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由吃饭说到的话题
管理
作者:半城寺 发表时间:2015-10-28 19:13:46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作者因为去朋友家做客吃饭,夫人买东西赠送礼品之事引发感慨。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崇尚礼节的国家。目前这种礼节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但是,礼尚往来应该把握好一个度,要有缘由,要考虑到对方的真正需要。不要因为送礼,给对方造成压力,让对方觉得欠着你的一份情;再就是送礼也要考虑到对方是否需要,如果对方根本就不需要,就会造成浪费,花了钱还会让对方纠结。因为过节送礼,都是些大家难以消费掉的东西,已经形成了礼品互相转送甚至出现了专门收购礼品的行业。作者所述,是一个非常现实和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相信读者看过文章会产生共鸣。还有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问题,作者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的文章。荐读分享。 |
古镇是著名的灯都,这几天举办灯展,我和老婆商量去看看。老婆的一个朋友就住在展会旁边,她家已经几年没去过了,和她上两次见面都是我们请朋友们吃饭,大家一起在饭桌上见的,从微信朋友群里看到我们要去看灯,朋友强调去后要给她打电话,顺便吃饭见个面。 下午四点多下车后,信马由缰看了一阵,没有暗夜的衬托和变换多彩的灯光,白天,那些千姿百态的灯确实展现不出它们迷人的魅力。我们决定吃过饭后在晚上继续看。 老婆把电话打给那位朋友后,朋友让我们原地等她一下,她家就在附近,她们夫妻马上过来。打量一下周围,稍稍沉吟一下后,老婆开始焦躁不安了,她要给朋友买些礼品,可附近都是各种各样的灯饰商店或者饭馆,问个路人,顺着他手指,很远处才有一家超市。 “你这是何必,”我终于发言,“我们都请她吃过几次饭了,她和另外几家一起请吃饭的人不是太熟悉,她和我们家离得又比较远,单请我们吃饭似乎彼此都不太方便,正好这次我们来,她请我们吃饭也是还人情的意思。我们是直接去餐厅吃饭,饭后即去看灯,根本没时间去她家去。你现在买一包东西送她,不说在看灯过程中一路把东西提着不方便,而且你这样是让人家旧账没还,又欠新帐,纯粹是给人家增加负担。她上两次吃饭时也没拿东西,你现在再给她买一份礼物,你让人家怎么办!老婆犹豫一阵,虽然有些怏怏不乐的样子,但看看远远那处的超市终于没有再说话。 晚上回到家,老婆又提起了没有给朋友买礼品的话题,老婆似乎还在纠结。 我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情礼节之间如何把握好度,也是一门学问,到别人家去两手空空,尤其初次上门,年头节下,或者是到长辈、师长家中,空手显然不太礼貌。但带礼物则要有度,一是本着需要,比如看病人总不好拿个钟表;二是还要看对方身份,比如对方是医生,总不好拿把斧头送他; 三是价值不可过高,否则增加对方心理负担,四也要看时间因由,就如上面所说,吃完饭即去看灯,你给她买上礼物,一则一路拿着东西看灯不方便,其次是还给朋友增加心理负担。 曾记得以前过年时候,满大街都是卖礼品的,包装精美的水果、补品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亲戚间互访拜年,都提着这些礼品,几天下来每家都收了不少,这些东西有些不一定有太大的实用意义,吃不了,用不着就造成浪费,提的时候还得琢磨琢磨我的礼品和他来时提的是否相当,别因价值差了无意之中得罪了亲戚,过了也不好,真是累人又累心。一个行业也由此应运而生——礼品回收。待到后来,为减少麻烦和浪费,彼此来往,干脆你把他家提来的东西提到我家,我又把你提来的东西送到他家,那些东西在亲戚们之间来回循环地转,再到后来,亲戚们终于从这个累人累心又毫无意义的礼节中明白过来,大家约定,今年拜年谁给谁也别拿东西,除非是给老人、长辈。 朋友间交往也是一样,既要注意礼貌、客气,但太过客气,尽管你是发自内心,出于真诚,但也要有度,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对朋友的真诚不要表现在过于客气上,太过客气反而给对方造成麻烦和心理负担,反而影响彼此间的交往。 离家不远新开了一家餐馆,早晨和老婆决定去品尝一下,吃过后,老婆把我们用过的餐巾纸拿过去扔到垃圾桶,把碗碟餐具收拾起来送到清洗间后才离开,外出在餐厅吃完饭后随手将桌面清理干净,收拾起用过的餐具,方便的话,直接送到清洗间,这是老婆的习惯。