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感恩,涌动心灵的法喜(二)
管理
作者:清心如云 发表时间:2015-10-14 10:19:04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报恩,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恩情有很多,养育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等等等等。懂得报恩,知恩图报是做人的优秀品质。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相报是宗教的一种说法,宗教讲究前世今生的因果关系。在现实社会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不需要人们做了好事图回报,所以现代社会的道德观念是只要你知道了感谢就行,这就是感恩。人们的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己而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的收获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感谢自然的馈赠,就超过了宗教的报恩的境界。欣赏作者编撰的解怨化结,离苦得乐的佛本思想!懂得感恩,善莫大焉。期待着更多好作品! |
报恩供100场菁华录(后50场) 报恩供源于佛教的一种超度法会,是广东化州南山寺当代高僧仁焕法师在闭关期间证悟的佛法精髓,以此开悟世人,知恩报恩。其层面涉猎之广,旨在通过法会功德回向,布施供养自己历代祖先、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以及十方冥阳两界一切苦难众生,乘籍阿弥陀佛本愿加持而解怨化结,离苦得乐。末学因得闻此妙法甚为欢喜,故自行坚持报恩供法会一年有余,并将每一场法会感悟悉皆记之,今整理成章以飨有缘! ----题记 报恩供第五十一:菩萨六度万行,发心为重,纵有恶因累累,因一念觉悟之光便可除却幽暗,超越无明烦恼,冲出三界牢关。其愿力坚固,功德无漏,然世间行者口业难持,有意无意常讥人过,说是道非,如是修持,虽有念佛功德,亦随口业流逝,障业如冰山,恐难消融!若能觉悟当下,放下累劫习气,功德智慧必定日益增长,守心守念,成就无上正觉。籍此报恩供与同修共勉之。 报恩供第五十二:人的缘分错综复杂,心境的高度却往往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末法众生心浮气躁,患得患失,随红尘起伏跌宕,缺失的是如如不动的定功,常被外境所动摇,人云亦云。殊不知真正的智慧是从定中自然的流露,而人的生命格局也决定了心的高度,不管财富与地位,法性的平等,以及风水互转的规律,唯有大气凛然的气节,才会站的更高,走的更远。 报恩供第五十三:一首轻柔的梵乐,足以让人的心灵沉静下来;一句经咒可以开启内心智慧的源泉,所有的烦恼都将在这清扬的音乐里隐去。此刻,让自己身心都沐浴佛的光明与温暖之中,要知道,世界上没有比伤害别人更加痛苦的事,没有比仁爱慈悲的心念更加快乐之境,放下累劫的缠敷,看尽红尘无常世事,宇宙的空明,心灵在清净法乐中超越娑婆苦海,黑暗中,勇敢地向着黎明展翅翱翔。 报恩供第五十四: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能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是提升自己境界的基础,只有心静了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站在佛教的理念,世间种种没有一件事情是偶然发生的,皆是因地存在的关系所产生的结果。人生起伏变幻,所有的一切际遇都逃不出前生后世的因缘,所以要顺缘了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家庭也是暂时因缘和合的体系,而无明烦恼的产生是心灵的屏障,能放下烦恼即是解脱了自己。 