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农村变奏曲
管理
作者:朴素 发表时间:2015-11-12 18:22:09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农村变奏曲“这是一篇写实的抒情篇章。文章中,作者首先为我们歌颂新农村改革开放之后,崭新新面貌的变化,犹如是新修的宽敞平坦干净清爽的水泥路,让作者抚今忆昔,感悟颇多!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如今,农民朋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日子越来越富裕而幸福温馨。然而,每每当我们置身于地享受着所谓”阔绰“的二层小洋楼美好生活的同时,内心深处,往往情不自禁地总会涌出一种难以言表的纠结心情,特别是一些年迈的老人。只因为,土地是老百姓的'根与命‘如今,看似很多的农民朋友都舍弃了自己的土地与曾经梦中奢望的”青砖碧瓦“的小平房,而入住在洋气十足的”小别墅“。然而,很多人却依然对往日的那种朴实而接地气的舒心环境所留恋不舍。这种心存纠结之情愫,其实都来源于有很多的农民朋友虽然居住在小洋楼里面,却并没有真正享受到那种心之向往中的所谓的”幸福美好生活“,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犹如失去了自己生命之根系!作者的这篇真情实感的文字,其实代表了大多数农民朋友的心声!也是改革开放之后,为了迎合城乡一体化神速发展建设的一大弊端行为。推荐共享这篇真情文字,我想,每一个阅读者读后,定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我真心希望并祝福天下所有的农民朋友,都幸福小康!感谢作者精心创作! |
一、路 总是喜欢在黄昏里沿着村边的道路散步,这平坦的水泥乡路坚实的环绕着星星落落的村庄,如母亲的臂弯揽护着她的孩子,如宁静的小河簇拥着、滋润着绿色的小岛。晨光中,晚风里,这些小岛都沉浸在无边的祥和里。无论是劳作的喧闹,还是闲暇时的懒散,都洋溢着淳朴的自得和满足。乡村的幸福是简笔画,不需要浓墨重彩的装饰渲染,简简单单的线条就能勾勒出生活的全部。 曾经,青砖碧瓦就是村民们最大的奢望,那得多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那得多少次勒紧裤腰带的节衣缩食?现今的农家,二层小楼才算得安适,才算得体面。楼顶上,“太阳能”也鳞次栉比。这些都不是城里人的骄傲了。谁家还没有几件大型的家用电器呢?更何况享受“电器下乡”的优惠政策,该买的、该享受的,咱农民也挺直了腰杆“潇洒走一回”! 最快乐的就是孩子们了。放学后,丢下书包,搬出自己的滑板车或者穿上溜冰鞋,在村道上泼洒欢笑。他们的童年,幸福得像春天里盛开的花儿! 我的童年早已在这片土地上遗落,只在记忆里偶尔与我私语。它向我诉说它几乎是自然人的简单和快乐,我却回味着它的苍白和艰难。 七岁那年,我也成了一名小学生。不管成绩怎样,只觉得跟那么多同学一起玩耍真的很快乐。然而好景不长,秋天很快过去了,雨雪几乎是我整个冬天的记忆,寒冷把我的学校生活腌渍成难以下咽的臭咸菜。 那时的农村到处是贫穷,简直就是一幅被雨水冲刷过的水墨画,灰暗,模糊,还有让人心痛的残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恬适必须建立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否则,只有仓皇!我家却又是穷人中的穷人。别说衣服了,在这个六口之家里竟然找不到一双鞋子!我清楚地记得,父亲穿着一双破烂得几乎没有鞋帮的胶鞋,踩着大雪,踩着冰冻,把光着脚的我背进教室。然后,把夹在胳肢窝里的柴草塞进他的灌满泥浆的胶鞋里,让我穿上。而他——我的父亲,却光着脚踩着寒冷回家!那时的我体会不到父亲的疼痛,只知道我的脚在疼痛里麻木,只模糊的记得一位老师那含着同情的目光。 后来,父亲不再送我,母亲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双还算凑合的胶鞋给我。封冻的天气虽然更冷但还好受些,因为路好走啊,不用陷泥糊。开冻的天气里是最难以忍受了。身上虽然有太阳暖暖地照着,可脚下却是踩着地狱了。哪里有路!到处是泥坑,一不小心,鞋子就会漫帮,甚至没膝!碎冰泥水真的如利刃一般,割裂着我的皮肤和神经。