离开餐馆经过其它桌子的时候,那些桌面上大多乱七八糟,用过的餐具随便扔在桌子上,甚至还有洒在桌子上的汤和剩饭,让人看着心里直堵。 出门后和老婆又议论起来,在媒体上看过一个大学的食堂,整个食堂除炊食人员和领导外,没有一个管理人员和服务员,都是大学生们自己管理,自己为自己服务,老婆对此大加赞赏。大学,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人的地方,它培养的不仅是年轻人走向社会后谋生的专业知识,也还要培养他(她)们适应生活,能够自理的生活能力,如果一个人读完了大学,尽管他(她)课堂知识很优秀,但却是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连自己都照顾不了的人,对这个学生的培养而言,这个学校不能说是很成功的。 这所食堂没有一个管理人员和服务员的大学正是在培养学生课堂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培养了他作为一个走出校门后要到社会中去生活的人的能力。这家学校这么做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好处: 一、去掉孩子身上的娇气 前几天老家一位亲戚的孩子考入南方一所大学,开学没几天把脚崴了,X光片下,踝骨裂了一条缝,家里还有一个上高二的弟弟,母亲得留在家照顾,父亲远在新疆工作,特意请了几个月的假来医院照顾她,那天我们特意去医院看望,或许是亲戚关系较远,不太熟悉吧,说起来我们也是她长辈,去看她也是乘了四个多小时的车才到的,还特意给她准备了家乡的食物,老婆围着她问长问短,句句安慰的说了半天,可那孩子我看她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对我们这大老远去看她,带着她爱吃的食物,老婆又给她塞上的两百块钱,那怕就是装也没装出一点喜悦的样子,只是漫不经心地玩着手机。 直接从外面钉入了一根钢钉,只是一个小手术,护士给他插针吊水时,针头还没碰上皮肤,她已经大叫起来,直引得同室的病人和亲属齐齐掉头去看,护士没有吭气,但我看到她那脸上却是一副不屑的神气。父亲给她喂过饭后,我们出来交谈,说她原先在家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母亲小心翼翼的给姐弟俩做饭,但常常不合姐弟俩口味,无奈母亲只好重做,十顿饭中,到有六七顿母亲是吃剩饭的。到了南方这所大学,吃饭的口味完全是她这个北方长大者不习惯的,开始时在电话中一个劲的向父母抱怨,没有了以往抱怨后母亲既有的重做,只好自己去适应,时间不长,那些“难以下咽”的学校食堂饭菜竟然也“好吃”了。 这个孩子是刚刚入校的新生,我想如果让她也能在那样没有管理和服务人员的食堂自己管理、服务自己,假以时日,一段时间后她还会那样娇嘀嘀吗,脚伤了,手是好的,一个大姑娘还要父亲喂饭吗? 二、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个叫晶晶的小女孩,是个弃婴,三岁时被一个无生育能力的女子从福利院收养,女子是个三十岁出头的牧民,孩子跟着夫妻二人在牧区的帐房里长大,毫无疑问,这个弃婴的成长环境是恶劣的,但也深受已经两代单传的养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疼爱。那里没有幼儿园,没有多彩的玩具,没有好吃的儿童食品和温暖或凉爽的居室,有的只是清醒的空气、寂寞的草原和每天围在身旁的牛羊及新鲜的牛奶,一家人忙于放牧,常常顾不上她,她在这种环境中四五岁就学会了给外出回来的爷爷奶奶开门,拿鞋子、衣服,甚至帮着父母扫地等等,七岁时由爷爷奶奶带着在县城上小学,小学期间,她学习成绩不仅一直是年级前几名,而且每天都帮着六十多岁、身体不好的爷爷奶奶做家务,初一时养父意外去世,但她学习依然名列前茅,而且担当了大部分家务,甚至家里家具坏了,她还能拿起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修理,初中毕业是以全县第五名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 她有父母、爷爷奶奶的疼爱,却没有溺爱,因为周围的条件无法给她溺爱,她没有享受到城里孩子所有的许多东西,却锻炼了她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同龄孩子中,她的生活自理能力超强。她还是一个性格直爽开朗且有礼貌的孩子,我见过她多次,每次都被她感动。 