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 管理
    作者:诗心静美 发表时间:2014-02-12 10:49:0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过年,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以及华文文化圈里最盛大、最热闹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和上元节即元宵节为主要活动高潮。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着团结、兴旺和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带着回味的感受,较详尽的写出了儿时的年味和现代的年味不同,文章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久远年代里,那些过去了的过年的童趣和现代的年味的厚重交织在一起,就变成了我们熟悉的,传统的年文化。当红红的春联在高高挂起的灯笼下影映着的时候,满世界里就只有喜庆与祝福。春风,春雨,春阳伴我们迈过旧的一年走向了新的一年。欣赏!送上新年的问好!期待更多佳作!荐读!

        小年一到,年味哗啦啦地跑来了。

        到处是小欢喜。

        露天早市。地上燃烧了一团团火焰。长长的对联,方形的福字,各式各样的灯笼,圆圆的剪纸,它们在地上尽情地燃烧。中年妇女顺手拿了一个长灯笼,提在手里看了看,抿着嘴笑了,对站在他旁边的男人说,哎,挂在阳台上不错。他们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灯笼提着回了家,连那脚步都比来时欢快了。

        望着她的背影,我想起那个天天盼着过年的小丫头。过年多好。忙碌一年的妈妈终于可以休息,买上几斤猪肉,给我们姐妹仨炖肉吃,包饺子。父亲还要给压岁钱。钱不多。十元钱。我们都觉得自己是富翁,揣在兜里,一遍遍地摸啊摸,摸得钱出了汗,生怕它长了翅膀飞走了。一到过年,姑姑要给我们买件新衣。大年三十,大清早穿了带着棉布香的衣服,和小伙伴显摆。你看看我的新衣,我看看你的。过年了,父亲哄我们开心,买了红色纸灯笼,红蜡烛。天一擦黑,我喊着点灯笼,父亲帮我点着蜡烛,滴几滴蜡油在铁片上,再把蜡烛插在上面,等蜡油黏住蜡烛,立起铁片的脚,稳住蜡烛。最后轻轻拉开折叠的灯笼,递给我说,小心点。我提着灯笼走到小街上。小街,到处是提着灯笼的孩子,昏暗的路灯,各种颜色的灯笼,是小街一道流动的火焰。有调皮的孩子口里喊着:“点灯笼玩啊,照小孩儿啊,一个小孩儿两毛钱啊。”他跑到你的身边,唱完后嘿嘿一笑跑开了,没跑多远,呼啦一下,灯笼燃烧起来,只剩下手里提着的小竹棍。

        年要来。

        超市人多得恐怖,更恐怖的是收银台长长的交费队伍,还有手推车里一大盒一大盒的商品。商品像不要钱似的,一箱箱的往车上搬,直到装不下为止。再看看货架旁小山似的商品,不这样堆也不行,供不应求。如果买零星的商品最好不要到超市,买的工夫不及排队的时间长。超市外的私家车来了去,去了来。后备箱里满满的。实在放不下,还要放到车里。

        他也忍不住心里的欢,大老远开车到山东,回到家,堆了满满一客厅特产。看得我眼花缭乱。他说,过年不用买东西了。我蹲在地上看着,带鱼,鲅鱼,黄鱼,猪肉,辣子鸡,大虾,干果,葱,蒜……

        我笑了,你真像过年的。买这么多,哪里吃得了?

        他说,我哥帮着吃。你把带鱼和大虾给你妈拿过去。

        他说,我妈开始蒸粘豆包了。我们小时候过年,我妈都要蒸好多馒头,如果蒸得开花了,再重新蒸。还要炸丸子。

        对,我家也炸丸子。有一年,我妈回山东老家,我爸给我们炸的丸子又大又粘,一点儿也不好吃,我和姐姐又不好意思说,装着说好吃。一个大男人,从没有炸过丸子,炸得那样已经很不错了。那年春节,我淘气,把爸爸新糊的窗户纸给捅破了。我爸追,我就跑。我哪里跑得过他,他是京剧团的武生,身强力壮的。他追到我,脱了鞋就揍我屁股。挨打后,我趴着睡。我妈回家心疼得直掉泪。现在我都不敢提这件事,一提,我爸几天都睡不着觉。那一年的春节记忆尤深。我说。

        他说,你可真够淘气。过年时,我家也糊窗户纸。窗户纸用一段时间就黄了,硬了。那时住平房能不冷么?一层窗户纸能抵什么严寒。那时北京的冬天真是冷,都穿军大衣。

        我也有一件。同学都穿军大衣。我也和我爸要。其实我家生活并不好,但是爸爸还是满足了我。

        收拾客厅里的东西,聊着儿时的年。

        儿时的年味更浓,粘稠得一辈子也忘不了。点灯笼,穿新衣,大年初一的早晨,捡小红炮,吃饺子。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艰辛,靠着年调剂。解解单一的味蕾,慰劳枯燥的胃。年真叫年。年是什么?是吃,是穿,是欢。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买什么。天天过年。可惜的是,年味大不如以前。年不是吃,只剩下相聚欢。

        我给母亲家拿去海鲜。姐也拿去新鲜的绿色蔬菜。妈也买了小排、牛肉。妈说,等你们回家吃。母亲想念着热闹。过年多好,一大家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妈妈三个孩子,一下子增加了六个人,她怎么能不高兴?

