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拾忆人生小插曲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6-10-01 18:06:54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作者洋洋洒洒的文字,记录的是六十年代前后一段真实的历史。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极度贫困。曾经历穿衣用布票、吃饭用粮票,生活所需基本都限量供应;城市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曾经的那个时代,学校停课,某些工厂停产。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那是一个难以磨灭的特殊印记的时代,是一段真正另类的、超乎人们想象力之外的历史。作者如今已88岁高龄,记忆仍如此清晰,分析和观点也很有代表性。尽管作者在文革中受到磨难和不公正待遇,但却能坦然面对,以平和淡定的心态客观而理性的书写那段历史,令人钦佩。 |
快九十岁的人了,回想过去一段生活经历,好像隔世相仿。登高望远,人们往往在将走完人生旅程的那一刻,才能比较清晰地看到自己脚底下走过的人生概貌,切实地体会到生命的甘苦。有些经历如果讲给90后的年轻朋友听,可能他们认为简直是瞎编故事,天方夜谭。可是这确确实实是历史真实,这些生活片断或许可让年轻朋友多少了解一下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从而理性地珍惜当今,自觉地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地创造更好的共同未来,从中积累更多的精神财富。 那年景,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最令人向往的,因为外地插队的孩子可以名正言顺回家探亲。那时上海北火车站人山人海。当时由于旅客和接送人数众多,摩肩接踵拥挤不堪,需凭旅客从出发地点发送的电报向车站限购两张进站票才能入内,其余人员一概在站外露天等候。火车误点是常有的事,守候的人们也只好在露天的瑟瑟朔风中默默等候。出站后的亲人见面的那一刻是整整一年中最激动最甜蜜的时刻,犹如戏剧中的高潮。朝朝暮暮日夜思念的亲人终于盼到了。顿时,温暖的春天欣然降临! 那时没有摩托车和汽车,我们一般都向工作单位借用运货的三轮脚踏车,便于装载行李,然后欢欢喜喜蹬踏回家。兴髙采烈从北站抵达家里,打开行李箱一看,惊呆了。千里迢迢,长途跋涉,竟带来她自己采摘的野生黑木耳,还买了不少坚果东北榛子和大豆,用棉衣裹着未經冻坏的新鲜土豆……一个女青年要手提肩背几十斤重行李上下火车和马车艰辛转辗两地,确属不易,她本人倒若无其事,我们看在眼里不免有些心酸。这些沉甸甸的土产浸透着沉甸甸的的亲情,回家途中放松的心情一下子反而又变得沉重起来。 她在边疆年复一年,先是被当地红旗小学"发掘"聘为舞蹈老师。说起来也有缘分,女儿与几位好友喜欢学习民族舞蹈,进而投入芭蕾舞《白毛女》组主要演员门下学习芭蕾,正规训练持续数年。想不到凭着这些“技艺”竟然当起了老师。她用了不到二、三年时间在学校里建立了一支小学生芭蕾舞队伍,日夜排练《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片断。农村孩子吃苦耐劳,跳芭蕾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荣誉感,脚指磨破,包包扎扎继续练跳。买舞鞋,购道具,定制服装,继而频频公开演出受到一致好评。当时的《黑河日报》专稿登载,图文并茂,“贫下中农子女跳芭蕾史无前例”,"知识青年大有作为",在省内形起一阵小小轰动。不久女儿被当地保送到黑河师范深造。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凭这么一点小名气,一九七六年她幸运被文化部点名聘为全国舞蹈教材七人编写组成员而到北京开会筹备。那时她已不是普通的上海姑娘,而是编写组中唯一的农村代表。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为之高兴。 后来华师大的编写组解散。从此,一波三折高起高落戏剧性的生活节奏终于回归到正常的健康轨道上来,全国恢复了高考。记得1977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吗?"。从今天的眼光看来,一眼便看穿"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一伪命题,还值得去一驳吗?但在当时倒是要彻底驳斥这一错误观点,为知识和知识分子正名。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雨里的星星 | 下一篇:挑战极限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乡之念阅42次
袅袅炊烟,乡村记忆的..阅55次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65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47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85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87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89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91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