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忆青春 ——微笑天使
管理
作者:灵秀 发表时间:2014-12-05 11:14:14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作者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给读者介绍了一位在护士岗位默默奉献三十年的美丽天使——郑阳的故事。这是一段青春岁月,平平淡淡,除了平凡和琐碎,真没有什么特别。所不同的是进进出出的病人及家人留下的一些难忘的时刻。青春本该是风华正茂、激情澎湃、热烈而阳光的,而在这样的场所,青春却总是与迷茫和无助、痛苦和悲凉进行着较量和对话。当然,郑阳她们带给更多的人的是微笑、健康和欢乐。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显高尚。千千万万个白衣天使令人钦佩,令人无限崇敬。 |
1 郑阳在这个独属于护士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三十年,人生最美好的三十年,奉献给了护理事业,奉献给了无数认识不认识的病人。 坐在电脑旁边,看着一杯新沏的茶,沸水中的叶片上下翻卷又恢复了青春的色彩,透过水雾穿越又回到自己最初的青春记忆里。 光阴荏苒,一晃已是三十年。明天是“5·12”国际护士节表彰大会,郑阳将站在医院唯一的舞台上,证明自己坚定地走过了三十年的护理人生路。 郑阳有些恍惚,有些伤感,也有一丝不甘。仿佛昨天自己还青春焕发,怎么转眼就是三十年。 想起这一刻,突然间很心酸,眼眶里满是泪水。不管艰难还是顺畅,不管欢乐还是痛苦,不管得到还是付出,饱饮生活所有馈赠,经历人生喜忧参半。虽然平平淡淡,但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地走到今天,无需别人褒贬,问心无愧。 当初的选择,青涩懵懂。青春年少,一心只想按着自已的心愿奔跑。只知道医院都是穿白衣的大夫。接触这个职业仅限于几次看病,觉得很神秘。也许走进校园她们就有过后悔、失落和迷茫。但对医学知识的学习,她一点也不懈怠。最初的解剖学,认识了人体的骨格、肌肉、神经、血管、内脏等,学习了生理、病理、微生物学、内、外、妇、儿、护理、生化等,一点一点解读人体,探究人体的复杂性和奥秘也很有意思。学习的全是从未涉猎过的新知识。 青春,总是热血沸腾,容易满足。郑阳通过自己的努力以省统考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优先选择接受单位的权利。想去远方,可父母不同意。理所当然地留在本市最大的医院。她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年代,顺理成章好不费力地走向了工作岗位。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段青春略带苦涩的回忆。 郑阳想想,喜欢不喜欢,但她觉得还是适合这份工作。她性格急躁,脾气大,但她不管有多少情绪,受了多大委屈,只要进入工作状态,她总是很投入很认真很轻柔地做好工作。刚工作时很受病人爱戴,领导也喜欢。因她干工作她们放心,有计划,有条不紊。 郑阳最初遇上一位老护士长很能干,有魄力。科室都是老同志。她是唯一的年轻人,除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叫老师们支来使去,这样有助她很快成长。 她遇到的第一位护士长,是全院有名的厉害主儿,强将手下无弱兵,护士们也个个精明能干,嗓门洪亮,个个是全院出了名的厉害。她是一位很有头脑有几分霸气的护士长,生性好强,很特别,半边脸有黑色的胎记,圆圆的脸盘,笑起来很有感染力,但严肃起来也很有威慑力。她是全院唯一能让科主任听她话的人。在这样一个人人强势的部门,郑阳显得要柔顺很多,所以,病人家属都喜欢她。