还有一个我非常熟悉的孩子,也是自小失去了父亲,一直在单亲家庭中长大,可她学习成绩一直优异,重点大学毕业后又保送到重点大学读研,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一家理想的单位。除学习成绩外,自理能力也很强,在家务事上也很勤快,很懂事、礼貌且性格开朗。 孩子应该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而不是溺爱。许多家长说孩子还小,应该给他们快乐的童年,他们很忙,没有时间等等。其实“给他们快乐的童年”,“很忙”的背后,是娇惯了他们,甚至害了他们,要说小,晶晶够小了吧,要说忙后面那个孩子不忙吗。 现在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的呵护、甚至娇惯中长大,因此这所大学在食堂不设一个服务员,让学生自习服务自己,真是弥补了他(她)们在家里被父母娇惯了的缺失。 三、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培养尊重别人的品质 很多孩子是在自小娇惯中长大,养成了被别人伺候的习惯,别人为他(她)服务时心安理得,理所当然,从来不懂得感恩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不懂得感恩,自然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随手扔垃圾,浪费粮食,对人没有礼貌,实则都是不珍惜别人劳动,没学会知恩、感恩。让他(她)自己端盘子扫地,清洗餐具,打扫卫生,整理桌椅环境,通过这一系列的劳动,换位思考,他们就会懂得,尽管你是花了钱的,别人为你服务时是多么辛苦,对这份辛苦是不是应该尊重,应该珍惜,如果懂得了,你还那么随手乱扔垃圾、别人为你付出时还那么安之若素吗?大家都学会了为别人的付出感恩,在许多方面就会更多的相互理解、尊重,相信这个社会一定会和谐不少! 四、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你自己的问题,也关乎到周围环境,同事关系、你是不是惹人喜欢、受人尊重的问题,一个人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是会让别人讨厌的。 听一位很熟悉的女孩子说,同宿舍的室友,大家一起做饭后你要不替她洗碗,那碗能放上三天,宁可换个碗去吃饭,她也不去洗那个自己用过的碗。一起吃西瓜,吃过后扔下瓜皮起身就走,从来不知道把自己吃过的瓜皮收拾掉,共同的宿舍,从来都不打扫,别人替她洗碗、收拾、打扫似乎都是应该,这样的生活习惯和你一起生活的人如何受得了,这样应该自理的小事都这样,在其它方面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孩子别人能喜欢吗?这样的孩子肯定是自小被家长娇惯了的,学校让他(她)们在食堂以自我服务的方式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久了看到那些横七竖八,乱扔一气的脏碗乱碟子自然就会看不惯,工作环境自然也会自觉的收拾整齐,延伸下去,渐渐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让人喜欢的室友、同事。 也见过一些孩子,吃饭时帮家长摆好碗筷,饭桌上文静有修养,为客人添水倒茶,饭后帮大人收拾东西打扫场地,引得客人啧啧称赞。 吃饭,多么平常的事,多么司空见惯的事,细细想想,里面却包含着许多不平常的事儿,也从中反映出了一个人的处世观念和修养。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从小孩咬乳想到的 | 下一篇:在路上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6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9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5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2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4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5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5次
乡村的天空阅179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