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力夫回忆录六
  • 管理
    作者:若愚 发表时间:2013-08-04 09:53:0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

    【三】青年时期——命运不济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磨砺筋骨 劳动励志

       

    1972年12月我的学生生活时代便结束了。以后脚下的路在何方,前途一片茫然。虽然是学校里的高材生,少年得志,小有名气,但是我自己觉得肚子里空空如也,好像什么也没有学上,文化大革命年代的不合格产品而已。大学的门户紧闭着,国家正在搞精简机构,精兵简政,毛主席的“防修反修”举措和思路,号召人们思想革命化,通过艰苦的劳动磨练来改造世界观,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让城市非农业人口向农村转移。“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饭!”一些干部、工人他们凡是有劳动能力的家属、子女纷纷争先恐后地响应号召,积极到艰苦的农村插队落户,参加生产队劳动,就连县长、县委书记那样的干部都必须到农村第一线参加一定的劳动,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这些机关干部、职工人人都有劳动手册,“三同”是考核“人民勤务员”的硬措施。毛主席是为了防止第三代、第四代变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修正主义”,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革命形势下,我这样的农村贫下中农的学生娃娃还能去那里呢?“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有了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我回到生产队,和父老乡亲们一起进行着“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改造山河旧面貌的革命事业。那时候,虽然农村艰苦,温饱无法满足,但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单纯,思想觉悟单纯,道德观念素质高尚。基本上没有多少奢侈的欲望,只希望能多劳动,多挣工分,多打粮食,能吃饱一些,穿暖一些,别无他求。“心底无私天地宽”,人人都是精神状态乐观,哪怕是头戴“五类分子”政治帽子的人也都是出门上山满口乱弹。我们这些同龄青年劳动生产期间,再苦再累不觉得,习惯了就是那么一回事情,反而不乏取乐情趣。劳动休息的时候,唱革命歌曲,演文艺节目、样板戏,晚间跑几十里路看电影、牛皮灯影。在硬地上打毛蛋、绊跤、骑马打仗。拿石子抓落,胡圾盯方、盯牛图。软地里翻跟头,河滩耍水,沟滩洼响麻鞭。帽框廊里面、鞋底子上面挖扑克“争上游”等等,非常幸福的那种感觉,无忧无虑。

    从学校回来,最苦恼的是抢不上先进的劳动工具——架子车。全生产队只有四、五辆架子车,被染房东东、前门等子他们几个有驾驶技术的劳动能手把持着,自己只有望“架子车”兴叹,去挑粪担的份儿。最不服气的是每天不论干什么活路,生产队的记工簿上每天只给我记8个工分。理由是:凡是没有结婚的都算娃娃,规定只能挣8个工分。我与管生产、派活路的副队长连子叔据理力争:“难道五斤爷、贵元叔结婚了吗?他们为什么10个工分?”他说:“你念了几天书回来给我上课来了?你行啊!明天早上到垇里种豌豆抱粪斗抓粪去,一晌给你7个工分。”三晌抱粪斗抓粪的活路真正够呛,加上自己第一次不得巧,一步一屈腰,顾了跨步,忘了抛粪,顾了抛粪又忘了跨步,不是粪斗里的粪剩上,就是不够了,实在没有那个恰到好处的技术。没有三个来回就已经汗流浃背,力不从心了。多亏生产队哪牲口疺瘦,耕地十分缓慢,但是时间得从早晨六点熬磨到下午两点才能收工,几乎把我的皮熟涨了!可是,除了抓粪的活计,干担粪、拉粪、碾场、修农田、打“椽帮堰”、拉石头、修渠道、提锤子抬夯,仍然是每天8个工分。除非干包工活路。收麦子的时候,队长富民叔包给我和耿有贤麻食山一个8分麦地墹墹,我硬是把耿有贤催得不让他喘一口气,一个上午收完,不但每人挣到了10个工分,而且社员大会上还得到了表扬。大会上,富民叔说:“连我都不敢相信,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娃娃和耿有贤这样出了名的懒汉一晌都能收8分麦子,每人4分地,说明了一个问题,事在人为,只要社员们人人下力气,我们生产队300多亩麦子,100多名劳力,还能拖磨成二十几天唊收割时间?麦子都长芽了!”

    毕业的时候,张志超、曾敞、赵东里、白宝平、刘信、范天合、张万钟、杨建民等等凡是给我代过课的老师,他们一个个给我谈话,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三年光阴荒秀才,回去以后一定要坚持复习功课,他们继续为我布置学习任务和作业,规定我每个星期必须来学校交作业一次。特别是曾敞老师,把原来教材中被文化大革命精简了的不等式、微积分、高次方程、光学、热学等部分找出来让我拿回家自学钻研,并且自愿承担义务为我业余辅导、批改作业。每次去交作业的时候,哪怕他自己不吃饭、不休息也要为我批改完作业,为我讲解难点、重点。曾老师说:“回去到家里、生产队,必须做到三件事。第一,不能结婚;第二,不能当生产队的会计、保管;第三,不能当队请教师。坚持信念,坚持理想,坚持学习,死抱一条原则:上大学!否则,就会后悔一生的!”2000年秋季,曾敞老师、顾凤仪老师两口在四川成都退休以后,专程来镇原看望以前的同事,期间,也没有忘记我这个曾经是他们的得意门生,专门寻访,亲自登门到我的寒舍看视我的家庭状况和现在的日月过活,对于我没有能够上大学深造,没有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有用人才,他们为我的命运摇头跺脚,十分惋惜。这样的恩师挚友实在让我感动一辈子!2000年10月13日那天,在镇原县城,我们几个昔日的同学和曾老师、顾老师在一起照了合影相片作为我们一生相遇知己的最后留念。他们要我为照片题词,我的题词是“恩师挚友再聚首”。

    恩师益友的话,我听了,照办了。那时候,谁的话我都不听,只听老师的,认为他们和我的想法一致。父母催念我结婚,我不!生产队让我当会计,我不!大队要我当队请教师,我不!我白天劳动,晚上继续读书做作业,一直作着“大学梦”。虽然自己命运不济,这个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成为泡影,但是,我无怨无悔,我一辈子感激中学时代关爱我的所有恩师益友。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一句话许能改变 下一篇:力夫回忆录七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乡之念阅22次

    热门图文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423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93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30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