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冷血,天良何在?
  •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6-05-20 22:06:1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这种美德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作者列举世间一些典型事例,来鞭挞那些冷血狠辣,丧尽天良的人们,全然不顾及父母养育之恩,不顾及兄弟姐妹手足之情,为了那可怜的利益纷争,大打出手,丑态百出,令人不齿。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也知跪乳之恩,更何况人!难道还真的不如那些禽畜吗?文章中的例举,件件令人寒心。虽如此,但作者还是真心想拯救那些被扭曲的灵魂,希望这些人还能找回沉落的天良,重温亲情,重返亲情怀抱,重新做人。文章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应该承认,近二、三十年来,上海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准确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同时也必须承认,其中有为数不少人的道德水准逆向行进大幅度滑落直沉海底。他们所作所为展示出的种种世态人情令人寒心。这虽不是主流,但这股濁流频頻冲击了社会的道德屏障,不断侵蚀了另一些人的心灵,成为恶性的精神雾霾。我们光从电视节目中所揭露出来形形式式的社会现象,其醜恶程度已令人噁心。试看:

        视八旬老娘为累赘,亲生的五个子女铁板一块死活不肯供养,社区领导磨破嘴皮规劝无效,最后还要法院拍板责令五人依法供养;

        成年子女千方百计威逼六十多岁的亲娘再婚出门,旨在霸占老娘住房后出卖共同瓜分钱财。过去有人逼良为娼,敲骨吸髓,手段毒辣。今天,竟有亲生子女沆瀣一气恶狠狠逼娘出嫁,大逆不道,令人发指;

        老年父亲病死医院,屍骨未寒,其子女一不悲二不哀,兄弟姐妹利令智昏竟然为争夺遗产大打出手,而冷漠地将老父遗体搁置一旁,无限期雪藏,以致葬事一再拖延。法院公堂替代家中灵堂,政府法官取代寺庙法师;

        一位母亲病故,亲生的七个子女分裂为四派互相争斗。长女强势横蛮地刮掉自己兄弟在母亲墓碑上的名字,还嫌不够。一不做二𣎴休,继而干脆重换墓碑,彻底干净切割同胞关系。古人持有“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的风度。本来嘛,即使是朋友也随缘好聚好散,又何必最后恶语相加?而今,亲如手足的同胞兄弟姐妹理应唇齿相依相敬相爱却如此绝情绝义,不共戴天。如果其母地下有灵岂非痛断肝肠?

        凡此种种,这些人情不念而盛气凌人,法不依而一意孤行。不孝不义不仁,如此折腾亲人,他们天良何在?我们说血浓于水,难道这些人血管里流的都是人造血阴沟水?

        笔者相识的一位单身母亲,育有一子一女。这位母亲含辛茹苦数十年把一对兄妹养大成人。儿子和女儿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这位苦命的母亲还没有享受到老来福便不幸病逝。谁知在第二年她的儿子也患上绝症不治身亡,留下了少妻幼女,十分凄惨。昔日的老邻居和妹妹好友闻得噩耗后纷纷赶来慰问并送上奠金,要求妹妹转交给兄嫂。应该说,这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只要列一份清单附上奠金面交兄嫂便是。

        连神仙都不曾料到的是这位贪心妹妹丝毫不顾兄妹手足之情竟堂而皇之把尊金占为己有。还强词夺理声称“送礼的都是我的朋友和邻居,将来他们家里有事我也要送礼还人情债”。好体面的一个“还人情债”!体面的谎言遮盖不了骯髒的内心。

        是不是这位妹妹经济拮据生活特别困难急需等钱解困?完全不是。丈夫是区政府一名科长,待遇丰厚,她自己也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小康家庭日子很好过。

        奠金,所谓“奠”便是“祭”。亲朋等向死者家属送的礼品叫“奠仪”,如花圈、輓联、锡箔等等。如果送的是现金,也就称为奠金,一方面表示对死者的敬意和家属的慰问,同时也寓于自己的深切哀痛。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

        现在的奠金,便是代替旧时封建迷信送的锡箱。锡箔象征金银元宝,过去烧锡箔便意味着向阴间死者赠送钞票。上海人形容贪死人的钞票为“捞锡箔灰”,意思是有人贪得无厌连死人的钱也不放过。这位连半点亲情都沒有的妹妹不啻于“捞锡箔灰”的典型。

        世上有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其他种种情谊,唯有亲情最珍贵最纯洁。它与生俱来,它植根于血缘。它,亲情产生的幸福感,烈火烧不坏,洪水冲不走;贫富移不动,荣损转不变;岁月磨不平,生死割不断。它保持本色,赞不垮,抹不黑。它是上苍的恩赐,人类的特权,生命的滋养。人人可享受,人人应珍惜,人人须维护,人人宜催化。

        我们说,贪官污吏疯狂敛财,敲骨吸髓,祸国殃民,是社会一大公害,他们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现在的问题是混在喊打声中的有些人不是岀于厌恶痛恨老鼠的毒害而喊打,而是出于自己捞不到油水发不了横财嫉妬的变态心理。他们见利忘义,基因变异,人格扭曲,道德堕落,抛弃了永恒的亲情,捧走了贪婪的私利,他们贪婪嗜性所作所为的负面影响,也何尝不是社会的一大公害成为精神雾霾侵蚀人心?如果有朝一日这些人做上了官,可以相信,还不是步贪官的后尘照贪不误毫不逊色?

        哀莫大于心死。人情人情,做人连最根本的亲情都要舍弃,哪里还能配称得上是一个“人”?   我们呼吁,快快拯救那些扭曲了的灵魂,提醒他们找回沉落的天良,重温亲情,重返亲情怀抱,重新做人。

        上海老头于悉尼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装逼的双面性 下一篇:只要活着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下课阅1241次
    门楣与台阶阅3396次
    夏日大东北阅3437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5077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9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9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3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