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云深雨蒙江南行
管理
作者:石荣臻 发表时间:2015-06-27 22:37:55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江南是很多文人墨客的最爱,自古出才子佳人,江南的风景也醉倒了太多太多的人。“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本文作者通过对江南有代表性各个景点的描写,充分说明了对江南的喜爱,同时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了江南的美丽风光与江南独具的特色风情,读后令人神往。欣赏,期待佳作连连! |
说起江南美景,最初我是从杜牧、张继的诗词句里和唐寅、沈周的书画卷中所熟悉的。江南那婉若西子的西湖,湮没烟雨的亭台,吹彻高楼的笙箫……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而言,实在是一种梦萦魂牵的神往。 怀着对江南的神往,在麦熟季节,我终于踏上了南下的旅程,有幸去领略江南水乡独特的水韵风情。 江南腔韵风情 豪华旅游车在京沪高速路上快速行驶着,窗外的高山也随着车行逐渐趋于平缓,一片片闪着银光的水塘夹着碧绿的稻田渐渐地映入眼帘。忽然,几只白色大鸟,惊起而飞,掠过银色的水面,很快便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眼前的美景顿时印证了我从诗画中所熟悉的江南的感觉:“漠漠水田飞白鹭。”想不到千年前王维所赞叹的一幕,让我坐在驶入江南的旅游车上看到啦。稍有遗憾的是坐在车上听不到那婉转的白鹭鸣! 江南水乡,整齐的稻田被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分隔着,不时有车辆匆忙地穿梭着。一路上,不见倾斜的石径,也不见云烟缭绕的茅草屋。富足的江南,家家拥有漂亮的小楼,红砖碧瓦,瓷砖铺衬,稀落地散立在平坦开阔的田间道旁,仿佛是碧绿的地毯上镶着的彩纹花饰。江南人家的小楼大都是三层,一位曾到过江南的同行者讲,江南的地面潮湿,一楼不适宜做卧室,大都用来做客厅、厨房,二楼用来做卧室,三楼一般是小的阁楼,有尖顶的、圆顶的、方顶的,小巧而别致,充分体现出了江南人的爱美情趣,这个最高层的阁楼是专用来祭祖的。江南人很看重亲情,一般情况一大家人都住在一起,三世、四世甚至五世同堂的也有。一大家人和和睦睦,尽享天伦之乐。旅游车一路颠簸,我却是一路收获。坐在行驶着的旅游车上,未曾足踏江南土,却已看到了一幕幕江南美景,听到了一桩桩江南风俗。 历时七个多小时,我们乘坐的旅游车终于在苏州城停了下来。踏入江南土,深吸江南气,浑身速生劲。我们不顾旅途疲惫,很快便融入到了多情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在苏州耦园,初次下江南的我,尽享了江南的水韵风情。 我们跟随着导游,漫步在小巧、自由、精致、淡雅的耦园,忽然一曲动听的江南韵腔传入耳中,寻声而去,便来到了书楼。书楼就在耦园特有的幽雅的氛围中包围着。书楼的门、窗和屋项都是雕花的,很有典雅气息。走上楼梯,看见一男一女两个评弹人坐在楼上正房的一张黑色桌子前面弹唱。男的大约四十来岁,穿褐色长袍,着黑色步鞋,头发向后梳着,手里拿着一把三弦琴;女的大约三十来岁,脸上涂着胭脂口红,虽然浓了一些,但配上那一身浅绿色的旗袍,怀抱里一把琵琶,“淡妆浓抹”的端坐在那里,让人很想多看上几眼。 一曲弹罢,女的柔声柔情地说,再为大家弹唱一首《枫桥夜泊》,话音落定,女的用纤纤手指轻轻一拔琵琶,男的用三弦琴和之,开口用一种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语调说唱开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菇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抑扬顿挫的弹唱,感觉那乌啼声、钟声,配上那琵琶声、琴声、和那女的婉转的和唱声,声情并茂,别有韵致。那男的在软绵绵的语调中还带出了一种沧桑感,动人心魂,好象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从前。 我从小喜欢戏曲,苏州评弹在电视上也曾欣赏过,但是看真人弹唱还是第一次。苏州评弹和“国粹”京剧不同,京剧讲究的是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念唱,我感觉京剧太正规,听起来也要很认真很费神,不太适合我。