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刘雁鸿的国画作品,仿佛融入了高山流水,怡情自然韵味的唯美境界,又如同走进了一方心灵的净土。那一草一木中所蕴藏着的人生哲理,并非折服于她传统深厚的笔墨功底,更重要的则是透过她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的一种宁静与空灵、以及那份浓浓的禅意!生活的直观艺术素材,是贴近自然,却又超越世间万物而升华成为另外一种精神享受的艺术层面。陶冶我们性情的同时又静滤了人们的私心与杂念,在不经意间涤荡着我们的浮躁与烦恼。而她的作品中所蕴含的这种气息,也正体现她十余年来对书画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所融入的精神价值与内涵。
当今社会书画艺术市场繁荣,随着人们逐渐的认识和理解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倾注于此,人们在收藏与鉴赏的同时也带动着我们周边经济的发展。但利弊同存,在名利的熏染与快节奏生活的推动下,人们难以平复心灵的起伏与躁动!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角度也逐渐曲扭,不论是从人文的角度还是偏差于艺术与物质的价值观。但始终,一副优秀的画作,必定会给人们带来宁静与自然的享受,拂去喧嚣浮华,回归本善!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她曾先后到过北京、唐山、山东等地,从事过陶艺、木雕的美术设计,不同的人文环境与不同的艺术种类,给她的绘画创作积蓄了更深的艺术素养。
1996年,在山东日照参加工作的期间,有幸得到了著名花鸟画家丁鸿雁老师的指导。那时的业余时间是很充实的,精力大部分都融入到学习当中,以传统工笔为主,认真临摹、写生、创作、展览,以此奠定了深厚的笔墨功底。
2003年初春,随着自己学习绘画的不断深入与探索,那份对艺术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觉得自己在那种平庸的生活中难以找到心灵的支点,她想去外地参访名师,来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但多年的工作环境,以及辛苦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让她无从选择,前景茫然……在经过了一段时间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她还是毅然地放弃了优厚的工作酬薪,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老师与朋友,还有亲人,只身背起简单的行囊进京拜师求学,寻找生命与艺术的突破口。
在北京的那年,经朋友引荐,拜访了著名山水画家刘彦水老师,老师艺术造诣很深,认真的看了他的创作并指导她的学习方向,老师对她极其严格,一概否认她从前所学的笔墨技法与创作,给她制订了一套系统的基本功训练,每天除了放稿,临习,就是读书,观摩当时的书画展览,常常学习到深夜。
长此以往,有时也非常苦闷,生活习惯的不同与环境的陌生,让她无所适从。内心无形的压力让她窒息难过,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是否太过激,想想自己背井离乡,为了学习绘画,放弃的东西太多太多。但必定自己走了出来,就是再难也要支撑下去的!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当中,在老师严格地训练与指导下,自己不论是笔墨技法,还是眼界的提升,都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跨越。
但艺无止境,她觉得自己的水平还相去甚远。到2004年她又进入天津美院继续深造。期间受教于阎秉会、霍春阳等老师,由于她聪颖好学,善缘颇多,得到了老师与同学的扶植与欣赏,或许是感觉到了她一身不坠红尘的清癯之气正是艺术的可塑之才吧!阎秉会老师还特意为她题写了“外师造化,中发心源”以此作为鼓励。从老师的那里不仅学习到更高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吸收了老师的精神思想与超越凡俗的艺术理念。
老师谆谆教诲她,要以自然为师,以古人为楷,承前启后,挖掘艺术更深的精髓,切不可急功近利,须知凡事过犹不及,一切水到渠成……
艺术生涯,一路走来,她深感能有这么多好导师的指引,自己是庆幸的。古人讲:“宁可千生不悟,也不可一日修野狐禅。”因此,她一直默守着古训与老师的教诲,淡泊名利,神交古人,每日与古书为伴,涉猎诸家之长,融会贯通,研读了大量的书画理论书籍,与友人同学聚会,每谈及画论,总是意趣盎然,对古今中外的名作赏析与作者的生平,随口而论,津津乐道!与她相处的朋友都亲切地叫她“刘姐”,为她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她深厚的传统理论所摄受折服,也以此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她引导的爱好者,走向了书画艺术之路的也不在少数。
十年磨一剑,从她笔墨遒劲空灵,意境深远的艺术造诣中,也同时能领悟到其对自然花草树木情感的细腻与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让人对她的人品及画品怦然心动。
她的画在布局上也遵循着审美的传统,运笔自然不造作,常用素雅色调来表达山水树木的空灵与悠远,结构严谨且层次丰富,于浑厚中见清隽,蓬勃中见率真。通过扎实的笔墨功底与生活的感悟,把这种感情溢诸笔端,从而在自我与大自然的契合点上寻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对于一名书画艺术的创作者来说,写生是必要的学习过程。然而,她的创作方式却截然不同,她常常在一极其细微的物象中沉思良久,心与心,面对面的会晤与交流,至诚感受着或风或雨,或朝夕或四季中变化无常所彰显的性情。她喜欢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精神气息,喜欢在无边的旷野中遥望着大海的那种惬意与豪放心怀,更深爱着大地所承载的每一粒沙石。
在她眼里,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有着它们独立的生存方式与权力,她觉得人类除了固守自己的心灵空间外,同时也要与万物互荣共存。所以,她笔下的一草一木皆充盈着鲜活的生命力。对自然界的这份情感,以至于在睡梦之中,经常会有山水画境的出现,而梦境自由灵动的她,宛如天使般,轻盈地穿越那些林林总总的青山绿水与逶迤延绵的峰峦,畅游在无尽的艺海中……
在她的生活里,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尽管在十余年当中的求学道路上,起伏跌宕的人生际遇与风风雨雨的历练,她有过痛苦、茫然、纠结……甚至曾经几度放弃过,但这一切的逆境都成了她勇往直前的源动力,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执着,这或许就是前生后世对艺术酷爱的缘分而冥冥之中的相续吧!2012年初春,她终于有了自己的画室,每日可以静静的去学习创作,把自己多年来所学所悟都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回想这么多年的学习磨练,觉得自己所学还是微不足道的。她常说,自己永远是学生的位置,一个爱好艺术的人,即使倾尽毕生的精力也是学不完的。
除了她正常的学习与研究古人的笔墨外,平时亦打坐、诵经、念佛,在梵音的缭绕中,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宁静自然。佛法的指引也给予她人生更高的启示,佛说因戒生定,因定而生慧。阐明了人的智慧非从外来,万法都含容在清净的自性当中。因此在每次欣赏她的国画,品味之余,总会透发出一份禅的神韵,一种恬淡平和的意境,还有天地大美而不言的精神气息!
她常讲,做人要“心怀高远,脚踏实地。”绘画如同做人,观其画必知其人品性,观其人也必能知其艺之高下。我们深知,她的这种对生活的思考与矜持,也是与她的信仰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的。
倾注十余载的学习与创作,令她收获颇丰,也取得了一些荣誉。但她对此极为平淡,那些展览与奖项,只是体现了一种社会价值的认同而已,而真正的艺术作品应是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心灵的共鸣。她的这种人生理念,其实也正是她艺术内涵的必然结果。透过她清雅的心境与深邃的艺术感悟,我们相信,同时也看到了她的美好未来,终将会走向更高的艺术殿堂!
----王相华2013年6月于天津吾心佛珠艺术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