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OP | |||
|
姑嫂情缘
管理
作者:昭君屈子 发表时间:2025-03-31 19:57:25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背景为,通过十多年战争后建立起来的新中国几乎就是白手起家,因此建立在战争废墟上的城市,根本就承受不起大量人口的拥入,就只能实行较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于是就有了后来下放一些非农业户口之政策,将农业户口与城镇居民户口进行严格区分,也带来了许多不健康的身份认同。作者文章描述中的1960年,中国的资产状况有所好转,但依然还不那么乐观。我们从历史挡䅁中可以看到1960年状况,那一年全国总人口为6620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为人民币1457亿元,我们用1457亿除以66207万人,那时候每个人大约就只有22元钱。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当年也只有人民币572.29亿元,外汇储备就1.02亿美元。在一个需要尽量少养城市常住人口的时期,国家还是做出了让一部分人重新拿到城市入场卷的国家政策,当许多幸运者终于可以又吃到商品粮,而成为城市户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只有当事人才能品尝到其中的滋味。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那一段时光深处,回味岁月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进城,招工,恢复户口,拿着米袋子到粮店买米,因为,那是重新吃到商品粮的喜悦。欣赏佳作!推荐阅读! |
|||
|
20世纪80年代,故乡小镇非农业户口的居民吃商品粮,每月到粮管所去买粮油,特别令人羡慕。 那一年,落实1960年非农业人口下放到农村的政策,即恢复户口性质,吃商品粮。小镇上的胡家老少三代人都转成了非农业户口。老胡高兴,老伴儿乐开了花。 胡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姑娘,都成了家住在小镇上。老两口住着土木结构的老宅,儿子都住着自建的平房,姑娘买了郭老二的老瓦屋,也住在小镇上。 落实政策不久,县水泥厂招工。镇政府通知符合条件的非农业人口去报名参加招工考试,报名时带好县医院体检证明。 这美好的消息像春风吹到了胡家,老胡敦促老伴儿亲自到三个儿女家提醒——凡是符合条件的千万不要错过时间误了大事。 那是计划经济时代,非农业户口才有资格被单位招去上班。 老胡从起床就想着招工的事,直到老伴儿晚上回来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老大家是怎么说的?”老伴儿在堂屋的椅子上刚坐下,老胡便急切地问。 “老大做生意正红火,不想去。大媳妇决定去报名。” “两个小娃子呢?” “请个保姆。” “老二家呢?” “老二搞个体运输比上班要强一些,只有他的媳妇可以去。可是她要带两个小娃子读书,去不了。”老伴儿有点儿惋惜。 “姑娘家呢?” “女婿和姑娘只能去一个。经商量,姑娘去报名。” “姑嫂一起去体检、报名、考试,相互关照,好;今后在一个单位上班,有个照应,好。” “但愿他们姑嫂二人都能考取。” “她们都是高中毕业生,身体也健康,应该没问题。” …… 在这次县国企招工的机遇中,胡家有两个人能够享受政策,这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老两口越说越兴奋,越想越惬意,结果失眠了。这是老伴儿一生中刻骨铭心的失眠,每每想起都会对老胡说:“想起来就好笑,真好笑!” “好像我们去上班似的,确实好笑!”老胡总是这样附和。 胡家姑嫂体检、报名都很顺利,立马全身心地做考前准备。 原来,姑嫂虽然是70时代的高中生,但是下学已经多年,所以担心考试过不了。于是在报名后的第三天,大嫂来到姑子家悄悄地商量对策。 “孩子她姑,为了稳妥,我已经请表妹到时去代考了。”大嫂悄悄地说。 “你表妹刚高中毕业,肯定没问题。但是,能代考吗?”姑子不解地问。 “只要莫做声,应该不要紧。” “你读书时当学习委员,怕考不上……我读书远不如你……这可咋办呢?” “那么多的人想进厂工作,这可真是个问题。” “大嫂,我就请你帮我去考。” “要是我给你代考,肯定比你考得好一些。但是,能不能考取,那可难说。” “帮不帮,那是我们姑嫂的情义;上不上,那是我的造化。” “既然你真心请我,我也不好推辞……好吧,我就代你考……我会全力以赴……这一点,你一定要相心。如果没考取,你一定不能怪我。姑嫂一场,因这事生出意见,那就没意思了。” “大嫂,我相信你的为人,你也晓得我的心性。不管考不考得上,你的情,永远记在我的心坎上。大嫂,你放心,绝不会生出意见来。如果这次进了厂,我一定叫妈把传家宝送给你。” “你快点莫说这事,到时候别人以为我是为了传家宝才帮你的。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提传家宝了。否则,你另请高明。” “不提,绝对不再提。” “这才像一家人嘛。近段时间,你莫出门,哪儿也莫去。考试结束后,你想去哪儿再去哪儿。” “近段时间要少露面,我晓得。妈那儿,我也不会去。” 姑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姑子是个心地善良的人。有一次,邻居孤寡老人病重,她悉心照料,直到老人康复。她的善良,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又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李阿姨的儿子到了适婚年龄,一直没有合适的对象,家里人都很着急。她利用自己的人脉,积极主动地为李儿安排相亲,还亲自陪着去见对象。遇到阻力,她出谋划策,鼓励李儿,最终帮助他找到了心仪的伴侣,促成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对于姑子这样的人,等待考试结果可畏煎熬。 终于考试结果出来了,副镇长通知考上的去报到。结果,有大嫂,没有姑子。 老胡感到奇怪,亲自到政府询问,副镇长查档案资料后说:“胡老,你的姑娘没有去考试,真可惜。只要考了试的,都招了工。” 原来,大嫂不知从哪里摸到的一个消息——有四个女的报名,计划召三人。她的个子最矮,她怕自己被刷掉用了歪心思。 老胡哑口无言,老伴儿只说了一句“矮子肚里疙瘩多”。 后来,大嫂45岁退休,每年领着职工退休养老金,姑子60岁开始领着每月一百多元的居民养老金。 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许多人和事都渐渐模糊,可大嫂的身影,却始终清晰如昨,深深烙印在姑子的心坎上。 |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
| 上一篇:她在丛中笑 | 下一篇:泼出去的水 | ||
| 推荐美文 |
| 相关栏目 |
|
| 最新作品 |
|
致爱妻海凤:三行情深..阅8次
家乡的胡萝卜阅19次
寻觅草鞋的足迹..阅29次
秋深岁暖,一纸清欢赠..阅22次
万星的那点事儿..阅19次
龙潭洞赋(中华新韵)..阅14次
寻觅历史深处的斗笠蓑..阅38次
骈文:科学泰斗杨振宁..阅34次
|
| 热门图文 |
| 热门作品 |
| 圈主推荐 |
|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8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
|
2023新年致辞! |








安徽 · 网络文学第一网站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