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水墨山水画南雁
  • 管理
    作者:木鱼 发表时间:2015-02-25 12:33:18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雁荡山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雁荡山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始开发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多样季风特征显著。一年之中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7.6℃,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全年平均气温18℃。每年7至9月份,当地常伴有台风,因此出游还应择日择时。作者的文章,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南雁荡山等等地方的风景地理环境风貌,可以帮助读者更多的了解南雁荡山地区,起到推荐旅行的作用,欣赏!期待着更多就作品!

    温州的雁荡山史称“东南第一山”。

    当今大家所说的雁荡山,大都单指乐清的北雁荡山,其实,历史上最早称雁荡山的,应是平阳的南雁荡山。

    南雁荡山与北雁荡山遥望相对。据传,过去山顶有泥塘沼泽,芦苇茂密,结芦成荡,南归秋雁聚此栖息,故名雁荡山。乡人习惯简称南雁荡山为“南雁”,北雁荡山为“北雁”。

    南雁好洞,北雁好峰,各有特色。山水画大家陆俨少先游北雁、再游南雁后,曾赋诗赞曰:“前睹北雁奇,今至信非最,天设两雁荡,特立南天外。赋诗恨不尽,兼欲施之绘,后有来游者,信予非私爱。”

    【一】

    南雁分东西洞、顺溪、东屿、畴溪、古城五大景区,以秀溪、幽洞、奇峰、石堑、银瀑、景岩的“六胜”而闻名遐迩,儒、释、道“三教”荟萃,历代摩崖石刻四布,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幽雅清秀,空灵脱俗。

    清晨,冒着纤细稠密的雨丝,驱车来到南雁山畔碧溪旁,乘坐简易缆车,摇摇晃晃地从碧溪凌空而过,直达东洞所在的山峦。缆车颇显简陋,越溪翻山,再加凌风冒雨,多了几分惊险和刺激,打着雨伞,手在抖索,心惶惶然。

    下缆车不远处就是东洞。这是一个幽深的天然斜洞,高10.2米,宽5.8米,深107米,高大宽敞,阴暗潮湿。穿过东洞,前面豁然开朗,出口处便为盛名远播的“会文书院”。

    会文书院为北宋末年平阳学者陈经正、陈经邦读书、讲学处。陈家昆仲系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的高足,曾千里迢迢赴洛阳求学,并把洛学传入温州。书院盛极一时,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理学大师朱熹曾亲率弟子在此讲学,成为儒家开设讲席和学术活动的重要场所。

    书院山门镌刻着孙衣言题写的“会文书院”及“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的楹联。步入书院,一楼大堂悬有孙锵鸣书写的“两雁并灵区,百廿峰中无此坛席;二程传法脉,一千载后重与讨论”的楹联。

    孙衣言、孙锵鸣兄弟俩为瑞安乡贤,清代著名学者。孙衣言官至太仆寺卿,参与《宣宗实录》编纂,曾独编《夷务书》100卷。孙锵鸣官翰林院侍让学士,以重宴鹿呜加侍郎衔,是李鸿章、沈葆桢的老师,曾培养了许多人才。晚清学者俞樾赞其:“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两门生”。

    沧海桑田,许多古老的书院早已湮灭于历史风尘中,而“以文会友”的会文书院至今仍存迹人间,令人不禁感慨良多。更有乡贤的名联在他乡千年书院世代传咏,作为瑞安后辈也颇感骄傲荣耀。

    【二】

    从会文书院侧门出来,冒着蒙蒙雨丝,沿着湿漉漉的山间石径拾级而上,环顾周遭,层峦叠嶂,石怪洞幽;杂树生花,翠竹蓊郁;山色青黛,迷迷蒙蒙;雾气氤氲,若烟若尘,别是一番意境。恰如人们所云:赏南雁山水之美,最适宜是雨天。