但这些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西,却陶醉了我,能让我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去听去品尝。《枫桥夜泊》弹唱完毕,那女的说要客人给了钱才会继续弹唱。同行者有人热情地掏出了二十元钱点唱了一曲《杨家将》。二十元钱可没有白花,让在座的游客大饱耳福。评弹《杨家将》选段,在急促的弦琴声和高吭而婉转的弹唱中,营造出了一种历史的气氛,一阵金戈铁马的声音也从耳边纷至沓来,我听得最有味的那一句是:“杨宗保挺着一杆金枪向穆桂英冲去”。听到紧要关头,却戛然而止。正是在那个时候,评弹的概念表现的非常清晰了,我不由得想到了诗人杜牧、柳永,他们陶醉在这秦淮河的灯影里,沉迷在杨州梦的幸福里,浸染在吴侬软语的温柔里,宁愿十年一觉也不想醒来,古代的文人,生活得真是风流快活,潇洒自在啊。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静坐在书楼里享受苏州评弹的魅力,几曲听罢,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书楼。“余音绕梁三日不知肉味”,评弹男女的江南韵腔一直萦绕在耳际,以至于第二天早晨,到寒山寺院听钟声,清脆悠扬的钟声也未能将耳际的“江南韵腔”赶走。时隔两日,在杭州宋城观看大型歌舞剧《杭州千古情》,场面宏大、气势磅礴、演技高超的现代剧,那震耳欲聋的音响声依旧没有湮灭耳际那屡“江南韵腔”…… 钟声诗韵寒山寺 在我国,一首诗造就一座名胜,曾留下许多佳话,比如李白之于黄鹤楼;王勃之于滕王阁;范仲淹之于岳阳楼……唐朝诗人张继与寒山寺更是如此。“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诗,让“寒山寺”成了世人皆知的千年古刹,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更是让世人神往不已。 江南之行,我有缘聆听了寒山寺的钟声。我们风尘仆仆地到达姑苏城时已是下午,我们不顾旅途疲劳,游览了苏州园林的缩影——耦园,聆听了清脆优雅的苏州评弹,夜晚宿住在临近寒山寺的一家旅馆。繁华的苏州城夜晚十分喧闹,我有心想听一听寒山寺的钟声,却怎么也听不到。半夜疲于旅途劳累,酣睡中更是未能听到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倒是第二天的清晨,一阵厚重悠扬的钟声将我惊醒。吃过早餐,我们寻着厚重的钟声,脚踏着枫桥古镇悠长的石板路,来到了千年古刹——寒山寺。未进寺门,我的思绪已随着张继那首《枫桥夜泊》飞到了历史的云烟中。眼前的寒山寺,掩映在一片参天古木的葱茏之中,院外的墙壁是黄色的,院内的建筑则是黑瓦红墙,十分古朴幽雅。当同行者还在寒山寺的照壁前纷纷拍照留念的时候,我已经迫不及待的迈步跨进寺内,去寻觅那“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声究竟来自何处? 寒山寺内,钟声不断,声音忽高忽低,钟鸣忽长忽短,有时很规则,有时又无序。莫名的钟声,显然不是寺内的和尚敲响。来到钟楼,验证了我的猜想,原来这杂乱的钟声是游客所敲。缘于对寒山寺的钟声的多年神往,我还是随着游客来到了钟楼前。小小的钟楼里,一口巨钟悬挂在空中,游人在排队等待敲钟。说是敲钟,其实就是撞钟,一段木头悬在钟边,用手推掷,碰撞在庞大的钟体上而发出的声响。据介绍,寒山寺有夜半敲钟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代大智禅师怀海创立的佛教《百丈清规》规定,在昏晓二时鸣钟一百零八声,以觉醒百八烦之迷梦,寒山寺早晚都要撞钟一百零八下,意思是人生有一百零八个烦恼,每撞一下钟,即消除一个烦恼。想当年的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声,必定是和尚善意的敲击,排解了他无尽的烦恼…… 相传唐代诗人张继,年轻时聪颖好学,热衷功名,但仕途一直失意,多次科考,屡试不第。唐开元十年,张继赴京应试又名落孙山,当时,恰逢安史之乱。张继郁郁寡欢,催舟绕道还乡,当他泊舟枫桥,眼见天山冷月西沉,耳听枯树鸟鸦的嘈叫,正当他“剪不断,理还乱”愁思百结的时候,他蓦然听到寒山寺清脆的钟声,这悠扬悦耳的钟声在这岑寂清冷,愁思绵绵的夜晚,触动了诗人孤寂的心灵,他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千年钟声,响彻千年,今日的钟声,依然敲打在心间。只是这撞钟早已成了寺庙的一种生财之道,游客购票游览寒山寺,如要撞钟必须再次掏腰包,五元钱撞三次。“钟声一响烦恼除,钟声二响幸福长,钟声三响保健康。”钟楼和尚念念有词,虔诚的游客自发地排成长队等待着自己亲手撞响古钟的那一刻的到来。