学生和现代的学生完全是 8、要有扎实的生活基础:即所谓“体验生活”,多在平时积累,包括采风和笔会,要深入进去,细心观察和体会周围的一切人物与事物。进入哪个层次就要把自己当做其中的一员,细心观察人物外表和行为,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自然,自己工作或学习的环境更要细心体会了。 9、要有比较广泛的文学知识:因为小说是多文学体裁的文学品种,散文、诗歌、戏剧无所不包。一个作者如果没有较全面的生活基础和文学知识,人物很难丰满。比如心理与生理,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戏曲与绘画等等,不可能精通,至少要略知一二,写出来的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作品”,否则会苍白无力。 10、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这是靠“三勤”磨练出来的,即勤读、勤练、勤思考。要想写好小说必须勤读小说,中外古今,只要你喜爱。边读边思考,看看别人是怎样运用表现手法的。比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情节如何布局,细节如何描写,人物怎样刻画等等。 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不排除借鉴或模仿别人的写作手法,要注意中国小说和外国小说不一样,不同作家的写作手法也不一样,即便是一位作者的多篇小说在不同时期也会变换手法。中国小说多一气贯通(平铺直叙),外国小说多“树枝型”,即开头一根树干,然后分出许多枝杈,通过细节描写慢慢收拢,最后扣到出发点上来。中国小说不同时期也不一样,改革开放初期趋向散文化,后来倾向意识流和魔幻,甚至诗体化。用诗歌写小说也未尝不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欧根·奥涅金》)至今传世。用日记手法写小说也会出好作品,丁玲的《莎菲女士日记》就是一例。它们都有很多手法可以借鉴,在阅读的基础上消化练就自己的风格。至于勤练,要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写起,从短篇写起,不要求全面,一人一事一个故事即可,慢慢地就会熟练起来。 为了开始起步,下列几个步骤供初学写作者参考: 积累素材:放于平时的观察体验之中; 构思:即打腹稿,要酝酿全篇,即谋篇,力争人物突出故事完整,不要想到哪些到哪; 起笔:开始动笔就要想到结尾,即所谓“龙头豹尾”,开头要细腻,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结尾要有力,哪怕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声呼唤,要掀起高潮,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久久不忘; 写作:一般来说有叙述、描写、交代、连接、铺垫、伏笔、人物烘托和刻画,必要时也可夹叙夹议,只要达到小说的目的; 修改:愚认为“好文章(包括小说和其他作品)是改出来的”,除非是大手笔,就是经典名著也不见得是一次成功的。比如《简爱》,我看过两个版本,一个是流行本,一个是“全译本”,前者结构紧凑、文笔简练,没有繁枝絮节,而后者虽内容丰富却显得有冗余,比如有大量庄园舞会和宴会的描写,反而不符合“简爱”的身份;又如大家所熟知的《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曾做过12次修改; 冷却处理:见过不少网络小说大多是“现趸现卖”,即写一章发表一章,写一段发表一段,全不顾总体结构,结果刀砍斧凿,人物性格前后不统一。这是写小说的大忌,要一次写完,前后斟酌,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再发表; 忍痛割爱:这是初学写作者常爱犯的毛病,往往构思了非常得意的情节或细节,或是驾轻就熟的一节描写段落,即便对总体结构没有用处也舍不得割舍,结果一改再改总觉得磕磕绊绊。比如我的《溪水无恙》,从构思到脱稿整整用了8年的时间,1995年老伴去世,电力系统内部刊物打算为建国45周年办一期大型年刊,编辑部来信要稿子,因为我参加过他们的笔会,看见过我的初稿,说是本期刊物没有长篇,我在万分悲痛之中狠心将8.5万字的稿子删成了4.5万字,把一些与人物无直接关系的内容全部删掉,发表以后很受好评,至今已成了我的“代表作”,前后所写小说都无出其右; 语言:是小说的生命线,一般语言要简练,因为小说容纳文学诸多品种,不能一一到位,否则会拉得太长,写起来疲劳,而且会喧宾夺主。人物对话是小说的重要部分,往往对话能显出人物的性格来,因此除了精炼还要求具有特色,即所谓“性格语言”,一听见说话就知道是谁,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人没到一听见说话就知道他来了; 题目:因为小说和其他文学品种不一样,标题也要有点讲究,不要求太华丽,也不要太直白,朦胧一点的朴实语言为好。字数不宜过长,3-5字为宜,最多不超过7字。要紧扣主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有了网络文学以来,写小说成了许多人的爱好,但是要想写好并不是那么容易,这就要看作者的恒心和毅力了。 以上文字多从传统的严肃小说出发,和现在流行的“都市言情小说”、“纯文学小说”、乃至“魔幻小说”无涉,实属个人浅见,仅和好友交流,第三部分供初学写作者参考。 (初稿于2012-1-16,2013-12-19修改)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南薰墨韵千般秀 | 下一篇:冰封千里雪落北国 我只想和你说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谈谈青蒲角上出皇娘..阅75次
筷子,一个说不尽的乡..阅84次
满园雪藏爬山虎..阅371次
期末的期待(杂文随笔..阅335次
老闫的烦心事阅376次
获得与放弃(杂文随笔..阅354次
微光耀孤程阅398次
生活中的食与物..阅431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7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75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42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