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千古流芳木兰情
  • 管理
    作者:粤亮 发表时间:2014-05-29 22:36:34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一部好的作品可以把我们带进它的境界,以至于流连忘返。北魏,有个叫花木兰的与父亲相依为命,从小受父亲影响偷练武功,武艺高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深入人心。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人尊敬的女性,她勇敢、纯朴,被人们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是不折不扣的巾帼英雄。她的事迹后人将永远铭记,花木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精致的情怀解析了《木兰诗篇》,生动形象,人物与文字交相辉映,作者与赏评融入一心,可谓美文妙赏。

    观总政歌舞团大型原创歌剧《木兰诗篇》有感。


    ——题记


    上周六晚,我和阿威冒着大雨,乘地铁5号线去广州大剧院,观看了总政歌舞团大型原创歌剧《木兰诗篇》。由于,好友毅红事先做了安排,我们受到大剧院老总的特别关照,座位在前排A区,距离舞台近,观看效果好。

        歌剧《木兰诗篇》,从本月初开始,拉开了全国巡演百场计划的序幕,这次(7月16日、17日)在广州大剧院闪亮登场,是来为十六届亚运会助威,也为广州观众奉献了视听盛宴,很有幸我们观看了第二场的演出,目睹了军旅文艺工作者在舞台上展示的新风采。

        本剧以歌剧和交响乐为主体,集纳和融会了音乐剧、戏剧、情景剧、清唱剧、和舞蹈等,形式创新,真切感人,看点很多。特别留意到,演出时台下非常安静,我还多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也多次用力的鼓掌。

        舞台上,歌剧《木兰诗篇》跨越了时空,重现了巾帼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这个千古传奇的故事。全剧共分为:序曲、第一幕替父从军、第二幕塞上风云、第三幕巾帼情怀、第四幕和平礼赞。剧情在脍炙人口木兰词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内涵,展现出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该剧,先后有彭丽媛、谭晶、和雷佳,三位著名女歌唱家担当花木兰,我们看的那场,是由雷佳饰演,她扮相俊秀,光彩照人,表演细腻,刚柔相济,时而身着30多斤盔甲,英姿飒爽的在舞台上大踏步,一招一式英气逼人;时而背着将士们,偷偷地对着铜镜照看自己的容貌;时而面对明月,吐露女儿家心中的柔情;时而借着酒劲娇嗔的试探,与之并肩十年共同征战沙场、又如同亲人的大哥,巧妙地对他发出了:一问“假如”;二问“假如”;三问“假如”。这接而连三的假如,目地是想试探出:如果我是女子,大哥你会如何相待?雷佳版的花木兰,以其扎实的功底,生动的将替父从军、驰骋疆场、又梦回女儿身的戏份,演绎得丝丝入扣,从而成功塑造了一个饱满而温情的“木兰”形象,因此赢得了观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据报道,去年由雷佳领衔的《木兰诗篇》,在日本进行了巡回演出,首场演出还吸引了日本皇太子前往观看,并获亲切的接见。那三场在东京文化会馆的演出,都是由日本电视台向日本全国进行现场直播,开创了在日本直播中国原创歌剧演出的先河。最后一场在东京新国立剧院的演出,雷佳全场成功挑战“无扩音”,谢幕达5次之多,历时近半个小时,通过她精彩的表演,向日本观众诠释了《木兰诗篇》的艺术魅力。

        在舞台场景方面,本歌剧的布置具有中西方文化特色。比如,位于舞台后方两侧,分别站着几排合唱团男女歌唱演员,他们穿戴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服饰;而位于前方两侧,是身着黑色西服的乐队成员,演奏的又是西洋乐器。看着台上中与西,远古与现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服装和器乐,一种时光交错的穿越之感由然而升。还有一点,就是以往站在乐池里的指挥家,却站在了舞台中央,也成为了一大亮点,难怪指挥家李玉宁,在接受采访时曾幽默的说:“以前我是用后脑勺指挥,现在我是用背影指挥了”,在整场演出中,我的眼睛时不时紧盯着指挥的背影,欣赏他挥舞指挥棒的优雅风姿。总之,舞台上的合唱团和交响乐队,以及风度翩翩的年轻男指挥,都是非常精彩的看点。

        我还很喜欢《木兰诗篇》的主旋律,每当这段音乐响起,精神就变得特别振奋,当女主角唱到:“木兰花、木兰花,女人一样娇柔,男人一样挺拔;木兰花、木兰花,洁白如雪,傲然竖立;木兰花、木兰花,……为教芳香满人间,随风送春向天涯。”心里又特别激动。军旅艺术家雷佳嗓音圆润高亢,上下气息贯通流畅,强弱抑扬自如,听她深情的演唱,真是很享受。另外,全剧之中,为营造第四乐章“安魂曲”的音乐氛围,使用了一段诗剧般的独立韵白,除此之外,没有一句脱离音乐的语言与对白,音乐真正成为了这部优秀作品的主体。感叹于作曲家,将人物内心世界感情的抒发,放在由音乐铺成的戏剧性支点上,大段的咏叹调与重唱,都显得极富光彩与颇具感染力。