护士长那样特别的一张脸,并不影响她的声誉甚至美丽,反而映衬着她的出色,照样呼风唤雨,照样能拥有凄美的爱。爱情是甜美的,而婚姻却有几份凄婉。护士长第一次婚姻在她还完全沉醉在新婚的幸福里,刚生下儿子不久,她丈夫因在老家有老婆,被前妻诉上法庭。丈夫因重婚罪被判与第一任妻子共同生活。情深缘浅,欲哭无泪。她只好独自带着儿子又嫁给后来的丈夫,生下一个女儿。事业有成,儿女双全,又晋升中级职称,医院给她分配了一院平房,这是令多少人羡慕的事。因为那时更多的人都是一家人拥挤在一间房里。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手下的兵都个性极强,也时常发生口角争端,但她都能摆平。世事难料,谁知她患了乳腺癌。这对一个人的身心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她同样有脆弱的一面,但她很快振作起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就算在医院对各种疾病司空见惯,她还是无法坦然面对。人在这样的时刻还是得靠自己强大起来,她很明白,要是一厥不振,要是一直消沉下去,除了失去护士长职务,对她有百害而无一利。想清楚这一切时,生活教人选择坚强,她也不例外。她一边上班一边化疗。在医院带病坚持工作是常有的事。 一次她在值班室输化疗药,大家在办公室聊得热火朝天,完全忘记了她在输液。液体输完了,需要续,她喊了好几次都没人应。事后她痛哭流渧,显得无比的脆弱。郑阳极其内疚,想她生那样的病,内心的压力,疾病的折磨,多么需要关心,却遇自己的手下如此冷漠,深深刺痛了她。人在生病时方才懂得他人的关心是多么温暖。 不久,她调任护理部主任。 说实在的郑阳在她这儿受过委屈,也曾稀哩哗啦地哭过,甚至有过放弃工作的念头。后来郑阳借调其他科,正遇聘任,她欲意留在那个科。让郑阳没想到的是这个在她心中极其厉害的护士长和主任亲自到宿舍诚邀她回去。领导做到这个份上了,郑阳没有理由再推托,她本就是这样一个脸皮极薄的人,别人稍稍对她好,她就束手无策了,郑阳回到了她所在的科室。郑阳根本没有想以后长长的路该何去何从,就乖乖地跟她回去了。 那段时光对于郑阳来说还是很快乐的,但也充满了点点忧伤。科室住进了一位会画画的病人,那时正值郑阳狂热地热爱着绘画,苦于没人指点。她鼓足了勇气胆战心惊地求他教她,他拒绝了,等于将她的热爱扼杀在萌芽时期。他只是郑阳服务的众多病人中的一员,只是她职业生涯看到的一朵浪花,随疾病痊愈,他走了,之后就在她的视野里消失了。 后来又遇见一位学者,他有很多郑阳很难找到的书。郑阳爱书胜于爱漂亮衣服,经常想利用一天就能看完一本书。在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向他错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他很痛快地错给了她。郑阳拿回家去看。看了刚三分之一,在与老公的革命中,不慎将书撕裂了几页。郑阳抱着那本有些残痕的书,无法再看下去,也不知该怎样还给人家,愧疚,难过。那些日子是灰暗的,她竭尽所能地将书恢复原样,可无论怎样小心仔细,它都留下永远的痕迹。她恪守借书一定要爱惜,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当然她也不可能再向人家借了。每天见他,郑阳都不敢抬头,觉得将人家的珍宝弄坏了,有何脸面面对。有些裂痕一旦存在,很难弥补。他快要出院了,她必须面对这一刻。她怯懦地抱着书去找他,他笑问看完了。遗憾的就是没有看完,竟为一本书纠结了很久,伤心了很久。郑阳虚伪地点点头,又恍然地摇头。他似乎明白了,要她看完了再还他。一时间郑阳不知说什么好,他的宽容反而让她不好开口了。但她今天必须得将书还他,不然她的心会一直不安。她小声地说,书不小心让孩子撕破了几页。撒谎不可能不脸红,以孩子不懂事为由掩盖真实。他很宽宏大度,接过书连看都没看,只说没关系。 