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家乡的水车
  •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06-20 08:05:20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农业生产中,在靠天收的年代,在没有水往下流的条件下,既没有抽水机,天又不下雨,唯一解决干旱的办法,就是通过人力从低处往高处提水;因为很多地方不适宜风力水车,或没条件使用那些设备,就只能依靠木制人力水车从水源地往上“车水”。作者文中提到的水车其实有两种,一种为操作比较简便手摇水车,是一套不需要费劲安装整体,架起来就可以使用,两个人执柄一左一右地推拉,水就能顺着槽筒往上翻滚;一个人也可以操作,但提水量有限,因此被形象地称之为车水。农田灌溉面积大的时候,使用最多的还是脚踏水车;那种水车分二人头、三人头、四人头、五人头、受安装水车场地的限制,六人头为极限。二人头的意思,就是两个人操作,三人头就是三个人操作,如此类推。安装一套水车需要的物件,两个车脚,一个地梁、一块坐板、一根扶扛、一副水架、一个槽筒,和套在地梁上,贯穿于槽筒里的一长串安装着锁子与抱子的木结构长链条。记得曾经有古文这样描述人力水车的结构,“桑树锁子柞树栓,杨树抱子不怕干;杉树槽筒不怕晒,只有禾苗怕天旱。”脚踏水车工作时,人坐可以在“坐板”上,减轻劳动强度,手扶着面前的“扶扛”,每个人都用力踩下转到自己脚下的“地梁”上的那种“踩尺”,来带动槽筒中的“锁子与抱子”相连接的一长串木结构的链条,通过锁子上的抱子带着水往高处流动的原理,造成水往上流之惯性;人们不断地踩,水车自然能不断地转动,那就是民歌里唱道的汗水往下流,清水往上游,童稚携壶至,歇人不歇车,才能保证提水抗旱之目的。一部古老的脚踏式人力水车,既包括着车脚、地梁、坐板、扶杠、槽筒、锁子、抱子、水架这些部件,还包括着农民们“瓢水碗谷”的良愿;古代汉字文字曾有这些与农事相关的记载,只可惜都已失传,估计现代人连这些名称见都没见过,肯定写也写不完全。让我们伴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农家田野里,去领略农忙时节男女老少齐上阵,插秧车水打号子的热烈场面,始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推荐阅读!

    水车是一种传统的旧式提水农具,用人力或风力转动轮子,带动木键叶扳链条,将水从低处提到高处。这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农耕年代,古人就讲“种田四件宝,牛、轴(人工踏水用的)、船、车(人制木制水车)不可少”。水车的作用可想而知了,想来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了。

    我的家乡青蒲,位于泰东河河畔,隶属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地处东台、姜堰、兴化三市交汇之处,旧有“犬吠三县”之说,属里下河锅底洼地区,我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片水网地区,主要靠种田为生。

    听父母亲讲过,解放前,我家有三亩薄地,每年两熟,小麦、水稻。田间灌水除了老天爷降雨外,主要靠人力挑水,用戽筅戽水,一天下来,已是腰酸腿痛,既于用水车、风车灌水,恐怕只有大地主家才能有的。

    1949年,家乡解放了,在党的领导下,家乡逐步走向集体化道路,为了减轻劳力负重,提高劳动生产效力,五、六十年代还处于农耕年代,也只能发挥集体的力量,造水车、风车进行田间灌水。

    水车也叫“翻水车”,主要由车轴、车槽、木键叶扳链条等部件组成。

    车轴由一根较坚硬的圆木做成,长3.8米左右,直径约25公分,车轴的中间位置按上转轮,家乡人叫“水网子”,用来搭架木键叶扳链条,让它循环运动。车轴转轮左右两边,各安装两副(或三副)用来踩踏的车拐,车拐构成“十”字形,在“十”字形的各末端,安装一块半圆形的“拐头”,家乡人叫“蹲拐”,与人的“脚窝”相吻合,这样,在踏车的时候,脚踩在“拐头”上,才舒服,没有刺痛感,但踏久了,会有疼痛感。“十”字形中的“—”与“1”相距约15公分,正好与人的双腿吻合,像走路一样。因为是“十”字形,相互之间的角度恰好相距90度,左脚将车拐踩低下去的时候,右脚恰好迎来另一个车拐,循环往复,只要有力气,就一直踏下去。在车轴的两端约10公分处,按上圆铁皮,家乡人叫“油子”,架在两端的踏蹲支架上,家乡人叫“塌枕”,塌枕支架上按有相对应的半圆形铁皮,与车轴两端的圆铁皮正好吻合,上好“机脚油”(柴油机剩下的厚废油),家乡人叫“涡油”,也有的用食用油。车轴滚动时,减轻摩擦力,提高润滑度,既省力,又不会发生刺耳的声音。

