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故人何处两茫茫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4-12-31 09:39:1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对老年人说的,也是对年轻人说的。现在(尤其是大城市)离婚率之高触目惊心,何也?文章做了深入的剖析。婚姻自古以来都由经济地位决定的,如今男女双方经济平等,加之处在一个倡导“个性张扬”的年代,并受“爱情婚姻”所迷惑,忘记了婚姻的“契约和责任”,更不消说彼此磨合,因此婚姻在“红地毯”上就怀揣着一个“火药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爆炸”,再婚的情况更加复杂。从文中可见洪啸虎先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学着),对再婚尚且失败何况他人?因此文章寓意深刻,语言诚恳,有着深刻的社会警示意义。拜读欣赏,问好作者,元旦快乐! |
——兼谈婚姻自由 卅年风雨几苍黄,一事无成两鬂霜。 愧对江东甘落魄,羞为南郭怯登堂。 岁华摇落春将暮,芳意凋零日已凉。 剪烛西窗空蝶梦,故人何处两茫茫。 (注:魄,音托) 这首诗是已故好友洪啸虎先生给我最后一封信中的附件。 全诗格调苍凉。他满怀愁绪抒发了凄寒孤寂之情,吐露了第二次婚姻失败后的哀怨心声。 头两句感叹自己在动荡变革的漫长岁月中已步入老年的行列。 中间四句对仗工整,鲜明地突出了主题。 第三句,先是一个“愧”字,这位61屆复旦大学中文系高材生自责愧对江东父老的深切期望,惭愧地自叹在事业中无所建树;第四句,又用一个“羞”字,无奈地自喻为不学无术的南郭先生而无颜见人,无地自容。 五、六句中“春已暮”是双关语。一是照应“两鬂霜”,岁月无情自己已到了晚年。二是指十年来的“第二春”已走到尽头,昔日的满园春色已落得一片荒芜,暮色苍茫。“芳意凋零”,自怨卿不怜我我怜卿,流水落花,指夫妻感情冷如冰,分居已逾一年之久。 最后结句,“故人”即夫人。夜澜人静,思过去比翼双飞,情投意合;看今朝鸳鸯两离,人去楼空。“剪烛西窗”,独守空房,落得形影相吊,不胜感慨。可见老友在哀叹熬受长夜孤寂郁闷之苦,不胜唏嘘,因而写下此诗藉以排遣内心的积郁。 当他写下这首诗后不久,名存实亡的婚姻似乎透出一丝曙光。在信中说道他夫人同意一起到加拿大探亲在老洪女儿家“合居”,试图修补感情上的裂缝,因此正在积极办理出国签证手续,有望年初启程云云。我接信后立即去电向他祝贺,高兴地认为“春将暮”极有可能转变成“春将临”,鸳梦能以重温,破镜得以重圆。 我一直殷切地期待着他们破镜重圆的好消息。可是去电话无人接听,去书信有去无回,误以为他们已离沪去了加拿大。谁知噩耗取代了佳音,镜中缘水中月,从此阴阳横隔。更使我难以接受的是在写这封信前不久,他还同上海教育出版社商议出版一套旅游休闲丛书并邀我一起参与编写。有谁能料到这位一向思维淸晰有序的学者,在等候签证期间忧郁成疾发展到老年痴呆竟不能辨人,最终迷迷惘惘走完人生的历程。这一切是那么意外,那么离奇,那么残酷。 今天,但愿他在天国能安详地继续耕耘撰写,并感知老友们对他的思念和仰慕。 由“故人何处两茫茫”联想到上海的婚姻状况,80后的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七,可称为速战速决。我们欣慰地看到,旧时“从一而终”腐朽理念是封建制度架在妇女头上的枷锁,早已砸碎。“父母之命媒㚬之言”捆绑式的强制婚姻制度,也长期给男女双方带来终身的不幸和痛苦,废除有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现时的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制度确确实实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但当前年轻人中出现一些来去匆匆过于草率的“终身大事”也并非完全健康正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会多多少少出现一些不幸的婚变是难免的,其成因是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年轻朋友在出“婚姻自由”这张牌时要慎重,要三思而行。我们从报刊杂志,“老娘鼻”“帮女郎”等电视节目中了解到在已经构成离婚的事实中,有一部分因为当初不成熟的婚姻而导致夭折,也有一部分本可以挽回而双方放弃努力而无奈告吹。看来,当事人要正确惦量这张牌的份量,要郑重地享用婚姻自由这一公民权利。 我们再来看看老年人“第二春”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不少旨在寻找“老来伴”的到头来却变成“老来绊”。本来比较冷清的冰山变成喷岩的火山,家里硝烟弥漫,鸡犬不宁,弄得进退两难叫苦不迭。 鸾凤和鸣,男女联姻成婚如鱼得水固然好。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要知道婚姻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婚姻双方增添幸福和欢乐,也可能给人们带来痛苦与烦恼,关键在于双方舞的是怎样套路的剑术。 我留意到前几年澳洲的一个社会团体曾对未姻男女做过一次调查。其结果是,三分之一的人不准备结婚,三分之一的人只想结婚一次,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结婚后如果离婚,愿意再结一次或二次婚。该调查报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其中一个观点。它提醒,如果有人想在婚后要原封不动地保持自己的个性、爱好、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不愿作任何更改的话,那末这些人最好不要贸然结婚。 应该承认,这一婚姻警示十分中肯。因为婚后双人世界同婚前单人天地的生活规则截然不同,如果一方坚持自己固有的一套而另一方不能接受,磨而不合蜕变为磨擦,磨擦一多势必矛盾激化产生对抗,导致家庭结构分裂。“求同存异”,讲讲容易,做做困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包容与妥协,其结果势必各奔东西。 可见,婚姻自由的自由度也不是绝对的。享受这一自由也有一定的限度和难度。这限度,便是一方的自由不得伤害对方的自由;不能违约,无论是明文規定或没有明文规定的婚约。这难度,便是当事人在享受婚姻自由权利那一刻起,就肩负起约束自己相应不自由的义务。 年轻人尚且如此,老年人更难磨合。这是因为一个人在自己熟悉的轨道上生活时间越长,也就越难改变他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老年婚姻的磨合期都比较短,各自潜在的短缺在婚前不可能全部显露。如果婚后再加上双方子女不明智的干预和一些经济上缠不清的瓜葛,终将成为火药筒的导火线,稍一不慎便随时爆发,不可收拾。老年自由婚姻的成活率高不起来也不是意料之外。 奉劝老年再婚要慎之又慎,免得日后两茫茫泪汪汪。 2014。12。30 于悉尼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从网络作者参加作协想起 | 下一篇:老外先生,此言差矣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岁月悠悠情难休..阅14次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杂..阅19次
大雁又南飞阅22次
缘是什么? (杂文随..阅58次
平淡的生活,可贵的幸..阅37次
红梅花儿开阅71次
感恩节快乐阅64次
《冬阂》阅78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9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