报恩供第五十五:人生苦短,切勿把有限的生命依附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真正快乐的生活是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法喜,以佛的智慧点燃世界的的光明,除却人世的烦恼与痛苦,逐渐向着心灵的高度勇进。昨日之心不可留,永存一份美好的祝福与感恩的心念,快乐由心而生,以此开启我们生命本具的智慧源泉,活在真实而清净的自性里。 报恩供第五十六:吉祥夜平安夜,心存一份美好的信念,即会引领我们趋向更加美好的境地,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念的力量尽虚空遍法界,善恶皆然,所产生的能量不可思议,平素的生活中,清净自己的眼睛与心灵,所见所闻皆是正面能量,不计他人过,不传世人非,虽于五浊恶世中亦能生莲。值此平安吉祥夜,愿将报恩供功德回向十方法界所有与我有缘的众生,承佛本愿加持,光明注照,业障尽除,福慧增长,共同离苦得乐! 报恩供第五十七:具足慈悲心的人能感通众生的痛苦,从而不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佛因一切苦难众生而在因地发愿成就,证得空性智慧,了悟十方法界众生原本是一体,以大慈悲无条件的救度我们脱离轮回。置身于红尘短暂的生命,无暇顾及那些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能得闻正法,如同昙花一现,看尽繁华如梦,生死无常,智者应努力行持,由弥陀本愿加持,速证佛果出离轮回。 报恩供第五十八:不管出家或者在家的修行,都是以心为根本,都是有情有意的人,而非无情与活在真空里,只是梵道路遥,修行的隐忍与承受此平常人更胜一筹,因为懂得生命的起源与轮回因果,所以才会努力行持期望早得解脱。一个人超越自我的过程是艰辛的,甚至是一种变异生死的疼痛,看生命轮回无常,不悲过去,不贪未来,能安然活在当下,顺逆境界岿然不动于心,念念弥陀,即安住在清净平等的极乐净土。 报恩供第五十九:四季无休止的轮回,我们的生命从稚嫩走向成熟,从生到死的时光里,日日穿梭忙碌,所收获的无非是那些空旷虚无的记忆,人生得失只有在经历风雨变幻的历程后才懂得皆是虚妄之相。静心参悟佛法教理,以有限的生命铺设未来的光明大道!众生无始劫轮转生死以来,执着缠敷其身,妄缘沉浮,如同黑夜孤独的行者,明知是一种迷惑的痛,却无力转境,幸而得闻佛法指引,虽有三毒烦恼未尽,只要心不言弃,常随佛学,业障日渐消融,以持久永恒的信念,必定当生解脱而获大自在与安乐之境。 报恩供第六十:简单的生活是身心安乐自在基础,因为得闻佛法,才明白世间得失皆有前因,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透过佛法的智慧,富贵贫贱与苦乐的感受,都是自种自收,那些迷惑外在物质追求的人,必然障碍了心地清净,浮躁气息日增,无法感受到心灵的宁静所带给自己的法喜与快乐。一个人灵魂的高度决定自己的心境,生命的细节与人格提升是相通并行,能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加以时日精进努力行持,即可与道相应,得天地能量的加持,回归真性自我,得到永恒的自在与安乐之大美境界。 报恩供第六十一:前世因今世果的相续,苦乐幻化的尘世,爱恨别离,富贵贫贱,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佛讲的透彻明白,是三世诸佛自性光明中自然流露的永恒真理,凡夫以道而行,必定会趋向快乐自在的生活。而佛虽慈悲,却不度无缘之人,众生有感佛菩萨方有应,我们起心动念心中所思所想即会感召相应的境界,一个内心充满慈悲的人,其智慧涌动,如潺潺清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皆有心与佛相应之由,十方诸佛加持力故,当下与佛德同步,具足金刚不坏之信念,为无所不能而又圆满无碍之行持。 报恩供第六十二:具足慈悲心的人终不为猛兽毒蛇所伤,所散发的磁场柔和明洁,一切人与非人乃至天地鬼神皆为护持恭敬。同为六道生命,虽形体有别,本性无二,故而不可贪腹口欲伤其性命,因果循环不爽,如能平等与慈悲的发心,其功德不可估量,于现世增福延寿,亦种植未来解脱之殊胜因缘,当念念为众生离苦得乐,将慈悲含容一句佛号之中,把光明与智慧延展未来际,携同有缘,证无上菩提。 