虔诚的游客掏出五元钱,亲手撞上三次钟,伴随着清脆的三声响,随之心越千年,思绪绵绵,斯人已去,祈祷今人如斯,事遂人愿…… 离开寒山寺,钟声依然悠扬绵长,传向远方。在这渐渐远逝的钟声中,我突发奇想:如果当年的张继不是名落孙山,而是金榜题名的话,世上一定不会有《枫桥夜泊》的绝唱。果真如此,千年古刹寒山寺也许淹没于千万座古寺之中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自然不会响彻的这么长远,著名的唐朝诗人张继也许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宦官而已。 由此,我悟懂了“人生难得是逆境”的道理。人总会有潮起潮落,逆境不过是人生的暂时的“低潮”。当身陷逆境,遭受挫折的时候,不必怨天尤人,应当学会理智地对待。常言道:有所失必有所得。张继名落孙山可谓一失,失落中吟出一首绝唱,一首绝唱造就了一处千年不衰的胜景,实乃大得也。生活中,我们每遇一次挫折,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补偿,关键是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并努力为之。越是身处逆境,越不能向命运低头。越是遭到挫折,越要懂得发奋。越是遭遇厄运,越要活出精神。 感受南湖红韵 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瞻仰南湖革命红船,不仅是每个中国共产党员的向往,也是全国人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一课。作为一名正式递交入党申请的入党积极分子,我踏上南湖纪念馆的红地毯,亲身感受她那耀眼的红色之美,意义更加非凡。 嘉兴只是江南的一个小城市,南湖却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大湖”。南湖,每天都要迎来上万名游客。然而,南湖的诱人魔力却不是迷蒙的美景,而是停靠在湖心岛旁边的那条在江南水乡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丝网船。这条诱人眼球的丝网船,长十六米,宽三米,中舱放一张四方桌,桌上摆设有简单的茶具。前舱搭有凉棚,房舱设有床榻,船梢还系有一条小舟。 我们乘坐摆渡船来到湖心岛,第一站就是瞻仰革命红船。早在中学历史课本上,我已经了解到: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一百零六号秘密召开,七个共产主义小组派出的十三位代表与会,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会议进行时,因遭到法租界巡捕的搜查休会。八月初,十三位代表秘密转移到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继续会议。在这里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航船,就从嘉兴南湖扬帆启航了。亲临革命圣地,目睹革命红船,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红船停靠的湖心岛,面积不足二十亩,却是一个非常精致、古树参天、曲径通幽的古园林建筑群。主建筑就是始建于五代时期的烟雨楼。千年的时间,这里留下了大量的字画和刻石。 从引领我们游览的导游口中获知,一九五九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烟雨楼成为馆舍,一直到一九九一年新馆在南湖北岸落成。楼前檐匾额“烟雨楼”三个大字,就是“一大”十三位代表之一的董必武同志在一九六五年重访南湖时的手书。 瞻仰了革命红船,绕过一座古朴的石牌坊,便到了南湖革命纪念馆。在绿树的掩映中,这座党徽造型的建筑,有一种令人屏息的庄重。 沿着红地毯,拾阶而上,一股肃穆之情油然而生。红地毯从室外的台阶一直通到纪念馆的二楼展厅。 通过一段“时光隧道”般的过道,迎面而来的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几个金色的毛体大字。背景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巨幅油画,展示的是从“一大”会议到开国大典的历史片段。油画前面,就是我们已经瞻仰过的那艘革命红船的模型。 纪念馆二楼展示的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苦难和人民抗争历史,以及“一大”的会议详情。既有实物,又有图表和模型。