        婆婆也忙开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喊着要吃粘豆包。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一个人在家里糗豆馅。红豆一定要好,精致的,大小都要一样。枣要和田的。因为他的儿子想吃,吃就要吃精品。她蒸了一锅又一锅。知道儿媳不吃粘面,喜欢吃豆馅儿,老人单单留两碗豆馅儿给儿媳吃。儿子爱吃粘豆包,儿媳爱吃豆馅儿,每个人的口味都要想着。忙了一整天。婆婆打电话说,我蒸了粘豆包,你们来拿。粘豆包热乎乎的。热乎的,还有疼爱儿子的心。四十多岁的儿子,在她眼里还是孩子。只要孩子想吃,她就喜欢做,高兴做。累么?累得高兴。

        小年一过,街边搭起卖烟花的简易棚子。红红火火的棚子,透着喜庆。不过,买烟花的人并不多。清晨,夜晚,零星的烟花炮竹声响起。越临近年,炮竹声越多,节越来越近。

        大观园门前摆满了许许多多的红灯笼,从远处看,红红火火的。一年一度红楼庙会又要开始。好几年没有去庙会了。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鲜。无外乎套圈,走高跷,小吃,卖各种小商品……不认识大观园没有关系,只要你往人多的地方走,肯定不会走错。或者和拿着风车的孩子、大人问个路,也一定问对了人。那一年的春节,和姐逛庙会。我们兴致起,花了钱,租古装照了几张照片,可惜,照片经过两次搬家,早已经不知去向。庙会人太多,摩肩接踵一点也不过分。最有特色的就是小吃。最有北京风味的是灌肠。很小的时候,我们姐妹嘴馋,母亲买灌肠炸给我们吃。其实,因为没吃过好奇,真要吃起来,一点也不好吃。

        街边,院子里,总能看见提着大包小包礼盒的人。这家串完,那家串。现在走亲访友很少送糕点。即使送,也一定送稻香村的。稻香村可忙开了,装糕点盒子真要有耐心。点心各式各样,一点点称重,一点点装,无论售货员还是顾客,没个耐心还真不行。小的时候,糕点盒子是粉色,长方形,上面盖一张土黄色纸。糕点不吃,放的时间一长,上面印出油来。如今的糕点盒子是红色。扁的,长方形。品种,式样也比儿时多。

        如今的人们送礼也送出了门道。盒装的柴鸡蛋,油,苹果,水果盒,干果盒,盒装奶,露露……送的礼五花八门。要多实惠有多实惠。你到我家来,我到你家去。图的不是礼物,是亲情,友情。积攒一年的情谊,靠着春节来感恩。人与人之间的情越走越热,越走越不孤单。

        年越来越近,喜逼仄而来。

        对面楼房的阳台上挂起彩灯。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灯,在这漆黑的夜里不停地流动。有的人家挂起两个大大的红灯笼,醒目极了。这哪里是灯,分明是喜。喜盈门。

    父亲在家里的窗户上,贴了红色剪纸。他说,图的就是这个喜庆。我也把自己的家里床上用品洗了个遍。玻璃擦得一尘不染。厨房卫生间,从上到下擦得干干净净。本来很干净的家,因了节的临近,不得不让它再干净。小的时候,年前,除了糊窗纸,我们还要把被子拿到院子里,母亲戴着头巾,父亲戴着帽子扫房子。我们嘻嘻哈哈打下手。扫房子是很重要的工作。扫的不仅仅是房子,还有一年的晦气。如今,很少有人扫房子,居住条件改善了,省去扫房子的麻烦。

        我和他开车到花卉市场。里面的人真不少。过节,鲜花逐渐走进京城百姓家。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的品味也有了。我买了一束白色百合。预示我们新的一年,相亲相爱,百年好合。百合插在陶瓷罐里。暗夜,幽香袭来。这香,何尝不是喜呢。

        春节来了。真的来了。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晶莹 下一篇:一言呢语,吟落心香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下课阅3050次
    门楣与台阶阅5193次
    夏日大东北阅5236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6875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5悼念堂哥2019-04-0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9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0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3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