报恩供第六十三:不管世法还是佛法,信愿的作用是通向成功的基石,尤其对于念佛法门,古德开示有云: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在功夫之深浅。纵观末法世间根性差别之悬殊,各抒己见,修行者观机施教是大智慧的应用,契合自己的切入点尤为重要,菩萨所到之处常令诸众生欢喜,信愿念念增长,不断提升正能量,如是精进,即是正信佛教的慈悲。 报恩供第六十四:佛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病,从而有八万四千法门,皆是应众生而生,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不管是显宗还是密宗以及其他法门,都是佛传承下来的经典,故而句句与自性相应。所谓世事无碍,理事无碍,众生根性差别,其功德利益亦有差别,报恩供为弥陀本愿加持,心与佛相应,智慧德能同步,一句乃至十句,具足信念的当下,所超度的众生必得解脱。 报恩供第六十五:人生起伏跌宕,如峰峦林立之势,深邃莫测而又幻化无常。生命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积累,一种走向成熟的过程,时过境迁的心情如梦,我们只有继续前行,苦乐皆在一念,简单的生活与思想,让我们活得更加快乐!无始劫的轮回生死,应感恩孟婆神汤,可以忘却人世间苦乐的记忆,在新的生命起点整装待发,勇往直前。 报恩供第六十六:生活中的境界是历练成长的机缘,修行者在逆境中更需要智慧去认知,念念不离慈悲心与忏悔心,其结果截然不同,因为心与心相应,只有真诚之念方能解冤释结,如佛经所讲的要以善攻恶,拔诸生死根本。我们透过因果的规律,了知所有顺逆境界无非是前生后世的相续相,能以超越世俗的理念应对外境,自然冰业消融,慧发三千,久之禅定现前而提升自己的心灵高度。 报恩供第六十七:环境的优劣以及苦乐感受皆是心念感召,无始劫储存阿赖耶识的种子,遇缘而起现行,所谓命由心造,非是上天强加于人,而上天有好生之德,虽有恶因累累,如能至心忏悔从善如流,一念光明能除却幽暗,恢复本源,因为业障本无形体,罪由心生亦由心灭。我们能于今生得闻弥陀本愿,累劫宿愿将圆,依靠本尊加持,龙天护佑,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尔,后生安乐国,永脱轮回之苦而成就佛道。 报恩供第六十八:黑夜的光明如同诸佛慈悲的眼神,静观生命无休止的轮回,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般肯切;我们因为无明熏染,障碍自性清净,无法感知诸佛菩萨的慈悲,末法修行,抛开杂念专持佛号,以入世心而行出世之事,弥陀本愿加持,悉知悉见吾等念力心愿,必定念念之中感通本尊,而随心满愿回归净土。 报恩供第六十九:点燃佛前的灯盏,黑夜的侵袭让心灵之光更加明亮,所有的供品都被诸佛加持过,一柱香的萦绕升腾,使尘埃落定。我虔诚的祈祷与经咒,让慈悲之门开启,坚冰如心的执念被柔化,那些从十方法界召请的众生,勇猛之心穿越千年的迷障,以莲花的圣洁铺满西行的梵道,听闻弥陀声声的呼唤,让我们长劫流浪的游子啊,今夜,一起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报恩供第七十:人生日复一日的轮回,所有的过程都是寻找生命的根源,因为有佛法的智慧与慈悲,今生才有认识自己的法本,凡夫能依道而行,念念清净,必然返本归真,趋向真性自我。梵道虽远步履维艰,只要心系归途,穿过累劫坚固的执念,由弥陀愿力加被,十方诸佛护念,终究到达彼岸乐土。 报恩供第七十一:佛乐的轻柔穿过浮世的角落,世界的喧嚣开始静止,这个冬季不再感到寒冷,清扬之音如诸佛慈悲温暖的手抚过每一颗受伤的心灵,声声呼唤着沉溺娑婆的众生。坚固的心开始被柔化,流淌出如清泉的心事,此刻,我将籍着这黑夜的寂静,透过晶莹的露珠,让心灵栖息于一首梵乐中升腾。 报恩供第七十二:佛说相由心生,善恶美丑都是自己心灵所现,眼见一切境界亦无非心现之境;同样我们的言语也是自心流露,能见境起妙用是智慧,古人有一言一兴邦之说,慈悲柔和的言语能让人心生欢喜,善念增长,从而引领有缘人趋向更加美好的境地。修行者所到之处常令众生欢喜自在,如能得此机缘与大众宣说佛之教理,或自心所悟,度人化己,十方诸佛赞叹,龙天善护,其功德亦不可思议。 