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雨中行
管理
作者:灵秀 发表时间:2014-11-01 13:23:41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看了前一个篇章原以为是月圆人不圆的亲情感悟故事,没曾想读下去却是一篇内容非常丰富的游记。有些反差,细品之下却是有一条线将整篇文字相连延伸,雨中的一次旅行,让作者想起了很多,包括不能随母游玩的遗憾。途中铺垫的几个场景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点,不管是写景还是言情,都成了路上一道最美的风景。关于几个景点的描写也很到位,观察细致,语言生动,很好地将情感融入景色之中,达到了以景传情的效果。跨度有些大,但在文题之下却也适宜。” 母亲犹犹豫豫,最后还是拒绝了我们的好意。我们知道人老了力不从心,不只是害怕路途劳顿,主要怕拖累我们。我一向不强人所难,只能顺其自然。“句中”我一向不强人所难“建议作者考虑用词,毕竟前面的是母亲,而且也阐述了母亲不愿拖累我们,如果用”强人所难“是不是有点委屈了母亲的善解人意?”再三说服不了母亲一路同行,只能遵从她的意愿“是不是合适一点呢?个见,问好作者,期待更好佳作。 |
1、在车上 又是中秋月圆时。 几滴雨若有若无,宛如飘渺的思绪纷纷扰扰。 在这团圆的节日,却都去了远方。姐在打工的地方。大妹一家去送女儿上大学了。弟和弟媳奔波在路上。我们一家想出去走走……母亲陪伴着孙子。 一向喜欢望月的我,对于中秋圆月更多一些期盼,无奈,人在车上。从车窗看向外面,只是漆黑黑的一片。不知道今晚的月亮是明亮地挂在天上,还是隐蔽在厚厚的云雾里。双眼扫视着车厢里或安静或晃动的身影,有些迷茫。这么多人奔波在路上,为何?为着团圆,为着生计,为着工作,为着心愿,为着一个梦想?或许吧。一切奔走,都有一个最真切的理由。我也一样,为着圆一个梦。 本是想和母亲一起出来,那样不至于在团圆的日子,把她独自留在家中。 母亲犹犹豫豫,最后还是拒绝了我们的好意。我们知道人老了力不从心,不只是害怕路途劳顿,主要怕拖累我们。我一向不强人所难,只能顺其自然。 一直记得那年登黄山时遇见的那位七十岁的老人,在她那样的年龄还能独自一人去登黄山、九华山,而我的母亲与她当年同岁,却不想出远门,总感体力不及。谁知到那样的年龄,我又如何?是否还能奔走在美丽的湖光山色间,是否还能健步独自远行?那也算一个目标,一个从现在起就要努力做好身体和思想的准备,相信那一天,我依旧做着喜欢的事。 真好,我一直喜欢旅游,无所谓累,无所谓巔波,无所谓折腾,可是,身体有时不会允你天涯海角,允你山川河流的奔袭……终于懂得母亲整日操劳时的力不从心。愈行愈有些裹足不前,不是牵绊太多,而是身体微恙不断,害怕疲惫。所以,趁还算年轻,还能登山,还能远行,一定要去登临那几座神望的名山。 太多的梦想需要行动,不然会在犹豫间失去机缘。 2、西安行 抱着登临华山的梦想,第三次去西安。天不随人愿,西安在绵绵秋雨中沉吟。在这个历代帝王建都之城,感悟着久远历史文明的厚重、博大精深和英姿雄风。 雨中的西安清丽洁净,如洗的万物呈现出沐浴后的柔润和簇新的美感。保存完好的古迹在飞速的变迁中依旧保持着曾经的样子,可发展将现代和古老两种最丰硕的元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就如这座从远古走来的城市从未停歇过脚步,每一个脚印都在印证它的发展变化,现代淹没不了古老的一切,古迹又在现代的恢宏间雄风不减当年。处处有古有今,那个渐变的过程好似一条长河,从眼前能一直眺望到源头。而我的眼眸又在久远的厚重里有些迎接不暇,来不及细细揣摩每一处历史遗迹的来龙去脉,只能对古迹雄壮威武的气势赞不绝口,这是一次雨中的览胜之旅。 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雨中之行。经历一个无雨夏季的西安,干渴的嘴唇张了又张,盼来了这绵长多情的雨季,开始了淅淅沥沥或轻柔或急躁的纷纷扰扰。与雨伴行,别有一番风情。不用刻意听雨,已是滴答声不绝于耳;也不用烦恼它绊脚,就在浸透了鞋子清浅的水中行走。在雨雾朦胧中看景,由远及近由朦胧而真切,古老与现代巧妙地融为一体。从古到今,时空交错,古城墙与现代楼群在雨雾中若隐若显,或眼前或遥远不管是听来的看到的,城市都变的丰腴而壮美,没有沧桑,因为雨中,一切都是别样的清新。 登临保留完好的古城墙。原来城墙是那么的宽阔,虽经几次修复,尽可能地恢复最原始的面貌,可一些地方我们再也无法看到真正原来的样子。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古城墙除东西南北四个门通向墙外,它完好地将旧城包裹起来。