生活,是一个大熔炉,医院更是。天天与形形色色的病人及家属打交道。八十年代的病人很好相处,他们对医者有一种敬畏。郑阳与他们相处都和谐友好。 有一位年轻的病人,英俊帅气,但他的生命却随时有可能消失。他长期住在医院,且在离办公室很近的地方,相处长了,大家像朋友似的。郑阳向他要茶叶,在他那儿倒开水,有时也开玩笑。郑阳的心其实有些微痛,她站在病房门口,就能看到他大大的心脏在跳,而他总是气喘嘘嘘。他几乎只能躺在床上,轻微的活动,他的心就受不了。老父亲和妹妹轮流给他送饭。他脸上没有太多痛苦,但能感知那种无助。郑阳几乎天天要为他推强心的药,这个大大的心脏不知啥时候说停就停了。 一个星期天,他心悸气短,她们全体人员赶过去准备抢救。曾经无数次地抢救了过来,郑阳想这次也一定能。请来了专家,刚到门口却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不行了,不行了。当时他意识尚存,很快,他真的停止了心跳呼吸。郑阳想,是专家的话让他绝望或是崩溃了。 那个星期天,郑阳一直心情不好,仿佛亲人的离开。 后来,他妹妹邀请郑阳和几个经常照顾他的人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这是他身前就嘱咐他妹妹的。 疾病猛于虎,谁又有回天之力,留住一个年轻的生命。 2 他比郑阳迟一年分配到了科室,他是大夫。那时的郑阳过于单纯。郑阳见到他,他总是一脸灿烂的笑容。可郑阳太过内敛和矜持,总将内心的火热压抑。 那时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一台录音机播放舞曲,大家跳交谊舞。郑阳不太会跳舞,只因她太过保守,不敢放开手脚去学。他邀郑阳跳舞,郑阳只是木纳地接受,内心虽很愉悦,却连一个喜欢的暗示也没有给对方。郑阳知道他有那么点喜欢自己,而郑阳对他不反感也还谈不上喜欢。像郑阳这种人,很难把握住应得的幸福。人家会主动出击,而她默默地等待。后来,他爱上了他的一位比他大的女病人。全科的人都反对,不看好他们。郑阳似乎无所谓,因为她并没有爱上他。他没有听从任何人的劝阻,坚持自己的选择。郑阳依旧单着。身边的年轻人都开始恋爱了,突然感觉很孤独。 因为喜欢书,不想蹉跎大好时光,郑阳整天埋头读书。书是一剂良药,填充了好多时间的空白,却无法让内心饱满。对美好爱情向往是所有年轻人都期盼的。 一位经常住院的阿姨和郑阳特别投缘,她家都是女儿。她给郑阳介绍她们单位的年轻人,就在她的病房认识。这种方式很尴尬,有很强的目的性,像在挑选商品。郑阳极其不愿意让别人挑挑捡捡。初次相见感觉没什么特别,只是不讨厌。偏偏第二天他们在门口相遇,郑阳邀他到宿舍坐坐,他没有拒绝。宿舍还有同学的妹妹,十一二岁,她一直躺在姐姐的床上,听他们聊天。 也许他是郑阳见过的最能侃大山的人。个头不高,长相看着顺眼,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说会道。聊了许多他大学时期的事,他娓娓动听的讲述最能吸引人的是他看似在说别人,却无形中将自己凸显无异。她从郑阳开怀的笑声里相信她喜欢他说话,。郑阳特别享受他滔滔不绝,享受那种聊天的快乐。躺在床上的小妹也不时的笑。那时郑阳第一次与一位异性朋友发自内心地笑。那是第一次,却也是最后一次。郑阳承认她爱上了他。但他却逃之夭夭。也许那天她是要找阿姨回绝这件事,凑巧遇见她,他们才有了那一个美好的晚上。也许是因为那晚郑阳好无掩饰的笑,暴露了自己肤浅抑或不美丽的地方,更可能因为郑阳是一名护士……一切都有可能,也许他在走出门之前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之后的半年时间,郑阳一直在等待一直在期待。郑阳终于彻底失望了。郑阳觉得他不像一个男人,虽然他的确有吸引她的地方,既然见了,为何悄然离去,出于礼貌也该说声再也不见吧。这是郑阳唯一一次被人甩。也是唯一一次发自内心地笑过。 遇见爱很难。对方爱了,郑阳不爱;郑阳爱了,对方又装做若无其事,不爱。 