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忆许之森老先生
  •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4-12-20 11:41:1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历史总会使某些人失去很多机会,新中国也不例外,在当时的一片忠心被视为“反动”,几十年之后这些人的“反动”言论却又成了重要的国策。例如文中提到许之森老先生的“法制”,还有人提到的“防腐败”和“监督”。这些人往往被称作“生不逢时”,其实不是,而是有真知灼见,过早地发挥了能量。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不计前嫌,一旦给于机会就会继续最大限度地发挥光和热,直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心胸豁达开朗,乐观主义,甚至到了晚年不泯童心。因此才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许之森先生虽属凤毛麟角,但是其中的一个,读罢此文令人肃然起敬,顶礼钦佩!荐读分享,问好作者!

        【学者、智者、长者,邻居、朋友、师长———忆许之森老先生】

        “吾髪苍苍尔杏丝,尔在遨遊吾守庐。世事若此俩无憾,兴尽天涯回故居”。

          ——许之森1996612  

        【之一】

      披肝沥胆

      1995年我告别老友移民澳洲。次年,许之森老先生在我俩合影的照片后面写了这首赠诗,抒发了老邻居老朋友离别思念之情。

      当年,老先生已是八十六岁高龄。诗中谈到他自己“吾守庐",按常情,如此高龄长者理应颐养天年,坐享清福,有谁知道他正与其他十三位老同学老寿星老精英殚精竭虑编写并审阅中国有史以来最大最齐的《英汉英美法词典》。其中遴选有关法律词条四万五千余,释词达四百六十万字,历时整整十年。填补了我国法律专用词典的空白,为国家造福为人民造福。“吾守庐”,这个“庐”是守在法制建设的战壕里,守的是国家法律之大庐。

      老寿星披星戴月冒寒雪中送炭

      十四位老人,当时平均年龄八十四岁。他们以自己夕阳的余晖向国家雪中送炭,作出人生最后的奉献,揭示了人生的宝贵价值。

      “雪中送炭”的十四位送炭人原来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吴大学法律精英,是中国法律界的前辈名宿,可是在解放后在全盘否定旧法统的情势下都做了与法律无关的工作,蒙受了不应有的冷遇。在反右斗争中几乎个个成了右派,许老先生当然也不能倖免。在文革中,他们都遭到批斗抄家,受尽物质和精神折磨,有的还被屈打成反革命蹲监狱。

      他们被遗忘了几十年,他们被雪藏了几十年。但是他们是中华传统道德薰陶下的达人君子,是明大义不计个人恩怨的刚正铁汉,是通今博古精通英语的法律精英。他们义无反顾,在无政府支持、无经济资助、无鲜花掌声和无办公地点的条件下默默地耕耘,在雪地中绽放奇皅,在晚年登上事业高峰。

      “雪中”的另一层意思是,当时我国司法界对“英美法”法典的认识和理解还是白茫茫雪皑皑一片。而这个英美法则是联合国国际法院作为司法程序的依据,也是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由于对英美法中的法律用词没有权威准确的中英文对照词词典,在处理国际事务法律纠纷中吃了不少亏。中美入世谈判多次陷入僵局,与双方是使用两种概念说话有很大关系。可以想像这部新编的《英汉英美法词典》“炭”的热量,权且把它比喻为雪中送炭恐怕远远贬低了它作用。

      小伯乐闯关马失前蹄,千里马联袂重出江湖

      远在1993年,正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的年轻人薛波和他的同学们深感国内没有一部适用的英汉《英美法词典》而发愁。初生牛犊不怕虎,于是乎几十名法学者发奋在宿舍里动手编撰。两年后其成果經资深前辈过目,几乎都过不了关。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像东吴老前辈那样系统地攻读过英语原版英美法,也没有扎实精深英语修养,更没有运用英美法的实际經验。

      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薛波得知有一批法律界东吴老前辈还在上海生活,于是一一登门拜访,意想不到的这十四位曾带过右派帽子关过牛棚的千里马,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国,毅然允诺担当重任。93年紧握笔杆披肝沥胆开始十年长征。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他们的才华被埋没了半个世纪。在无职无权无钱的工作条件下,2005年我国《英汉英美法词典》终于破土问世。当时许之森老先生高龄九十四。

      20074月,当我在上海再一次访拜访许老先生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边向我展示编撰词典有关人员的照片等资料,一边激动地向我讲述故事的经过。

      时隔半年,噩耗转来,老先生急病在上海笫六医院医治无效,一代精英与世长辞,享年九十有六。 

      【之二】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千真万确。我有缘同许之森老先生一家三代作为贴邻,可以说前世修行三生有幸。

      古人认为“耄期倦于勤”,可是近乎期颐百岁之年的许老先生,他仍手不释书,勤读勤写;他不泥古守旧,而勤思勤辨;他不独善其身,而好贤尚友;他不凄楚悲怆,而乐天达观,热情温馨。如果用当前时髦的话来说,他是正能量的发电机。