        在网上,查看过不少专业的评论,特此选载一段:“《木兰诗篇》把历史故事,巧妙地包容在序曲与四个乐章的音乐结构之中,以中国原创歌剧形式在舞台上,这种创作模式展示了中国民族歌剧的新风采。而作品的序曲,以一个极其简约,但却具有着浓郁中原色彩的主导音乐动机,分别引入战争与和平两个色彩鲜明的音乐主题,并以交错发展的音乐织体展现着作曲家起伏叠宕、纷繁、变化的乐思,哀婉的女声合唱诉说着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痛楚与无助,悲慨的男声合唱回荡在激战后古战场的血色残阳之中……折射出作曲家智慧的光芒与理性的思索。”

        除了音乐创作出彩之外,本剧,在舞美设计、灯光设计、艺术表演形式、与舞台样式上,也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上面提到的,将交响乐队与人物化的合唱队全部摆放在舞台上的同时,又通过两个可移动的大型摇臂平台,在舞台上成功地扩展出多个如行云流水般互相连通的戏剧表演区,为演员的表演调度、情绪性的舞蹈场面的展示拓展出自由的空间,使这台演出具有着不拘一格的独特舞台样式,看来令人耳目一新。在演员表演的处理上,导演还将传统戏曲中的表演程式不着痕迹地融入到演员颇具现代感的表演之中,使得整台演出具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效果。

        最后一幕《和平礼赞》(俚歌、安魂曲与终曲),以深沉凝重的安魂曲插入喜庆的音乐空间,木兰与战友们在最欢乐的时刻,回想起战争中死去的伙伴不禁思绪万千。而终曲《和平颂》,是以“马太福音”式警句,呼唤着人类正义的良知,充满了对世界和平的向往与赞美,并以交响乐的恢宏的气势,将全剧推向了高潮之后,紧接着便落下了帷幕。观看这场演出,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令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我,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女性观众,一名曾经的女军人,看了歌剧《木兰诗篇》之后,心中自然而然多了一份感慨,尽管现在我已年老,尽管身在和平年代,可是,依然要向古时的女将花木兰学习,忠于祖国,孝敬父母,不忘肩负的责任。我更钦佩和赞赏立下战功的花木兰,淡泊名利,热爱生活,重换女儿装,甘于回归家庭、回归田园的平民意识。

        写于星岛环球网敏思南苑2010年7月25日    修改于火种文学网2014年5月28日

        为了表示我对歌剧《木兰诗篇》的喜爱,特地一个字一个字打出了节目单并附文后: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

        2010年7月16.17日

        演出地点:广州市大剧院大剧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政治部歌舞团倾情奉献

        艺术总监:彭丽媛

        作曲:关峡编剧:刘麟总导演:李福祥指挥:李玉宁

        主演:雷佳谭晶于爽孙学翔姜丽娜刘旋等

        总政歌舞团弦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

        【剧目介绍】

        木兰从军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它以质朴的语言、凝练的叙事方法,讲述了木兰姑娘乔装男儿替父从军,驰骋疆场十余年卫国杀敌的传说。

    序曲:战争与和平音乐主题的展示,以理性的思想表现中国平民自古以来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憧憬。

        第一幕《替父从军》(柔板与叙事歌),深夜的马蹄声,纷至沓来的军书,战争的降临破坏了乡村宁静和平的生活。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木兰无奈辞别亲人、女扮男装替父出征,踏上保家卫国的英雄征程。

        第二幕《塞上风云》(快板与梦幻曲),表现花木兰与众将士万里赴戎机,血战沙场,平息战乱,终获胜利的英雄形象;同时,以梦幻的形式展现木兰在残酷的战争中深埋心中的女儿情怀和对爱情的向往,讴歌了战友间的殷殷情意和人性中的真善美。

        第三幕《巾帼情怀》(酒歌与思乡曲),表现战争平息,将士们胜利后的喜悦情景;彰显了木兰甘愿回归田园,淡泊名利,热爱和平生活与美好爱情的平民意识与情感。

        第四幕《和平礼赞》(俚歌、安魂曲与终曲),展现热烈的婚礼场面,歌颂和平生活的美好,以及人们在幸福的时刻对战争中死去的亲人和战友的哀悼。终曲《和平颂》以“马太福音”式警句、恢弘的交响合唱呼唤着人类的正义良知与世界和平。


     
    赞6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小旭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青春,梦想与尊严 下一篇:我看《朗读者》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龙抬头阅24次
    搪瓷杯阅13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478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757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46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