报恩供第七十三:走进西藏就如同走进天国世界,从内心透发的快乐不会受物质生活的制约,那些真正修道者将生死置之度外,以至诚恳切之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断积功累德积聚资粮,人虽在红尘,而心已生极乐!凡夫修行重在真诚,我们的念头尽虚空法界遍知,于清净的修学环境中能长养性情,善念相续,世事圆融无碍,由金刚上师引领,能直达圣地,速证佛果。 报恩供第七十四:经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生在世,富贵贫穷皆有定数,上天只是按照前世因果而定的规律,丝毫不爽。而世间有两种人可以改变命运,一种是大善之人,一种是大恶之人,非此两种,终不能转变其命数。对于修道之人,由佛力加持而提升自己,明理因果,除却妄想分别,不断趋向更加完美的心灵境界,最终出离三界脱离轮回,是生命追求至高无上的光明大道。 报恩供第七十五:修习佛法最重要的是有一颗慈悲的心,不会去嗔恨任何一个众生,因为世间所有的一切都是顺应因果的轨迹行走,苦乐荣辱,爱恨情仇,以及聚散离合都有因果,盲目介入别人的因果,不但伤害别人亦烦恼自己,是极为不理智的行为。循环往复的苦乐,历练我们如如不动的定力与智慧,以无尽的慈悲去感化周边的人,即是大菩提觉悟的心。 报恩供第七十六:真正的智慧来自清净的心灵,修行就是不断回复本性的过程,通过佛的加持与引领,来开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外界的障碍源自我们内在的习性,能做到内外明洁如琉璃,不起三毒妄想与烦恼,即没有痛苦的感受,心与道同,不管富贵贫穷,身处荆棘之中,依然内心充满法喜,自在,超脱的境界。 报恩供第七十七:红尘喧嚣的快乐比不上心灵的宁静,朝暮不离心佛,念念圆融,修习禅定的喜悦与世间五欲六尘无关,那是超越自我的大美境界,不起贪嗔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天地通达,历历分明。人生超越自己的过程即是升华的过程,苦中有乐,能把握自己当下心念的人,也就驾驭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报恩供第七十八:做人内方外圆是一种智慧,内心永存正气,清净自在;外随世缘人情,事事圆融,不起分别烦恼。透过佛法的智慧,无非是前生后世因缘的相续,生命从出生就注定了死亡,人与人的相聚亦注定了分离,世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与苦乐。人性的悲哀就是明明懂得无常之理,却又无法看破放下,去勇敢追求那份超越尘俗的永恒真理! 报恩供第七十九:众生欢喜佛欢喜,慈悲之念能开启福慧之门,通过发心功德而积聚正能量,让心灵境界不断提升。佛法的传承与加持,其功德力与自信有密切关联,至诚能感通诸佛菩萨,能与天地鬼神相应,身心安乐,吉祥随至。 报恩供第八十: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因果相续,累劫熏染,迷本净心,一念尘缘妄动,掩盖自性光明不能彰显,世世轮转无有出期。而众生善根亦不可思议,由十方诸佛如来加持力故,得闻如是妙法,识妄达本,忏悔过往,尤以弥陀本愿功德,三根普被利顿全收之殊胜为大法船,菩提之道虽时有三毒侵扰,因对三宝坚固不坏之信念与加持力,终将业尽情空,到达乐土彼岸,成就无上菩提。 报恩供第八十一:累劫障业如山,修行的过程即是消除业障觉悟自性的过程,自信的能量可以超越一切三毒的侵蚀,而勇敢地穿越黑夜走向光明。然而,每一次的提升都是一种疼痛,抑或是一种挣扎,因为要通过佛的加持除却自己坚固的执着与倔强的习气,或许会伤痕累累,但能在痛苦中升华觉悟的心,即是大菩提心,升堕全在一念间,亦是修行功夫的体现。 报恩供第八十二:世出世间所有成就的背后都隐藏着无数的艰辛与付出,甚至是隐忍中的坚持,要永远给自己一份正能量的信念,就终究会到达快乐的彼岸。乘佛本愿功德的加持,百场报恩供今日圆满,感恩诸佛菩萨,龙天护法,感恩所有支持,鼓励,帮助我的亲人与朋友们,愿佛光普照,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历代祖先,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六亲眷属,累劫冤亲债主,一切有缘众生,共享法乐,同登彼岸,永脱六道轮回,当生成就无上菩提。 