      平时,我总能看到他边看边吟古诗,有时嘎然而止,几經推敲,便换词更句。有时走到我这房间里共同斟酌。我们虽同是语言教师,但水平相差悬殊,我实难望其项背。但觉经他一字一句之改,读来更显圆润,更能彰显作品艺术效果。可惜有很多这样修改,我都没有及时记录保留下来。

      至于他自己所写的文章诗句,也經常谦虚征求他人意见。就以赠我的那首诗,最后“世事若此俩无憾,兴尽天涯回故居”二句,写道“曾经敏姪指点”。“敏姪”,是指我长女蔡敏。“回故居”,一语双关,婉委地表示期待老友能重聚,父女能团圆之意,既是祝愿,也是規劝,顺风顺水,入情入理。

      他好贤尚友,家里访客不断。其中亦贤亦友的首推东吴十四精英中的卢绳祖老先生。他们是1933年东吴大学同屆毕业同学。前前后后,风风雨雨共同度过七十四个难春秋,七十四个难忘春秋!

      新中国成立之初,卢先生收到联合国法律事务厅送来六张船票(夫妻俩,四个子女),执意邀请他出任联合国官员。髙官厚禄被他婉言拒绝,乐意担任由陈毅市长亲自命名的中国人民银行房产科科长。反右前夕,他以赤子之心向党献计献策写了一篇文章,核心內容是“建立自己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重证据,以法律为准绳”,“建立司法队伍,要法治不要人治”。结果,倡导法治国策的卓越建议反被视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大毒草,身遭重罪。他被打成大右派送到农场改造两年后才重回银行,大科长降职为点钞员,工资从一百九十元降至七十四元,直到“光荣”退休。

      改革开放后,他才被确认为凤毛麟角不可多得的专家。他被邀中科院任博导。这位法律奇才稀有国宝卢先生参与了香港基夲法起草委员会工作。又是他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保密法起草工作,还有——。

      春茧至死丝方尽。有谁能相信他在2003年一百零三岁逝世时还沒有享受到教授级别的医疗待遇!鸣呼哀哉,中华品牌孺子老牛就是货真价实价亷物美!

      许卢两位患难朋友是真正的莫逆之交。哪里有卢哪里有许。许不离卢,卢不离许。连我也经常听到他们俩高声争论切磋。许老上海话略带杭州口音,而卢老则是一口苏北普通话。但是当他们转换改讲英语时,听起来都是标准的英国伦敦音,不愧为当年东吴高材生。他们在事业上合作默契,相得益彰。多数情况下卢老先生在幕前,许老先生则在幕后。他俩晚年事业上所有建树都是合作互补的结晶。

      许老先生还喜欢轧小朋友。我家小外孙喆喆是他家的座上客。许老不仅陪伴他吃,还陪伴他玩。他别出心裁会手捧金属锅子同小孩在屋内边敲边喊边走,引得两家人大笑喊停为止。小孩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童心大发,竟习惯地在他家的红木大床上綳跳,许老非但不加阻止,还在一旁鼓气加油。日久之后,棕棚跳出了窝隆,二老见状不怨言不责怪,和颜悦色轻言轻语宽慰小孩勿受惊吓,爱犊慈祥之心不言而喻。

      我们两家人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奢求,就是欢喜吃吃。今天我包荠菜肉馄饨,总要送上两碗请他们品尝。明天,他们自制烤鸭,也少不了要趁热送我一盆。许老先生难得下,可是油焖茄子是他拿手“看家菜”。色香味面面俱到,但又与众不同。其调料除了通常加上姜、蒜、红椒、酱油、白糖外,再加点黄牌辣酱油,难怪香气四溢,令人垂涎。记得1991年许老先生八十大寿,我们两家人一桌在中山公园花园邨饭店为寿星祝寿,饭后共享红宝石奶油蛋糕为寿星添寿,其乐融融。

      最有趣的莫过于我俩的“联络暗号”。缘因在国外举行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都在北京时间半夜电视现场直播,所以我们预先校好闹钟到时以敲墙为号起身观赛,边看边吃夜宵,就是这样自寻开心自得其乐。

      老先生嗜喜各种各样甜食。釆薺玫瑰夾心粽子糖,三阳豆酥糖,老城皇庙梨膏糖、源诚葱油花生糖等等是家里常备物资,此外还有各类蜜餞乾果,客人一到主人马上装盆款待。这种传统一直保持到2007年我们最后一次相遇。

      甜食、甜品,正象征他的甜心、善心、真心、爱心。糖甜一时,心甜永世。许老先生心臟停止跳动己七年,但是他的甜心正能量发动机还在转动暖人心田。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夕阳悲来夕阳红 下一篇:那村那溪那人那情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