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
读书的境界
管理
作者:绿杨天 发表时间:2013-08-04 09:46:29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文章开篇能阐述读书境界。可后来呢,就谈论书籍的功能,读书的态度,读文学史的体验。如写境界就要从几个方面,由浅入深的论述,让人明白读书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最经典的三境界。 |
读史励志,读书读到能在书的外面,依靠自身的力量坚定地站立着,应该算是渐入佳境了吧。这大抵是不错的。尤其是当一件事进行得很不顺利,写作陷入僵局,再读读文学史,往往就能发现新的秘密,哪怕是别人早已发现过的,甚至言之凿凿说过的,白纸黑字写在著作里的,但由自己亲眼再读过再体味时,依然新鲜无比,光彩扑面,激动心扉。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素养,就这样经过书里书外的交互作用,慢慢地培育和树立起来,逐步地为一个个性独立、熠熠生辉的思想者形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心灵达到一种豁然开朗、洞彻宽广的境界。所谓茅塞顿开,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所有的书,都是为记性不好的人,特别是喜欢遗忘的人准备下的。书的发明,和电灯的发明、照相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发明,无疑地使那些有遗忘症的人,比较地长了些记性。书的纪录,就是心灵的证明,就是一串人性的符号,一面生命的鉴镜。家有富藏的人,难得见他虚伪,更不要说奸诈,因为书在橱架上的排列,俨然就是秩序,就是心理和行为的法度,在暗合的书页间,字字句句相互吸引、碰撞、亲昵、相厮相守,彼此心灵感应,精神支撑,像高大碧绿的绿杨俯仰与天地之间,昂昂而奕奕,谨慎而敏感;在不被抽读时,安分守己,静伫左右,偶尔也窃窃私语,散发出书籍特有的墨香,甚至喷放出腐质般的混浊气味,告诉无暇读书的人,也该让书到阳光空气里去,舒展一下想像的羽毛,吞吐出肺叶间的隐晦之气了。古人对待书的礼敬和谦恭,着实令人感动。每读书,必先净手、更衣、焚香,才敢进入书房,正襟危坐,双手伸出,四指平展,拇指朝上,将书捧至书案中央,轻轻地用手之食指,衔唇沾沫,展开书页,平息静气进入读书状态,表现出对书的无限敬重和仰慕之情。从那境界透露出的是一种至真、至善、至美之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人类精神遗产和文明成果的端庄与敬仰之心。 尊重书籍,就是尊重历史,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无论是多么痛苦、多么嬴弱、甚至多么罪恶的脐带,我们都是从那里将生命承继下来,且将用自己一生的勤勉和辛酸、疲倦与快乐、拼搏与勇气,勇敢地面对疏漏与错误、幼稚与迷信、幻想与谎言,以我们新取的知识和亲身的体悟,来延续书的生命,将真理、正义、公平的理想进行到底。 重读文学史,就像是从逼仄的石涧里走下来,头顶是迷雾笼罩,神话的鸟儿在密云间滑翔,民歌在白色的河流上回荡,风儿掀动古老的衣袂,太阳倦懒不出,阴霾不开,浑吞流布,烟幛弥漫。跌撞着摸黑前行,前方忽然柳暗花明,蛇蚁般的文字乍看是在爬行,忽而如墨濡染成一团,再铺排开来如同离离原上草,在时间的荣枯间明灭起伏,恍如无数灯盏闪烁、摇曳……蓦然回首,竟然看见现代城市文明,已从身后追踪而至,迅捷神速,令人欣喜若狂而涕零。 人生成为一部大书,其构成材料依次是青铜、甲骨、兽皮、青竹及至由粗糙而演化到超精白的高级纸张;文学,从口耳相传,进入实质性的书写,虽然历史并不长,但却忠实地跟随着人类进步的每一分秒,生命的幻想、梦魇,化作薄翼般的物质,从野草上欲滴的露珠,蜕变为人形般活动的六书。