二里多一点的路程,却是我幼小心灵里最漫长的炼狱,每走一步都让我觉得自己是刚获得双脚的人鱼公主,在寒风的节奏中,踩着利刃跳舞。 终于,我辍学了。再读书,已是两年后的事情了。 我的第二次辍学也是因为这太容易被撕碎的乡间土路! 我的家乡属于蓄洪区,淮水经常吞噬快要成熟的庄稼。初三毕业的那个初夏,老天阴森森的用泛滥的雨水洗礼我的前途,趁着偶尔露出太阳的光景,全家人挥镰抢收麦子。奈何道路犹如被撕裂后,再被粉碎机粉碎一般的松散。车子下不去,只有肩挑手抱。一趟,要往返七八里。我们极力在烂泥里挣扎,却怎么也挡不住麦粒在麦穗里生根发芽!午收少得可怜,秋季种的豆子,却又成了洪水的美餐。温饱,成了我们全家最难解决的问题! 望着作废的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故作潇洒地安慰自己:青春是饿不死的!现在想来多少有些“易水寒”的悲壮! 幸福总是跟道路息息相关。现在的田间生产路,都是坚实水泥路面,它足以承载农民的丰收和喜悦。村村相连的乡道,再也没有削肌蚀骨的寒冷,它连接着家与家的温暖,村与村的情谊。它是一张向外无限延伸的网,放大着人们对外界的向往,转载着四面八方不停更新的信息。这些往来的信息,在每一个农村青年的脑海里不断地储备和刷新…… 假如可以假如,假如没有那两次的辍学,我的人生历史是不是就可以改写?我的人生之路是不是就可以更开阔些? 现在,我的学生们,我的孩子们在他们的父辈们铺设的平坦的道路上,快乐的前进着。将来,他们的孩子们、学生们的道路会更加的宽广和光明! 二 、农民 土地 扒埂草 扒埂草,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它这样热爱土地,钟情于土地! 你看吧!无论是田间小路,还是城市的水泥缝里;无论是干旱的盐碱地,还是冒着气泡的沼泽里;也无论塞北,还是江南……到处都可以看到它谦卑的身影。 扒埂草,没有那一种植物能像它这样热爱土地、钟情于土地! 你瞧呀!它的根须伸进土地的肌肤;它的茎匍匐在土地的胸口;就连它唯一可以自由活动的叶子,也亲吻着土地,时刻呼吸着土地的呼吸! 在生命旺盛的季节,它们叶脉点缀着土地的色彩;根茎的拥抱让土地松散的形体变得健美!即使完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后,它们那不死的根仍然是土地的经脉。这经脉,坚定着土地不去随波逐流的信念! 有路的地方,有它;没有路的地方,还有它! 没有哪一个阶级能像农民这样热爱土地、钟情于土地!他们的一生都匍匐在土地上,用生命的四季播种着土地的四季。少年的柳笛欢乐着土地的春天;青壮年的光辉灿烂着土地果实累累的盛夏和初秋;即使垂暮的冬季,他们也不会去找寻什么龙脉,只愿和先祖们一起长眠于土地,在土地温暖的怀里守望。一代一代,他们从土地里走出,又回到土地! 没有哪个阶级能向农民这样热爱土地、钟情于土地!中原地带,山地边疆,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是农民的家。在土地里获得生命,在土地上获得爱情。快乐着土地的快乐,痛苦着土地的痛苦! 自从奴隶们挣断铁链,获得了土地——这一厚重的生活资料,他们就从纯粹的“无产者”升格为农民,成了社会的基石。然而在阶级社会里,农民永远都是被盘剥的对象。他们的双肩挑着土地,挑着整个社会,蹒跚于时间之河。沉重的负荷让他们以匍匐的姿态在土地上前进,只有头颅高高挺立于土地之上!于是,历史的车轮在他们的血肉之躯上碾过,滚滚向前。而推动车轮的,却是他们自己的双手!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精英们”都会拿土地当作诱饵。农民们就会为这“饵”,前赴后继地把这些“精英们”高高举起,举在自己的头顶!这样换来十年、几十年的安居乐业,而后又是血腥,又是碾压!每一次血腥的洗礼过后,都会让农民们迷惑:他们究竟是在为谁流尽自己殷红的血! 没有哪个朝代的统治者能把土地真正归属于农民,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翻开历史,哪一代的统治者不是在农民的血汗里享乐与挥霍的?他们在榨干农民的血汗后,还要辱骂他们“顽劣”和“愚蠢”! 只有中国共产党让土地不再是剥削的工具,她还农民以自由,还土地以自由!山含情水含笑,大地飞歌!没有土地税,种田有补贴,购买农资机械有优惠!这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土地的尊重啊!老一辈的农民诚惶诚恐,新一辈农民笑逐颜开。他们更加忠诚的侍弄土地,像侍奉父母,像伺候孩子。丰收的快乐里再也没有一丝丝沉重的叹息! 