墙内没有太高的建筑,近城墙处郁郁葱葱。墙外是护城河,河外,高楼林立,西安城早已向外扩张再扩张,彰显着大都市恢弘的气势。 我们从南门登上城楼,在细柔的雨丝中,我忽而墙内忽而墙外的眺望,坚定地徒步走到了出发时的南门。全长约十三公里。一生中有一次这样徒步古城墙一周,我满足而快乐。 3、奔渭南 去西安,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是想去看望在渭南工作的外甥。 老公几十年没见的战友,一见如故。热情地开车送我们去渭南,这让我们很感动。 在即将毕业的半年前外甥就签约了工作。毕业独自一人去了那个陌生的地方。三年了,谁也没有去看过一次。与其他的孩子比,他已足够坚强,也显得有些薄凉。外爷去世前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那时,他还没有工作。外爷告诉他:毕业后,你的将来就全靠你了,不要再给你的父母增加任何的压力,他们不容易。他们面对一位躺在床上的老人,还有你患病的哥哥,那么多田地,家中琐琐碎碎的一切都得他们打理。外甥点头答应了。以六百分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的他,学习成绩一直优异,我一直主张他考研。可家庭条件那样,他母亲也反对,他只好选择先工作。 再坚强再成熟,他必竟还是个孩子。工作限制,想家也只能等到春节。腼腆而又内向的他,人际交往狭窄,个人问题也一直没有着落。 其实,他很有头脑,按揭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又自己分批付款装修,所有的一切自己扛。 我真心想帮帮他,可是鞭长莫及,除了偶尔打电话询问一下近况,什么也做不了。 我能感觉到他的孤独。他也觉得离家离亲人都太远了,想回到家乡这边来工作。可是,要想放弃工作重新选择,房贷是问题,再说家乡也没有专业对口企业。我再次劝他努力考研,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也知道,说说容易,工作那么忙,又是三班倒,谈何容易。 在雨中从大雁塔步行至大唐芙蓉园,游园。饭后,外甥回渭南。雨雾蒙蒙中,突然心里很酸。看他雨中踽踽独行的身影,天地再大,漂泊的感觉是孤寂。他独自一人远离家乡,奔波在陌生的城市,有谁嘘寒问暖,除了上班,除了几个同学几个同事,却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 那一刻,我觉得他仿佛漂泊在水面的浮萍,哪里寻找一丝温暖。 我希望他一切安好,希望他早日有个家。 4、战友情 雨中的城市在雨雾朦胧中,如一幅幅水墨画,清秀、柔润、洁净。走在大唐芙蓉园,行人极少,雨丝时大时小。荷花妖娆。遇见一位清洁工,极其认真。她正在雨中擦拭水中栈道上的栏杆。我看着被雨水冲刷的很干净的栏杆,觉得根本没必要再擦。可她却认真地一处一处地擦过去。没有人监理她依旧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瞬间想起一句话:你在为自已工作。永远不要觉得是为领导工作,为单位工作,决不能马虎和应付。认真对待工作,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雨中的曲江公园也很美,那些挂满粉色花朵的树,吸引着我。走近了看那成串成串的花。很想知道这种树的名字,问了几人他们也不知道,就连一位出租车司机竟然也说不上。只好将这个问号留在心里。老公的战友不时打来电话,约下午聚会。 战友相聚,自然欢天喜地,海阔天空地从青春的顽皮一直聊到如今各自的近况。喜悦、忧伤、感叹。别后三十多年的时光已将青春的容颜绘制成一幅沧桑的画面,那些深藏在骨子里最熟悉最直率最本真的自己,在相聚的一刻似乎又回来了。说起这些年的变迁,想起那些早已故去的战友,无比悲怆。能坐在一起都是幸福的。 人生,有一段军旅生涯,是多么的幸福和宝贵。因为,年轻时,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想当兵,觉得穿上军装是那么威武,那么英姿飒爽,更主要是因我喜欢集体生活。军旅生活对人的一生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5、黄河颂 九月十日去黄河壶口瀑布。 一路上,车窗玻璃雾蒙蒙的,为看窗外的景,我不时地用纸擦拭玻璃。雨中的远山青翠,变化着的景观滑过车窗,掠过眼眸。 虽然大雨滂沱,依旧游人如织。衣服全湿透了,运动鞋成了雨鞋。 站在黄河边上,站在汹涌的瀑布前。