透过这些展板,我们不仅能看到一个民族的苦难史,更看到了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壮大起来的。 展厅里有一面墙用图片为观众形象展示着改版后纪念馆的全新风貌。陈列内容增设背景篇、人物篇、党章篇、学术篇、对照篇等专题展览。展示方式加入了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展馆的每个角落,都有电脑触摸屏,每位观众都可以点击进入,了解馆藏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在电脑上做互动问答游戏。 从二楼“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展区下来,踏着红色的阶梯进入一楼展厅。最醒目的就是十三位“一大”代表的巨幅画像和翔实的生平介绍。未进展厅,已闻雄浑的解说声:“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三位中共‘一大’代表带着满腔热情,冒着生命危险,风尘仆仆齐集这里,完成了一桩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将革命的星星之火播植进了广袤的神州大地,也因此揭开了中国历史一个崭新的篇章。然而,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在中国革命的漫漫征途中,十三位代表有的矢志不渝,继续奋进,也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值得后人深思。” 走出革命纪念馆,我们乘游船返回入口,虽已过正午,仍旧有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他们都满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心目中那座神往已久的革命红船。 烟雨南湖分外红。南湖之行,我接受了一次红色的革命传统教育。自己对党也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漫步乌镇古街 江南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乌镇。之所以看好乌镇,主要是乌镇那富有江南韵味的古街道。漫步走在那刻满记忆的长石条上,望着那依水而建狭窄的古街,如果身边没有那操着各地方言的游客来来往往,真有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 一到乌镇,乌镇就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站在离景区入口处不远的逢源双桥上,眼前展现出一幅凝固的江南水墨画。泥土色密密的瓦片下,从上而下是略泛着点点斑斑淡红的一整排木板窗和木板门,每户人家都顺着正房,在河上搭有一间、两间用几根打入水底的长石条支撑的面积不算大的小木房子,打开小木房子的木板窗,用一只小木桶就能直接从河里提上水来,有的人家在水面上还搭了个小阳台,虽说不很大,却也很管用。二十世纪初期,乌镇就是靠着这条河与外界来沟通的,南来北往的小木船把当地的蓝印花布和糯米酒送出去,而每户人家只要打开那小木窗,就可以买到日常家居所需的物品。正因如此,这条河被当地人叫作“财神湾”。即使是现在,打开小木窗,或拿把竹椅坐在小阳台上,放根钓鱼竿,捧上一本书,伴着你的是那细细的雨声,偶尔还会有“愿者上钩”的小鱼从水里跳起来,真是十分的惬意。 乌镇长长的古街,家家户户你挨着我,我靠着你,枕河而眠,那露出的一角角粉白色的墙壁,使得古街相连成一片,错落有致。而水中的粉墙灰瓦,也是别有一种滋味。 乌镇的古街,特别的狭窄,两人面对面站在屋檐下隔街相望,伸出手就能相互勾住对方的手臂。两人并行于街,时不时的还会出现肩碰肩的现象。漫步乌镇古街,如遇有人迎面而来,只好侧立一旁给予礼貌地避让。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家乡的一条老街,每天清晨,天还没有全亮,老街四周的农家挑着筐头,挎着提篮,把只有两米来宽的老街挤得满满的。有时候,一位老汉肩上扛着犁耙,手里还赶着一头耕牛,硬是从拥挤的人流中穿过。眼前狭窄的乌镇古街恰似小时候家乡的老街,只是街景、街韵不同,街上的行人有异而已。 漫步在用长石条铺就的古街上,只见街面房是清一色的木板门,木板门大多数都关着,早已没了从前开店迎客那样的热闹景象,但我的耳边似乎依旧能够感受到那一家家“林家铺子”每天早晨噼里啪啦的开门声和店家操着悠扬的水韵腔迎客的笑语。 乌镇古街,以前是五步一店铺,十步一作坊。