    细雨不湿衣,为不挡赏景视线,大伙收伞而行。

    山风摇曳,枝叶婆娑,小小水滴飘飘洒洒,不时轻吻着脸颊、头颈,凉凉的,痒痒的。

    在三台峰麓,走进掩映于古树新草之中的三台道院,黄墙朱楼青瓦,显得格外的清静。这里聚居着一群特殊的孩子,全是道院历年收养的弃婴。听介绍:1993年至今,道院的师太已收养了70多名无家可归的孤儿,大多乃病残或女婴。为人父母者,竟然无情地遗弃亲生骨肉,泯灭骨肉亲情,真是禽兽不如,令人切齿。而师太等人则以自己的古道热肠,一片爱心育孤儿,演绎着人间的大爱,让人肃然起敬。

    从道院到“一线天”,要上四五百级台阶,两旁茂林修竹,绿荫扶疏,在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攀登穿行,岂不乐趣横生。

    国内许多景区有“一线天”景点,风貌各异,或鬼斧神工,或平淡无奇。南雁的“一线天”可谓独具特色,两座大悬崖拔地而起,凌空夹峙,巍然矗立。据说是远古时候被巨雷劈开形成。雷电有如此能量可劈开山崖,这还是初次听说,不知有否科学依据?

    “一线天”两边崖壁高百余米,中间有一段长长的石板台阶,160多级,斜度60有余,十分陡峭,宛如云梯。但并非特别狭窄,最窄处可容两人并肩而过。仰望绝顶,天露一线,高不可攀,令人望而生畏。为目睹顶峰风光,同行们毫无畏缩,人人信心满满,一起健步攀援。

    拾级而上,山风拂面,清凉爽人,心旷神怡,躁热顿消。遥想年少时曾闲游此地,暑天酷热难挡,一屁股坐在那阴凉的石阶上,任凭千呼万唤,迟迟不愿离去。如今物是人非,不由莞尔一笑。

    攀上崖顶洞口,再登邻近山峰,俯瞰、远眺,南雁全景历历在目:阡陌纵横,层田尽染;溪流环绕,滩潭无数;峰峦叠翠,千岩竞秀;云蒸霞蔚,风姿绰约;淡雅脱俗,空灵缥缈,充盈着浓郁的水墨韵味,不由深深赞叹,此真乃水墨山水画卷也!

    峰回路转,折路右行,凌霞峰悬崖下,有南雁荡山的最大石室----观音洞,高21米,宽45米。据传,此石洞开发于五代,如此历史渊源,可谓久远矣。

    洞内寺宇古朴沧桑,相传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名“慈云古刹”。历史上虽经多次修缮,但原貌不改。人们赞之为“仙山楼阁,巧夺天工”。

    古刹依洞而筑,依崖而上,画栋雕梁,檐牙高啄,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入口处有名人联袂的楹联:“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风遥接东西林”。此乃当代著名文史学家、书画家苏渊雷所撰;中国佛教领袖、书法家赵朴初所书。

    寺中藏有奇观----联珠瀑,崖顶石缝间渗出的水珠滴水成帘,飞洒地面的泉水池,池底有岩如狮舌,承接凌空而下的雨露,滴滴答答,终年不断。在这幽寂的石洞,颇有出神入化之感。

    沿石阶而上,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座中为释迦牟尼金身,笑容可掬,大腹便便,让人可亲可敬。佛祖以人为本,慈悲为怀,所以能普度众生。

    寺中转悠,心生纳闷,名为观音洞,为何不见观音?倏然发现殿宇右侧还有石阶可继续登高,原来观音阁居于洞穴最高层。洞高8米,宽13米,深7米。莲花宝座上供奉着多尊观音造像,大概是千手观音、慈航普渡观音和观自在菩萨。或许游人不多,香火并不旺盛。

    清光绪年间,温州知府戴启文曾赋诗《夜深见对山观音洞佛灯》:“奇峰耸天半,上有大士洞。远火一星明,照人醒尘梦。”此诗乃戴知府夜宿对山仙姑洞的即景之作。如今,谁能知道远处的香火,可以唤醒几人凡尘梦醒?