报恩供第八十三: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努力行善业者,身心必定自在欢喜,能量场日益增强,纵有冤业现前,终不为其所扰。我们的善行产生的影响,决定功德之大小,功德之力能灭诸忧苦,能积聚法缘,能破地狱之难,能生诸佛国土。于有限的生命,种植无量福田,须从当下清净善念做起。 报恩供第八十四:人生是不断遗忘的过程,爱恨别离,悲欢离合,生死轮回的缠缚,生命的大道,已容不得我们去留恋与感叹。来去是缘,苦乐由心造,孟婆汤原来同样是一种慈悲,可以忘却累劫苦乐幻化的记忆,以及那些刻骨铭心的疼痛,在趟过荆棘与坎坷的人生,依旧向着光明勇进。 报恩供第八十五:修行基于安贫乐道,清净自在的生活,累劫身心常被欲望侵蚀,遮蔽自性光明智慧,迷失本性,随业流转诸趣,皆有不识本心面目,欲海起伏,妄受轮回之苦。末法修行,障深慧浅,善知识难遇,故应读诵大乘经典,严以律己,每日反省忏悔过往,勿令贪念增长,甘于简单的生活,快乐由心,定慧等持,久之大道可见也! 报恩供第八十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学习与历练中不断成长,于不同的思想与人文环境产生心灵的碰撞,开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遍访诸家,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后一门深入,直至成佛。凡夫修行亦复如是,广学多闻,依靠大众熏修,利己利人,共乘般若船,同登彼岸,为出世大乘佛法之精髓。 报恩供第八十七:修行的过程是不断否定过去超越自我的过程,通过精进实修,累劫习气秉性逐渐得到净化而使身心达到清净自在,如同千年寒冰日益消融,对世事无常更加透彻明了,透发自性光明与智慧,面对一切顺逆境界了了分明而又不为所牵制,当下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圆融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报恩供第八十八: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因众生有无量烦恼与根性差别,佛以清净慈悲中流露的至高无上之妙法,对治不同众生的烦恼习气。经云: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修行不可有分别,选择契合自己的法门尤为重要,切勿人云亦云,自赞毁他,心地平等自然与诸佛愿力相应,佛光摄受其心,得清净安乐故,而不断提升自己心灵的层面与境界。 报恩供第八十九:人生起伏不定,患得患失,红尘纷乱中有其永恒不变的真理,以真诚心面对一切人事物,自然感通天地护佑。生命长河犹如茫茫黑夜,佛法是明灯,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不必计较得失苦乐的世事,相信耕耘必有收获,经历才会成熟,善果往往会不经意间降临于那些真诚的心地里。 报恩供第九十:每个人都有不可预知的未来,法性平等无二,世间之事为虚幻不实的假象,所有的人事物的相聚都是暂时的因缘和合,所谓冤亲平等,本性一如,万不可轻视那些执迷不悟之人,任何人都会在一念之间弃恶从善。修行重在内心的磨练与调养,心清则一切清净,万法分明,能不为外境所动即为禅定! 报恩供第九十一:福由己求,命由心造,凡事有因必有果,今生富贵贫穷皆有累劫所种善恶的因。现世财富非是赚得,站在佛教的理念,财富,地位,容貌,安逸自在,甚至成佛做祖,往生极乐世界等无一不是福报,皆是修得而来。经云: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果相续丝毫不爽,我们明白宇宙人生的规律,去积极创造善因,广结善缘,必然得到善果。 报恩供第九十二:修习佛法是从迷惑走向觉悟的过程,亦是烦恼与菩提的转换,在修正自己错误的言语与行为的同时,能透过因果的规律让自己逐渐趋向快乐圆满的境地,所以佛法是活泼自在的修行,而非是捆绑的工具,我们正念正行则与自性相应,身心愈加清净快乐,宁静法喜。 