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OP | |||
姥爷临终前的生活
管理
作者:薄小凉 发表时间:2013-09-13 15:50:38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文字朴实,记叙详实,姥爷生前的一些生活画面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更加引发了作者对老人家的思念、缅怀之情。情感丰富,温馨自然,读来倍感亲切。 |
姥爷查出有恶疾时,寿约七十六岁。后由医师精心调养和儿女们的细微照顾,姥爷延寿三年。这三年,由于我远嫁他乡,作为长外孙女,亲近和孝敬姥爷的机会很少。时至今日,依旧自惭羞愧,终是辜负了老人家对我的一番疼爱。又是一年团圆节,思乡的火苗,将心底对老爷的那份念,拨高燎远。且让我在异域,用一纸素笺,几笔铅字,缅怀拥近我的那世上唯一,亲亲的姥爷吧。 自从姥爷生病又暂愈后, 母亲和父亲就把他接回家里住。姥爷是一位特爱干净的人。床褥常常收拾的整齐有序。姥爷聋得厉害,但眼神还好,小时候,就见土坯墙凹进去的一个“小书柜”里放着一摞厚厚的书。隐约记得有《毛泽东语录》,好像还有配了黑白景图的报纸。姥爷时常捧起一部书,押一口茉莉花茶,消磨暖暖的,或着冷冷的时光。 大部分时间,姥爷是安静的,沉默的。由于耳背,和外界的交流困难,索性就不再多言。只是冲我们微笑着。躲于一隅,躲于欢谈和嬉笑。 那一双混浊的眼睛里深陷的落寞,是那样的悲凉,那样的不忍相望。 姥爷最喜欢去理发。常常看他 倒背着手乐呵呵地去集市上的理发铺,又乐呵呵地溜达着回来。理了发光了脸的姥爷倍显精神。此时的他,会闲坐小院,任由春风秋雨的小扰。姥爷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可他不爱和一些老头老太群窝着蹲墙根儿,晒暖。瞎扯胡侃。这也许是住闺女家的缘故,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终于,一年后,姥爷不顾儿女们的反对,执意回 家自己住。父母亲,小姨,小姨夫和舅舅舅母们总是放心不下,隔三岔五地就去探望。生活上总是有求必应,不舍得让他受一点委屈。记得有一次,我们在那个小院里,一起摘葡萄吃。姥爷把红得发紫的果子往我嘴里塞。看着他满意而幸福的微笑,我只觉得心酸:那些全白了的稀疏的头发和佝偻的瘦影,显得那么孤单和寂寞。“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不知道,无数个日日日夜夜,我的姥爷是怎样一个人捱过来的? 再后来,我常常瞥见母亲和小姨在一起嘀咕。原来是姥爷晚节不保,和村里的一位老太有了些扯不清的瓜葛。其实,父辈们并不反对姥爷寻个老伴,毕竟姥姥已经去世好多年了。只是他们觉得那位老太动机不纯良:我舅舅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儒商,家境自不必说的了,逢年过节,都是给姥爷成车成箱地运东西。高档补品,肉食海鲜。可谓是堆成山,连成垛。姥爷暗地里不知道给那位老太赠送了多少宝贝。 我见过一次 那位老太太。挺白挺干净的。姥爷笑得很殷勤。小心地陪着唠嗑。不时地端茶递水。临走时,还背着我塞给了他一样小东西。那老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的合不拢嘴,乐颠颠地蹒跚而去。我突然觉得一阵心寒,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 姥爷旧疾重犯,不得不再去省里作化疗。那是早春的一个拂晓。微微风,微微凉。舅舅坐着车在外等候。姥爷突然躲在屋里嚎啕大哭。这是我这一辈子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听到姥爷哭。一个年近八十岁的老人的哭声,究竟有多么令人揪心?一世的悲苦,一世的沧桑,尽在一刻倾吐,喷泻!像是出生时的啜泣,又像是对一世风尘的洗礼,对苦痛的一次祭奠,又或者是一次铭记,一次遗忘?我清楚的记得,姥爷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姥爷……这次……要是还能……回来的话,咱爷俩就去合个影,留个照……”可是啊,我亲亲的姥爷啊,孙女不孝,这一辈子,都没有一张和我姥爷,这世上唯一的姥爷的合影! 得到噩耗的那年冬天,我带着不足三岁的孩子,坐上火车往家里赶。哭红了眼睛的我,偷偷地抹着眼泪。儿子奶声奶气地问: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上一篇:哭笑不得 | 下一篇:妈妈说想我 |
推荐美文 |