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搪瓷杯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03-10 08:41:38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一提到朝鲜战争我就想到了我的大哥,记得几年前他将这些战争岁月的怀念都一一的拿出来给我看,其中不仅有搪瓷杯还有勋功章。你这篇文章如一枚温润的玉石,将血色烽火、家族温情与精神传承雕琢成永恒。 |
搪瓷杯,现在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饮水用具了,然而我家的两只搪瓷杯,高9.2㎝,直径10.2㎝,白色的,有盖,有把手,有一只底部部分已是锈迹斑斑,但“赠给,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16个红色字体,依然是那么的鲜亮,它伴随着我和我的家人,走过了70个春夏秋冬。 1950年10月25日,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打响了,我的二叔王宏旺同志也像千万个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一样,赴朝作战,参加了大小十多场战斗。在一次挖坑道的过程中,脑部受伤,被评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抗美援朝胜利后,被分配到北京卫戍部队某团任保卫干事,五五年授予中尉军衔。1976年5月,以团级干部的身份,转业到盐城地区城区公安分局任教导员、副局长,1991年离休。 “最可爱的人”最初是作家魏巍去朝鲜战场战地采访,发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报告文学,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上刊登。毛主席阅后批示:“印发全军”,后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为了鼓励赴朝作战的英雄志愿军的指战员们,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给每个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们两只印有“最可爱的人”的搪瓷杯,作为纪念。 1954年二叔回家探亲,将这两只搪瓷杯放在家中,一直保存到现在。当时我依稀记得,奶奶接过搪瓷杯,小心翼翼地放在家神柜上,家乡人叫“菩萨面”。然后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我二叔的脸看了又看,仔细端详,潸然泪下,嘴里喃喃呢说:“儿子,活着就好。”那感人的场面,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70年过去了,至今难以忘却,恍惚犹如昨天。 二叔,二十六年的军旅生涯,先后四次回家探亲,看望老母亲(我的奶奶)。每次都手捧着搪瓷杯,向我们讲述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故事。我们弟妹们,拿着爬爬凳(小凳)围坐在二叔旁边。二叔如数家珍,一次为了找水喝,我二叔和另外两个战士外出找水,每走一步,都是刀光闪闪,子弹在耳边呼啸而过,突然一颗子弹击中一个战士的左手,我二叔硬是背着负伤的战士,跑了十多里山地,到了宿营地,已是上气不接下气,瘫倒在地上。后来那个战士通过截肢手术,保住了生命,但失去了左手。 那个时代,很少见到搪瓷杯,奶奶视为至宝,一只我奶奶专用,一直到1995年去世,保管得比较好。一只伴随我走过了6年(初中、高中)外出上学的岁月。一来用于漱口,二来用于盛粥、盛汤菜。一次不小心跌在地上,碰破一小块瓷,奶奶心痛极了,连忙找来白油漆刷好。 2020年,已是90高龄的二叔回到家中,我崇拜地看着二叔,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骄傲与自豪,时光匆匆,眼前这位已离休30年的老老头,看到了这两只搪瓷杯,久久地捧在手上,可能人老了,总是回忆昨天。他叫我们将这两只搪瓷杯洗干净,用塑料袋包裹好,放好,保管好。是的,时代在发展,现在这种搪瓷杯子已经不多见了,可它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被我们遗弃,这是二叔的荣誉,是一种光荣的纪念,更是一种时代的象征,因为它见证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学会珍藏这些老物件,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红色精神传承下去。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谈谈年文化 | 下一篇:家乡的竹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