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千古音乐听到今
  • 管理
    作者:梦影含心 发表时间:2014-01-13 21:34:44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曲曲古音悠扬,任凭心绪流淌。让自己静静地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那份独特的味道,感悟曲调的喜悦,在音乐里栖息,寻求一份宁静,感受音乐带来的惬意,这些脍炙人口的名曲,会经久不衰。音乐能够让人思索,给人灵感,许多时候,在音乐里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温暖,也可以启迪自己,振奋自己,音乐就是这般具有神奇的魔力。文笔洒脱,文思富有哲理……

            车窗外,青山连绵,旷野葱翠,一路的青山绿水拉近了我与快乐的距离,那些安静、清爽的绿将忧郁与烦恼隔在思绪之外。车内一首古筝曲《高山流水》又将喧嚣与现代疲惫丢在世外,这样轻松的时刻最让我惬意,并有闲思幻想,踏着绿的原野择一处清静之所,将天山的雪莲种在此地,把西湖与夏荷移到此处,然后,躺在六月的岸边,让《高山流水》的娟娟音色沐浴心灵,直到老去。呵呵,幻想终归是幻想。一曲《高山流水》让朋友感慨说,聆听古曲可以让身心静谧、轻松。我也随声赞同。
          说到古曲,我国古代有许多乐器,如古琴、古筝、琵琶、埙、洞箫等。弹奏出的音乐绕梁三日,象沙漠得到一场雨,令人快乐无比。我无法知道这些古代乐器曾经的如诗岁月,但却钟情于这些古老乐器创造出的天籁之音。遥想当年,钟子期也是被伯牙弹奏的美妙音乐所倾心,卓文君亦是迷醉在司马相如的琴韵里,我赞叹音乐的魅力何以令人心如此拥有这般力量,为情意畅饮人生,为爱情倾尽所有,这般境界足以令生命增彩,令琴音永恒。
          人们早已无从去寻伯牙摔烂的琴,也无从知道司马相如弹的那把琴。但古琴的韵律千年不变,且流传至今。有关“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传说只是追记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的历史可谓是美丽的,悠久的。《诗经•关睢》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所谓“琴瑟之属、丝竹之音”是指古琴发出的美妙之音。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之分(《周礼•春官》)。据《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尚书》也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可知古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才有了七弦。故又称为七弦琴,亦称瑶琴、玉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如今至少也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对于乐器我是惭愧的,我的纤纤素手弹不出“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人乐曲,更无从去向晋代著名琴家戴颙、宗炳,汉末的蔡邕父女和魏、晋间的嵇康,唐代著名琴家董庭兰、赵耶利、陈康士等一些琴家大师请教关于如何弹奏出余音袅袅音乐的一招半势。但我有一双会聆听的耳朵和一颗喜爱音乐的心灵。很庆幸,虽不会抚琴,却可以听到他们流传千古的琴韵。如《关山月》、《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等透着飘逸、秀丽、空灵、阴柔之美的琴音。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内涵,并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品质流传至今。古琴被尊为“国乐之父”,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岁月的洗礼下,渐渐成为一种文化。众所周知,诗歌、音乐、舞蹈在我国古代是一种混合艺术,《楚辞•九歌》之类为祭神曲,诗、乐、舞仍相连。汉人《乐府》,诗词仍与乐调相伴。因此离不开古琴的衬托。于是,古琴为诗词曲提供了韵律美的依靠,许多琴家为古琴写下了许多理论。如隋末唐初琴家赵耶利,创作出《弹琴右手法》、《弹琴手势图》等解释演奏法著作,唐代琴家薛易简创作的《琴诀》,明初琴家冷谦所作《琴声十六法》等。还有流传至今的琴谱,如南宋琴家郭沔创作的琴曲《潇湘水云》、《泛沧浪》、《秋鸿》;刘志芳创作的《忘机》、《吴江吟》;毛敏仲创作的琴曲《渔歌》、《樵歌》、《佩兰》、《山居吟》等。这些流传至今的美妙之音不仅令古人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更令今人倍觉快意。
         “琴棋书画”中,古琴居其首位,历来被文人士大夫阶层纳入他们政治理想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正因古琴有“可以观风教、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 的作用。(薛易简《琴诀》)众多诗人都为古琴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其中不乏李颀、李白、韩愈、白居易、张祜、苏轼等著名诗人。不仅如此,许多大诗人不仅会抚琴还为诗词依律填词。如精通音乐的北宋词人周邦彦创作了《烛影摇红》,苏轼也多次为琴歌填词,并著有《杂书琴事》十三则。清代刘墉《刘文清公遗集》卷九有《琴意写照》,写自己弹琴,卷十三有《弹琴次七弟韵》,写其堂弟弹琴。会弹琴似乎成了文人们的一种骄傲,朱熹、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姜夔、黄庭坚等都有相当的琴乐修养。或许如此,“对牛弹琴”、“焚琴煮鹤”也就用来感叹某人对琴的无知了。
          会抚琴是精神享受,难怪大诗人白居易有“蜀琴木性实,楚丝音韵清。”(《夜琴》)之叹。更有“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闻无古今。”(《船夜援琴》)的享受。大诗人白居易也会抚琴,最是令我羡慕的美事,我儿时多么渴望自己能有机会学抚琴,奏清韵。或许,人生中的遗憾会让自己更加在以后的岁月里珍惜拥有。
          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轮番上场,古琴文化遭受冷落。但愿后人能将古琴的音韵在人们心中激起千层浪,不会如诗人刘长卿所言:“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弹琴》)。


     
    赞1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小旭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惠灵顿山 下一篇:华清池水色青苍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7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75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42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