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开在彼岸的扶桑花
  • 管理
    作者:粤亮 发表时间:2014-06-16 09:28:1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妓女文化在我国被称之为青楼文化,也许有人会问,青楼还有文化吗?其实,青楼是文化艺术之乡,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样都没能离得开青楼。旅美作家严歌苓的《扶桑》是一部大胆的、激动人心的情爱小说。它的神秘莫测的感情,错综复杂的冲突,把一个乡间女子扶桑跟随大批到海外谋生的劳工来到美国旧金山沦为妓女的故事刻画的淋漓尽致。她所面临的绝不仅仅只是生计的艰难,为生活所迫而倚门卖笑,却是因此与美国少年克里斯产生了一段纠结的爱情。扶桑当然不是灰姑娘,所以故事的结局必然不会落入童话故事的俗套,一幅幅既柔情又惨烈的生动画面亦由此展开。作者在本文章概括地介绍了这部小说,着重从扶桑的种种笑容中探求她的心理活动,文笔质朴自然,叙述流露感情,以探讨的心态写出了特色。拜读欣赏,问好作者!

        一个多月前,看完了小说《扶桑》,却迟迟没能写出读后感。毕竟,对书中所述的那个年代和那种经历,实在是太陌生了,笔力又不足,以至于无法贴近人物,实在拿捏不好该从何落笔。

        后来,重读了三遍,甚至有些章节还不止,就是想弄明白作者为什么在19世纪陆续到美国旧金山的三千中国妓女中,单单挑出了扶桑来写,这除了从一百六十册无人问津的圣弗朗西斯华人的史书中(唐人正、野史),查到扶桑作为最美丽的一个中国妓女被记载的原因之外,她身上到底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而对于小说要表达的意思,我又能否读懂呢?带着这些问题,先来“认识”一百多年前漂洋过海的——扶桑。

        小说的作者,以叙述者的视角,并以很独特的方式,开篇就用了一个大大的“这”字,仿佛拉近了一个放大的镜头,隆重推出了扶桑:“这就是你。这个款款从喃呢的竹床上站起,穿腥红大缎的就是你了。缎袄上有十斤重的刺绣,绣得最密的部位坚硬冰冷,如铮铮盔甲。我这个距你一百二十年的后人对如此绣工只能发出毫无见识的惊识。再稍抬高一点下颏,把你的嘴唇带到这点有限的光线里。好了,这就很好。这样就给我看清了你的整个脸蛋。没关系,你的嫌短嫌宽的脸型只会给人看成东方情调。你的每一个缺陷在你那时代的猎奇者眼里都是一个特色。来,转一转身。就像在拍卖场那样转一转。”

        一段开场白,为扶桑定下了古老和神秘的东方色调。她和其他娼妓一样,是从拍卖场中逐步认清自己的身价。下面的文字,又定位了扶桑的身份:“你登上这遍地是黄金的海岸时已二十多,因此你成熟、浑圆。可你没有技艺,没有妖惑的妩媚,丝毫不带那千篇一律淫荡眼神。你的平实和真切让人在触碰你的刹那就感到了。你能让每个男人感受洞房的热烈及消灭童真的隆重。因此,你是个天生妓女,是旧不掉的新娘。”既然是一个名妓,自然会吸引了众多的嫖客。扶桑传统的装束,发上的月桂油香气,啜田螺、斟茶、磕瓜子、坐姿、还有变型的裹足等等,都使进入扶桑房间的头一个男人,不过只是一个12岁的美国少年,开始着了迷的走近了她,由此展开数十年的爱怨纠缠,且一生都受其影响,他的名字叫克里斯。扶桑还被唐人街的一霸大勇,称为自己最后一个妓女。这两个男人,为扶桑神魂颠倒。就在克里斯决定要迎娶扶桑时,她却趁他熟睡之际,剪断了被握在他手心里的一截黑发,以此表示剪开了自己和他。当克里斯醒来,跑到了码头,看到扶桑正身穿盛装站在船头,迎着海风,手捧着用红绸包裹着的、上面顶着中国新郎礼帽的骨灰罐子。扶桑乘船回乡,她要把大勇的骨灰,带到大洋彼岸他老母的坟头。小说结尾对扶桑所做的安排,看似痛心,却是最好的解脱。所以,小说又写到在克里斯七十岁的时候,才明白了扶桑是用和即将奔赴刑场的大勇结婚,来把自己永远的保护起来。(事实上大勇就是扶桑从小被许配的丈夫)

