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从中医说开去
管理
作者:区伯恩 发表时间:2015-11-12 19:09:13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本文作者就中药的起源及发展作了一番很好的阐述。并通过大量数据与事实,对当下热门的中医是否科学的话题进行了剖析,同时还对社会医疗问题进行了探讨,很有深度和说服力。能感觉到作者的专业水准,给人以知识的同时也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对任何事物问一个为什么没有错,有怀疑才会有探究,有探究才会有进步,这是通理了。太过肯定和否定都不符合科学精神的,与时俱进就最适合了。目前医患矛盾确实是个大问题,医生有其难言之忍。这些问题的解决考验着管理层的智慧。但作为每个公民,每个伤患者都应对医生的工作多理解、对医生的人格多尊重,避免浮燥,使双方的关系处于和谐之中,满满地相信,明天会更好。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论理充分,结构严谨,有较高的现实生活意义,荐读分享。 |
在华夏存在几千年,本乡本土的歧黄之术--中医,近年来受到舆论界关注和知识界的质疑,主要焦点是科学属性问题,争论结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不了了之。对于指责中医为伪科学的论调,无疑最能激起中医拥护者们的气愤与不平,对于如此严肃的话题宜以冷静态度处之为合适,太过情绪化的肯定与否定都是不适宜的,因这本身就不是一种科学精神。 先民们在求生存和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自保。即遇到身体不适时就想方设法去解决它。五谷杂粮是养人的,而与五谷杂粮同在的百草对人也是有各种各样作用的,先民们就是在这种生产劳动中摸索出一套对付疾病的方法,发现了一些对人健康有特别作用的植物,并把它记录传承下来,这就是中医中药的起源了。(目前发现,猩猩也有这种能力,身体不适时就找吃一些另类花果植物,身体很快就复原了)。而全世界先民们也大体是这样做的。古埃及和印度都有一套很成熟的方法。国内少数民族也同样有自已的好方法,较为出名的就是藏医藏药,而目前都统一称之为中医中药,且名扬四海。 先民们积累下来的这些治病方法毕竟是在有限环境和有限条件下完成的,属于经验总结,难免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也必然是鱼龙混杂和正误参差。在科技已昌明的今天,对其进行验证和筛选不仅合理,而且应该。基于这一点,对中医进行科学讨论既是学术的责任。也是使用的必要。其实中医确有一些糟粕与不足,譬如说,中医有两味叫“人中黄”、“金汁”的药,就是人的粪便制作品,有必要呜,能治病吗?值得怀疑;又如将妇女的血崩抹料焚灰研服,有用吗?也不敢恭维。中医的经络学说,至今在解剖学上未能找到对应物。而用针灸作麻醉手术,除在文革时用过之外,如今已摒弃了。如果说能行,想来更多的还是意志力和心理诱导的结果。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主观性太强,难以把握。而与之相等的西医四诊“视触叩听”就显得对人体贴近多了。而目前西医的诊断主要的还是依靠验血、超声波、磁共振等手段来完成的,如中医仍止步不前,就未免有些落后了。其实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又有如此之多的先进仪器设备作后盾,但据有关部门统计,医院的误诊率仍在30-35%之间,(全世界也大致相同),原因之一就是科学水平还是跟不上,如若没有了这一部分的投入,情况可能会更遭。 至于说中医是否科学,那就得先对科学的含义有个基本了解了。科学简单地说,就是“已经被普世接受或认证的知识”。那么中医满足了吗?显然是不够的。依照这个定义恒量,目前现代医学也不能完全说是科学,大概只有解剖学、外科医学、细菌性传染病这几个领域能够说得上是科学。其余诸如慢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目前不但没有确切的解决方案,甚至连成因都无法确定,就不能说是科学。据此,如果说,现代医学中的科学成分是40%,那中医就只有10%。中医的科学成分达到什么程度可以称之为科学,35%。不完全是科学,却用“科学”的外衣全身包装,用“科学”语言来说服、迷惑和误导他人,认为它是科学可信的,但它又经不起科学的检验,中医的“伪科学”论就有来头了。虽不完全属科学,但它却实际有用,那就是技术了,中医的情况大体是这样的。故中医称之为医疗技术或经验医学都是可以的。其实中医中药是座大金库,蕴藏着先人许多智慧与经验,问题是我们如何去认识与挖掘就是了。今年诺贝尔医学奖中国得主屠呦呦女士,就是在中医文献中得到灵感而作出成果的。她根据《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段话进行研究,但发现高温能破坏有效成分。遂改用沸点只有摄氏35度的乙醚进行提取,从而使青蒿由草到素的飞跃,华丽转身后的青蒿素就成了全世界抗疟的首选药物,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相信有志之士们也能象屠呦呦女士一样,结合现代手段,从中医中药这座宝库中抱出更多的金娃娃。 中医这门古老的医术,目前在国际上仍未被认证与普及,其在国内抗病活动中以前是主角,如今是退居二线了。目前在中医学府教育中,都是中西医结合的,既学中医,也学西医。既能开中方,也能开西方。培养出的都是综合性人材,没有单纯中医的。作为医疗机构的中医院,其实也是中西结合的。之所以如此,原因是中医属抽象性的,是从总体上定性的,而西医则是具象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以实物为依据,故冶起来较为明确,见效也快。但中医从总体上看问题与调理的做法也有其独到之处。理论上讲,二者结合就最好了,而目前中医教育确实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时下所见,普通百姓在看西医的同时,也喜欢掺杂一些中草药作配合,未为不可。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太滥和太随意,因逢药三分毒,使用不当会有反作用的,真要如此时,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为好。 目前医疗行业出现了一些危机,就是医闹问题。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令人痛心的。据高院统计,2014年医闹事件发生155起,有些医生为保安全不得不戴头盔上班。如果连人身安全都保障不了,又如何去为病人服务呢!其实医生的工作很辛苦,坐堂开方病人一个接一个,整天说话解释舌燥口干,有时连喝口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人曾对两所三甲医院的住院医生作统计,发现其一天的睡眠也就只有5.3个小时。医生在国外是高尚职业,是高薪职业,而在国内就显得平平了,付出与回报不相等。加上辱医伤医,“非典”肝炎等传染,以及各种毒素和放射线的伤害,医生简直成了高危职业。目前大医院的医生完全是靠奉献精神来坚持工作的。有一份万名医师问卷调查显示,78%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继读从医。医疗行业的这种窘况实在令人堪忧。中医的情况稍为好一点,但也好不到那里去。要解决这些问题,看来非要主管部门拿出大智慧不可了。但作为每个公民,每个伤患者都应该自重自爱,对医生的工作多理解,对医生的人格多尊重。其实当医生很不容易的,医生又何尝不想尽快把病人的病冶好呢!医者又何尝不是父母心呢!需知道医学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想来,只要尽力了,就应该是圆满的了。在此,谨以崇敬的心情,向战斗在抗病一线的白衣战士们说一声:您们辛苦了。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奇而不奇 不奇而奇——记书法名家谢云 | 下一篇:从百花齐放想到的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23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30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22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47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62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70次
沉醉的季节(散文 修..阅158次
乡村的天空阅182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