一天,正上夜班。郑阳喜欢一个人上班,在寂静的夜晚,病人睡了,走廊里很安静。窗外,在暗淡的路灯下,幽静而漆黑。郑阳巡视完病房,独自坐在办公室,看书。这是独好的属于自已的时光,郑阳甚至不喜欢有人过来打扰。看时钟走到凌晨五点,她该干活了。一阵困倦袭来,只想稍微眯一会,便将坐了一夜有些肿胀的腿抬高放在暧气片上。偏偏那一刻曾是护士长现任主任的她来查房,看郑阳那样的姿势,瞬间不快,说她一通走了。从不这样的郑阳,仅有的一次不雅行为,就这样被她看了去。夜间尤其后半夜从不查房,郑阳就这样不走运。郑阳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几天后的晨会竟然没点名地进行了大会批评,说得还很夸张,护士披头散发,腿翘在暧气上,全然没有个护士的样。羞得郑阳无地自容,仿佛犯了很见不得人的事。 医院里稀奇古怪的事多了。 凌晨两点与前一班护士交接完班后,隐隐感觉有一个人出去了,家属来来去去的,也很正常。郑阳锁了科室的大门。楼道里很静,病人和陪伴的家属都睡了。郑阳做完三点的治疗,坐在办公室看书,没有听到一点声音。偶尔能听到哗哗的水声,是有家属在盥洗室。五点郑阳便推着治疗车在各个病房忙碌了。六点时有人敲门,给病人送饭或换陪的人已经来了,她开了门,继续早晨繁忙的工作。七点时她已经做完了所有工作。等待大家上班。 这一夜没有抢救病人,确实很安静。 周六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打扫卫生。但大家到储藏室取扫帚时发现,平车上躺着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大家都跑去看。孩子全身瘫软,不能坐起。这肯定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丢弃在医院。很显然,孩子的父母觉得这是医院,想让孩子有希望站起来。 大家全都看向郑阳。郑阳说她不知道。他们有些狐疑地盯着郑阳,那意思是晚上你上班,你怎么能不知道。郑阳说交接完班,前一班护士走后,她就锁了门,哪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但她想起了在她们交班时那个可疑的身影。 楼道里围了不少人,工作人员病人家属。大家拿了点饼干给孩子,孩子胡乱地塞进嘴巴。他不哭不闹不能坐,全身软棉棉的,只能躺着。 护士长打电话给保卫科。保卫科来了两个人将孩子抱走了。 这事让郑阳久久不能忘却。她理解孩子父母的无助,养育了这么大,却看不到一点孩子能如正常孩子一样的希望。他们想到了医院,可医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收容残疾人的场所。亲生的父母都能将他遗弃,谁又能承接这样的不幸。 后来,这孩子送到了民政局,又有民政局送到了福利院。 3 郑阳天天穿梭往返在病房,与患有各种疾病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体会了太多的疾苦,太多的温暖,太多的冰凉,太多的无奈、绝望和悲伤。 一个叫珺的十三岁女孩和一位二十七岁叫诚的男人都患尿毒症。他们要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中熬。珺的父母整天泡在病房,操心给孩子变换口味做适合她的饭菜。小女孩脸色灰暗,口唇苍白,一付病怏怏的样子。父亲送来的饭她开心地吃着,可不一会儿就全吐了。高兴时和父母有说有笑,难受时撅着嘴巴。父母随她病情的好坏心情跌宕起伏,可为了宽慰女儿他们从不在女儿面前流泪。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细致地呵护,尽量让孩子少些痛苦。而郑阳面对他们也很无奈,除了同情和照顾,甚至不敢说一句安慰的话,慎怕毀灭了她的希望。那个诚的男人就不同了,家在农村,离医院又远,经济困难,媳妇将两个孩子丢给公婆,全心在医院照料他。