壮观的瀑布,咆哮如雷,气势恢宏。感受着“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 成片的花伞在黄河的两岸晃动,人们涌向河边。瞩目汹涌湍急激荡飞溅的瀑布,黄河在咆哮。人群如奔腾的河水,形成一条彩色的堤岸,也如河水一样流动。 此时,雨越下越大,可难阻游客喜悦欢快间兜兜逛逛流恋忘返的情怀。 6、在延安 九月十一日去革命圣地延安。昔日的黄土高坡已是青山碧绿。一直流传至今的黄土风情,以它古老而淳朴的方式存在着:听了当地普通百姓演唱的陕北民歌,看到了只有在电影里见到过的土窑洞,欣赏了当地手工剪纸作品还有奔放豪迈的扭秧歌及安塞腰鼓,品尝了大个的狗头枣。参观了几处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生活过的地方,王家坪遗址、枣园、杨家岭等。一代伟人艰苦奋斗、艰苦朴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再现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为建设新中国伟业夜以继日的生活场景。那些简陋而又古朴的历史痕迹无处不在。毛主席用过的马灯、竹皮暧瓶。周恩来总理和战士一起纺线的纺车。目睹了无数次在电影里看到过的宝塔山。如今,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和延河围拢的城市座座高楼林立。只是宝塔不堪风雨剥蚀,已倾斜,摇摇欲坠,正在修筑中。 这里虽然已是山乡巨变,但必定是山区,远远赶不上其它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人们的思想依旧处在一种封闭状态。正如记者遇到一位放羊的十岁孩子时的对话:为啥放羊?攒钱。攒钱做啥?娶婆姨。娶婆姨做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延续着一种古朴的生活方式。生娃,必须要生个男孩,且很少让男孩读书,就是不让男人走出大山,留在贫瘠的大山深处,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继承那些赖以生存的土地。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富县不富;甘泉不甘;枣园无枣,延河水不再。 曾经的延河波涛汹涌,现如今,只有细细的一股水流在缓缓地流淌。 艰苦朴素的作风应该继承,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更何况有一代伟人留在那儿的丰硕,更应该有将那片土地发展成现代化都市的雄心。从邓小平开始提倡解放思想、事实求是至今,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然,延安的变化也很大,但村民的思想意识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蜻蜓点水,耳闻目睹,只是一些表象。多想切身体验一下那里真实的生活状态,深入了解一下那儿人民最底层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但没有这样的时间和机缘。想看到最淳朴最古老最真实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和黄土高坡的风土人情。 不知是否有机会,再次造访。 别了,革命圣地延安。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西部天府”伊宁市 ——伊犁行二 | 下一篇:月到中秋分外明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1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2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6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0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8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2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