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5-02-10 21:44:40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随着生育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宽,很多夫妻开始做着生育二胎的准备。然而,年龄段在10至13岁的儿童中,记者调查数据显示,竟有9成以上的孩子坚决不同意父母再生育第二胎。主要原因是妒忌,怕今后的弟、妹与自己和父母争爱、争宠、争财产。作者文中所述的实例,许多10几岁的孩子,居然学会要挟父母,甚至想到了今后的财产分割问题。更有甚者,还出现了过激行为,13岁小女孩雯雯竟采取自杀行为,以至于让父母含泪堕胎。作者引用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所作的五言律诗做题目,引用非常贴切。哥哥曹丕也是因妒成仇,欲杀其弟,因曹植的聪慧过人做出了足以让哥哥醒悟的诗句而免于被杀。可惜这些孩子未来的弟、妹还没有出生,也没有见面,就已经闹得不亦乐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多么令人担忧!当然这些孩子的心智还没有成熟,这样的结果也是怪不得孩子的。正向作者所讲,关键是社会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学校和家长对孩子道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应该是主要原因。文章发人深省。荐读分享。

        上海老头又要讲老话。我们小时候还没有上学,就多次听到“司马光破缸”智救坠落在大缸里的小朋友以及四岁“孔融让梨”给兄长自己挑小梨的谦让故事。当时朦胧地只知道司马光急中生智聪明过人了不起,由衷地佩服孔融人小气量大。后来进了学校阅读书籍,方知道司马光长大后成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而孔融也是杰出文学家,建都七君子之首。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孔融四岁早就懂得尊敬兄长,谦虚礼让。十六岁那年,正值宦官专权,疯狂镇压忠君济世抨击朝廷的士大夫。当时孔融兄长孔褒的朋友张儉遭通辑避难上门到孔家。不巧孔褒不在,由孔融接待,不用张俭说明情由,孔融会意将张俭留下。不料事后败露。在审讯中,孔融坦承是自己收留张俭应负全责,孔褒力争张俭是自己好友,弟弟实不知情收留与孔融无关,这时其母卞夫人作为家长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最后朝廷将孔褒处死。母子三人骨肉情结舍生取义,流芳百世,令人敬佩!

        孔融四岁能为兄长让梨,到十六岁能为同胞手足舍命,步步脚印有迹可循顺理成章。可见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对日后心智发展和价值观的建立至关重要。

        今天的基础教育,不能仅仅看作是读书识字,文史地数理化,而更重要的是德育,从小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怎样做人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做人要有担当,要有责任心使命感。这在当前更为迫切。

        去年三月七日,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一位十二岁的学龄女孩同意父母添生二胎,先决条件是必须将房产证过户到她的名下。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现在计划生育放宽“二胎”,想不到家里的“头胎”也經济挂帅要来个“有价接受”,防止弟妹侵权。小小年纪竟有家庭财产早期分割的远见,“神童”有如此经济头脑令人折服。

        说句老实话,类似像这类性质的新闻,本老头活到八十多岁倒是第一次听到。当时电视中话音未断,但觉一股寒气从头顶到脚底,入心入肺入骨入髓。

        异曲同工, 新闻层出不穷。今年一月二十九日,在网上看到河南东方今报》登刊一条消息,一位匿名为“滴答”的女士晒出一张给八岁女儿的保证书。保证书上的日期是今年元旦,落款是“父母”签名。保证书言简意赅。“我保证永远第一喜欢我家XXX。” 千万别小看这位千金,居然在保证书上批示“可以”。为慎重计,还补充“谁都不许擦掉”字样。揣摩其意,便是斩钉截铁,敲定签约方要恪守诺言,不可悔改违约。老练程度可见一斑。

        由于领教过那次上海房产证过户的寒流,再看到这条新闻已不觉得那么心冷,倒是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心麻。不由得不佩服小千金还只有八岁,已经披甲挂帅坐镇家庭大堂指挥爹娘,出人头地,唯我独尊。如果到了十八、二十八又该怎样?

