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OP | |||
|
陈旭庆汉字画《中国》赏析
管理
作者:刘庆言 发表时间:2013-08-04 09:52:58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从一副字画的阐述,引入到社会的发展历程,描述栩栩如生,字画颇具风格“画中有字,字中有画”,形象生动,具有较好的艺术审美观! |
|||
附:陈旭庆的汉字画《中国》![]()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演变,从最初的甲骨文演变至今,首数狂草最能抒发书者胸臆、寄情笔端。我曾经以为这是汉字的最高境界,然而,最近有幸欣赏了陈旭庆老师的汉字画作品,才发现了自己的狭隘。 作者打破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胆把汉字重组,咋一看,似乎把汉字拆得支离破碎,细欣赏,却发现作者就借助一两个字的重组,竟然使汉字脱胎换骨,承载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可以像一首诗,甚至可以像一篇千字的战斗檄文,直指现实弊端。比如《北京》,比如《中国》。 关于《北京》我已经在《两个字的微诗》一文中粗略介绍过,这里简单赏析《中国》。 书法、绘画、写文章都是极讲究主次分明的,在这幅作品中,“王”是主要部件,它鲜艳、醒目、高高在上,作者匠心独运的布局,让人不难想到特权阶层;“中”挂在“王”的左下角,像铁锤,可以理解为特权阶层的武器,或许是玩物;作品最次要的部件是小小的一点,这一点亮丽的嫰绿色,让人感到生机勃勃,这是希望的象征,然而,这一点却在方框的边角上,似乎正竭力挣脱方框的束缚。古语云,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可是,“王”——特权阶层凌驾于方框之上,“中”的一“丨”也游离于方框之上,唯一代表希望的一点也不愿安分守己...... 作者的经历、观察世界的视角不同,对现实的感受就不同,同样,不同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同。所以,我的介绍只能到此收笔,把想象的空间留给朋友们。 2012.8.13 |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
| 上一篇:小说的九大结局 | 下一篇:两个字的微诗——陈旭庆汉字画《北京》赏析 | ||
| 推荐美文 |
全部评论(0)
| 相关栏目 |
|
| 最新作品 |
|
致爱妻海凤:三行情深..阅11次
家乡的胡萝卜阅24次
寻觅草鞋的足迹..阅33次
秋深岁暖,一纸清欢赠..阅24次
万星的那点事儿..阅22次
龙潭洞赋(中华新韵)..阅14次
寻觅历史深处的斗笠蓑..阅41次
骈文:科学泰斗杨振宁..阅36次
|
| 热门图文 |
| 热门作品 |
| 圈主推荐 |
|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8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
|
2023新年致辞! |








安徽 · 网络文学第一网站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