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农民的秋天
管理
作者:野渡无人舟自横 发表时间:2023-08-04 11:28:27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秋天,自然应该属于农民,因为又到收获季,遍地黄落挂秋果,遍野稻粱黄澄澄。放眼远望,白银的世界是棉田,黄金的大海是稻浪。天看起来很高,似乎盘古开天地时就那样的蓝。自然的丹青手随意地挥一挥画笔,就落下来一地橘色带金黄。秋天是带着诗意的秋天,如你有兴致采撷几片秋叶,置于窗台上,就如吟咏秋景那般的意韵深长。是以人间最美的秋况,就是晚来静臥茅草棚里,聆听小鸟的歌唱,细品秋虫的呢喃。因此世间最完美的事物,大约就是秋天的物候变化;因季节周而复始地轮回,自然景观也就随季节而周而复始;人类的观感也就被动地接受季节周而复始地兴替。漫步在秋天的小路上,有红红的阔叶,也有黄黄的窄叶林的飘落,总之那就是秋景。不过秋天最唯美的还应该是北方的玉米,大豆、红高粱。南方金黄色的稻谷,如雪白的棉花,即使城里人见到这丰收的盛况,也会喜气洋洋。 |
风渐冷静了,太阳也不再烦躁,大山的爱情来临了,害得单相思的河水突然憔悴了,瘦得秀腰可揽——在大自然的轮回变更中,秋天又珊珊而来。 秋天是属于农民的,也只有农民才能深深领会到秋的韵味、意境和姿态。古往今来关于秋天的华章很多,比如“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遮慕》);“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登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北宋·柳永《雨霖铃》)等等,可那些逃脱了耕作之苦的文人墨客,早已远离了泥土的芬芳,也无缘随着秋的脚步,亲身享受一下收获的快乐,任他们再把那些汉字巧合、深化、字斟句酌。写下的也只是秋的一层衣裳,在农民眼里也是肤浅啊! 秋天是一位妊娠的女人,她在怀孕的煎熬中等待成熟,任凭许多许多七彩的诱惑在她足下零落成无奈的叹息。她的产期很长,她在生产的阵痛中体会成熟的喜悦,农民就在这种喜悦中品味硕果累累的丰实。庄稼地里细长的豇豆角变白了,黄豆角也黄荚了,深谱世故的玉米脱下了绿色的裙子,换上黄色的秋衣。吃得肥胖的蚂蚱,懒洋洋地迈着笨拙的步子,在玉米地里不忍离去,嗓子有点沙哑的秋蝉在地边的白杨树上弹唱着深沉的恋歌,委婉地向秋天表露心事。 秋意在农民腰酸背痛的劳碌中,在黄牛犁地的哞哞声中,在一阵凉似一阵的秋风中渐渐浓了…… 秋的众多儿女被农民呵护回家了,农家的平房顶、瓦房的檐下、大树的丫枝上到处都是黄灿灿的玉米,可见嗮着花生、红枣、黄豆、核桃、红辣椒……农民静心伺候“月子”中的秋,给她洗脸、梳头,并送去洁白的营养。 满月过后,农民小心地把浑圆的麦子植进秋的肚子里,植进来年的希望。于是,秋天又怀孕了……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有了菜地,外扔的垃圾少了 | 下一篇:青菜服米汤 |
推荐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