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阅读——引领学生走进语文殿堂
  • 管理
    作者:冬季香雪 发表时间:2014-06-12 08:06:19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大家公认的教育经典。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杜殿坤翻译,是在原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基础上修改。本书在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在读后感中,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引学生的正确阅读方法、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并在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要遵循的几个原则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文章系统全面,有独立思考的见解,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荐读分享,问好作者!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杂谈

        在我们所接触的读物中,有关“阅读”的文章很多,有的谈阅读的重要性,有的做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有的讲阅读与学习的关系等等。不过笔者认为,那些有关阅读的东西往往过于专业化、术语化,不够具体,缺少针对性。而《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专门谈到阅读的五节,都运用具体而详实的事例,对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学好语文,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引领我们一步步走进语文的神圣殿堂。

        该书第18节提到“不经常阅读科学书籍和科普读物,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这句看似平常的话语,却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十分具有前瞻性,阅读这类书籍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适应前所未有的社会高速发展,而且也能够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培养他们进一步阅读书籍、渴求知识兴趣,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科普类书籍既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又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学生经常阅读此类书籍,就可以使他们热爱科学、热爱文学、喜欢语文,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第60节中认为,之所以“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会阅读”!由此可见,我们要想使学生始终保持聪敏的头脑、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去自觉的追求,那么,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而在各种名目繁多的阅读方法中,默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句子的完整意思,那么,他的阅读、推断、分析甚至是表达能力,就都会不断的得到锻炼与强化,他的思维就会变得灵敏,当然也就能够更好的接受和学习新的知识。

        阅读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就不能漫无目的的胡乱读,而一定要有所选择。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都肩负着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的任务。《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第83节《“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有那么多的教材,还有“自读课本”,再给他们推荐书籍阅读,有这个必要吗?也有的教师觉得,只要我们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去阅读上面的推荐书目不就行了吗?何苦多此一举,再另外给他们推荐书籍呢?

        对于这些观点,我们不敢苟同。首先,教材和“自读课本”都是有目的的让学生去识记、去研究、去“解剖”的最基本的读物,而这种并非出自学生自身选择的、被动的书籍,往往受到学生不自觉的排斥,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也就很难达到真正的阅读目的。其次,“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必读篇目,当然是我们阅读的重点,但也并非是学生阅读的全部,并且,由于“标准”中所推荐的都是一些文学性很强的名著,而学生的阅读基础又不是很平衡,这就导致了有许多学生无法自如的进行阅读,阅读效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最后,学生每一个个体的特点不同,爱好不同,他们的阅读兴趣自然也大不相同,仅靠教材、“自读课本”和“标准”中推荐的书籍,根本无法满足每一名学生的需求,而如果放任自流,不加约束,有个别学生又会受到不良书籍侵蚀。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提供阅读书目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思想性原则。教师为学生推荐的数目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我们之所以要给学生推荐书籍,而不是让他们自由阅读,其目的之一就是防止他们受不良书籍的影响,因此,这些书籍必须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

        第二,科学性原则。书籍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口味,尽量做到全面、科学,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教师所推荐的篇目中找到自己的最爱。

        第三,文学性原则。所推荐的篇目要有文学性,读后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作品本身所散发出来的诱人魅力;文学性强的文章,还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阅读中不自觉的学会如何选取素材、如何布局谋篇、如何运用语言,即在阅读中学会写作。

        第四,人文性原则。作品的人文性以前不太受到重视,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文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我们在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也应考虑到这一点。

        第五,趣味性原则。学生被动读书与主动读书,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有趣的文章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他们由被动的、按照教师的安排读书,变成自觉的按自己的需求读书,也就是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多读书我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多读书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升华,多读书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盈,让我们跟学生一起多读点书,共同走进语文的殿堂吧!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难忘边城桃源情 下一篇:又有几人能安贫——经典诵读之《论语》杂谈四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卑微的母亲阅3872次
    母亲的甜酒阅3874次
    故乡的树阅3873次
    夏天的回忆阅5859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5515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