当历史朝我们走来时,它是具有形象、色彩、气味的,是一个个活力四射、馨香飘荡的实体,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画面,有一道道门廊、一座座宫殿、一条条沟壑、一列列旌旗飘飘的兵阵、一个个热情发烫的胴体、一双双炯炯传神的眼睛、一部部散发着青草和稻香气息的典籍。从看见这一切的那刻起,我们就有了自己的经历,脑海开始波浪翻卷,心灵开始暗香浮动,生命开始慧根初萌,手指开始微微颤动,具有了发明创造的欲念和渴望。尽管还不知道路途会是多么遥远,过程会有多少曲折,路途还会遇到多少磨难和艰辛,但年轻让我们确信,在世界的花儿般的远方,希望的光团已在广阔原野上氤氲,形成一个崭新的生命新世纪。 拒绝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能读懂文学和历史的人越来越多了。文学再也不是鉴赏家炫耀学识,借以安身立命的私房作业了,它不再是所谓的专门家随意摆弄的玩艺儿,而是成为了人生理念和生命学说的大集合。文学是灿烂阳光下的圣殿,是人群走向灵魂栖息地时哦咏的朝歌。所有的人都不同程度地受过文学的熏染和感动,他们在内心慢慢地成长和圆满着自己。二十一世纪,一个自觉的文学人群在不断的壮大,创作、出版、阅读构成一个三位一体的网链,像美丽支架上透明的丝网,筛选着文字的种子,剔除虚伪和尘沙,最后将珍珠捧在手心。 我曾经被人指点过,听到他们把人类分成不同的集群,并使其居住在不同的场景和境遇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我知道他们的用意,也清楚他们的用意是多么真实,这是他们内心泛滥的浊流。所以我感到震惊!因为这是违逆常识和历史规律的自以为是,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好意思说得出口!他们把劳动的概念仅仅圈定在知识的、权力的层面上,未免片面和狭隘。我感到空气中有一种非分的欲望在游动,喷放着炙人的气息,压抑着大自然纯洁的心灵;并且,似乎它的背后有一种强势的波浪,推动着龙蛇般翻卷不休的气流。我想喊:不!但声音未及发出,便被突如其来的孤独感所统摄,所冰冻。 我无奈地保持这种姿态,忘情地倾听来自于书籍内部那绵绵不绝的流水和柳丝摆动的沙沙声。我在安静的等待,手里习惯性的捧着一本书。因为内心的一个声音,我已不再感到迷茫,而是越来越清醒,文学的力量如果不能使我们摆脱蒙昧与狡诈,那还要它有什么用?所以,首先是必须去找到这种力量,在已经打开的书里,在那些足以使我们获得力量的泉水之源头。 在文学的如画的风景里,透过迷眼的阳光和书页的反光,我看到一张张小面孔似的灵动的字迹,它们安静、智性地在那里端坐着,睁着一双双搜寻似的明亮眼睛,像一撮撮烛光,为探索理想的生命照亮了道路。 这时,突然从脑海里蹦出一串诗句: 它仿佛是某人的底片。 它为何在我们中间停留? 为何不从篝火旁走开, 一直驻足到黎明降临的时候? 为何呼吸黑色的空气, 把压坏的树枝弄得瑟瑟发抖? 为何从眼中射出黑色的光芒? 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 这是约瑟夫•亚历山大罗维奇•布罗茨基的诗句,诗的名字叫《黑马》——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孜孜以求,通过读书所要寻找的答案呢?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花又开好了一季 | 下一篇:遇见,无论早晚 |
推荐美文 |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乡之念阅29次
袅袅炊烟,乡村记忆的..阅47次
乌篷船,江南水乡之魂..阅59次
难忘的同事情(杂文随..阅47次
记忆中的感动(散文)..阅176次
《古巷旗袍女,丁香韵..阅180次
一节反向输出的语文课..阅186次
风雨磨难刻心骨,重逢..阅188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