        扶桑,是一个缩影,也是一个传奇,她活过了当妓女不该有的岁数。在我看来,扶桑的美,不全在容貌,而作者写她,也有暗喻的,这些都是从扶桑笑容里,才进行了解密。小说中,描述了受尽凌辱的扶桑,在异邦卖身的同时,经常嘴角上翘,露出天生的两撇微笑,却从来没有卖过笑。在作者笔下,扶桑的笑,是独一无二的,完全区别于我曾在泰国芭堤雅红灯区的欧洲之夜,以及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亲眼所见的东西方的妓女们,所面带着的那种挑逗、僵硬、和毫无感染力的笑。

        那么,扶桑的笑,是怎样的与众不同呢?

        为此,我特地从头至尾翻了一遍小说,把有关描写扶桑笑的那一页,先用书签夹好,然后,再回过头,一行行阅读,一段段照搬,竟敲出了如下长长的一大段。下面,再来“认识”一下扶桑的笑:

        “她不知道自己无缘无故笑什么,笑着干嘛又摇头”、“会心的笑”、“怜惜地笑”、“缄口笑笑”、“认真地笑笑”、“你也跟着笑,笑得很长者的”、“扶桑眼光毫无薄厚的笑”、“扶桑总是笑笑说:改天吧”、“直到他十四岁,扶桑还总是笑眯眯地看他舞弄筷子,将它们重新比齐”、“她却没有走到他的桌来。对他笑一笑,走向边远的一张桌”、“以局外人的宁静将一线血舔回嘴里,她低下脸,深深微笑给自己。只有克里斯隐约看见那个微笑中的称心如意。他在几年后会真正懂得扶桑这个笑。那时,他在一艘远洋轮上,已懂得许许多多令人无望的事,人成熟的标志是对无望之事的认可。克里斯懂得了扶桑这一刻的深深微笑。她的确是笑给她自己的。”、“在她那样笑的时候,她明白了自己是什么,她明白了自己那个苦难中偷欢的天性”、“你慢吞吞对人一笑。你笑得那么真心诚意。让人觉得你对这个世界满足极了,你对这个看你的人中意极了。”

        扶桑的笑,的确是一个迷。当大勇宣布要给扶桑自由,只要谁能被她叫出名字的,就可以成为她的丈夫。离奇的是,整整三个月,扶桑一个名字也没叫对。后来,她不再叫任何名字,只是抱歉地轻声笑笑。所有嫖客们都是抱着希望而来,又扫兴而归。难不成,扶桑是存心不要记住任何人的名字,这样她对任何人笑起来,那人才感到一份格外的悌已,一份仅为他而生的温柔。可是,谁也不知道在扶桑的长发里,暗藏了从克里斯衣服上脱落的一粒扣子。

        小说中,对扶桑笑的描述,几乎每句话都是带着一个动作,动作表现的是行为,行为则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同时这种动感也造成了可视的场面,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所以,我照般了小说中扶桑种种的笑,从中悟出:“你笑,是一种放弃,这世界就这么无缘无故啊,爱也好,恨也好。一切都使得那巨大的苦难变成对于她的成全。受难不应该是羞辱的,受难有它的高贵和圣洁。”这是克里斯在六十岁想到的,他想到扶桑长辞般的微笑,只有母性才有这样深厚的宽恕和满足。

        对于笑,有许多精典的名言:“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维克托.伯盖)”、“人类确有一件有效武器,那就是笑(马克.吐温)”、“最浪费的日子是没有笑声的日子(塞巴斯蒂安.查姆福特)”、“如果你不学会在麻烦时笑,当你变老时,你不会对任何东西笑。(爱徳华.豪)”、“也许我知道为什么人在孤独时笑:他独自受苦良深,他不得不发明笑( 尼采)”。可见,笑作为人类的一种表情,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

