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那些被遗忘的经典
  • 管理
    作者:余华安 发表时间:2014-12-04 17:47:55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在中国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中,武术、杂技、戏法、魔术曾熏陶着广大民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民族音乐还占有一席之地,引进文化也多有经典影片和古典音乐。而如今渐渐地消失了,充斥文化市场的是庸俗。低级、裸露、铜臭,匪夷所思。作者随着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揭示了这一点,值得有关部门和广大民众深思。荐读分享,问好作者!

     小时候没什么娱乐,有时无事可做便喜欢跟在那些如乞丐般的卖艺人身后,寻些乐子。这些人大都来自山东、河南。他们常常拖儿带女,全部家什就是一担箩筐,在今天看来,他们很有骨气,不是那种不劳而获的乞丐。在讨得一口饭后,他们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施善者的感激。于是,每天傍晚时分,我就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带着小板凳早早聚在生产队的打谷场,兴奋地等待着接下来的表演……那些武术气功,什么开砖、卧钉板、金枪刺喉、耍刀弄剑……叫人眼花缭乱,精彩纷呈。小型魔术表演和大型的马戏团表演,更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那不可思议的戏法,那匪夷所思的变化,看得我们惊叫连连!还有那些狮、虎、马、猴的表演……精湛的演技以及小丑逗趣的肢体语言,引得大伙儿欢声雷动!每每演到关键处,就有人左手拿着一只口袋,右手拿着一只破碗,挨个地走到村民面前,半跪着乞讨些赏钱。村民们都很朴实,来之前除小孩外,大人们总是预先从家里带些米呀面呀什么的。有的家境稍好便带上几分钱或几角钱。不管你给或不给,给什么,给多给少,一分钟过后,表演又开始了。每次我都一场不落兴趣盎然地观看着每一个节目,不时地跟着大人叫好。那些人出神入化的表演使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儿时的心中便有了崇拜的偶像,这些偶像犹如世外高人,个个身怀绝技,人人都有三头六臂,他们神秘莫测,无所不能。
      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些神秘的人一夜之间似乎消失了。我们在怀念中又寻到了另一个精神家园。不久,离我家不到三里路的小镇上有了只容下百人的小型电影院。国产的、香港的、外国的影片纷纷进入影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撩拔着人们的好奇心,成了我们看人生,看社会,看世界的一扇窗口。各地的旧戏院纷纷改装成电影院,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的出现!再后来,随着农村分田到户,大家在肚子填饱后,开始注重起休闲消遣来,精神上便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只要看到一部新片的预告,人们像过年一样奔走相告,电影院里门庭若市,好不热闹!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十几年期间,虽学业繁重,但我仍不会错过新的影片,我的闲暇之余都泡在电影院的大银幕前,心境随着剧情的进展而起伏波动,就这样,日子在黑白与彩色影片里飞逝,年华在买票观赏、影院进出中流失,可也因影片的媒介而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和一些简单易学、旋律优美的短曲、民谣共度了不少寂寞时光。
      记得我好像还在念初三吧,一天,和同学一起瞒着老师,偷着去观看电影《少林寺》,看完之后我小小的年纪竟失眠了,于是我又偷偷地一个人把那部武打片看了十遍。那时一张票二毛钱,我把一个礼拜的菜饭钱都贡献给了《少林寺》。后来,我上了大学,自觉素质和修养有了提高有了飞跃,不再去看那些光着膀子卖狗皮膏药人的喧嚣,也不再沉迷于那些武打电影,甚至连电影院也很少去了,电影自然看得少了。我便随大流跟着班里的高知们后面摇头晃脑地对音乐有了感觉,于是一本正经地走进剧院,昂首挺胸地从剧院走出。从贝多芬到门德尔松到施特劳斯到柴可夫斯基,他们的作品震撼人心又不失优美动人。自觉每欣赏一场音乐会就使自己的格调高出一品。有一次,音乐会连续演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等。舞台上演员们伴着施特劳斯的华尔兹舞曲,尽情地跳着华尔兹,唯美迷人。当那青春洋溢的男女主角,在清晨里驾着马车出游兜风,四周景物依稀、迷濛,两旁暗沉沉的树丛,在斜织的晨光里苏醒。寒意渐消,温暖笼罩,叶片儿在微风里轻颤,鸟儿在曙光中惊觉,开始了此起彼落的鸣叫!那场景!那气氛!立刻挑起了人们的灵感与热情!我清晰记得:随着搭拉—搭拉—搭拉拉的随口吟哦,到声声的鸟叫适时伴奏,俄顷“维也纳森林”流畅迷人的旋律倾泻而出,满溢每个人的胸怀,全身的细胞都不由自主的随着悦耳的音符,欢快的跳跃、舞动……那感觉、那震撼!只能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来形容!剧情告终,灯光打亮了,我们仍意犹未尽的沉醉在轻快柔美的乐音里,舍不得离去!工作后,闲来时我倒更喜欢听一些中国古典音乐了,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渔舟唱晚这些由中国传统的埙、琵琶,各种弦乐器演奏出来经典,像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博大精深,深邃而悠远。有的如珠落玉盘,曲调清扬;有的似龙吟虎啸,磅礴大气;有的像电闪雷鸣,震撼灵魂。此时才悟出中华古曲的表达是人生最深沉的表达,是人性最委婉的倾诉,是内心最深层的表白,是人类最完美的音乐。
      四十多年的斗转星移,我昔时乌亮的鬓角,如今鬓已飞霜,岁月在不停的雕刻、镌镂着我的面容。此时,我突然感到,我在欣赏经典的同时不知不觉便成了年轻人讥讽的经典。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家园似乎不见了。电视上充斥着金钱和美女的诱惑,电影在不厌其烦地展示着导演的无知和演员的轻佻。媒体更多是庸俗的娱乐,女明星大玩裙带脱落,男明星大玩聚众吸毒,导演大玩敛财劫色的潜规则……人们已习惯了这种令人作呕精神食粮,人们在无节操中猎奇,在猎奇中麻木,在麻木中娱至死。人们藐视经典老片嘲弄经典名著毁灭经典名曲,取而代之是匪夷所思、裸露巨乳、散发铜臭、庸俗不堪的“红地毯”。我已很难从电视上、影院里找到升华人格愉悦心灵的作品,哪怕是一部电影,一段舞蹈,一出话剧或是一首乐曲。儿时看到的那些杂耍,乡味浓郁的皮影,在农村已渐渐消失。那些令人难忘的老影片,老歌曲,已被现代充满腐臭味的垃圾影片彻底击溃。名家名曲、古典音乐竟被年轻人叫作神马东西,成了弃儿,每年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竟成了鸡肋,观者寥寥。
      如今,娱乐至死成为一种时尚,那些经典已被遗忘。低俗在挑战价值的底线。经典已被扭曲的价值观撕得粉碎!但我在失落伤感之后,我仍然用我的方式,去欣赏一部经典的电影,听一曲经典的名曲,去读一本经典的旧书。我要从中体会那些悠悠的蝉鸣;淡淡的花香;阵阵的树荫凉风。那筛在乡村小院里斑驳的树影依然留在心中;乡村田埂上细雨落地噗噗声犹在耳边,那似有若无的落寞与伤怀划过心尖。然后,我用它们在冬天里生上炭火,暖我的手暖我的足暖我的身心,随着记忆左弯右拐,直达儿时心海的旧家,径抵孩童难忘的打谷场,重温那些经典的呈现,重现儿时那些纯真无价的珍贵场景……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耕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一个人的雨 下一篇:“黑炕”变奏曲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