她每天从食堂打一份饭,等病人吃剩下的她吃了。男人一直很沉默,饭也吃得很少。他全身浮肿,尿少,脸色像刚从刮大风的田野里走来一样。他媳妇时常偷偷一人在外面流眼泪。男人其实知道,除了疾病无尽的折磨,还有沉重的经济压力。可他别无选择,只能躺在病床嗟叹。看媳妇满面愁容,他的确不忍心,这愁绪的背后还有他的父母。那晚是烨的夜班,有一位抢救病人,从凌晨接班她几乎没有坐过,她跑了几趟药房去领药,一直守在病房。快六点时那位病人终是没有抢救过来,走了。家属一片哭泣声,她还没来得急安抚一下情绪失控的家属。一位病人急匆匆地跑过来,护士你快去看看,他在卫生间门口上吊了。烨迅速跑去,一眼便看到吊在门口的诚。她不顾一切地抱住诚的双腿将他举起,急切地让那个病人去叫大夫。然而一切都晚了,诚早已没有了心跳呼吸。那晚他媳妇回家去筹钱了。 一时间楼道里挤满了人,烨和大夫将诚放在平车上用白床单盖上。烨双手颤抖,有些手足无措。那边的家属也停止了哭泣。 这是一个让烨崩溃的夜晚。但她必须得坚强地应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郑阳上班后打电话给保卫科。一次,两次,……电话无人接听。 烨去借来一个平车,先将那位抢救了一夜的患者送太平间。 之后保卫科的人来了,她又将诚也送到了太平间。 大家都上班了,精疲力尽的烨还没有顾上做早晨很多常规工作。她木然地推着治疗车去病房抽血。护士长叫她先过来交班,她连交班报告还没顾得上写。她站在那儿突然嚎啕大哭。那是一种说不清楚的复杂感情。一夜辛苦,两位病人就这样走了。没有抢救过来,她尽力了,这不是她的错。可诚却是她的疏忽和意外。护士长拍拍她的肩。有几个护士也泪水盈眶。大家走过时拉拉她的手或拍拍她的背。大家都去忙了。 烨在办公室哭了很久。这是她有生以来,哭得最厉害的一次。 她红肿着双眼哽咽着对护士长说,她要请假。护士长思虑良久,准了她两天假。 诚的妻子在中午时赶来了。她看到了空荡荡的病床。同病房的人看着她疑惑的眼睛谁也没说话。她奔向办公室。护士长如实地告诉了她一切。 她泪水长流,她预料到迟早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这么突然。诚多次想放弃治疗,诚不想因他无望的病欠下一大笔债务,让父母和妻子生活的更加艰难,更何况还有两个孩子,他做不了什么,也不能托累他们。 诚的媳妇什么也没说,到病房收拾东西。然后她又来到办公室对护士长说,我没有借到钱,住院费我以后还行吗? 护士长连忙说,没问题,没问题。 护士长与医院车辆科联系了一辆车把诚送回去。经医院决定免了诚所欠的医疗费。 烨和当班大夫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八十年代,在这儿尿毒症还没有透析设备,脏器移植只是在杂志上看到。 这件事对珺的父母打击很大。从珺得上这个病,他们天天都在做接受珺迟早要离开他们的思想准备,但真看到和珺患一样疾病的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他们还是很震惊。 珺疾病平稳时,他父母带她出院了。他们想让孩子在家中更加舒适一些地活着,更主要的是怕孩子受到医院一些恶性事件的刺激。 天天在这样的环境,郑阳感觉很疲惫,心很累。好多病都不能够痊愈,他们反反复复的住院。大夫、护士所能做的就是一天在病房陀螺似的忙碌,迎来送往,看尽悲欢离合。 这是一段青春岁月,平平淡淡,除了平凡和琐碎,真没有什么特别。所不同的是进进出出的病人及家人留下的一些难忘的时刻。青春本该是风华正茂、激情澎湃、热烈而阳光的,而在这样的场所,青春却总是与迷茫和无助、痛苦和悲凉进行着较量和对话。当然,郑阳她们带给更多的人的是微笑、健康和欢乐。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无名女郎 | 下一篇:远离江湖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