        小说P222、231页,对扶桑和克里斯跪着和站立的姿势,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还有一段文字,为解读扶桑的笑,找到了突破口:“扶桑没有接受过强奸这概念。就像她对受难的态度。她对自己生命中的受难没有抵触,只有迎合。她生命中的受难是基本,是土和盐、是空气,逃脱,便是逃脱生。”原来,扶桑只接受了那事情中的受难,而没有接受其中的侮辱。所以,总是摆出了一副安泰的样子,没有半点憔悴,她宽容了人们。

        我不想说,扶桑的笑,有多么纯洁,有多么神圣,更谈不上快乐;我也不认为,扶桑的笑,是勉强的,是忍辱负重的。我只想说,她的笑,是发自灵魂的笑:“扶桑所证明的不是弱者不弱,而是弱者自有它的力量所在。这种力量犹如大地的沉默和藏污纳垢,大地无言,却生生不息,任人践踏,却能包藏万物。”总之,扶桑的笑里,看不到堕落。

        扶桑,人如其名。由此联想到,有一种植物叫扶桑,学名是朱槿,也被称为中国蔷薇。赞美它的诗赋,可是多了去了,比如:唐·王维 《瓜园诗》:“黄鸝啭深木,朱槿照中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扶桑》:“扶桑产南方 ,乃木槿别种。其枝柯柔弱,叶深绿,微濇如桑。其花有红黄白三色,红者尤贵,呼为朱槿。”中国女子扶桑,就像是开在了大洋彼岸的花,落地既能生根,尽管遭遇了许多的不幸,依然能笑着去生存,笑着去包容,和笑着去征服。小说中的一段文字,是这样肯定了扶桑的笑:“....只有克里斯隐约看见那个微笑中的称心如意。他在几年后会真正懂得扶桑这个笑。那时,他在一艘远洋轮上,已懂得许许多多令人无望的事,人成熟的标志是对无望之事的认可。”

        扶桑啊扶桑,身为弱者的你,在笑中体现了一种坚忍的、和属于民族的力量。

        呵呵,我这个现代人,终于从扶桑的笑中,贴近了她,使得略显冗长的读后感中,似乎沾上了月桂油的香气,我对它的确也有一种久违的熟悉,因为,小时候带我的保姆阿东阿姨是自梳女,每天早晨她也是用放了刨花长木屑的月桂油,来梳理头发的。

        读后感,写到这会儿,可以松一口气了。自知,被喻为东方之谜的扶桑,包括陈思和在给作者信中提到的:“扶桑的象征性不仅涵盖过去的时代,也包含了现代。”这些我远远没有读透,只能对印象最深的一点,那就是扶桑的笑,写写自己的认识和感想而已。

        很佩服《扶桑》的作者,叙事技巧和叙情状物,如此流畅娴熟,悬念俯拾即是,小说语言更是别具一格,视听化对白有视觉冲击感,整篇文字在跳跃和穿越中,展开了一幅既柔情又惨烈的画面。

        难怪,我和大女儿讨论本小说的主题后,她Q来了一段话,直接转帖:“我仿佛看见扶桑轻移莲步,款款而来,袅袅婷婷,衣带当风   对我嫣然一笑 ……柔和的灯光下,小说已翻到了最后一页,又要跟作者和书中的人物说再见了。真是有点舍不得啊。再见了扶桑 !你让我穿越了历史时空 ,让我更加珍惜今天属于我的幸福 。尊严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属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而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

        大女儿对扶桑诗意的描述,和有一定深度的感思,出乎我的意料,用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正合适。在和大女儿谈起扶桑时,她提到的“彼岸”二字,又启发了我,于是,把原定的题目“扶桑花般的笑”,改成了:开在彼岸的扶桑花。

        写于星岛环球网敏思南苑2011年9月5日    修改于火种文学网2014年6月12日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把爱种进孩子的心田 下一篇:难忘边城桃源情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卑微的母亲阅3813次
    母亲的甜酒阅3814次
    故乡的树阅3814次
    夏天的回忆阅5801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5457次浏览

    热门作品

    3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6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3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