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小细节里的大学问——评老舍《茶馆》
管理
作者:王玉郎 发表时间:2014-10-04 17:44:0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作品,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是中国话剧第一次出国剧目。人的精神危机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茶馆》的成功创作,充分体现了老舍先生的艺术追求。本文作者从《茶馆》中所述的背景、细节和人物进行评论,从而展现洋文化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入侵,表现了老舍“小细节里的大学问”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论述细腻,评判到位,对老舍先生之死,在《茶馆》主题“埋葬的是清末黑暗时代、北洋军阀统治时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代,同时也可以埋葬‘文革’的昏暗时代。常四爷这句近乎呐喊的话警示着读者,也警示着时代。让人心酸,也发人深省。”荐读分享,问好作者! |
1957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完成了不朽名著《茶馆》的创作。当时《收获》创刊号上发表了这出三幕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者仅用“茶馆”这样一个小角落,通过对旧中国从19世纪到20世纪近50年的风云变幻的描写,用文人刚劲的笔,“埋葬了三个时代”!一说起老舍的作品,读者总能想到雅俗共享、幽默风趣等特点,同时也让读者笑而含泪、过而深思。正如穿插在《茶馆》里的那些荒谬——太监娶老婆、卖女、二男共买一妻这些看似让人哭笑不得,可它幽默而无情的揭露的那个时代的怪诞却不得不让读者闻之发怵,思之心寒。《茶馆》仅三万字近70人出场描绘了近50年的历史巨幅。单不论艺术结构和文学价值,这已足以让人拍手称奇。可对《茶馆》的评论若只限在那些主要人物及那个时代恐怕还不足以体现它所具有的魅力。在此,我以《茶馆》中所述背景,以其中的一些老舍自己言之“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细节、人物进行评论。老舍对国民性的批判往往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之上的,以中、西文化的不同及扬弃为根本来进行褒贬。在《茶馆》中,老舍是通过一些细节来展现洋文化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入侵的。马五爷出场只说了三句话,却显得威严、神秘。从王利发对常四爷说:“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找到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可以看出马五爷成了国民向西洋文化(宗教、语言)屈服的代表,以及是以帝国侵略者为靠山的一群投降派的走狗形象。这一点还可以从刘麻子身上看出来。“我这正咂摸这个味儿:咱们一个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啊!老刘,就看你身上吧: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这种以刘麻子为代表的“崇洋媚钱”的人物可见一斑。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马大三的笑 | 下一篇:《刀锋1937》观后感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7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3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32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9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6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72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66次
乡村的天空阅187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