        看来我这个老头又在自作多情,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原来“滴答”女士是在网上介绍自己怎样使女儿大宝“首肯”添生“二宝”的经验。原文的标题是《二宝不是想要就能要》。她说自己八岁半的女儿很懂事。起初听到爸爸妈妈添个弟弟或妹妹,生怕不再爱她“很反对”,于是作罢。后来女儿偶然看到妈妈手机上朋友家里“二宝”的可爱形象,说“家里有个小百点儿挺好玩的”,于是态度软化要求爷娘写下那张保证书。我琢磨了半天,这位妈妈善意地想告诉人们,你想要二宝首先要与大宝达成协议,不可造次。

        据该报披露,自“一胎政策”有所松动以来,不少年轻夫妇渴望生二胎。但阻力往往来自头胎“大宝”。有些“大宝”甚至离家出走,有的竟以自杀威胁父母。

        “小女孩以自杀威胁父母  ”,还不至于吧!起初,我半信半疑,认为传媒有故意夸张渲染之嫌,唯恐天下不乱。

        真是天晓得! 错怪了报纸,也低估当代公主的骄气和“勇气”了。

        就读于武汉市某重点中学初三的女生雯雯(化名)。今年才十三岁,应该是智商不低女孩吧,那么她的情商又如何呢?

        自从得知四十四岁的母亲肖女士怀上二胎后,她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拒绝参加中考”等手段威胁父母。在家里一直叫嚷“如果生下弟弟和妹妹,就跳楼”,并吵着要自残自杀。这倒不是虚张声势,吓唬胆小爷娘。后来肖女士发现女儿房间里刀片,手臂上有几条清晰的刀痕,这非同小可,要动真格,洒鲜血啦!于是无可奈何一再耐心规劝女儿晓之以理,动之以理。女儿不为所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怀孕将近四个多月的肖女士最终不得不到医院做了手术,将梦寐以求的健康小生命抑杀于胎盘之中,从而换取了女儿的“宽恕”。

        作孽啊!伤天害理,天良何在?亳不夸张地说雯雯的举动已超越了道德的底线,迫近法律底线的边缘。“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昔日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你死我活,势不两立。不过,再狠毒的魏王曹丕听了弟弟曹植的七步诗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后,尚且顾怜手足之情免于曹植一死。如今,年仅十三岁的姐姐竟没收了弟弟出生的权利,岂非干得太絶!

        为此,我们不能无所感,不能无所思。 一个三口之家幸福的家庭,演绎出一幕人间的悲剧!

        若以就事论事而论,十三岁的雯雯性格偏执狭隘,不能容忍家里有弟妹,如今,除掉了眼中钉,拔去了肉中刺,似乎从此可以太平安逸。事实恐怕远非如此。她对即将成为自己同胞手足况且如此绝情,更何况乎今后踏进社会又会怎样?她将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同事、朋友、丈夫、领导、荣誉、头衔和权益?埋在心底里那种嫉妒、自私、狠毒的种子自生自灭还是会继续生根发芽?

        我们十分同情肖女士含怨受屈的不幸遭遇,她含泪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深悔自己从小宠爱女儿,导致女儿人性丧失人格分裂。

        综如上述,八岁半的要爷娘写保证书,十二岁的要父母过户房产证,十三岁的以自杀威胁生母堕胎,从表面上看似乎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我们痛心地看到许多身为父母者确确实实为子女“学好文化,养好身体,寻好对象,买好房子”尽心尽力。但是就是在教育子女怎样做人的节骨眼上未下苦功夫。爱之深要责之严。可是一些做家长的对子女只有宠爱,只有许诺;没有严爱,对子女一味迁就近合,没有约束,子女对家长没有承诺。时间一长,暖房的花朵忘于所以,陶醉于一枝独秀,私欲膨胀无休止。

        不良社会风气,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悬殊,商品假冒伪劣,学历造假论文抄袭,升学第一分数挂帅。这一切无不侵蚀人们的肌体,那些尙未涉世,免疫能力差的学龄孩童也就难以自觉抵制。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即使童心的天真无邪也容易逐渐变成不能包容他人的自私自利者。

        退一万步讲,上述三位千金还属于“年幼无知”的话,那么复旦大学读医的硕士研究生林森浩投毒同室同学致死应该是成年高智商的类型,而驱动他投毒的动机竟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这个惨案发生的前因后果完全不符合生活逻辑,但事实上“同室操戈”惨剧偏偏就发生了。

        传统道德的包容心为什么说消失就消失了?

        有人担心房价,有人担心养老,有人担心食品,有人担心霧霾------。不错,这些问题是困扰人们的生活,担心有理。依我之见,最担心的是精神层面上东西:道德、灵魂、人性及社会风气。

           2015.2.7


     
    赞9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海阔天空,和谐安谧 下一篇:百载沉冤 千秋不白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