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我们向孔子学什么
管理
作者:冬季香雪 发表时间:2014-06-07 16:38:58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作者是一名中学教师,参加有效教研培训班后对学习孔子教学精神感触颇深,从学校、老师和学生三个方位,分别剖析了教育德为先、有教无类和培养学习兴趣三个角度的重要意义。文章同时中肯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值得我们学习。问好作者! |
——寿光市初中有效教研培训班感言 2011年8月10日、11日,我有幸参加了寿光市初中暑期有效教研培训班,两天来,我和二百余位教师一道聆听了我省著名教育家陶继新、昌邑市外国语学校王玉见、寿光市上口一中赵翠珍、潍坊市教科院李秀伟、李宏绯等老师的精彩报告,深受启发。特别是听了陶继新老师《向孔子学做老师》的报告以后,我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在我看来,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我们不仅要向孔子学做老师,也要向孔子学习怎样办学校,怎样当一名好学生。 作为一所学校,我们应学习孔子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我们现在讲培养的接班人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德居于首位,但学校的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所谓的德育为先、德育先行也仅仅是一句空话而已。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率先垂范,在教育实践中,严格落实着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 《论语•学而第一》中,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看到了吗?这就是孔子的办学理念!而且这一理念不是孔子喊出的迎合上级的口号,而是为之终身追求的——“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篇》)。 因此,提倡学孔子,就先学他的这一办学理念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学习孔子有教无类的育人思想 《论语•述而》中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这句话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行束脩”就是十五岁,有的认为是穿戴整齐,也有的说是拿着牛肉干(拜师礼物),我们且不去管到底哪种理解正确,反正后半句的意思是比较明确的:我没有不教的。如果这句话还不能说明什么,我们不妨来看下一句:“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什么意思?就是我的学生,没有贵贱贫富的分别,就是没有三六九等。凡是有想来跟着我学的,我不管你家世身分,不管你贵贱贤愚,一律施教,因此,孔子的学生不但有出身穷困的弟子,如子路、仲弓、原宪等,也有贵族弟子,如孟懿子、南宫敬叔等,甚至还有女孩子!可见,孔子是真的敞开门来办教育。 我们今天推行义务教育,提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可现实是有那么多的学校以“私立”的名义实施高收费,有那么多的边远落后地区最基本的师资力量都得不到保障,即使是最正规的学校里,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对每一名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学习孔子乐而好学的求学态度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的好学从这句话便可一目了然。那他是不是“头悬梁、锥刺股”?是不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了吧。在孔子看来,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同样可以从孔子身上学到很多。 因此,我们要求干部教师读《论语》,我们组织“向孔子学做老师”,不仅不是复古,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不光要老师学,干部更要学,学生也要学。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在灵魂里用文字跳舞的歌者 | 下一篇:青春,梦想与尊严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