土地,国之根本,民之根本!居然会有一个姓茅的经济学家大放厥词:“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幅度上升,它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并叫嚣着必须取消“18亿”这条红线?还不无轻松地宣称:粮食不够吃可以上国际市场买!这也是农民们用粮食喂饱了、国家优厚的待遇养肥了的“精英”的“高人一筹”的土地论!他们不仅忽视了当代的8亿农民,也轻视了沉默了亿万年的土地!滋育生命,是土地责无旁贷的使命! 城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这也得有个前提条件吧?那就是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民们真的很富裕了,真的可以完全从土地上脱离。他们拥有另外的生产资料,可以从别的生产途径中自给自足。在这样的地区实施城镇化建设,把这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全力的从事自己新的事业,也是无可厚非。但是,之上而下,之下而上,咱们国人总是喜欢跟“疯”。年轻人跟着流行“疯”,老百姓跟着一窝“疯”,官员们更是喜欢跟着政策“疯”。你看吧,到处扩建!大都市在扩建,中小城市在扩建,就连灰头土脸的乡村集镇也在扩建。仿佛咱国家一夜之间发了大财,发了怎么也用不完的大财!大片大片的良田上结出了一串串格子楼,大片大片的土地上凝结了僵死的水泥、钢筋、石子的混合物。土地,在黑暗里腐朽了。你再也察觉不了大自然萌动生命时的美妙了。虫吟蛙鸣,鸡飞狗跳都被现代建筑踩入深渊了,万劫不复! 被征了土地的农民们,是不是真的就成了城里人,过上了城里人那种很“光鲜”的生活了呢?给你说个真实例子。 大哥在省城的政务新区买了套很不错的房子,妈妈也跟着搬了过去。她老人家闲不住,就在尚未建设的土地上开荒种菜。开始,妈妈也学着“圈地运动”,在她挑好的土地上做了记号,但是第二天一早就发现那地被别人撒了种子。妈妈不依,就守在田旁等着,结果对方是个比妈妈还要老迈的老太太。她告诉妈妈她们是被征用了土地的菜农,日子过得很凄惨。虽然政府按标准赔了房子,可是他们靠什么吃饭呢?除了种菜种地,他们并没有一技之长!有土地的时候,粮食蔬菜不用买,闲时去城里买卖苦力挣俩小钱,日子过的倒是很惬意。可是,没了土地,他们一下子就成了断了奶又不能独立生活的孩子!以前想吃啥就吃啥,现在吃顿肉,都得是家里有客人了,才买点儿来装装门面! 农民,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离不开土地!他们的灵魂早已经和土地结为一体了,就像遍布大地上的扒埂草。如果不加节制,不管实情,向那位茅专家所说的那样,取消耕地保护制度,强行把农民们从土地上剥离,那么城镇化建设的后果就是:在一条条繁华的街道下,一幢幢巍峨的高楼下,埋葬将是农民们含泪的尸骨!茅专家该去开发月球,在地球上混不出名堂的! 土地是农民的根基,离开土地,农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代农民工也并不是“精英们”担心的那样:“死乞白赖的依附于城市的一角,不会种地而抛弃土地,成了城市污秽,土地的叛逃者”!农民是土地的孩子,打小就在土地里摸爬滚打,没有谁比他们更了解土地!侍弄土地,是耳濡目染来的本事。当今农业科技的发展,让种地不再是一种太繁重的劳作,收种都有大型机械。日常管理,细心即可。如今的土地是农民稳定的经济来源,谁愿意轻易放弃?农忙时,回乡务农,农闲时,进城打工,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他们不但不是城市里碍眼的“污秽”,相反,正是有了他们,城市才有了干净的街道,才有了林立的高楼。某些城市的精英们,才会有机会一边享受农民工给他们带来的轻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一边修着指甲诋毁着农民工的辛勤! 他们才是土地的不肖子! 扒埂草一样的质朴,扒埂草一样的坚韧,扒埂草一样的把生命融进土地,用自己的生命色浸染华夏的土地,这就是我八亿勤劳的父老乡亲!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站上秋冬临界点 | 下一篇:选择还是被选择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