报恩供第九十三:世间之事共相患害,觉悟心念不为境界所动,眼见一切皆是累劫储存于阿赖业识的种子,善恶美丑,虚伪狡诈之行径,无一不是自己所要面对的境界。极乐世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所见所闻是纯净纯善之境,修行者至心忏悔,业障除尽,自然与恶境不能相应,心清月现,所见世界皆为清净佛土! 报恩供第九十四:常闻法音,耳熏目染久之必受其影响,身心安乐自在,对于世事淡泊,能远离颠倒梦想,开启本性智慧而于世间处事游刃有余。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能于现世静心研读经典,并付诸行愿,心融入其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智慧能力与佛力等同,无二无别! 报恩供第九十五: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是对九法界的心灵教育,不断提升与指引众生走向光明的佛境。修行的过程即恢复本性的过程,累劫熏染,业障如山而感召苦果,唯有常随佛学,精进实修,忏悔以往三毒杂染,广行善徳,由十方诸佛的加持,横超三界,永脱轮回,圆证菩提方为正道! 报恩供第九十六:学会坦然面对生活,得失皆有前因,因果的定居对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的,在佛教的理念,生命所有的苦乐都是自作自受。有智者努力行之,利用有限的生命,植入无量的善念而收获累累善果。 报恩供第九十七:红尘起伏不定,皆有心念的变幻所致,相信自己比相信别人更能坚定生活的勇气与信心。佛说定能生慧,唯有真正的智者才能改变生命的轨迹,去伪存真,指引我们趋吉避凶,逐步完善自我而走向圆满。 报恩供第九十八:通途法门需断尽无量烦恼,累劫修行天路遥遥,世世八苦相煎,竖出三界轮回,于末法间如登天之难。印祖有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以念佛得度生死。纵观现前众生根性,烦恼炽盛,随业流转苦海,但能于弥陀本愿,舍命全交,乃上乘之法,由此十方诸佛加持力故而必获当生解脱,实为智者之举。 报恩供第九十九:真正的快乐源自清净的心灵,与世间五欲六尘无关,是超越世俗的法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命的智慧亦如是,快乐与智慧是由心为支点,相兼并存。佛教提倡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顺应天心,指引我们远离迷惑颠倒,趋向光明,提升正能量,即可开启智慧与快乐的源泉,而获得生命的自由与升华! 报恩供第一百:修行如同琴弦,不可过紧亦不可过松,太紧易断,松弛则生懈怠;凡事讲求中道,自然中自然相,于平静宁和的生活趋向圆满之境。世事如烟海,执着心念的缠敷,终不能跨越红尘牵绊,而到达乐土彼岸,唯全靠弥陀本愿,摄受十方法界,众生无力自伏其心之际舍命全交,皆当解脱三界苦海之难,得生西方净土,入三摩地,永不退转。 2015.10.11整理于天津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说中医 | 下一篇:感恩,涌动心灵的法喜(一)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3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8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08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37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1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3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2次
乡村的天空阅175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