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书写与写书
  •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2-12-10 05:46:42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书写和写书在本文中详尽其意地、各有思想地进行了阐述,它们本意上都是文化的传播,可如果在某一个环境下,细微之处又有着不同的本质区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汉文化又称两汉文化,这其中又有着各个地区的分支和渊源。处在每个发展阶段我们都要做好自己,写出更具文化特色的作品。

    因为写书,曾参与一些书写与写书相关的活动,因此在文学文化这个圈子里,就有了相互接触了解的过程,也从另一个侧面管窥到了一种特有现象,无论你是否常在文字文化领域徜徉,只要你心系文字文化创作,必然有一天你会遇到让你回避不了,又不得不面对的场合,即某种形式推着前行,让你不参与表现还真不行。这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执笔撰写某种“八股文”(注①),或者挥毫泼墨描尺牍(注②)等等。

    所以,书写是一种表现形;比如学生写作业,工作时间写文案,文学创作者写作品,书法爱好者写毛笔字,以及相关机构撰写公务文本等等过程都离不开书写。随着电脑以及电脑文字程序的普及,使用电脑打字的快捷方便,替代了昔日那种爬格子的艰辛。原本长时间用笔书写一篇文章或者撰写一套文字档案与在电脑上敲打的进度,并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一件作品从构思到最后编排成型,与用笔在“纸上谈兵”所花费的时间相差很大;但在电脑上的整个操作过程依旧还是被归类在书写的范围内,也依旧叫书写。

    在硬笔出现以前,汉文化里的毛笔书写方式,催生出来一种中华民族所独有的艺术形式,那就是书法以及与书法艺术相衔接的书法美术,且一直是古代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标尺;是以,书写及书法爱好者众。生活中的某些场合,作者们即兴挥毫的那一幅幅神态各异的墨迹,或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或笔力遒劲,龙飞凤舞,有让旁观者们羡慕的美感,也有让爱好者们品头评足的话题与评论。总之,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那种雅的文化内涵,还只有通过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进去,才能让其更好的传承。

    当然,书写也有多层意思,其一指书写种类繁多的文字书案;也指现代的硬笔与古代的毛笔书法。在一个逐渐用电脑代替书写的时代,许多人甚至于不屑提笔,因为在电脑上面工作的时间太久,一些文字只记得字形,记不住笔划者常有之。所以如果书写,就很容易提笔忘字。通过电脑编排文字的好处,就是许多我们并熟悉的词汇,都可以从软件存储器里由某一个字带出来一个词组,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也相应地缩短出成果的时间。

    某些时候,如果一个人能即席挥毫泼墨,似乎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或者说这些就象征着某种文化品位。比如社会名人的题字,某某领导的留言;或者某某某人的“墨宝”,以及名人为某些标志建筑的题匾,似乎都代表着一种地位与身价,必然会让许多人趋之若鹜。

    纵观我们的文化历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与一个时代的文化普及率不高有关。在一个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的社会里,读书是一种奢侈。于是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自然就学而优则仕了。所以,我们的文化就多了一些神秘感。比如,我们依旧还在延续的一些文学文字的条条框框;延续一些人为设置的文化规范;其实那些都是为文化设置的障碍,是文化领域故弄玄虚的产物。

    书写,在古代属于一种文字职业;或与人代撰,或帮人抄写文案,包括誊写、缮写、誊录、钞写;也包括一些纯文字的毛笔字书写等一些操作过程,都属于书写的范畴。宋曾巩《史馆申请三道札》里这样描述:“或文字稍,其家无力缮写,即官为委官,以官用佣写字人书写校正。”所以书写,又属于一种单纯的书写赚钱糊口的营生。比如现在有人在春节期间在大街上摆一桌子写春联,既让市井上有了节日的文化氛围,也可以换几杯薄酒钱。

    把“书写”倒过来,就是“写书”。书写得好,写得多了,就被人叫做作家,或者专家。或者编一个故事,再添油加醋写成一个长篇,那就是写书。某天看到一本书,翻一翻书页,发现在一篇如书评一类的文字里,在很长很枯燥乏味的文字中,还夹有鲁迅先生早期做的诠释,更有某某先生们的节选等等等等。作者就把一个被历史上许多人诠释过的小问题,小事物再拿出来反反复复地在那里论证;或旁征博引;且引经据典的地方又数不胜数。后来真的去仔细数一下,一篇文章下来,属于作者自己的东西装不了一碟子下酒菜。就有人笑谈,如果一篇文字里别人的东西成篇累版,就叫做“炒剩饭”。这就不能成其为作者自己的文字。

    人们平常看一本好书,第一是要求文华清丽,文字干净,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并希望书籍的内容有新意,看了让人容易产生思考,且有文字的耐读性。如果口语,俚语太多,读者看了就会倒胃口。或为琐事絮絮叨叨,或乱事的出勤率太高,就可以叫做记流水账。我们现在许多散文作者,或者小说作者,除了讲故事,文字不带一点点思想深度,也不作人物内心活动的剖析,就干巴巴地写一些过程,还没等到一句话说完就调题,层次与结构又含糊不清。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或者纯碎没有主题,就只是讲故事,且一大堆废话,自然不能吸引读者。
    阅读何以能够吸引人,那是因为文字的魅力。文字干什么用,文字就是传播思想,传播新的知识点,传播新的声音。一般人看书,只要不是工具书,首先心里要求的是书籍的文采。如果一本书带着很多引号,或者很多借代引用的文字,首先阅读者的兴趣就没了,或者读下去的愿意去了一大半。其次,书籍里面如果引用的是人们熟悉的东西,或者某某人的思想还情有可原。如果作者为了达到故弄虚玄的目的,找一些人们不常接触的国外人作品里的一些东西,让你弄不懂还要去翻资料;再或者是很多很多带引号的对话,让你如同碰到了两个小朋友在那里打嘴巴官司,那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找罪受。

    看见那些引号,就想象着作者根本就不像是在写文字,而是在编织麻袋;编麻袋的过程就是机械动作,一梭子去,一梭子来的经纬编排。文字也一样,为了编织而编织,目的就是图出名。如果你总是去炒现饭,用别人已经做熟了的饭再去添盐着醋地炒一遍,必然有变相抄袭之嫌隙。剩饭,倒掉了觉得可惜,吃进去只能算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对付一餐罢了,试想,如果厨师烹饪技术不好,那些饭菜就味同嚼蜡。

    我们不要以为书,即是写,或写了就成篇,就成了书。其实书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创作过程,如果创作的是议论文,其过程就是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借鉴当代人认可的思想潮流,演化成有思想深度的文字;或用自己的语言来诠释某种社会生活现象,或者鞭笞某些弊端。如果作者创作的是叙述文及其它体裁的文本,作者如果在文章中不加以见解与评述,也可以认为是“鸡汤文”。
    书写与写书,是两个可以颠倒转换的词汇;人们调侃,那就如一个人在床上辗转反侧,文字就在翻来覆去里写出来了。


      (这是多年前的一篇文字,曾因有争议而有了删节;这些是没有删完的一部分)

      注:①,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  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现代泛指官样固定的文本,没有多少含金量的应用文。
      注②,尺牍,古代信件文书的泛称,一般也称为“书”。也是古代“简”、“笺”、“牍”、 “札”、 “素”的现代泛称。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火种之巅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吃酒与喝酒 下一篇:曾经与你的过往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乡之念阅22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