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心灵深处的乐园
  • 管理
    作者:远山的呼唤 发表时间:2014-11-27 16:18:19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一段逃荒异地的生活,在作者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尽管生活是艰辛的,但他乡人们的纯朴热情,美丽自然的田园风光、以及在那里开荒种地、盖屋建房、上学玩耍的情景都在作者的心中刻下烙印,成为心灵深处最美好的乐园。然而,一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运动,让他们被迫离开了那个曾经付出汗水和感情的地方。多年以后,作者找机会旧地重游,想看看心中那怀念的地方。但那里已经是面目全非,今非昔比了。虽然现代化的高楼林立,交通发达,商贸繁荣,人们穿着入时。但再繁华的现实,也替代不了作者心中对童年美好的回忆。问好作者,荐读分享。

    光阴飞逝,弹指之间,四十多个春夏与秋冬流淌过悠悠岁月之长河。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诸多往事和记忆如同过往烟云,但童年的那段往事却不因时间的久远而忘却。因为那是一段已永远烙印在心灵深处的难以磨灭的人生阅历。每次触动它,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那是一片充满艰辛和快乐的童年乐园:那里留下了我太多太多的一生都难以割舍的美好回忆,她让我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和伟大,让我明白付出与回报,互助与团结,友爱与合作之间关系的深刻内涵,让我理解人与自然和诣共处的硬道理。她在我一颗幼小的心灵播下了善良、纯真和坚强的种子。

    我的童年有几年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那年春天,我七岁。贫困与饥饿,加上父亲的“懒”(我母亲是这么说的)终究没能留住母亲。她走了,嫁给另外一男人(据说他有钱)。

    为了“逃荒”,父亲带着我离开家乡,到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去。同行的还有另外几户人家。

    那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落,连同我们刚去的几户加在一起总共也只有二十来户。真正土生土长的还不到十户人家,大部分象我们一样,也是从外地来讨生计的。大家之所以选择了那里,是因为那里土地平整疏松,景色又宜人,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园:透过绵绵春雨,隐约可见在大片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上面,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一些叫不出名的五颜六色的花儿,看了让人眼谗。土地的周围三面环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满眼的墨绿,瞥一眼,目光再也不想离开。那树干挺拔笔直,树冠厚实浓密,树叶形状大小不一,在微风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响声,好象在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面前是一条哗哗流动的小河,河水饱涨。两边河岸上鲜花与青草相互交织,花点缀着草,草簇拥着花,好不热闹。春天毫不吝啬地把她那迷人的美丽胴体展示给热爱生活的人们。

    初来乍到,我们只好暂时“寄人篱下”。当地的人家与我们一样,世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对我们这些远方来的客人非常热情,从不把我们当外乡人而另眼看待。大家都知道,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特别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家在一起能帮的就帮点,能照应的就照应点。这使得我们感到很亲切,自然与他们相处的十分融洽。

    白天大人们垦荒种地,孩子们到村尾的一所小学校上学。校舍是土木结构的,陈旧的象老古董,但还算结实,安全有保障。里头有两个小间:一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学生数不到三十个,一二三个年级全挤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老师只有一个,虽说是半路出家,但满腹经纶。上起课来,绘声绘色。随着他的教鞭舞动,知识就哗啦啦地充满了整个教室。在那里我懂得了我们祖国母亲的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在那里我认识了五星红旗,理解了她的象征意义;还是在那里我学到很多很多其他的知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的温饱都成了大问题,有许多学龄儿童没能上学。年幼时,就下地,帮家里干农活,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也挑起生活的艰辛。

    时间过得很快,大人们在地里已忙了一个多月,幸勤的劳作有了回报:一大片新土地展现在眼前。按用途不同,土地被分为两种:靠河边的整为水稻田,便于浇灌;靠山周围以及内陆的整为平地,用作种植蔬菜、果树以及其他农作物。接着男女老少齐上阵,播种的播种,插秧的插秧。播下的是种子,收获的是希望。

