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探·鲍焦轻生
管理
作者:东岳雨石 发表时间:2018-04-17 17:49:42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作者详细的论述了鲍焦轻生的故事,也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加以论证。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看出子贡的行为不妥,对于鲍焦的思想应有道家无为之感,本着清高、廉洁,但从“吾闻廉士重进而轻退,贤人易愧而轻死。”这句话来说,自身的局限性很大,亦如作者所说思想之极端,若是按照道家的核心思想,却又偏差几分,或许正式因为这样,鲍焦的以身相证才获得后世后人“贤比子贡”之言,但是非曲折,还得看读者探索、论证,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是圣贤,也可有过。”感谢作者带来这篇精彩的文章,推荐共赏。 |
鲍焦东周时期的贤者,厌弃世俗国政,自守廉洁,遵从高尚品行。不娶妻子,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拾取橡树掉落的果实和野菜充饥。被端木赐几句讥讽刻薄之言,遂自尽身亡。 端木赐又名子贡,乃孔丘著名高徒,曾任鲁国、卫国宰相。精明通达,长于口舌雄辩;精巧于殖货商贾。他自身的成就很高,孔丘名扬后世,儒学能昌盛成教,他有着主要的功绩。 《韩诗外传》载:“姓鲍,名焦,周时隐者也。饰行非世,廉洁而守,荷担采樵,拾橡充食,故无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诸侯。子贡遇之,谓之曰:‘吾闻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汙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鲍焦曰:‘吾闻廉士重进而轻退,贤人易愧而轻死。’遂抱木立枯焉。” 据上文笔者得知鲍焦是被子贡拿语言钳兑住,迫使他自尽身亡的。文中指出鲍焦“饰行非世,廉洁而守。不臣天子,不友诸侯。”是个自视很清高的孤僻隐者,这样偏激的个性,往往会走极端。这种重品质高洁的人,重声誉而轻生死,是极度要脸面的。其个性极为强势,宁折不曲。子贡见到他说:‘吾闻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汙其君者不受其利。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鲍焦听子贡此言,顿时无话反驳,神色痴呆灰黯以死殉节操。 子贡的话对鲍焦的死有直接关系,语义逼人,是他把鲍焦逼死的。其时,二人皆为当世隽才,子贡是上进极积人物;鲍焦是非世清高消极人物,二人在当时为黑白二色立场明显对立的。在时人眼中鲍焦能拋弃世俗;不媚权贵,粪土财帛,厌鄙王公。;容身草莽,栖于荒野;心绝贪欲,与世无争;宁捡橡果实充饥,也不和公侯同流谋贵,与伯夷、叔齐兄弟,弃周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至死不食周粟的气节颇近,是世谷心中真正的道德贤才。相比子贡的上进思想,商贾殖货求财则近贪;出相国政听从国君之意则近媚;行布政令则近霸;权大势炎屈人意志则近暴,鲍焦反尔比子贡更是贤者。由此子贡感觉到有鲍焦则显自己污秽不堪,他只有去质问鲍焦了。在有预谋讥笑下被质问,一心重于道德遵守清廉高洁的鲍焦竟无言以对答。 既然天下万物都是王家之物,没有属于自已的一丝一毫,他这位不从顺王意的人,只有选择死了。子贡迫杀鲍焦的思想颇近乎姜太公杀华士,也类似于孔丘任鲁国大司寇杀少正卯。也只有把同己彰显盛誉;而品行不同己者根除,才能独自显享嘉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这种理念下,鲍焦却不能去辩驳周之夺商而代,也并不是天生俱有的天下;天生兆物,人即生则有权享用其自生者。自古强者是理,辩与不辩都横竖是死。廉洁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道理。若辩则还赚个贪生狡舌之非名,倒不如自尽来表明一切。子贡心愿得偿,贤名千秋。可是,文字却留下了他这一事迹,让后人细细品嚼他的言行,在此事上他贤吗?鲍焦之死子贡罪不辞咎! 人各自有喜欢生活的方式,其行只要不损害众人的利益,破坏阻挡众人正常生存秩序的行为,都是自由的。鲍焦并没有劣行悖逆公众,相反的是极力恪守本分遵徇道德标准。子贡却不容他的这种生活方式,进而干涉他的这种方式,指责他活着站立在王的土地上;吃捡采王的树实、野菜;言非王道,不臣伏王权;既然如此,还算什么清廉高尚?孔子曰:“君子隐恶扬善。”;《资治通鉴》载:“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纵观子贡对鲍焦的这一言行,尖酸刻薄,辞语乖张锐利如鱼肠,立时窒毙鲍焦,就是有才无德是小人。 《庄子·盗跖》盗跖曰:“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曰:“世以鲍焦为无从颂而死者,皆非也。”;《韩诗外传·孔子辩困》载,孔子曰:“鲍焦抱木而立。”把他举例于古代八位大贤人一类。由此看出,孔子心中是肯定他的品质操行的。《韩诗外传·孔子辩困》文字载:“鲍焦抱木而立。”;《韩诗外传· 鲍生轻生》载:“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 即时形如枯槁。这是自尽失血的表现。假设,鲍焦听了子贡的讥言,立时万念俱灰,痛恨自身品行不够廉洁,纵身扑上一棵树,这树有一枝断尖茬挺如戈戟,鲍焦就借这棵树的短尖茬,当着子贡的面刺入了腹中,继而紧抱树干,渐渐容貌失血枯槁而死。也只有如此才可以抱树,形如枯槁而死,若不又怎么能抱树枯槁而死呢? 解危助困是平常人的品行,何况贤明的大儒。子贡上来就对鲍焦辞语相兑挤,心中对他不满的情绪溢于言表,有愤愤攻击之意。这是一种嫉恨的表现。司马迁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子贡不是鲍焦的知己,也不是朋友,是面和心背的相识而己,;还是抗争贤名的敌手。是子贡蔑视讥笑的对象,爽快舒心评击嘲笑的话柄,以至于言辞逼杀死鲍焦。贤士君子绝不会这样对待一个严行律己遵守道德廉洁的人,更何况像鲍焦这样的大贤士。若是朋友知己,只有尊重和景仰,哪会如此咄咄逼人啊? 由此分析探知,鲍焦是自尽,是子贡言辞逼迫他而死的。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文明守纪,畏法慎行 | 下一篇:论孔子不轼 |
推荐美文 |
相关栏目 |
|
最新作品 |
谈谈青蒲角上出皇娘..阅73次
筷子,一个说不尽的乡..阅82次
满园雪藏爬山虎..阅370次
期末的期待(杂文随笔..阅333次
老闫的烦心事阅375次
获得与放弃(杂文随笔..阅353次
微光耀孤程阅395次
生活中的食与物..阅430次
|
热门图文 |
热门作品 |
圈主推荐 |
·2022-05-31 21:1747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75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42
|
2023新年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