古街上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作坊,这些作坊大都已经改变了原来的经营理念,他们的经营目标主要是让游客参观,顺便选购一些产品以示纪念。酒坊最出名是高公生酒坊,踏进高公生酒坊,醇醇的酒味扑鼻而来,二十多只一米二三十公分高的大缸里,装着满满的已发酵的糯米。只见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在土灶旁,用木头把火烧得旺旺的,土灶的大铁锅上,放着一只直经一米五十左右,高一米多的木桶,顶上是密封的。酒坊中还有免费品尝的白米酒,品尝一小盅,一股酒糠香久久不散。贪酒的人,不惜旅途遥远,只顾掏钱买上几瓶正宗的乌镇白米酒。 从酒坊醉熏熏的出来,不远处便是蓝印花布的作坊。传统的蓝印花布,我小时候见过,也曾经穿过蓝印花布做的衣服,现在已不多见,只有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箱子底里或许可以瞧见。小时候虽说穿过蓝印花布,却没有到过染坊,所以在蓝印花布作坊的天井里,高高的竹竿上晾着长长的随风飘动的蓝印花布,让我大开眼界。作坊中,只见一位老太太拿着一个镂有花样的木板,用一种和着糯米的很粘的“东西”涂在白布上,据老太太讲这些印有花纹的白布干后,就拿到有靛青的大水缸浸泡数日,晾干就可以了。随行的女同志,经不起蓝印花布的诱惑,纷纷扯上几尺,说是做件衣服体会一下“朴素”的感觉。 古街上还有不少仍然按老样子布置的米店、蚕丝店、中药店、铁匠铺、织布房等,不时让我想起“林先生”、“林大娘”、“老通宝”来…… 漫步乌镇,最让我懈意的是参观了茅盾故居和林家铺子。茅盾故居是乌镇之行的必看景点,站在正堂茅盾数百个笔名展示板前,茅盾先生当时的恶劣处境不由得让人悚然,不受时局限制谁会天天更换笔名?!时间关系,我和林家铺子只好擦肩而过。铺前驻步,抬头望了一眼“林家铺子”的招牌,顺势瞥了一眼铺内的景观,便随着人流漫步向前…… 走出古街,望着自己走过的狭长古街,我很惬意,也很愉悦,思绪就像酒坊中散发出酒糠香,沉积在古街中久久不出。 宋城千古情 从乌镇到杭州的路上,导游一个劲地游说杭州宋城的表演,同行者中曾到过宋城的也卖力地随和着。晚上宋城的表演,是自费项目,要去者需要交钱给导游。经不起导游的三寸不烂之舌的游说,最终我们决定晚上集体到宋城看表演。于是,导游便热情地介绍起宋城表演的来龙去脉。原来,宋城以及这台宋城表演都是浙江一位首富亲手打造的,宋城内整个建筑都是仿造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而建造的,有着很强的怀旧气息,至于这台晚会,据说曾经让我们的***总书记看得热泪盈眶。这么好的表演不看,真是枉然来杭州啦。 到杭州城,夜幕已经降临,我们草草地吃罢晚饭,便直奔宋城去赶最后一场的演出。导游带着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买票,检票,进入现场。身子刚刚坐定,帷幕已经缓缓拉开。刚看个开头,我就知道这台晚会为什么火了。光那个舞台设计,就足以令人咋舌:整个舞台分为多个层次,移动的,提升的,舞台全方位、立体的为观众展现整台晚会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五光十色的灯光更是让人眩目,演员所用的道具也都是真的,包括那些战马,整台晚会给人的印象就是专业,绚丽,生动,丰富,震撼,冲击力强。每年的除夕,我都会坐在电视机前欣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我欣赏精彩的文艺节目,更赞叹那壮观气魄的舞台设计。每当那时,我就期望自己什么时候能够亲临晚会现场,去感受一下舞台的魅力?坐在宋城的表演舞台前,我知足啦,我已经享受到了“春晚”的舞台魅力! 宋城表演的主题是《宋城千古情》,通过“良渚之光”、“宋宫宴舞”、“金戈铁马”、“西子传说”和“魅力杭州”五个环节来展示杭州的史实。《宋城千古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岳飞被陷害和美丽的西子湖畔传说。这一明一暗,一刚一柔,是对杭州史实的最好诠释了。讲述岳飞时,用的是真刀,真枪,真炮,演员也都是专业水准的,那一举手,一投足,把英雄岳飞刻画的活灵活现,当演到岳飞被陷害致死时,我听到了全场观众牙齿的咯咯声和自己眼里流泪的声音。 好在历史的丰富在于阴暗的后面还有遮不住的阳光,当演到美丽的西子湖畔传说时,当一群西子姑娘和美丽的西施着一袭轻纱,持一叶杨柳款款而来时,全场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都说西湖美,西子姑娘更美,此话一点不假,怎一个肤如凝脂,怎一个明眸皓齿,怎一个身轻如柳形容得了啊! 晚会最后在世界大团结的音乐声中拉下帷幕。