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窑科 我来送行
  • 管理
    作者:榆社王跃东 发表时间:2019-03-21 08:31:3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这篇写游历窑科的文章文笔生动典丽,窑科的景色风光如在眼前,作者抒情畅怀,引人遐想。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

    这天,天气氤氲,春风习习,正是早春踏青的好日子。我们作协一行14人应故人倪志刚之邀,一起去走访窑科。

    对于我来说,这是个陌生的名字,陌生的地方。一路上,我不知幻想了多少次她的容颜,是藏在深闺我未识的少女?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皆浑然不知。但我却盼望着,她是个美丽而窈窕的淑女。我的思绪,就如同斗曲回肠的路,绵延不绝。

    沿着牛兰沟边的砼小路,不觉行了十多里,便到了窑科,真是山重壑复疑无路,柳暗花明见小村。一下车,纵目一眺,不禁有点伤感。但见小小的村落,是那么沉寂而孤僻,零零落落的几排房屋,或静静地伫立于路边,或背倚北大梁山丘,给人以一种萧瑟之景,难怪乎这里要整村迁居。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好处走,怡然。或许是早春之过,满山村的青枝上,不见一丝绿意。然令我欣慰的,是隔着岩壑而近在咫尺的南大梁山上,处处点缀着翠松,使心中陡然升起了一股春天般的暖流,袭遍了全身。干涸的岩沟里,在一截立崖下,在人字水坝前,看到了一片未融的冰雪,真是乍暖还寒。不禁吟云,岭外早闻寒欲尽,山间冰雪尚惜春。长怜冬去无寻处,不料村边护祖神。雪封下,潺潺的流水,定是冰凉刺骨,而引人向往。沿沟壑远望,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于叠峦之上,却不知深处。乡人说,那里的山圪梁上,有个牛家岭村。也许,我该去走一走这山的路;也许,我该去看看那也即将消失的山村。

    在岩壑的边上,见到了一个一直流淌着的小井泉,这正是这一方热土的饮水之源。故人说,这泉水四季不涸,十分甜美。我们不禁争相畅饮,果然甘醇甜醉。有人笑着说,这清澈之泉就蕴含着商机,我们应该集股开发。然而,这与韩庄“八路泉”同出一源,是否晚矣?此时的笑声,与枝头鸣鹊,皆充满了喜悦的气氛,从而一扫愁云。这时,我才真正理解故人所说,这里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一方风水宝地。也许,是他毫不掩饰的饱满的血脉之情感染了我。于是,我又细细地瞭望。这里的确依山傍水,幽静别致,恍若桃源。尤其是碧海白云,天然氧吧,使我不禁想起西藏的白云蓝天来,不禁想每一处都留下一首诗来,留下一个轻轻的吻来。天空就似纯净的琼海,重山就如伊甸园。云无意却时时惹人缱绻,啼有意却处处只闻其声。此时,最想做的,就是登高远望。

    然而,我们却来到了离村不远处的一间观音堂。但见苍松环簇,经声缭绕于雕梁画栋之上。有六通古石碑,静静地伫立于观音堂左右,虽久经风雨,却依稀可读功德。从碑上读知,这里曾有乐舜楼,可见一斑。从碑上可知,自乾隆三十五年始,经历代五次复修,其规模虽远逊当年,却彰显了邻近八个村落的民意。且每年二月十九之庙会,邻村、邻县香客云集。不仅商贸往来,更是展示武术的平台。以其碑迹推测,窑科倪氏先祖三兄弟,从武乡东风沿村迁居至今,已然近两百年。在其封荫下,窑科人丁兴旺,至今已达三百三十九人。然外出谋生者甚多,村中仅留五十余人。只因多石、红土贫瘠,耕地也仅有三百余亩,所以这里的百姓生存艰难。幸逢盛世,普降甘霖,才得以乔迁告慰先祖。但云,人老长思叶落根,奈何城里不安魂。只求故土埋忠骨,便与先人莫再分。

    当诸君围着老人寻问之时,我却独自一个人沿着村间的盘山小路信步。偶见一盘碾磨,便上去推了几圈,一边推着,一边还想象着先人的足迹。我忽然想起了磨石村的衰落,时代的步伐,时代的更替,给人留下了不知多少眷恋,却挡不住前进的潮流。正如脚下的红土,即将消失的村落,也许不用数十年,成为代代游子的窑科人,有谁还能记得故里的山山水水?有谁还会回来?又有谁对人说自己是窑科人?尤其老者老矣,而后人早已失去了在这里生存的环境,想来,必是黯然神伤。看见山下田垄上的羊群、牧人、牧犬,挥挥手,却似云烟。我继续踏着脚下的土径,一边想着独居在这里的倪氏先民,一边任轻风拂面,不知不觉来到了土窑前。我停下了脚步,看着山腰处几十个崩塌的窑洞,不禁怅然伤怀。虽然近在咫尺,却隔着时空的距离,一头是先人,一头是后来者,总是遥不可及。我想知晓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一粒,都应该有自己的古老故事。我仿佛听到了先人的梦,盼子子孙孙登科及第,故名窑科。或者是以窑可居,淡泊尘外,即“窑可”。但不管是哪个梦,我都想用心与古人对语,却听到了不远处枝头上的鸣鹊。我蹴然醒来,这一路上只见到了喜鹊、小麻雀及几只野鸽子。也许,当旧燕归来的时候,这里早已是人去屋空,就如同眼前的窑洞。但就是在这片红土地上,曾听故人说起,这里民风淳朴勤俭,人杰地灵,文武鼎盛,人才辈出。出过刘伯承的警卫、晋中市财政局局长、商界的骄子、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等等,在这小小的山村里,如同飞出了凤凰。这里还是心意拳之乡。由此可见,这里的文武之风极好。诗曰,自古人杰辈辈出,天生谁愿做田奴?秉烛窗下勤为径,苦尽才能展凤图。

    站在高处,临风远望,望着即将捐建成的荫子亭,禁不住遥吟俯畅,逸兴遄飞。我想象着二月十八,族人聚首思根祭祖、续修族谱的盛况,不禁使我钦敬,更值得久久地去思索这未来的路。

    今天,我来送别,但愿这里的族人天长地久,但愿这里的山水,依旧庇佑着代代苍生!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楚云婷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奶奶 下一篇:故乡的树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2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