    好不容易盼到夏收,可老天并不作美,不知是故意作弄我们,还是有意考验我们。那个夏天收回来的粮食少的可怜,只够充饥。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田间肥力不够造成的。但总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大人们又重新投入艰苦的夏播,以便秋天有个好收成。在那个年代,私人是根本买不到化肥的,所以施肥只好用农家肥,可是农家肥也有限,但办法是人想的。在夏播刚一结束。所有的人就倾巢而出,在山边以及田间地头,收集枯枝败叶,与稻草混和,加入松散干泥土后,再燃烧就得到了农家肥。这为后来的秋收取得好收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离秋天收获的季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日子里。为了度过难关,我们一边靠好心人救济,一边山上捕野兔,打山鸡,挖野菜。一天功夫下来,战果虽不大,但心里挺满足。到了晚上,大伙围坐在屋檐下,燃起木炭,撑起架子。烤野兔,烤山鸡,煮野菜,不时地哼着山歌,其乐融融,脸上写满幸福和自豪。

    野兔、山鸡和野菜并不能天天弄到。只好把目光投向门前的那条小河,希望能捕捞到小鱼小虾之类的东西。然而我们是山里的汉子,既不会游泳也不会捕鱼。但当地人二话没说,就手把手地教我们,慢慢地我们也学会了,那开心尽甭提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

    秋天终于来了。她面带金色笑容,穿着金色秋衣,踏着金色秋云,乘着金色秋风,站在云端。轻轻一挥袖子,挥出一片金秋大地:

    稻田里,稻穗金黄,轻风下,滚出的是希望。

    山脚边,硕果累累,笑声里,荡出的是甜蜜。

       蔬菜架上,瓜果飘香,飘出生活的温馨;垂落的豆角似串串珍珠,串出生活的甜美。

    还有,那颗粒饱满的花生,硕大丰满的土豆和红薯,应有尽有。

    这个秋天,我们的收成不错,能自给自足。

    忙完秋收,离严冬到来还有一些时日。大人们在商量着自己盖房子,因为老“寄人篱下”总不是个办法。按计划盖一幢三层小阁楼,土木结构,供所有的人住,大家互相有个照应。

    在当地人的帮助下,说干就干。各人分工不同:有力气的上山伐木,有“技术”的搞“设计”,有“手艺”的整木料和土坯。妇女们洗衣做饭,孩子们跑腿打杂。大家忙的不亦乐乎......那劳动场面至今记忆犹新。

    总算在寒冷的冬天到来之际,房子建起来了。

    冬天虽冷,但我们的心是热的。有秋天的收获、小木阁楼的建成以及当地人的帮助,我们过冬有了保障。

    一眨眼,三、四年过去了。汗水没有白费,那里的生产、种植和养植已初具规模,已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链。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已是温饱有余了。

    然而,一场“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政治运动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严禁任何私有种植与养植,所有外出谋生的人必须无条件地返乡。土地被没收,希望化为泡影。

    返乡的日子到了,我们含泪水告别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和那里的乡民。

    去年,我们几个儿时的伙伴特意选择春节刚过的几天日子,到那儿进行一次故地重游。发现现代文明的触角早已随着畅通无阻的交通延伸到那里,如今,那儿已是今非昔比:钢筋混凝土楼房鳞次栉比,相互交错,井然有序;道路笔直,路面宽敞,摩托车随处可见,偶尔还能见到一二俩小车从身旁飞驰而过;青年男女衣着入时、打扮洋气,悠闲地漫步在街头巷尾,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活泼可爱、笑容可掬的孩子们四处追逐打闹;街道上,小商品林岚满目;商店里,货物齐全、品种繁多。过去的原始落后、愚昧无知已一去不复存在。遗憾的是,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清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山上的怪石嶙峋,地上的沆沆洼洼,以及小河里裸露着的大块石头。我心灵深处的那片童年乐园早已茫然无存。看到这些,心情不免黯然失色起来

    人类在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现代文明。在享受这一文明的同时,却忘记了身上的责任。几千年来,人类为了繁衍生息,光顾在这个幅员辽阔的大地母亲身上汲吮着甘甜的乳汁,却不曾想过为可亲可敬的母亲做点什么。

    如今,母亲满目疮痍,要想恢复往日娇美的容颜和丰腴的胴体已是无力回天。但只要我们作儿女的能够对她精心照料和呵护,她依旧还会是容光焕发、风韵犹存的。而我们心中一直憧憬的那片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乐园”难道离我们还会遥远吗?


     
    赞6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山中木屋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做事就像是栽种一棵小树 下一篇: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门楣与台阶阅1382次
    夏日大东北阅1404次
    母爱似海深阅2042次
    父亲的书柜阅2026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3044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6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8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2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