演出结束后,很多人留恋剧情,迟迟不肯离去。舞台上,更是有排着长队等候和演员合影的闪电“粉丝”。时间关系,容不得我们多逗留,于是带着音响残留在耳膜上的“嗡嗡”响声,经受着耀眼的灯光刺激后双眼不清的困惑,慢步离开了演播厅。 冒雨乘船览西湖 来杭州观宋城千古情表演是旅途中临时的决定,游览西湖才是杭州之行的主要目的。带着宋城千古情表演的余音,来到事先联系好的下榻宾馆时已是夜里十点多。为明天游览西湖蓄力,安排好房间后,我们便洗刷入睡。 江南的天,小孩子脸,说变就变。从宾馆出发的时候还是晴朗的天,赶到西湖景区时却是细雨绵绵。即便是烟雨蒙蒙,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西湖游客之多,是以前我从未见过的壮举,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和外国游客接触,在通往售票处的长长的通道上,就曾数次和持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外国游客擦肩而过。西子湖的魅力,简直毋庸置疑,我恨不得长出翅膀,像海鸥一样在西湖上空翱翔,尽览西湖美景。 “欲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六月的西湖,应是盛装浓抹的西子吧。放眼四望,湖面被群山夹峙,被湖堤所隔,以致山水辉映,帘幕无数。漫步苏堤,堤两边是鳞次枇比的垂柳,柳条细长,柔顺地向湖面低垂着,微风拂过,宛若歌女风情万种地挥舞着长发。忽然,一只海鸥闪电般插入水面,叼起一条比海鸥身体还要大的鲤鱼,不惧游客的惊呼大叫,悠然飞向远方。 来西湖不乘船游览算不上真正到过西湖。我们乘坐的是一号游船,一号游船是当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期间来西湖时曾经乘坐过的,游船上还有他老人家当年坐船的照片。能够乘坐上国家最高元首做过的船游览西湖,实乃是一大幸事。我们排队登上船,喘息未定,船便徐徐地向着湖心驶去。 坐在游船上,极目远眺,绿岛、远山和城市依稀的轮廓掩映在一片苍茫之中,恍若身临我们山东的蓬莱仙境——蓬莱阁。近处游船点点,像五线谱上灵动的音符。“水光潋滟晴方好”,此时,西湖的水是恬静的、婉约的,让人身不由己地想去探寻那淡淡绿波后到底蕴藏着什么,就好像探寻西子面纱后捉摸不定的心事。西湖的水又是灵性的、律动的。此时“山色空蒙雨亦奇”,灰蒙蒙的天空扬扬洒洒地飘着细雨,斜斜地打在湖面上,在湖面绽放千万朵徐徐扩散的晕圈;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晕圈和涟漪纵横交错,使湖面泛起微微的波浪,此时如有游船经过,船身划开的水波起伏而至,碰上这些波浪,就会合奏出几丝波澜了。啊,在西湖妙曼的绿波里,我甘愿化为一尾小鱼,游弋在你无边的柔情里,涤荡岁月沉淀的缕缕哀愁,那又是一种怎样简单的自由与幸福…… 游船在西湖中行驶,沉醉在西湖水景中,浮想联翩。遐思中,有人喊:“三潭印月!”。只见一苍翠蓊郁的小岛从湖面突兀而出,岛前成倒“品”字型排列三塔,塔影倒竖在水里,与远方苏白二堤、断桥遥相呼应,别有一番相映成趣的况味。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故此岛有“小瀛洲”之称。仲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月”上下辉映、神思遐飞,叫人向往。我想,月光下如此如诗如画的景致也是因了水罢,没有了水,就没有了“印”,没有了水,没有了灵和韵,没有了诗人流传千古的华丽篇章。 如果说水是西湖的灵,那么山和塔是西湖的魂。西湖的西南和北面层峦叠嶂,南北高峰隔湖遥相对峙,如众星拱月般捧着西湖。山势稍欠陡峭,但峰奇石秀,林泉幽美。霪雨飘飞之时,青黛含翠的群山渐渐升腾起袅袅的雾霭,虚无飘渺,与湖面的苍茫融汇一片,氤氲整片山水。南山上耸立着世纪之初重修的雷峰塔,塔顶上闪耀着熠熠生辉的金光,据说用来装饰塔顶的黄金就重达二十公斤,吴越之地的富庶可见一斑。俊逸的塔影倒映在湖里,给了水以坚定挺拔的力量。那座鲁迅笔下的曾被视为封建礼教对自由坚贞爱情摧残工具的旧塔于一九二四年轰然倒塌,新建的雷峰塔配置了电梯等现代化的观光设施,让天下有情人登临遐想,更珍惜身边拥有,“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从而给坚贞的爱情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终究是神话传说,真实度并不高,亲自登临也未必能寻得一些蛛丝马迹。姑且遥对塔影拍照留念,在心里默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与之擦身而过。 