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家乡的竹
  •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03-07 16:01:1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当我们在钢筋森林里怀念竹影婆娑时,能读到这样一篇美好的文章,确实很庆幸。犹如一曲清雅的丝竹调,将竹子的自然属性、文化意象与人间烟火编织成诗意的画卷。

    提起竹子,人们马上想到“胸有成竹”、“青梅竹马”、“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竹、梅)等耳熟能详的优美成语、词语。


    竹子清脆挺拔,不惧严寒,不畏酷暑,四季常青。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竹子,给竹子赋予了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人格化的文化。古代的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关于竹子的名篇佳作,如唐代白居易的“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宋代苏东坡更是直白“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清代郑板桥借竹道出了爱民之心:“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等。人们感谢竹子,根据考古出土的“竹简”,在人类纸张未出现之前,是主要的而且能长时间保存的书写工具之一,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折有一百二十石,折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就是30多斤。“竹简”记录了多少王朝的兴衰,多少地主、官僚、豪商、巨贾的发家史,多少穷人的血泪史。自古就有“罄竹难书”之说。


    在浙江钱山漾遗址,有竹箩、篮、簸箕、箪等出土文物,证明竹子用于日常生产生活,已有5000年历史了。说竹子是“高雅”的,可制作竹乐器,如笛、萧、笙、筝……不胜枚举,在民间乐器中,有很大一部分主体材料都是竹子,早在春秋·齐·管仲就有“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之记载。竹笋是竹子的嫩芽,不仅是美味佳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通利大便,有排毒的功能。


    竹,为禾本科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合在雨量充沛、阴凉的环境中生长,也是常绿植物,茎中空有节,竹叶呈狭披针形,叶面深绿。你到过扬州“个园”吗?翠竹苍苍,为什么不叫“竹园”呢?因为竹叶形状像个“个”字,故而叫“个园”。想来园主人是很有品味的,人们才“慕名”而赏之。

    家乡青蒲,位于泰东河畔,地处姜堰、兴化、东台三市搭界之处,旧有“犬吠三县”之说,属里下河锅底洼地区,雨量充沛,适合竹子的生长环境。五六十年代,还处于农耕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竹子,因此家乡栽种了不少竹子,可就地取材,节约成本。


    竹子有坚韧性,这是因为竹子的纤维细胞比较发达,既长又富有弹性,顺纹的抗拉和抗压力超过一般木材的一至三倍。中国民间有句俗语:“一篾吊千斤”,意为一根竹子劈成薄片,可以吊起一千斤重的物体。经过篾匠的手艺,用于编织。编织“凉席”,用的是第一层皮,编出来的凉席青埂埂的,美观凉爽,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凉席中的上乘。编织“盘坦”,像放大的盘子,直径在一米左右,深约10公分左右,主要用于晒粮食、晒豆类等。编织“凉扁”,椭圆形,长约1米左右,中间宽约60公分,深10公分左右,夏天用于婴儿睡觉,婴儿凉爽,不哭不闹;也可以用来晒“杲昃(东西)”,我家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凉扁,50多年了,睡过三代婴儿。编织“簸箕”,铲状用具,一般长约1米,尾宽约60公分,头部深约10公分,用来簸去糠麸或“褐锁儿(微垃圾)”,也可用来晒豆类等。编织“畚箕”,铲状形,较簸箕的一半大小,其作用是:一是作农具用。一般与扁担一起,用来挑干的畜禽粪、泥土、藤类作物等。扁担多半用竹子制作,挑起来有弹性,家乡人称“养肩膀”。二是与条束(扫帚)一起用作扫地刹(装)褐锁儿。编织“箩筐”,鼓状形,上头敞口,家乡人叫“箩口”,直径50公分左右,中间鼓直径55公分左右,底部正四边形,边长为40公分左右,一般与扁担一起挑粮食等。编织“筛子”,直径40公分左右,深4公分左右,用来筛米筛豆类等。编织“淘箩”用来淘米等。编织“篮子”装蔬菜、洗菜之用,这就是“菜篮子”的由来。用两根长短粗细一致的细竹子,撑蚊帐,家乡人叫“帐管竹儿”。用竹条编成网状竹箔,铺铺用(作铺板用),家乡人叫“隔材”,有弹性,睡觉时很舒服,不亚于现在的“席梦思”,而且透气,如果用整木板作铺板,因为睡觉时人有热量,垫的被褥都是湿湿的,因为不透气。短竹箔还可以用来拦园子,家乡人叫“拦箔子”,这就是“菜园子”的由来。用竹梢制作扫帚,家乡人叫“扫竹”专门用来扫道路和扫稻、扫麦。用竹子制作的“竹筷子”吃饭用,既环保又卫生,是筷子中的上乘。当然,竹子还可以制作竹椅、竹凳、竹梯、鸡笼、鸟笼、锄头柄、钉耙柄……总之竹子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乡的竹子,远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大型竹子家乡不能生长,必须到“竹行”(专门出售竹子的地方)去购买,大竹子、家乡人习惯叫“毛竹”,可用来砌屋做“桁条”,如砌厨房、猪圈等。毛竹梢可用来做“椽子”,当时家乡大多数都是竹椽子泥巴草房。毛竹可做撑船的“篙子”,长4.5米左右,根部直径4-5公分,撑船时根部套上铁叉,家乡人叫“篙钻”,防止撑船时打滑。家乡人的戏语:“篙子没钻,一捣滑多远。”用双竹篙做成“罱篙”,家乡人叫“罱子”用来罱河泥、罱渣沤绿肥。把毛竹劈开,劈成一块块横截面边长为0.8公分左右的方条编成竹箔子,作“汪箔”砌屋用,比芦柴汪箔结实耐用。竹箔还可以用来晒棉花,收棉花时,连同棉花一起卷起来,第二天放开再晒。有的生产队用竹箔子在河里“打簖”,用来拦截鱼、虾、螃蟹等水产品。那个时代的家乡,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竹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在家乡许多生活用品、生产用具都用不锈钢或塑料制品代替了。大多竹用品离我们渐渐远去,但有些是无法代替的,如毛竹篙,你总不能用不锈钢棒,塑料棒去撑船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乡人利用竹子制作各种竹装饰、竹工艺品等,这些竹制品不仅美丽实用,还有很好的环保价值,这也是家乡人的致富之路。


    现在走进家乡,庭院里(家乡人习惯叫“天井”),翠竹葱葱,点缀着各种奇花异草。大圩两旁、沟凹废地,树木、竹子、芦苇、芦竹交相辉映,是鸟类的天堂,保持了原生态,防水土流失,净化了环境。一到隆冬,竹子还是那么的挺拔,那么的郁郁青青。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火种之巅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搪瓷杯 下一篇:筷子,一个说不尽的乡愁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龙抬头阅81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48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76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47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