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熊“老师”的洋相(民间传奇)
管理
作者:潇男 发表时间:2015-02-24 11:15:41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一篇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为人师者必须“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点亮别人,一生鞠躬尽瘁。老师的知识,是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日积月累的沉淀,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是爱心善意的结晶。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拜读欣赏了,问好潇老! |
从前,有个地主老财的儿子,名叫熊自满。他靠着父亲的家业,吃着剥削饭,花着昧心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每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就是不去上学,父亲打骂都无济于事,所以,“斗”大的字一个不识。到了十八岁这年,老爷子再也沉不住气了,把儿子叫到跟前狠狠教训了一通:“老子就是吃了小时候不想上学的亏,要不咱们的家业还大。你一点东西不学,以后老子死了怎么办?如果家业败了怎么办?你喝西北风去!”然后,向学校老师交了三斗红高粱,硬逼他进了学堂,否则不给饭吃。 熊自满走进学堂,把老师和同学们都吓了一跳,一米七的个头,和一年级的同学一比,那真是“鹤立鸡群”。老师只好把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免得挡住别人的视线。熊自满暗暗得意:“这样更好,我思想开小差,手搞小动作,你老师发现不了。”大家都坐好之后,老师便开始了讲课: “同学们,我们都是中国人,不但要会说中国话,还要会写中国字,写中文文章。”老师推了推眼镜继续讲: “中国的文字有几万个,我们要一个一个学,一个一个记,我们要先从最简单、最基础的十个数字学起。” 然后,他拿起粉笔,边画边讲:“中国字的特征,由竖、横、撇、点、勾等各种笔画组成。书写时,竖要直,横要平,撇要飘逸,点要有力……”老师讲的滔滔不绝,熊自满早已打起了呼噜。“啪,啪,啪!”一阵老师用教棍敲黑板的响声惊醒了熊自满。接着,老师横平有力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一”字,反复让大家跟着练写。铃声一响,老师说今天就学到这里,同学们明天再见。 熊自满回到家里,老爷子备了一桌好菜早在屋内等候。一进门爹就问:“怎么样儿子,学习不难吧?”“简单的很,一点不难。”儿子毫不在乎地回答。第二天,自满高高兴兴地去上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两道,又教了一个“二”子。第三天,循序渐进又学了一个“三”字。下课前老师把写好名字的作业本发给每个人,叫大家回去把三个字各写五十遍,并说:“写字从小要注意姿势,要心平气和,胸背挺直,运笔自如,下笔有力。”然后宣布放学。 这熊自满走在路上,越想越好笑,原来上学这么容易,写字就是画道道,以此类推我都会了。 “明天我不去上学了。”一进门自满就给他爹说。 “为什么?”老爹吃惊地问。 “毕业了!” “啊!” “咱们也可以办个学堂,学费少收点。”儿子兴高采烈地说。 老爷子一听儿子能办学堂,又能赚钱,当然高兴。于是,把西厢房三间腾出来做教室,在村里贴出一张告示: “今有本村熊自满,正规学堂毕业,在家里自办学堂,学费减半,每学年红高粱一斗半,名额有限,愿报名者从速。” 好家伙,这广告还真灵,不几天就有十多个学生报名。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自满学堂”开学了。熊自满比葫芦画瓢,按着原来老师的进度,就一、二、三地教起学来。当发给学生练习簿时,大家要求老师在封面给写上自己的名字,免得互相弄错。 “站在前面的一个,你叫什么名字?”熊老师不以为然地问。 “我叫王小二。” “简单。”他顺手用毛笔在小二的练习簿上画了“两道”。 “你呢?” “我叫李小三。” “好办。”他又在小三的本子上画了“三道”。 “第三个叫啥?” “报告老师,我姓万,叫百千。” “啊!哪有这么复杂的名字,写起来多麻烦,回去改一改!” “回老师话,我爹说姓是祖先传下来的,名字是按家谱续的,不能改。” 那就硬着头皮画吧,熊老师在桌子上一笔不苟地画起来,画了一两个时辰,一个万字才完成了不到几分之一。他突然灵机一动,顺手操起一双筷子,沾上墨水横画起来,心想这样效率可以提高一倍。这时,站在一旁看老师写名字的小万亦茅塞顿开,向老师建议说:“要不,我回家把我妈梳头的梳子拿来,沾上墨水来画,一画就是一片,那速度会更快!”众学生哗然,熊老师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老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称呼,它意味着儒雅、智慧、奉献和伟岸。他(她)是知识的传播者,理想信念的启蒙者,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她)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点亮别人,一生鞠躬尽瘁。老师的知识,是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日积月累的沉淀,是智慧火花的迸发,是爱心善意的结晶。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让不求甚解、不懂装懂、不学无术的人去当老师,既害自己前程,又误别人子弟,只能落得个洋相百出、遭人耻笑的下场。熊自满就是这样的人。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葫芦头儿(连载七) | 下一篇:母亲(中篇纪实小说)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