如画山水挡不住时光匆忙的脚步。西湖,我频频地回眸,轻轻地挥手,作别夕阳余晖里美得极致的你,带走你无边神韵,留下满心思念。我要将你画进画里,写进诗里,烙在心里,向着前路未知的风景行进。 雨中赏太湖 江南的雨细细柔柔,飘飘洒洒,落在脸上,一如天使般亲吻着一样,湿润着脸庞,让人惬意无限。因我们要赶时间游览太湖,淅淅沥沥的江南雨,实在叫我们无暇顾及她的温情柔意。好在入住旅店的老板告诉了我们一句无锡人经常说的话:“贵人出门招风雨,雨中游太湖是一种幸运。”暖语唤醒了我们对江南细雨的感情,于是对雨中游太湖,我们的心情变得格外舒适而轻松起来。 “无锡是个好地方。”中学课本《雷雨》中的一句台词,让我在无锡得到了验证。无锡是座清新幽雅的城市,虽然我们入住的旅店就在离火车站不远的闹市之中,可丝毫感觉不到喧闹与杂乱,空气清新,道路干净,高楼耸立,这就是我对无锡的总体印象。 无锡是个好地方。无锡有扬名天下的紫砂壶,有世人喜爱的福娃,更有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太湖。游览太湖正逢天降细雨,雨中赏太湖别有一番惬意。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的水。雾茫茫的辽阔水面,隐隐约约的有船影浮现,虽有海的辽远胸襟,却少了松涛般的海浪声与咸咸的海腥味。为了更好地领略太湖江南柔美情怀的魅力,热情的导游专程安排我们游览素有“太湖第一名胜”的鼋头渚。 何为“鼋”?导游说“鼋”是龙所生九个儿子当中的第八个儿子。鼋头渚之所以负有盛名,其神奇之处还在于,太湖之中有一座岛屿形状非常像一只乌龟,也就是龙的第八个儿子“鼋”。一段神奇的故事,吊起了我们畅游鼋头渚的兴致。 鼋头渚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及犊山晨雾、广福古寺等十几处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令人称奇的景观和美妙的故事。受时间限制,我们游览的重点是最好看的太湖仙岛,也就是形状像乌龟的那座小岛。我们乘游艇从鼋头渚码头向太湖仙岛驶去。站立在游艇上欣赏太湖美景,只见烟波浩渺,烟水茫茫,一座长桥静卧波上,甚是壮观。尽管湖水受雨季影响,不是那么清澈,略显浑浊,依旧波澜壮阔。我们欣赏着、说笑着、惊叹着、赞美着……不知不觉中,游艇已到达太湖仙岛码头。太湖仙岛,古称乌龟山。形似神龟静伏水面,绰约多姿。我们走下游艇,冒雨撑伞,顺石阶拾级登太湖仙岛牌坊,上会仙桥,入南大门,穿大街,过天都天府,到大觉湾。边行边看,恍如进入了“蓬莱仙岛”。在那里观银河瀑布,游仙佛洞。太湖仙岛有五百余尊石雕佛像,刻于山崖壁上,个个栩栩如生,荟萃了中国石窟艺术瑰宝。太湖仙岛最耀人眼目的当属现代雕塑老子铜像。我们来到老子铜像前,看游客都站在那里与老子塑像一起冒雨拍照。我抬头望去,只见仙岛山顶有一漂亮的楼阁——灵霄宫。我也凑了一回热闹,以老子塑像和山顶灵霄宫为背景,照了一张像,当了一次“老子天下第一”。因时间紧迫,我们没有登临灵霄宫,体味那登高远望太湖的惬意,甚是一大遗憾。雨游太湖仙岛,有种“疑在画中,犹在镜里”之感。望太湖,雨中太湖分外妖娆,一种湖山壮丽之感油然而生。美哉太湖,以她湖风山光的自然美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人! 雨越下越大,同行者大部分没有准备雨具,尽管太湖以诱惑的美姿苦苦挽留,我们依旧是很快便离开了太湖。坐在豪华旅游车里,静赏雨打车窗的“壮举”,心中不免掠过一丝留恋之情,太湖,有时间我还会来看你!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风光尽在八里河 | 下一篇:孤葬,忆古,重生念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16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29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14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1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54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65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5次
乡村的天空阅178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