    车槽,用木板做成长约6米左右,宽约35公分,高约42公分,三面木板厚度约为1.5公分,两头空着,朝上的在车槽高度的中间位置,每隔0.5米,按上1根横着的小木条,在小木条上面纵向排成两行用竹片订成的长条,木键叶扳链条在上面滑动时,减少摩擦力。这样上下两层,一样高,下面一层木键叶扳链条从河里提水上去,绕过车轴转轮,空着下去,如此循环往复。每隔0.5米,外围加固一个木框,与中间的小木条形成一个整体,横截面像“日”字形,以防水将车槽崩破,损坏整个车身。

    木键,家乡人叫“虾(哈)子”,形状有点像虾,一个木键长约20公分,宽约8公分,高约5公分,木键中间,按一片叶扳,家乡人叫“佛板”。叶扳作用,主要起提水作用,每片叶扳宽34公分,高约20公分,厚约0.5公分,先是用杨树木做成(有韧性),后来改用塑料叶扳,正好与车槽的宽、高相吻合,每个木键,中间底部刻有一个小勾槽,正好被转轮上的木齿勾住,两个木键勾槽之间的距离,与车轮上两个木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样一个木齿勾住一个勾槽下去,下一个木齿又迎来下一个勾槽,这样才会不停地转动。木键一头凸起的叫榫头,另一头凹下的叫榫眼,家乡人叫“公榫、母榫”。这样一个木键的榫头与下一个木键的榫眼相卯合,用木梢销好,就变成一条长长的链条,总长度是车槽的二倍多,这是因为链条要绕过车轴中间的转轮和车槽下端水面的小转轮,家乡人叫“小轴子”。车水时,链条在车槽上下层来回转动,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我们不能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水车中的木键叶扳链条,拉长了长达近16米,象一条龙一样,特别是叶扳象龙身上的鳞片。人们自古有龙的图腾崇拜,有龙就不愁没有水了,龙一样的水车,运动起来,犹如腾云驾雾,自然是清泉汩汩。

    安装水车槽,一头担在田埂上,一头担在水面上,在河里按两根木桩,家乡人叫“减水”,吊住水车槽,保持平衡,水面高度要恰到好处,高了踏不到水,低了吃水太深,人踏起来费劲,车槽与水面夹角成30°,车槽与水面、河岸成直角三角形,合乎勾股定理,这样提水效果最佳。在田埂上,将车轴安在两边塌枕支架上,支架要稳固,要承受得起车轴和人的重量,在两支架之间架一根圆木杠,家乡人叫“车担棒”,人踏水车时,胳膊肘儿正好担在木杠上,人面背着车槽,脚踏车拐,车轴转起来,转轮带动木键叶扳链条一起转起来,这样达到提水灌溉的效果(将水从低处提到高处)。开始踏车时,因为是空车,脚步用力要轻,待水上来后,就可以用力踏车。踏车停止后,人不能立即下来,要用脚撑住车拐,待水从车槽的缝隙间漏掉后,人在下来,否则车槽里的水会让木键叶扳链条倒转(因为水往低处流),水车失去平衡,会连人带车轴倒下,对整个部件都有损坏。

    车轴有“4人轴”(4个车拐),“六人轴”(六个车拐),一般田亩少的用“四人轴”,成片的田亩用多架“六人轴”。

    踏水车是比较费力的事,必须二班倒或三班倒,轮换踏车,这叫“歇人不歇车”,那时的农民没有手表,田间也没有闹钟,每轮时间要相等,这样才公平。且一班一般踏半个小时左右,就用土办法,在车轴顶头中间钉一根圆铁钉,用线绕着计时,家乡人叫“线车”,因为踏一圈,线绕一圈,一定长度的线绕完后,就换班,如此循环往复。聪明的家乡人,在水车轴上方,搭一个茅草棚,夏天可以防止太阳的暴晒,雨天还可以遮雨。

    农忙时,麦子收了,要讴田栽秧,为了赶时间,常常要开夜工踏车上水,踏车的人,边踏车,边打着号子,一人领头打号子,其余的人跟着打号子。如:“(领)我把号子打起来,(合)号子一打浑身劲,脚踏宝车飞飞快,叫我来呐我就来,莫叫号子冷了台……。”夜深人静时,高亢的号子声能传到好远好远。打号子,一是把废气吐出来,把新鲜空气吸进去,二是能减轻压力。使干劲陡增,三是,消磨时间,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家乡人叫“扯扯淡”。

    儿时记得,我们放暑假,生产队安排我们这些小朋友学踏水车,因为个子小,只能手吊着车担棒,初踏水车不熟练,一脚踩不到车拐,整个人就会吊在车担棒上,家乡人戏称“吊田鸡(青蛙)。”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青蒲庄,家乡沸腾了,人们在火热的经济建设中,农业机械的脚步从未停过,抽水机、电灌站代替了水车的功能,农用水车也渐渐地淡出历史,现在走进青蒲庄,再也看不到一架水车了。但水车的形状、水车的功能,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水车历史。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梦里庭院深几许 下一篇:一只铜炉子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佛山行阅28次

    热门图文

    • 镜子

      作..

      2025-09-30 12:50 · 22次浏览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