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儿时的油灯
管理
作者:望子 发表时间:2014-03-11 17:05:43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煤油灯,一种古老的照明工具,也是一个年代的见证,它那微弱的光,照亮了人们的视野,也温暖了那个年代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煤油灯离开了人们的视线,但煤油灯留给人们的记忆依旧是清晰绵长的,每当回想起来总是那么的温馨,点点滴滴留在记忆深处。感谢煤油灯,它的光永远亮在人们的心里,陪我们一路前行,也照亮了人生之路…… |
农村的夜是漫长的,总是早早地就到来。黑黢黢的夜幕遮住了双眼,四周鸣虫的清音,更叫响了寂寥,越过山脊的凉风仿佛总是带着山野荒坟信息,若是冬夜,被冻僵的思想,总是期盼明日上午的阳光。如果让我回想儿时的温暖所在,总有一盏油灯在记忆的深处,在黑暗的远端熠熠跳动。 在很多的年头里,我家一直拥有两盏煤油灯,它们几乎陪伴了我及家人大部分黑夜的时光。油灯大约比我年纪要大,显得很是古旧了,手柄早已断裂,跌落在岁月中。它呈葫芦型,但葫芦的下圆却被水平切了一半,正好作底。上面葫芦嘴上是灯台,用一圈长城峰火台似的铁皮围成,如完好的话,灯罩箍在上面,稳稳当当,不惧风吹,空气从“烽火台”的垛口流入,灯火不熄。这样的油灯在供销社一毛八钱一盏,灯罩五分钱一个,一盏灯可装一两多煤油,像我家可以点十把天了。可惜的是,我家那两盏灯仿佛鲜有灯罩,大约是灯台上的箍圈坏了,或者是我们兄弟手脚太重,玻璃灯罩太易碎吧。记忆中,我们持灯行走时,总要一只手遮在火苗的前方一步一步前行,防止带起的风将火苗扑灭。前面的路却是黑暗的多,光明的少,有时要侧过身子或移开遮风的手掌,才能看清前路。 我未上学时,一般只有一盏点着,我们家五口人在这盏灯的陪伴和照耀下渡过了几千个黑夜。至今,全家老小围桌吃饭,一菜一灯的情景仍深印于我心。饭后,母亲就在昏暗的灯下剁猪菜,我和弟弟坐在母亲旁边,听她讲一个又一个的典故。母亲边讲着,菜刀边砍在薯藤或青菜上,一下一下地,极具韵律,声音可以传得很远。到了将睡的时候,曾祖母点会点亮另一盏,照亮她去房间的路和她的风蚀残年。当曾祖母离开我们后,我和弟弟相继上学,每一晚,那盏油灯就在书桌中间,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头对着头,看书,写字,默读课文。有时,父母怕油灯过于昏暗,伤了我和弟弟的眼,便将它挑明亮些,虽然橘黄的火苗只有半寸来长,但洒在书桌上,格外的温暖,而我和弟弟就在这橘黄而温暖的灯光下,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偶尔,手冷的时候,我们将小手拢在火苗旁,感受一下火光的温度。看书乏了,我就会对着火苗发怔。有时候,看见灯芯头有三两点圆圆芝麻大的红炭向旁边开出,仿佛几支红花蕊顶着一根锥形的火苗,格外好看。这种现象被称为“灯盏开花”。俗话说:“灯盏开花贵客来。”每一次,油灯“开花”的时候,我或弟弟都会这样念,神色充满期待。谁会来呢?是外婆?姑姑?若是表弟跟来,那真是太好玩了。有一次,我正叼念着时,一旁的母亲道:“贵客,我们家哪有什么贵客?随便来个客人,也都招待不起。”我和弟弟黯然了。后来,油灯也曾几次“开花”,而我和弟弟再也没叼念过。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红薯当饭 | 下一篇:自毙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8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5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9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8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7次
乡村的天空阅181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