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山被人挖出古墓,小道消息不断在传播,但官方从没有说法,真假难分。巿文物所老毕应古玩界两位朋友邀请,利用五一假期来此山考察。朋友开着小车,到达县城天色已晚,第二天一早出发,到达翠花山已八点。走了两个小时山路,车子在山下抛锚,还算侥幸,终点到了。
来此山玩的人倒有几个,都是离此山不远的本地人,远道而来的不多。三人不愧是在文物界滚打过的人物,经过三个小时的转悠观察,一致认为翠华山有古墓,而且近几年被盗挖过。他们釆好样,下山已是中午吃饭时间。
山下附近有三四户人家,老毕开了千元价格让老两口烧几个山里菜招待朋友。朋友检查车后,过来对老毕说:“奥迪车关键部件坏了,已打电话让县城维修店派人送过来。”“他们态度这么好!”“好个屁,我答应多给小费。”
四菜一汤,上桌飘香,野兔野鸡野磨菇野芹菜,还有不认识的野菜,让三人吞咽口水。老毕掏出两千元递给老汉,老汉只肯收一千,另一千塞给了老太太。两瓶五粮液是朋友带来的,老汉本不肯上桌,架不住好酒诱惑,也上桌陪客人喝了两杯。酒完每人吃了一小碗饭,大锅柴火烧的饭口感也好,三人直叫爽。
三个人来到简易的伙房,看老太太烤锅巴。老太太说了,城里人烧煤气,吃不到这样的锅巴,烤好让你们带走。这一看,吓了三人一跳!这柴火好像是劈开过的棺材板,不是近代的;还有些撕碎的字画,是古代的。在柴火堆里,一捆已烧了一大半,另一捆靠里呆着。三人互相看了看,点头示意,达成默契,开始演戏。老毕:“你俩知道为什么饭菜这么好吃,锅巴这么香脆吗?除了材料外,还有一个原因,你们知道吗?”“是火候!”“是大锅!”“是水质!”“都对,加上那捆柴火!”
朋友对老两口说:“我们远道而来,想带点山货回去,再带点这里的米,这里的水,还有一捆柴火,先付2000,我把车抵押你这里,过两天来拿车,再付3000,两位老人看,行不?”老两口不吱声,“先付3000,后付2000,行吗?”老两口笑了。
老两口给他们仨配了三份山货,三小袋米,一大桶溪水,一捆柴火且装在麻袋里。
老头找的车到了,告别时,老头说:“车资已付,不要付费。”
来到县城旅店天已黑透,晚饭后,他们仨打开麻袋,拿出那捆柴火,松开麻绳,棺材板摊开。三人直呼上当,除了几份破旧报纸,哪有什么字画?
是被调包,还是原本是这样?真说不清。不管怎么样,他们中了老两口的圈套!
朋友发恨道:“一堆破烂换我车,别太美!这车是别人抵押的,还不知是偷谁的。这烫手山竽,搁在身边闹心,搁在他们那里多好!车其实没坏,我故意搞的小故障。老两口,等公安上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