    【三】

    踏汀步越碧溪,向西洞景点进发。雨已停歇,天空逐渐放亮,山间依然升腾着时聚时散的薄雾,飘溢着雨后特有的清香。一路听风赏景,心扉似被打开,神清气爽,浮想联翩。此时此刻,最宜放慢脚步,最想放纵心灵。

    西洞,又名仙姑洞,为南雁主要景点,位于碧溪西峰郁郁葱葱的山腰间,相传为仙姑朱婵媛修行处。

    在一处稍显宽敞的山道,迈上二三十级陡峭台阶,就看到了绿荫掩映的古道观----仙姑洞。黄色墙体上有“福生无量天尊”六个篆体大字,此乃全国道教统一的常尊圣号。“无量天尊”原称“无量寿福”,但因“福”、“佛”发音相似,为避免和佛教的“无量寿佛”混淆,道教遂以“福生无量天尊”为号。

    仙姑洞道观为古式楼台,依山循洞而建。楼高18米,宽44米,深29米,层楼叠阁,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镶嵌在蓊蓊郁郁的山麓深处,光彩夺目,气度非凡。

    仙姑洞洞中有洞,洞洞连环。据说有洞上可望天,有洞下达龙宫。洞的前殿称大罗宝殿,供奉道教天尊;后殿为仙姑祠,供奉着朱仙姑。前殿有椽木屋顶,后殿以洞壁遮天。石洞之内均为庙宇所罩,楼廊相连,难觅石壁。徜徉其间,竟然忘了身处洞穴之中。

    仙姑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北宋崇宁年间,南雁山下闹村有女名朱婵媛,自幼受母亲礼佛行善的熏陶,念经学道、处幽守家。16岁时出家为道姑,遁居石洞“辟谷”二十年,经常为乡亲采药治病,药到病除,深受人们之崇敬。后来,婵媛羽化成仙,乡人敬仰仙姑,便修整崩塌的洞穴为“仙姑洞”,并精心雕塑了仙姑的金身,专门奉祀。

    几百年来,悬壶济世、修成正果的朱仙姑为世人所传颂,仙姑洞也随之名声大振,成为浙闽信众的朝圣之地。宋人林巽诗曰:“神女何年入此山?遗踪幻化异人寰。春风不醒还疑梦,流水行云日月闲。”平阳籍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也为乡贤题联:“仙姑环佩去,千年香火馨赤壁;雅客舟车来,万里灵山净红尘”。誉称“东南第一笔”的瑞安书法名家池云珊也留有墨迹:“天辟此峰奇,看鸿雁南来,飞瀑声中红叶舞;我游已秋晚,问仙姑何去,夕阳洞口白云封。”

    告别仙姑,沿逶迤石道下山,途中见著名景点“云关”。云关又称“天门”,地处险要路口,两旁耸岩夹峙,顶端石梁覆盖,形成天然的高大拱门,高约30米,宽近4米。洞门石壁镌刻“云关”两字,还有联语:“云敛天窗现,关开月牖光。”仰望高耸入天的垒石,俯看陡峭悠长的山道,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又一次令大家赞叹。

    来到山脚处,再遇一道石屏峰,几块巨大的怪异危石,垒成“品”字形的门洞,高4米,宽6米,门楣上有“东南屏障”四字的摩崖石刻,仰头注目,颇感泰山压顶之势。

    距“东南屏障”不远便是碧溪渡,环绕着青山的一弯碧溪,碧蓝如染,清澈见底,水映群山,峰随波摇。人至溪边,竹筏应声而来。真巧,一只竹筏刚好置有七张椅子,一行七人同舟,艄公撑着一支长篙,轻轻地点击溪底的鹅卵石,翩然浮渡于碧溪。

    南雁,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以山得势,因水成景,山光水色,相映成趣。汇“六胜”风光,聚“三教”文化,以其神来之笔描绘了一轴“溪水传诗韵,风竹伴吟声”,“雁荡诸峰不可穷,石梁华表远凌空”的水墨长卷。

    行走南雁,如品千年陈酿。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 二月春萌动 下一篇:虚幻世界遇真情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